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2020-03-02 21:37:1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技能要求:

(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道德价值观:

(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水体的类型,各种水体之间的联系和关系。

2、水循环的过程。

3、水平衡原理及应用。 教学难点:

1、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的有限性。

2、水循环的意义。 教学媒体

地球水体储量表、地球水储量百分比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多媒体综合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示:地球,与太阳系其它大行星相比,它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呢? 学生:(有丰富的水)

是的,我们所居住的这颗行星,表面四分之三为水所覆盖,是一颗“水的行星”。我们这一章要学习的就是地球上的水。 【板书】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设问:

1、地球上的水体主要有哪些?它们所占的比例大概是多少?

2、根据初中学的知识,哪些水体是方便人类利用的呢?

3、那么,这些水体在地球水体中所占的比例是多少呢? 学生自学。

教师展示:地球上各种水体储量图(教材第 58页)。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1、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其中海洋水占到全球的96.53%。

2、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教师引导]问题3: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要指陆地上各种为人们所利用的淡水资源。结合这一概念,读此统计图表,你有何认识?请利用数字定量回答。

[学生回答]淡水资源及方便人类利用的水体所占的比例太少了!淡水资源占地球水体总量的3.5%,方便人类利用的淡水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教师提问]陆地上哪种淡水资源储量最多? [学生回答]冰山是陆地水资源的主体。

[教师追问]冰是否方便人类利用?水资源的利用性质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学生回答]不,主要是冰川的更新周期比较长,不便使用。 [教师设问]那请说一说为什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主要依赖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作为水资源? [学生思考] 讲解: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更新周期较短,利用后在较短时期可恢复。因此,它们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也是我们目前开发利用的主要水体。

[分组活动]阅读教材图3.2思考:

(1)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

体?

(2)河流与湖泊关系十分密切。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它们的补给关系。 [学生讨论](略)

[教师补充]大气降水是大多数陆地水体的直接来源,所以,我国东部绝大多数河流的径流与降水量季节变化关系密切,有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变化;靠雨水补给的河流,其汛期出现的时间与降水量出现的季节一致。但是一定要注意:汛期都在雨季,而非夏季,因为不同的气候类型,降水的季节并非都在夏季,如地中海式气候区。在内陆地区,河流主要靠冰川融水补给,所以,河流径流变化与气温变化有直接的相关性,河流的汛期出现在夏季。但是应该注意:南北半球的季节是相反的。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因此,在冬季,我国大多数河流进入枯水期,河水主要靠地下水补给。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湖泊对河流水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洪水期,沿河湖泊及水库会起削减洪峰的作用。而且,河流一般都是有好几种补给方式的。

课下讨论:回忆初中知识,根据我国河流分布,我国河流东北、西北、东部河流有几次汛期?分别出现在什么时间?

【过渡】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这么有限,那么,随着人类对淡水的利用越来越多,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岂不是很快就枯竭了吗?淡水是不是越来越少了呢?

【点题】自然界的水资源是不会枯竭的,因为,水在地球上是循环运动的,在这种循环运动中,水资源得以不断更新。下面,我们就来分

析分析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 【板书】

二、水循环

面对滔滔黄河水,李白曾叹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但若果真水不复回的话,黄河早就干涸了。那么,黄河水是怎样更新的呢?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图3.3《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上找出构成海陆间水循环的八个主要环节,标出每个环节的含义。

2、海陆间循环、陆地循环、海洋循环分别包括哪些环节? [教师要求]请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

[学生回答]地球上的海洋水,在太阳辐射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大气降水、陆地径流等环节,最后又返回海洋,形成了海陆间水循环。

[教师补充]在海洋内部和陆地内部也存在着水循环运动。陆地循环通过蒸发或植物蒸腾形成水汽,水汽凝结又形成陆地水。这就是水的陆地循环,但不论是其发生的空间领域,还是参与的水量,陆地循环都不如海陆间水循环的规模大。因此,海陆间水循环对自然环境及人类影响最大。

[学生活动]通过学习“水循环”示意图,设想沿海的A地和内陆的B地,水循环对这两地气候、水文、植被会有什么影响?

[教师补充]海陆间水循环对沿海和内陆两地影响有所不同。沿海降水多,植被丰富,内陆降水少,植被稀少,进一步影响气候、地貌等。

[教师提问]海陆间水循环除对自然环境有影响外,对人类社会是否也有重要意义呢?请同学们观察水循环示意图回答。 [学生回答]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更新。

[知识补充]正是海陆间水循环,使海洋水蒸发,源源不断变为水汽输送到陆地,实现了海洋水、大气水和陆地水之间相互转化,维护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了陆地淡水资源的不断更新。所以,海洋水汽能够到达的区域,生态环境充满了生机。宜人的自然条件使农业成片分布,也使人口和城市相对密集。这也正是前面讲到的目前全球有50%多的人口生活在海岸的重要原因。可见,海陆间水循环对于地理环境乃至地球生命的影响是既广泛又深刻的。

[深化思维]陆地之间不断地进行相互转换运动,也在促进陆地水资源更新转换方面与水循环运动发挥着异曲同工的效应;根据水循环的原理和转化规律,我们了解到水资源具有永续利用的性质,那么是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呢?为什么在全球范围内还会发生水资源的严重危机呢?目前造成水资源危机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有哪些呢? [总结]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和季节、年际变化大等自然原因以及人口膨胀、过度开采、利用不合理、环境污染等人为原因都是造成“水荒”肆虐的重要原因。 板书设计:略 课后练习:略 教后记: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3.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2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_1

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doc》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