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雪图说课稿

2020-03-02 02:50:2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瑞雪图》说课稿

一、说教材

《瑞雪图》是北师大教材第十二单元《雪》第一篇。这篇优美的散文选自于著名作家峻青的作品《秋色赋》,原题为《瑞雪》,写于1962年。这年段,正是我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时期,当时棉粮歉收,人们多么希望能有个好收成。当作者在胶东半岛看到入冬以来第一场大雪时,心里自然是无比喜悦,于是挥笔写下了这篇散文。

这篇散文的语言优美、生动,脉络清晰,尤其是雪中,雪后景色的描绘,更是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很值得读者玩味。在这两部分中,作者运用了恰当的双声,叠韵和儿化韵词,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使得美丽的雪景更加可爱。文章先写天气变化,然后写雪中景色,接着写雪后图画,最后写孩子们在雪地的嬉闹,这也为学生写清文章脉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大多十岁左右,他们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在学习活动中他们思维活跃,接受事物较快,其有意注意和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有所增强,能努力探索问题的结果。在言语发展水平由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过渡。小学四年级以后,他们的书面言语水平逐步得到发展。阅读能力也由朗读向默读发展。

三、设计理念

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结合;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体验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同时,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随机进行学习方法的导引。

对于长年生活在北方的学生们来说,他们对雪一点儿也不陌生,但作为四年级学生,虽然每年都能见到雪,可不一定会欣赏雪,尤其是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现雪的美丽,更是无从下笔,也写不具体。针对学生的这些弱点,我们把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放在了体会作者运用重点词语和写作方法的指导上。

四、说教法

要想使课堂提高效率就得让学生多活动,因此,这节课我们主要采取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做适当引导的方法,并适时提供学法,提醒学生及时总结,教师设计训练让学生加深理解与记忆。

五、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3个教学目标

1、学习“瑞雪、胶东半岛、骤然“等10个生词,达到正确流利地认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感知词意。

2、读懂课文,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中、雪后的美丽景色。研读课文,感受雪大、雪美的特点,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激发学生对雪的向往之情,丰富学生对雪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词析句,了解雪大、雪美的特点,学习作者有序地进行观察、描写的写作特点,渗透写法指导,感受作者的喜悦之情。

六、说重难点的确定及突破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读过的写景文章并不多,而且作文表达始终是农村学生的弱点,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积累写雪景的优美词句,而学习如何把看到的景物写具体写美则是难点。这个难点如何突破,我们采取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找出作者写雪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用了哪些双声叠用词及儿化韵词以及引导学生体会不同句子的表达效果。然后教师指导学生总结便可悟出其中的表达方法。

七、说教学过程

(一)教师用课小黑板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读目标,(目的是让学生也明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师生好紧紧围绕目标进行学习)

(二)完成第一个学习目标

1、让学生很快浏览全文,复习旧知,回顾课文的写作顺序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学法指导并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三)完成第二个目标(结合探究点一)

1、让学生默读课文,感受这是一场怎样的雪,说出依据.(自读自悟)

(一)感悟夜静雪大

1、生齐读雪中内容,回答读后有什么感受?(师板:大雪下)

2、指导朗读:怎样把雪读得很大很大?(学生个别读),师引导要把雪读得很大很大,谁来建议一下,哪些词要强调?引导读好重点词:大片大片(读得“厚重”) 一会儿(读得“轻快”)

3、提问:这是白天看雪,晚上还看雪吗?

4、夜晚有什么特点?从书上找出一个词来——万籁俱寂(理解)

5、指导要怎么读夜静?(板:夜静) 谁能把夜读得很静很静?

6、一学生读静夜听雪,(学生闭目听)并评价 (一轻二慢)

7、引导读“簌簌”、“咯吱”(学生按自己的体验读),师范读,学生尝试

8、引发思考:既然写山村夜晚寂静,为什么还要写“沙沙声、咯吱声”?

