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学术论文写作要领

2020-03-02 08:25:3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掌握学术论文写作要领

学术论文写作,通常包括选题、搜集资料、确立论点、拟定提纲、执笔写作、修改定稿等环节。在每一环节都要抓住其要点。

一、选题慎重

选题,就是确定研究什么。这一环节必须慎重,努力做到:

(一)在专业范围内选题

在专业范围内选题,是由学术论文的性质决定的。没有专业性、专门性的论文,很难称得上学术论文。特别是毕业论文,一定要在专业范围内选题。只有这样,才能够评定作者对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

(二)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选题

一个人爱好什么,对什么特别感兴趣,那么通常他就能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并可能取得一定的成就。拿在校大学生来讲,在几年的专业学习中,除掌握了专业基础知识外,通常都有自己特别感兴趣和喜爱的一门功课或某方面的知识。比如中文系的学生,有的可能喜欢古代汉语,有的爱好外国文学,有的对儿童文学感兴趣。在平时,无形当中就会在他自己所喜欢的这门学问上多花时间,更为用心。写作毕业论文时,将选题锁定在这一范围,是较为聪明的。

(三)以大眼光选小题目

所谓以大眼光选小题目,是讲平时要广泛获取知识,开阔眼界,打牢基础,选题时则要收束目光,寻找研究的焦点。比如爱好外国文学的同学,平时可以大量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多多益善,选论文题目时却不可能以“外国文学”为题,而必须具体到外国某位作家、某部作品,或某一流派等等。平时的阅读类似苍鹰的空中俯瞰,选题作毕业论文好比苍鹰捕鸡。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准备,后者是前者的阶段性目的。

二、集材宜广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撰写学术论文所需的材料就是巧妇的米,没有材料,撰写学术论文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在确定选题之后,必须开始围绕选题大量收集材料。

如果论文选题是分析、评价一位作家的一部作品,那么,收集材料必须从阅读开始,边读边做笔记。

(一)在通读中明确搜集材料的重点

通常是先将要分析、评论的作品认真通读一遍,以获取一个完整的、总括的印象。这是一种宏观的面上的把握。在这一步,要尽可能地保持阅读的连续性、连贯性,同时要作好笔记,也就是徐特立先生所倡导的“不动笔墨不读书”,将自己阅读的体会、心得及时记录下来,对下一步的阅读乃至以后的研究工作都十分有用。因为阅读作品时,可能对其中的某一方面、某一问题深有感触。这种感触一方面值得在以后的阅读中进一步加以关注,另一方面有可能成为自己论文的主题,而它往往稍纵即逝,如不当场记下来,岂不遗憾。

笔者对明代作家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颇为喜爱,因此拟对其进行研究。为此,又对作品通读一遍。通读时,除对作品的大量故事有了总的了解外,对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和作品的艺术特色也有所感悟,于是就边读边记,通读结束后,第二遍的阅读重点已经明确了。

(二)在重读中按照侧重点搜集材料

相对于第一步,重读是微观的点上的把握。在这一步,应该根据上一步阅读的笔记,进行有具体目的的阅读,即要有不同的侧重点。重读不仅仅指第二遍,也包括反复读。朱光潜先生在《谈读书》中说:“一书作几遍看,每一遍只着重某一方面。”重读是为了养成仔细分析的习惯。以读小说为例,在通读的过程中对故事结构获得了整体印象之后,第二遍可注意人物描写,第三遍着重找出其艺术技巧、风格的特色,以至于社会背景、人生态度及主题等等都可逐次研究。重读阶段,是在通读基础上的精读,在反复的揣摩、品味、联想、比较之中,会生发出自己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独到见解。因此,在每一遍阅读都记好心得笔记的同时,摘取与自己观点相关的材料。

笔者在第二遍阅读《三言》的时候,将注意力集中在作品的思想内容方面,特别是它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结果发现,其中的政治理想、商品经济意识、女性意识、家庭教育观念等等,有着科学合理内核,有的甚至具有超时空的价值。于是就将与这几方面思想有关的材料摘录下来,做成卡片。第三遍阅读时,则有意识地关注小说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包括人物的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其中对比手法的运用给笔者的印象尤为深刻,几处较精彩的材料也被摘录下来。

