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新课程标准教学设计

2020-03-02 05:48:2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沁园春·长沙》新课程标准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从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三个维度——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课上使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学习正确自如地表达,同时也学习倾听他人的意见,吸纳他人的意见,在追求共同目标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协作和分享。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认识古典诗词中“意象”的概念,懂得“象由心生”,培养学生借助“意

象”赏析诗歌的能力。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领略毛泽东高远轩昂的人生气度和磅礴豪迈的艺术境界。 教学方法:学生合作讨论、探究,教师引导点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一、导入:毛泽东作为一位诗人有着其独特的一面,这独特体现在他超凡的文学境界,他的诗词气势磅礴,具有极高的审美魅力,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探究这独特的审美魅力及魅力背后的诗人形象。

1、请同学们齐声朗读此诗。

2、读后教师点评:此词境界高远,读之心中顿生豪迈之情、磅礴之感。但同学们刚才的朗读只读出三分气势,接着让我们满怀豪迈之情、磅礴之感纵声朗读。

3、读后教师点评:气势已有九分,最后一遍,以背诵方式,以响彻云霄的声音来表现这首词的激昂之情、磅礴之气。

二、(认识意象)教师提问:这种慷慨激昂、大气磅礴的感受是如何传达给我们并强烈感染我们的呢? (学生回答诗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等,也有学生指出是“意象”)

教师点拨:主要靠意象以及意象的特别表达方式传达给我们并感染我们。

意象: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个术语,诗歌的意象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与客观物象的融合,如“月”“梅”“竹”等,“意”指的是创作主体的思想情感,“象”指的是作为创作客体的客观物象。 教师引导提问:此诗词中有哪些意象?

(学生回答“万山、层林、江、舸、鹰、鱼”等)

教师引导提问:这些意象给人什么样的整体印象和感觉?

(学生讨论回答)得出结论:“广博、宏伟、雄峻”等

教师引导提问:这些意象是如何表达的呢?使用了哪些词语?

(学生讨论回答)得出结论:使用了“万、层、漫、遍、尽、透”等极致性的词语,还使用了“击”“翔”等极富创造性和表现力的动词。这样的表达由远望到近观,由仰视到俯瞰,天长地阔,壮美高远。

三、(由意象探究形象及表达方式)

1、教师引导提问:使这些意象和这样的表达方式给了我们大气磅礴之感,那么诗人为什么选取这样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呢?接下来去探寻:

(学生讨论)

提示学生讨论时关注解决三个问题:(1)“万山、层林、碧江、„„鱼翔浅底”这众多物象各安其处,那么诗人在哪里呢?(2)诗人形象给人的感觉是什么样的?是大还是小呢?

(3)在诗词中诗人是以什么身份出现的呢?

讨论结果小结:(1)诗人置身于在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衬托之下,在滔滔流淌的湘江之中的一个小洲之上,其背景深远寥廓,表面上看,在万物面前,诗人形象似乎很渺小。但从观察视角看,“万山、层林、江舸、鱼、鹰”,远近俯仰,苍茫大地,世间万类都尽在诗人眼底,这让人感觉诗人居于万类之上,临空俯视,形象又是非常高大。(2)诗人的身份,在万类面前,与其说是观者、看客,更不如说是象一个主宰者,万里神州、茫茫宇宙,一人独宰。

所以,“谁主沉浮的”的答案就不言自喻。

2、疑问焦点:下阙“携来百侣曾游„„”明明是群体形象,而且我们平时读到的赏析也大都是认为对

上阙“谁主沉浮的”的回答是“百侣”这个群体形象。那刚才上面得出的结论不是与之矛盾吗? (学生讨论)

提示学生讨论时关注解决两个问题:(1)联系课下搜寻的有关此词的背景材料以及毛泽东本人的相关资料。(2)分析理解“携来”一词的含义。

讨论结果小结:“携来” 一词给人感觉有主动发出之义,“百侣”是一个群体,但这个群体其实是有一个领导者的,象是背后有一个领袖,一个精神灵魂上的指导者。联系相关背景及有关毛泽东个人精神气质的资料以及他的其他诗词,也可印证这一领导者的气质。明确:“谁主沉浮的”的答案确实是一个群体,同时让我们看到群体背后有一个高瞻远瞩的领导者形象。

相关资料:

一、写作背景:一九二五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工农运动形势高涨,革命的发展势头异常迅猛。震惊世界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也遍及十几个省,各种形式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正风起云涌地开展着。这时候,一方面是工农革命运动在蓬勃发展,另一方面是反动势力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对革命力量进行疯狂的镇压。那么中华民族的命运将走向何方,是继续维护黑暗衰退的反动统治,还是冲垮黑暗统治走向兴盛进步,谁将成为主宰发展方面的力量,这些问题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长沙是湖南的省会,是毛泽东求学和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一九二五年二月他从上海回湖南开展农民运动,八月从韶山到长沙,九月前往广州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首《沁园春》,形象地指出主宰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是用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

二、“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余子”《送纵宇一郎东行》毛泽东

教师引导补充:孟子说“五百年自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诗人坚信这一点,以天下为己任,更有“如欲平治天下,舍我其谁”的大气魄,如果说孟子是一种霸气,那么诗人则更是一种王者之风。再联想开头一句“独立寒秋”,其深意令人震颤,诗人的独立是一种虽有同志、战友却在思想高度上难以有人匹敌的孤独。诗人以舍我其谁的气魄俯仰世间,君临万界,遗世独立。这即是毛泽东的大气魄、大心胸。这就是毛泽东的气质个性,是一种轩昂不凡的气度,居高独立的个性。有了这样的气度和深邃,有了这样的气魄和心胸,宇宙天地一切物象不都在掌握之中吗?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回答诗人为什么选择这些意象以及这样的表达方式。陆机《文赋》“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就是对毛泽东诗词广博、宏伟、雄峻意象的最好注解。

(学生讨论交流感受)

四、课堂总结:

这堂课从意象入手,由意象的特征探究诗人内在的气质、个性、心境,懂得了象由心生,意决定象,最终成为意象,然后再品味赏析诗歌,自然境界更深一层。

结束语:愿同学们不做诗歌殿堂里的看客,浏览而过,也不只做诗歌术语的机械解剖者,而是要做诗歌艺术王国里真正的欣赏家。

附板书设计:

沁园春·长沙

轩昂不凡的气度

意象——广博、宏伟、雄峻————象由心生

居高独立的个性

杜春燕河北保定一中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 长沙 教学设计

沁园春 长沙 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 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新课程标准教学设计.doc》
《沁园春长沙新课程标准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