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2020-03-03 23:20:0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非指导性”教学的特点及原则

1.“非指导性”教学的特点

1) 重视构建课堂氛围。罗杰斯认为和谐的人际关系比教学技能、课程计划、视听教具等更加重要,他要求促进者创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创造学生乐于学习的气氛,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身心愉快。

2) 强调情感因素。“非指导性教学”重视情感因素,要求促进者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平等交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使教学进入学生的情感世界。

3) 重视学生的潜能。学生有发展的潜能和内趋力,有思考和自学能力,促进者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潜能的发挥提供自由和帮助。

4) 教学应围绕个人目标和小组目标进行。学生个人选择的学习方向不同,提出的问题也不相同,但通过讨论可以统一起来,形成小组成员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从而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就是围绕这些目标开展的[2]。

5) 促进者的工作应不断变化。在教学初期,促进者主要是接受和理解学生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然后促进者自由地参加小组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澄清学生的思想,必要时可以对学生进行讲授,但不是以先知者的身份担负指导学生学习的任务。

1969年,罗杰斯在其《学习的自由》一书中系统阐述了他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

对于学习理论,罗杰斯强调意义学习。

罗杰斯把这种教学方法称为“非指导性教学”。“非指导性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创造出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无论是在学习活动的准备阶段,或是进行阶段,还是结束阶段,学生都是主体,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另一个自我。为此,罗杰斯对教师提出了四个条件:“第一,有信任感: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第二,诚实:表里如一,真诚待人;第三,尊重他人:重视学生的经验、情感和意见;第四,同情心: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给学生非条件的积极关注”。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点:

(1)教师对自己要有足够的安全感和自信,也要能充分的相信学生, 相信他们的自为、自律、向上和成长的能力;

(2)教师和学生以及其他成员共同对学习进程负责;

(3)促进者提供学习的材料,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 如兴趣、基础等) 制定学习计划;

(4)教师要带头学习,以形成一种具有促进学习作用的氛围;

(5)教学的关注点主要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上而不是教学内容上;

(6)学习的程度和价值首先由学习者自己评价,教师的评价只是一个不同的参考而已。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基本资料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材料)

人本主义

情感教学充分体现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推荐]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doc》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