(三)在扩读中丰富材料

这一步要求以要分析和评价的作家、作品为圆心,由近及远地向外作“发散性”阅读。“近读”可以涉及该作家谈自己作品的言论和文章,该作家谈创作的理论,该作家创造该作品的起因、轨迹、所接受的文学影响;“远读”可以涉及别人评论该作家作品的文章,别人评论别的作家作品的文章,同类风格作品的比较,文学评论方法等等。扩读的作用或意义在于,在深入作家作品的基础上跳出来,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高的立足点对作家作品进行历史的、现实的、全方位的观照和更深刻的透视,获得更加丰富的材料。这一阶段仍需边读、边记,还可以利用网络便捷地下载相关资料。

笔者在反复阅读《三言》之后,决定首先就其家庭教育观加以研究,并撰写论文。在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三言》家庭教育观的完整体系:读书成人、耕读并重、积德传家。

当再进一步研究时,笔者认为这一家庭教育观是对中华民族传统家庭教育观的继承和发展。那么,它的渊源是什么?有哪些?这时,南北朝颜之推的《颜氏家训》跳入脑海。《颜氏家训》开中华民族家庭教育之先河,“古今家训,以此为祖”(宋代陈振孙《直斋书录解》),它对《《三言》家庭教育观不可能不产生影响。挖掘其中的影响,应该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于是,笔者又反复阅读了《颜氏家训》,将其中的重要观点摘录出来。

三、论从史出

仍以分析、评论作家作品为例。研读作品的阶段,基本上是在逐一“分解”作品,分别搜集、积累材料。接下来,应该对分解中产生的独到见解和丰富材料进行分类、归纳、梳辫子,也就是进入整理观点和材料阶段。这是形成自己论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论述客观性、深刻性和新颖性的关键。因为自己的观点来源于作品本身,来源于实际材料,即“论从史出”,而非来自自己头脑中固有的、强加在作家作品中的。

前面谈到,在通读一部小说对故事结构获得了整体印象之后,第二遍可注意人物描写,第三遍着重找出其艺术技巧、风格的特色,以至于社会背景、人生态度及主题等等都可逐次研究。因此,在整理观点和材料的过程中,应该逐步明确论文研究重点或方向:作品的人物描写,艺术技巧、风格的特色,人生态度及主题等等,是在一篇文章中都评论到,还是就其中某一方面独立成篇?研究重点或方向明确了,便于确定题目和论文的篇幅。

笔者在反复阅读中发现《三言》中的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含,待将摘录的相关材料加以梳理后,笔者感到一篇论文无法将这几方面的思想――政治理想、商品经济意识、女性意识、家庭教

育观念等,阐述清楚,非就其中一方面的内容各写一篇不可。再进一步把其中有关政治理想的材料分类,细细琢磨,发现这些分成几类的材料表明《三言》的政治理想由三方面内容组成:对最高统治阶层的理想是明主忠臣,对中层和地方官员的理想是清官肃吏,对合乎社会发展规律的政治方略持肯定态度。笔者于是决定论文分三方面展开,以这三点分别做各部分的分论点,从三个角度突出主题――这样的政治理想,既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又有作者自己的真知灼见。今天,站在时代的高度观照其历史价值,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至此,论文的题目也可以确定了,最终以《〈三言〉的政治理想》为题成文并在学术期刊公开发表。以同样的方法,笔者陆续发表了论文《〈三言〉的商品经济意识》、《〈三言〉中的进步女性意识》、《〈三言〉的家庭教育观》。

四、表达准确

经过阅读研究作家作品、积累、耙梳相关材料,得出自己的新见解,这对文学评论来讲,是“十月怀胎”,而将它们写成论文,则是“一朝分娩”。如果不能够准确地表达研究成果,写出合格论文,那么即使有再深刻、再独到的见解和丰富、有价值的材料,也只能导致“胎死腹中”。如果说对于学术论文来讲,成文具有终极意义,那么,文章的结构、论证的方式则具有工具意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成文阶段,如何选择结构方式和运用论证方式准确地表达研究成果,就成为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拟制提纲,将论文结构方式具像化

最初,论文的结构、思路存在于作者头脑中,将其写到纸上,列成提纲,就使无形的思路具像化了。这一步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关系到论文写作的效率甚至质量。因为一个完整的、精密的提纲可以清楚地显示作者的思路,照其行文,可以避免结构混乱、详略不当、文不对题等弊端而使文章条理清晰、逻辑谨严、文脉贯通。

