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临电、设备常见安全隐患分析

2020-03-03 20:36:2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临电、设备常见安全隐患分析

隐患1:未收集塔吊,电梯基础预埋件材质报告。

可能出现的原因:未在租赁合同中要求安装单位提供预埋件的材质报告;安装之前未向安装单位提出安装要求。

预防措施:项目在签订租赁合同时应提出相关安装要求;或在安装设备之前要求安装单位必须提供该报告。

隐患2:大型设备安装方案未能在设备安装之前及时完成审核审批手续。 可能出现的原因:安装单位不及时编制安装方案,或未按公司报审要求编制方案;项目未及时上报公司审核审批。

预防措施:在设备安装前一个月要求安装单位完成方案的编制工作,并在此时间段内完成方案的审核审批手续。

隐患3:安装完毕的大型设备未及时办理使用登记。

可能出现的原因:设备安装完成后未及时要求安装单位通知检测单位进行检测,并出示检测报告;未及时办理安装验收。

预防措施:设备安装完成后立即要求安装单位安排检测单位对设备进行检测,并及时出示检测报告;检测报告收集后及时组织安装四方验收。

隐患4:施工电梯导向轮安装不到位,与导轨未接触。

可能出现的原因:电梯安装时安装工未对电梯导向轮进行调整;导向轮磨损量严重。

预防措施:完善安装安全技术交底内容,并要求其导向轮安装必须符合说明书要求;项目管理人员在设备安装时进行有效的旁站监督;在电梯使用过程中进行动态跟踪,发现导向轮磨损需及时更换。

隐患5:现场使用的交流电焊机未安装二次侧漏保护器。

可能出现的原因:现场管理人员不了解交流电焊机的安全使用;项目未要求焊机班组人员安装二次侧漏保护器。 预防措施:钢筋班组进场时对其进行入场交底的内容应有对其今后使用交流电焊机强制性要求;项目管理人员在使用过程中加强监督管控。

隐患6:施工电梯未做防坠落实验,或实验次数过少。

可能出现的原因:项目管理人员不重视,或不了解防坠落实验的意义。

预防措施:项目管理人员需了解相关规范要求,并对其使用说明书熟悉了解;施工电梯安装完毕后需要求安装人员进行防坠落实验的检测并有文字记录,每隔三个月需重新进行实验。

隐患7:班组用电不规范,小型用电设备未单独配置开关箱;电源线无保护零线。 可能出现的原因:与分包签订的合同中未对临时用电的使用进行要求,或要求不全面;班组进场时未对班组进行交底;项目管理人员对现场的监管力度不到位。 预防措施:在与分包签订合同时在合同里明文规定临时用电的使用要求,并订立相关的处罚条款;班组进场时项目管理人员及时对其进行相关临电安全使用的安全技术交底;班组在使用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加大对现场的巡视力度,发现隐患及时要求班组进行整改;对其未听劝阻的进行罚款。

隐患8:特种操作人员证件无效,塔吊司索无证情况普遍。

可能出现的原因:使用假证件;使用已废止的证件(安监证件);证件复审日期已过但未复审;所从事的工作与证件不符。

预防措施:特种操作人员进场时,项目管理人员需对其证件进行审核,查实其真伪;工作中注意其所使用的证件是否已到复审时间;针对塔吊司索无证的情况,项目部需强制要求劳务班组配备持证的司索上岗。

隐患9:大型机械设备未做防雷接地、防雷接地组数不足、防雷接地阻值不符合要求。

可能出现的原因:设备在制作基础时未预留接地体;设备防雷接地未按对角两组设置;防雷接地阻值不符合要求可能是因为接地线断连或是接地线与设备连接点接触不好。

预防措施:设备在制作基础时及时预留防雷接地体;设备安装完底座后需及时在基础底座对角活动连接防雷接地并测试阻值是否合格;项目管理人员在设备使用过程中需经常检查接地体活动连接处是否已松动或锈蚀严重,如果已松动需将其紧固到位,如果已锈蚀需除锈后紧固并用油性物质保护。