9、小结这一段的写作顺序:按时间,白天看——晚上听;并采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

小标题:夜静大雪下

2、让学生精读第四自然段,找出作者运用了哪些词句将雪后景色写美的,从哪几个角度和哪几个方面写具体的。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小结并让学生多读一读这些双声叠韵词、儿化韵词,感受这些词的妙用(积累写雪的优美词句,并再次复习多方面,多角度展现美的写作方法)

(二)感悟雪后景美人欢

1、雪下得很大,雪后景色如何,我们一起来欣赏。(出示课件:雪后美景图片)

2、谁愿意把同学们带到雪地里欣赏欣赏?读得很美很美?

3、谁听出来了,有什么感受?(板:景美)

4、出示课件:雪景的文字

5、指导读好:嗬 (学生起立做推门状;惊喜) 师引读:嗬,好大的雪啊——万里江山

6、理解“粉妆玉砌”(词意)学生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粉妆玉砌”的世

界,描述雪景(说后看图)

7、启导:先写远处的景,接着写哪儿的什么?

8、(出示课件)理解:银条儿 雪球儿

9、(出示课件)比较句子: A B组对比读,谈好在哪儿?

A、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B、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银条儿。

A、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 B、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雪球儿。

10、这是写雪景的静态美,还写了雪景的动态美吗?找找看。

11、引入:假如你置身于如此美的雪景里,最想干什么? 板:人更欢

12、指导读好:咯吱咯吱 理解:震落下来 (喜悦)全班齐读探究点二

13、小结(点击课件)写法填空

(四)完成第三个目标(结合谈究点二)

1、让学生读第五自然段,然后体会作者心情(自读自悟)

2、师出示相关“瑞雪兆丰年”的资料,学生进一步感受人欢的原因。进而展现文章的中心:这是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

3.教师小结:这场雪带给人们的祥瑞,一个“瑞”字串连了本文的

(三)读悟感受(结合探究点三)

1、仅仅是小孩高兴吗?看补充材料:雪的作用。(课件)

2、引读:啊—— 板:感受:瑞雪丰年画

3、师介绍写作背景 引读:啊——

4、小结:课文给我们描绘了哪些图画?

(夜静大雪下 景美人更欢 瑞雪丰年画) 还有吗?

五、总结:本节课学到什么?(自我总结; 小标题; 读板书的诗——如诗如画)

1、摘录并背诵本课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及段落。 板书: 瑞雪图

雪 前 骤冷寒风刮

大(纷纷扬扬)

雪 中 夜静大雪下

雪 后 美(粉妆玉砌) 景美人更欢

感 受 瑞雪丰年画

本节课我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从以答为主变为以悟为主。在对课文的学习中,我把学生的感悟理解放在重要的位置,尊重学生自己的体验。学生在读课文的同时,也愿意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并解决为什么。教师不是单纯的授课者,而是在与学生合作,引领学生共同完成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们和我一起享受去学习带来的快乐,激活课堂、与学生平等对话和沟通放在首位,努力为学生营造

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力求与学生达成感情的交融,心灵的默契,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有效地投入到语文学习的活动中去。

存在的问题有:教学设计中明确时控,在课堂中,教师精讲、少讲,把大量的时间应该给学生去思考,导致少数学困生没有很大的思考的余地,很被动的接受知识去展示。部分内容讲解的过于繁琐 ,力争使课堂时控恰到好处。由于时间的关系对于课文最后的小结匆匆结束对于“景美”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并未真正走进那种意境,他们还在雪野的边沿徘徊一些问题:今后我要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不断完善每堂课的设计,争取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很好的展示自针对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今后在教学中首先增强时控掌握能力。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要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不断完善每堂课的设计,因材施教,分层要求,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高兴合理设计课时握上课节奏。

瑞雪图说课稿

《瑞雪图》说课稿

瑞雪图说课稿

瑞雪图

瑞雪图

瑞雪图

瑞雪图

《瑞雪图》课堂实录

《瑞雪图》教案

教案:瑞雪图

《瑞雪图说课稿.doc》
瑞雪图说课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