学术论文的主要结构方式有:并列式、递进式、对比式。在一篇论文中,根据表达的需要,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结合运用。

论文提纲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1.标题

标题可以采用一行标题,如《中的进步女性意识》;《对家庭教育观的影响》,也可用双行标题,即正副标题,如《一一如见 了了分明――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绪论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开头部分。在这部分,可以写以下内容:

总括全文的内容,给人一个总体印象;

点出论文的中心思想,即开宗明义;

说明论文的写作起因、目的;

阐释论题主要概念的定义;

说明研究课题的价值和意义。

3.本论

本论是全文的主体部分。

本论的格式可以选择:

(1)全文分段成篇;

(2)用小标题显示层次;

(3)用空行显示层次;

(4)用

一、

(一)、1.(1)四级序码标示层次段落的编排。

4.结论

这部分可以归纳或强调总论点;

也可以说明还有待于研究的问题。

有的论文则没有专门写结论,而是文终墨断。

例如:笔者在动笔撰写论文《〈三言〉中的进步女性意识》之前列的提纲:

《〈三言〉中的进步女性意识》

开头部分

交待写作起因、写作意图

正文部分

拟采用并列式结构

论证方法,总的是分析法,即文章分为四个大层次――

第一个层次列小标题:

一、质疑待女性不公的社会制度

第一个层次的内容:

①通过苏小妹的过人才华和社会境遇表现作品倾向;论证方法主要运用例证法

②通过黄崇嘏的过人才华和社会境遇表现作品倾向;论证方法主要运用例证法

第二个层次列小标题:

二、否定传统的“男尊女卑”观

第二个层次的内容:

①以张淑儿有胆有识的行动表达作者见解;论证方法为例证法和比较法

②以蔡瑞虹的远见卓识表达作者见解;论证方法为例证法和比较法

③以赵春儿的聪慧睿智表达作者见解;论证方法为例证法和比较法

第三个层次列小标题:

三、倡导女性婚姻自主

第三个层次的内容:

①用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故事表露观念;论证方法是例证法

②用白娟娟的事迹表露观念;论证方法是例证法

第四个层次列小标题:

四、激励女性自立自强

第四个层次的内容:

①苏小妹的形象可以证明分论点;论证方法是例证法

②李玉英的形象能够证明分论点;论证方法是例证法

③蔡瑞虹的形象有力证明分论点;论证方法是例证法

(二)恰当运用论证方法

学术论文写作常用的论证方法有分析法、例证法、引证法和比较法。

1.分析法

分析,是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事物分解为各个要素,并对这些部分或要素进行研究和认识的思维方法。其目的在于,从事物的总体中,分出构成该事物的部分、要素和属性,使事物的各种属性和本质,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比如,研究某作家的小说,可以从人物形象、艺术形式和主题思想三方面进行分析。这三方面又可以做如下分解:

(1)如果研究作品的人物形象,大致可以从“是什么”和“怎样写”两方面入手分析。这两方面既可以单独分析,也可以结合起来分析。“是什么”,是要揭示人物是怎样的形象,可从人物的言谈举止到心理状态、人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诸方面进行细致的剖析,尽可能准确地把握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揭示人物形象所体现的本质意义和时代精神。“怎样

写”,是研究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独特艺术手法,分析作者是如何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来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展现人物精神风貌,使人物充满血肉和情感,富于艺术感染力的。

笔者在《〈三言〉中的进步女性意识》一文中,认为《三言》中的进步女性意识,首先表现在作者为女性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鸣不平,质疑目标直指封建社会制度。这种种不平和质疑是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安排来表现的。其中一个人物是苏小妹。作者安排了苏小妹为其父续诗和三难新郎两个情节,用苏老泉和秦观两个大学问家、大文学家来衬托她身为女子的过人才华。这是将人物“是什么”和“怎样写”两方面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2)如果研究作品的艺术形式,可以考虑从两方面展开,一是分析艺术形式是怎样表现作品主题的,二是艺术形式本身的完美程度。艺术形式越是与主题思想相符合而且越含蓄委婉就越成功;作品艺术形式的构成要素是结构和语言,结构越是巧妙,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叙述语言)越是有特色,就越能引人入胜,给人审美愉悦。

