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运用信息技术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2020-03-03 08:25:4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灵活运用信息技术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唐河县实验高级中学 黄书艳

摘要 ............................................................2 关键词 ..........................................................2 正文 ............................................................2 1.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3 1.1.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3 1.2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 1.3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4 1.4.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5 1.5.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完善课堂教学结构 ......................6 1.6.运用信息技术,关注个体差异,及时进行反馈讲评............. 6 2.信息技术应用与高效课堂之间的矛盾 ...........................7 参考文献 ........................................................9

- 1

教学的状况,来概括阐述信息技术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及存在的问题。 1 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多媒体技术,通俗地说,就是把语言、音乐、文字、图象、动画等各种信息融合在一起表达的技术。它集声、像、图、文于一体,以丰富而直观,生动而形象的优势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课堂教学,它打破了传统教学单

一、固定、课容小的特点,促进了语文课堂现代化的进程,给语文教育带来了新鲜气息,对语文教学的改革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1.1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一堂课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集文字、声音、图象、图形于一体,它在处理图文、动画、视音频等方面的良好作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要,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教学《荷塘月色》,重点赏析

四、五段的画面美、语言美时,先配乐动画朗读第四段(贝多芬的《月光》钢琴曲),再配乐动画朗读第五段播放古筝曲《春江花月夜》,让学生初步感知、欣赏美景、体味感情。同学们则小声跟读,随文入境!使同学们在体会美、欣赏美之后,畅所欲言谈自己所感受到的美,最后用ppt来再现课文中的画面,用眼前的物象唤醒记忆中的表象,使学生心物感应,情景相生,触景生情,这样,视觉上的愉悦,听觉上的快感,产生了语言无法直观表现的良好效果,充分地让学生感知作者的心情变化:由颇不宁静――寻求宁静――求得片刻宁静――重回不宁静。因此,更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调动了同学们的兴趣。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开拓了无限的想像空间,创造一个充满幻想,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如此典型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不仅增加了教学的魅力,而且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了学生的有意注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优化了语文

- 3

生在审美中获得情趣,获得知识,在美的熏陶中提高驾驭语言能力。然而,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与手段的制约,语文课堂总给人死气沉沉、寡然无味的感觉,而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其超强的媒体功能、多渠道的信息传递方式,对提高语文审美教学效果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例如学习《石钟山记》一课,石钟山“山形如钟”的形象学生很难想像,难以获得审美愉悦。教师可利用3Dmax制作一个石钟山三维动画立体图形的演示软件,把作品中的意境之美、精神之美有力地烘托出来,给学生带来美的熏陶。学生就可以轻而易举地以俯视、平视、仰视等不同角度,从立体的空间位置感受石钟山“山形如钟”的特殊地形地貌,获得一种视觉享受。同时,还可以利用Flash制作苏轼游览的路线图,在字体、字型的搭配,图像、动画等方面进行艺术处理,学生可一边阅读课文,一边体悟苏轼的游览,在审美享受中提高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如果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滔滔不绝地讲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掌握反而比多媒体教学要低效得多,多媒体教学效果,由此可见一斑。

1.4 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胡锦涛总书记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前,以培养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育,也已成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热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新世纪的客观要求,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正是适应这样的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鲜感与过程的趣味性,促进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创造等智力因素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

德国学者伽达默尔曾说过:“凡有理解,就有不同。”新课程改变了教学和评价传统的一元化为多元化,取得了教学思维上的巨大突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体验,对同样的事物存在不同的理解和想象,正是这种独特的个性体验,才是语文课堂真正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才构成了语文课堂中的美的艺术世界。一位教师在上《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时,巧妙地借助于投影创设课文情景,在课文结尾部分,她根据小说内容设置了这样的扩展练习:先在投影上打出了浓妆艳抹、悲痛欲绝的杜十娘怀抱百宝箱的场景,提出问题,假设杜十娘生活在二十一世纪,她会这样做吗?要求续写人物未来的生活和命运,反映人物性格,塑造鲜

