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有效性的思考

2020-03-02 17:20:4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有效性的思考

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每位教师设计、组织、评价教学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而有效的集体教学却关系甚广,如:教学的环节设计、教师的教学目标达成度、教师执行教案的能力等等。近年来,关注“师幼互动”俨然成为教师评价集体教学过程有效性的一个热点话题。

那么,怎样的师幼互动是有效的?具体的表现如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映,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回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互动关系”。

如何实现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性?在教学实践中,我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和探索。

一、有效组织,情景介入

良好的师幼关系能拉近师幼的距离,使教与学有效连结,使幼儿能够充分学习与发展,因此,吸引幼儿的有时不是教学活动的内容,而是教师本身。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情景化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饱满、振奋的情绪状态,充分运用语言、语调、表情,采用抑扬顿挫,妙趣横生的语言,配以亲切的微笑,激励的目光努力创造愉悦的学习的环境。

案例一:妈妈的包

中班主题活动“我爱我家”开展期间,我发现孩子们经常学着妈妈的样子,拿着娃娃家中的包走来走去,并且普遍对妈妈包中的物品非常感兴趣,另外,因为由于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对妈妈爱自己的情感认识浮于表面,没有得到真正的体验和感受。因此,我结合主题开展,尝试开展教学活动“妈妈的包”,以妈妈的包为载体,帮助孩子建立包中物品与妈妈的爱的情感联系,从而进一步激发孩子对妈妈的爱。首先我通过让孩子和妈妈制作调查表,帮助孩子积累生活经验,加强了解包的外形、功能、特点,为活动奠定认知基础。其次,让幼儿征得妈妈的同意后收集妈妈的包,在教学过程中分享妈妈包中的秘密,“妈妈为什么要把宝宝的照片放在钱包里呢?”、“猜猜包里还会有什么?妈妈包里为什么要放宝宝的衣服、零食呢?” 了解包中物品蕴含的深意,进一步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接着,再让孩子们想一想平时妈妈这么关心我们,那我们可以为妈妈在包中准备些什么东西呢?使幼儿在角色转换中,进一步了解妈妈的需求,体验关心妈妈的情感。在活动中,我为孩子们提供真实的生活情境,通过创设激励式的语言引导情境,让孩子们亲身调查、交流、体验,帮助孩子运用经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实现情感内化。而在师生互动中,我充分运用支持肯定的策略,给予孩子自主发现,表达表现的机会,使活动具有浓浓的情感气息。 反思:

1、接受幼儿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并通过温暖而富有感情的互动表达对每个幼儿的接受。

2、处理好影响幼儿主动性的各种因素,想方设法引导幼儿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幼互动,并通过生生互动,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3、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必须借助于有效的媒介,如语言、行为、态度或肢体语言,以及使用目光接触、表情、手势等非语言行为与幼儿沟通。

二、加强幼儿的回应预设,促进有效回应

教师要明确集体教学活动设计既要备教材、教法,更要备幼儿的目标要求,简单地说就是:根据幼儿的不同层次水平,预设相应的回应内容,教师的预设必须留有空间,凸显幼儿的个性化教育。

案例三:别担心

在儿歌活动《别担心》中,我以图式调查表为依据,了解到每个幼儿上小学担心的内容,并以此为出发点,预设幼儿的问题和回答,得出因人而异的回应内容,如:“上学迟到真难为情,可千万不能迟到啊!” “考试成绩差多没面子呀,回到家可能爸爸妈妈还会因此生气。” “老师的问题我不会,这可怎么办?” “没有朋友一个人多孤单呀!”“上课时打瞌睡精神差,根本没办法听老师讲课了。”“鞋带松了没法系,万一摔跤怎么办?”------在活动中,这些回应预设又继续转化,为教师预设不同儿歌内容提供了方向指导。充分的回应预设,使教师的儿歌指导在集体教学活动具有针对性,为教师达成活动的目标提供了关键性的帮助。

三、掌握回应的多种方法,促进有效回应 有效的回应,必须落实到教师脚踏实地的与幼儿交互作用的过程中——怎样聆听幼儿的声音?怎样与幼儿交流?怎样在适当的时机对幼儿提出质疑和挑战?总结梳理回应的方法策略,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互动模式,为我们建构新型的师幼互动关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案例四:

中班学习活动《小熊的烦恼》中,教师做小熊,幼儿做小鸟和蝴蝶,体验根据小熊的需求主动给予关心与帮助,给小熊带来快乐,我运用角色体验策略,在角色扮演中,帮助孩子迁移运用习得的经验,进一步感受与理解主动关爱的行为对被关爱者产生的影响,推进幼儿关爱方法的掌握,加强情感的体验。 反思:

1、巧妙转抛来自幼儿的质疑。教师应该及时捕捉来自幼儿的疑问,巧妙地运用这一“质疑“的情景,采用“抛接球”的回应方式,把问题抛向全体幼儿,引起同伴共同参与议论。

2、有效梳理幼儿凌乱的回答,教师面对个别幼儿表述不清的时候,必须读懂幼儿到底想要表达什么,并联系活动目标进行梳理,引导或帮助其表述完整,又不违背其原意。这样的回应既能有效地推进活动目标的达成,又能激起幼儿的积极情感。

3、多样化的回应,既是对幼儿的表达进行归纳、梳理和提升,又是对幼儿的表达进行合理追问;既引导幼儿获得经验的共享;又启发孩子的扩散思维和创意表达,帮助孩子获得个性化的发展;既唤起孩子的原有经验,获取新的有益经验;又鼓励和激发孩子的积极性,给孩子信心和成功体验------

总之,有效的师幼互动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最为可贵的是,教师长期在教学实践中积累形成的独特的教育智慧和灵活调控现场的能力,却是提高师幼互动的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增强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语言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性

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探索和构建

总结:浅谈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

浅谈幼儿园集体教学中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优秀)

音乐教学中师幼间的情感互动

主题背景下小班幼儿音乐活动中师幼互动有效性的研究

提高教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的有效性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思考

探究绘本阅读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

《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有效性的思考.doc》
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有效性的思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