笔者在上文谈到,在反复阅读《三言》时,曾将其艺术特色作为一个侧重点,其中对对比手法的运用留下了深刻印象。后经过研究,认为对比的艺术手法对作者表现小说主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强调兄弟手足情深,在《三言》故事“三孝廉让产留高名”中,作者将许武前后言行进行了鲜明对比,刻画了人物为了兄弟前程而忍辱负重、深谋远虑的性格;“两县令竞义婚孤女”故事中潘华和萧雅二人美丑表里的对比,其艺术效果是双重的:一是刻画了两个“表”“里”不一的人物形象,二是揭示了人性弱点:只看表面,不重内在;只顾眼前,不思日后;“晏平仲二桃杀三士”故事中,晏婴的弱小与“三士”的威猛形成极大的反差,作者意在说明弱能胜强、智可取勇的道理„„笔者本文主要分析《三言》的艺术形式――对比手法是怎样表现作品主题的。

(3)如果研究作品的主题思想,必须从文本出发,对作品本身的内容(人物、环境、情节、语言)进行具体的、实事求是的分析,以探求作者本人隐含在作品的环境营造、人物形象刻画和情节安排中并“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倾向。

笔者认为《颜氏家训》对《三言》家庭教育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对儒家教育思想的继承;对儒家教育思想的扬弃;对中华民族传统家庭教育观的发展。而这些观念都包含在《三言》故事中。

2.例证法

例证法,是运用客观事实、统计数字、实验结果、图表照片等作论据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属归纳推理的逻辑思维过程。在具体写法上,可以先摆论点再举例――先议后叙,又可以先举例后议论――先叙后议,还可以边叙边议――夹叙夹议,也有先摆论点,再举例,然后再做议论的写法,即议――叙――议。

笔者在《中的进步女性意识》一文中,主要是运用例证法。先阐明观点:“《三言》中的进步女性意识,首先表现在作者为女性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鸣不平,质疑目标直指封建社会制度。”接下来用苏小妹续诗的故事做论据。这是先议后叙。“苏老泉是何等样的大学问家„„用她父亲来‘垫衬’她的‘资性过人’。”是先叙后议。这一层次是议――叙――议。

3.引证法

引证法,是运用已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原理、定义、定律、尽人皆知的常理以及名人名言等做论据或推理的论证方法。引证法在引文处理上有直接引用、间接引用和串联引用三种方法。

4.比较法

比较法,是运用与论题同类、相近或相对的事物或观点作论据,通过比较说理,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从论据与论题的关系来看,比较有同类比较、相似比较和相异比较。从比较的目的来看,比较有求同、求异、推理。

笔者撰写《对家庭教育观的影响》就主要运用同类比较法,将两部作品中有关家庭教育的内容进行比较,抽象出前者对后者三方面的重要影响,并予以证明。

五、修改认真

修改是文章写作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修改要发挥先前的提纲的作用,将其作为参照,着眼点应该放在以下几方面:

(一)通观全篇,看主题是否鲜明而集中,如果文章没有清楚地表明自己的观点、主张、意图,那又怎么让别人懂得其主旨呢?

(二)推敲标题,看是否恰当。往往有这种情况,成文后,怎么读都觉得文题不大相符,于是有人就在文章主体部分大加修改,费时又费力。当然,这应该是一种修改方法,有时是必要的。但据笔者指导毕业论文的经验,在有的情况下,只需改动一下题目,问题便迎刃而解。

(三)看每一部分(层次)论据与论点之间是否吻合,有无南辕北辙之弊;各分论点是否有机地服务于中心论点。

(四)材料是否典型且详略得当。

(五)语言表述是否准确。

(六)格式是否规范。

通用论文格式为:

1.标题。位于首页居中位置,字体比正文稍大,比较醒目。

2.作者。作者署名于标题下方居中,下一行是作者所在单位。

3.摘要。在这部分以高度精炼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注意不要出现“本文通过„„论述了„„”的字眼。

4.关键词。列举3-7个最能概括文意的词语,词与词之间用分号隔开。

5.绪论。位于论文首段或前几段。“绪论”二字一般不在文中出现。

6.本论。“本论”二字通常不在文中出现。

7.结论。“结论”二字有时也在文中出现。

8.注释。论文通常是用文尾注。有的标示“参考文献”。

学术论文写作

学术论文写作

学术论文写作要点

学术论文写作格式

实用学术论文写作

学术论文写作如何

学术论文写作要求

学术论文写作规范

实用学术论文写作

学术论文写作要点

《掌握学术论文写作要领.doc》
掌握学术论文写作要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