- 5

标准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面向全体学生就不能无视这种差异,而应因人定标、因材施教。 运用信息技术设置个性化作业,要求让不同的学生完成不同层次、不同数量的作业,才能体现出个性、体现出实效。我们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平台设计一些难度不同的习题,如:一星题、二星题、三星题、挑战题、„„。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给后进生布置做一星题和二星题,给中等生做二星题和三星题,给优等生做三星题和挑战题等。而这样的作业布置在传统的教学手段中实施起来是非常困难的,以至于许多教师望而却步。然而在信息技术平台下实施起来又是如此的轻松自如,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发送”一下就可布置下去了。

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在于自身的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在活动中取得成功是学生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使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是主体参与不断深化和参与步骤不断升级的重要保障,成功既是参与的结果,更是参与的起点。而多媒体技术功能之一是信息传播快,反馈及时,它能对学生所做的练习及时地反馈和评价。如在语文教学中,利用投影仪进行反馈讲评,既能让学生本人清清楚楚地在屏幕上看到自己答题的优、缺点,同时教师又能通过这些题,让其他同学也能清楚、明白地了解到答题的缺点所在,以避免发生类似的错误。运用投影仪进行及时评价,既便于学生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同时又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所学的知识得以更好的巩固掌握。

2 信息技术应用与高效课堂之间的矛盾

成功课堂的标志之一就是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我们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的目的就是建构高效率的课堂。本来二者之间是相互统一的,不应存在矛盾。但在实际教学操作中,由于人为的原因,使得信息技术教学却成了高效课堂的拦路虎和绊脚石,其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1、由“人灌”变成了“机灌”或“电灌”。

先进的教学媒体只有为先进的教育思想服务,才具有广阔的创作天地。如果教师承袭落后的教学思想,沿用陈旧的教学方法,只进行简单的媒体替换,穿新鞋走老路或新瓶装老酒,是难以摆脱低层次低水平的。这样只能人随“机”转,大部分时间里教师不顾学生的“学情”,机械地点击,不停地放映,彻底由“人灌”变成了“机灌”。落入“灌”的老套,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

2、过分依赖课件,喧宾夺主。

- 7

叹!同时感到可悲,他准备这么内容有什么用呀?一节课只是点呀,点呀。教师不停地点击,课件不停地翻页,教学的内容在点击与翻页中散逸了。整个一节课,教师手忙脚乱,到下课铃声响起时,自己一脸汗水,课却没有进行完,剩余很多。这是滥用多媒体课件比较典型的例子,他忽略了关键性的一点是“适度”这一教学的原则。

总之,信息技术以鲜明的形象,生动的画面,灵活多样的方式,将教学信息传递给师生,突出了师生、生生互动,它把抽象的知识寓于具体形象之中,激荡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启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热爱学习、愿意学习、乐于学习,同时,也更新了教师的观念,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形成了自由、自主、主动的课堂学习氛围,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发展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只是语文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不能包办替代语文课堂,应该为语文教学服务,诚如案例中技术先行的语文课,不如封杀。而是要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一定要把握好运用的“度”。多媒体运用得当,可以使课堂教学如虎添翼;运用不当则如画蛇添足。因此,我们要灵活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教学效果为准绳,以教学需要为出发点,努力寻求现代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的最佳结合点,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现代性与优越性,从而使语文教学达到最优化、最佳化。

参考文献:

[1] 文萍著.心理学理论与教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8 [2]朱敬鹏.《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弊端及其对策》[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05-20.257 [3] 邵泽义著.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中国电化教育,2001 [4]耿建民.基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课件设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6).[5]陆忠《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阅读整合的反思》,《中学语文教学》2006年第11期。

- 9 -

灵活运用多媒体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定稿)

灵活运用电子白板_优化培智语文课堂教学

灵活运用电子白板 优化培智语文课堂教学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巧用信息技术 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运用信息技术 优化课堂教学

《灵活运用信息技术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doc》
灵活运用信息技术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