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2020-03-02 21:04:4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是开篇内容,本节内容首先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主要讲述了“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第一个知识点浅显易懂,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是为第二个知识点的学习作铺垫;第二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图文和活动设臵介绍了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水循环的类型、过程、环节和意义。本节活动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学以致用,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已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基础,主要问题是学生还没有上升到理性的层面上进行分析,而且自然界的水循环属于全球尺度和大尺度的地理现象,学生难以理解,需要教师创设适当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新知的构建。

三、教法分析

1.创设情景:教学实践证明,合理有趣的情境创设,可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角色,提高课堂效率;

2.讨论法:通过组织学生讨论,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机会; 3.多媒体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直观的图片、动画和数字资料,把学生轻松得引入本课,通过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相关地理事物和现象,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兴奋点,帮助他们理解课本内容。

四、学法分析

1、学会用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3.2和图3.3理解水循环的相关性;

2、学会探究:学生思考分析总结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及黄河断流的原因;

3、学会合作:学生讨论合作收集相关的资料,完成活动。

五、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圈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规律;

(2)通过水循环示意图的分析,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

(3)通过对实例的分析,理解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4)通过相关材料、图表或实例的分析,归纳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六、教学重点

1、陆地水体相互关系;

2、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和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七、教学难点

1、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2、遵循水循环的规律,合理安排人类活动。

八、教学过程

【导入】在一次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一部分“相互联系的水体”,我们知道了水圈、水圈中的各种水体、以及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次课我们主要讲第二部分“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切换至第二张PPT)

【过渡】首先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回答两个问题:

1、什么是水循环?

2、水循环有哪些类型?

【学生活动】寻找两个问题的答案 【教师活动】绘制水循环示意图

【转折】大家也看得差不多了,我们请一位同学来回答,就地理课代表吧。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水循环?(稍停顿)

嗯,回答很好,(播放PPT),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种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那么,水循环的类型呢?

你说有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三类,说的没错哈,这是水循环发生的领域,也就是根据水循环发生的领域呢,将水循环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请坐下。

下面我们具体来看一下这三类循环发生的过程。

首先,海陆间循环,它发生在海洋和陆地之间。海洋表面的水经过蒸发变成水汽,水汽上升至空中,随着气流的运行,被输送到大陆上空(水汽输送),其中一部分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下渗到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两者经过江河汇集,最后又回到海洋。这就是海陆间循环,它是最重要的一种循环。

再看陆地内循环。它发生在陆地和陆地上空之间。大陆上的水,其中一部分通过陆地表面、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水汽,被气流带到上空,凝结形成降水,仍然建落在陆地上。

海上内循环。它是指海洋面上的水蒸发形成水汽,进入大气后在海洋上空凝结,形成降水,又降落到海洋上的过程。

播放PPT,展示其示意图,提出问题:水循环有哪些环节?

主要有:蒸发、水汽输送、大气降水、下渗和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

播放PPT,提出问题:人类活动可以干预或控制水循环的哪些环节呢?

例如,人工水库,它可以调节径流量的季节分配;

跨流域调水,它可以调节径流量的空间分配;

人工降雨,对大气降水环节施加影响;

而植树造林,则对蒸发、下渗、径流都产生影响。

【过渡】我们可以看到水循环在生活中普遍存在,水循环对地理环境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播放PPT)。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 更新了地球上的水资源;  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 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 通过陆地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  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比如黄土高原被塑造成千沟万壑)。

【过渡】现在我要看看大家这节课学的怎么样了。播放PPT“小试牛刀”。 【布臵作业】

1、每人绘制一幅水循环过程示意图;

2、20世纪90年代末,黄河下游出现了严重的断流现象。思考:黄河下游断流与哪些自然或人为因素有关?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缓解或者避免断流现象。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了水循环的概念、类型、发生的过程、环节以及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另外,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人类目前可以利用的水资源非常有限,所以平时我们应该要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水资源。人类可以干预水循环的众多环节,所以我们要遵循水循环的自然规律,保护水资源。

谢谢大家!

九、板书板图设计

自然界的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 海上内循环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利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绘制水循环过程示意图是个较好的策略,一方面避免时间的浪费,另一方面黑板上绘制图形并讲解可以加深学生理解。但是,由于时间的有限,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没能一一展开举例。而这节课的导入为复习导入,不够新颖。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3.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2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_1

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doc》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