隐患10:机具传动部位未设置防护罩。 可能出现的原因:人为的拆除或已损坏。

预防措施:项目机电管理人员对新进场的设备进行验收,对其无防护罩或防护罩已不起防护作用的设备要求使用班组限期整改,整改完毕通知项目部复查合格后才能使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需加强监管,及时制止私自拆除防护罩的行为。

隐患11:项目所使用的吊篮其钢丝绳固定绳卡个数设置不足、吊篮配重设置不足、钢丝绳不悬垂、吊篮前梁搭设在女儿墙上、架体固定连接处的螺栓配置不足、未安装超高限位挡块、吊篮未配备专用开关箱、电源线未做保护接零等。 可能出现的原因:未及时编制安装方案及进行方案交底,吊篮在安装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未对其安装工作进行监督;安装完成后未组织验收;项目发现问题后班组不服从整改。

预防措施:吊篮安装前完成方案编制及报审工作,及时对安装工进行安装前的安全技术交底;吊篮安装时项目机电管理人员到场监督其安装;安装完成后及时组织验收,发现问题后及时安排吊篮使用单位整改,如若班组不服从整改则及时想项目经理反映。

隐患12:塔吊安装高度超过30m未安装障碍指示灯,安装高度超过50m未安装风速仪。

可能出现的原因:安装合同里未明确要求安装单位安装障碍指示灯和风速仪;或塔吊在使用过程中障碍指示灯和风速仪被损坏。

预防措施:在安装合同中明确安装单位的职责,在塔吊使用过程中加强巡查,发现损坏及时更换。 隐患13:塔吊五大限位,施工电梯上、下限位,施工电梯上、下极限限位未调试到位。

可能出现的原因:安装遗漏;调试不严谨;司机私自拆除;项目管理监督不到位。 预防措施:设备经常进场安装时须对安装人员做好安装技术交底,着重对各大限位的要求。设备管理人员须上机对安装人员监督其安装调试工作,并做好记录和影像资料。项目部须加强对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管理,防止限位被人为损坏或自然损坏不起保护作用。

隐患14:塔吊年检报告过期;施工电梯年检报告过期,防坠器过期。

可能出现的原因:项目未建立特种设备年检、防坠器台帐;项目未提前通知租赁单位对设备进行年检或更换防坠器。

预防措施:项目须建立特种设备管理台帐,随时关注设备年检情况。对于即将过期的年检报告或防坠器,项目部需提前一个月通知租赁单位对设备进行年检或更换防坠器(须有书面通知及租赁单位回复情况)。

隐患15:塔吊、施工电梯月检不严谨,相关检查内容不真实。

可能出现的原因:维保单位人员未到场检测,项目管理人员私自填写月检表;维保人员技术性不强(无证);项目管理人员未参与。

预防措施:项目需与维保单位协定月检日期,逐月开展;项目需收集维保单位到场月检人员证件;项目机电管理人员须参加月检并及时向维保人员反映设备运行情况。

隐患16:施工现场使用两个临电系统,同时使用接零保护与接地保护。

可能出现的原因:对JGJ46-200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不熟悉。 预防措施:项目临时用电管理人员及时学习规范,熟悉建筑施工现场TN-S系统的要求。

隐患17:多数项目在后期市政管网施工过程中对预埋的临电线路损坏较大,且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可能出现的原因:未对预埋线路的走向、埋深进行标记;无旁站人员监督。 预防措施:项目前期预埋线路时需对线路的走向、埋深每隔10米进行标记,待线路开挖时需有相关的旁站人员监督。

施工现场用电常见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施工现场安全隐患

施工现场安全隐患

临电协议书

临电申请书

设备常见维修问题分析

一建实战经验:199项施工现场常见安全隐患总结

临水、临电配套

临水临电管理制度

临电协议书封面

《施工现场临电、设备常见安全隐患分析.doc》
施工现场临电、设备常见安全隐患分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