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总结报告

2020-03-03 03:39:2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2011年度总结报告

湍流与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接受了科技部的评估。实验室全体成员深入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发展经历,充分认识成绩和不足。总的来说,五年来,在国家科技部、教育部以及北京大学的大力支持下,依托北京大学“力学”一级重点学科和985二期“湍流与复杂系统”科技创新平台,结合2010年评估的整改工作,实验室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尤其在下列几个方面,本实验室具有显著的特点:1)在湍流基础研究中勇于创新;2)在结合国家重大需求方面锐意进取;3)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成果显著;4)在国内外交流和合作方面表现突出。目前,实验室的发展显现出以下六个方面的特点。

一、面向学科前沿,力争原始创新

湍流研究一直是力学基础研究的前沿,解决我国重大工程中的关键问题,在流体力学和交叉科学领域做出原创性工作,是本实验室的特色。实验室在湍流结构理论、湍流多尺度作用机理和湍流计算方法方面拥有国际知名的学者,在国际湍流基础研究领域拥有一定的学术地位。我们在这一高起点上,面向航空航天工程实际,提出开发原始创新的、能够适用于工程复杂流动的新型湍流模型和计算方法这一大目标。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实验室在复杂流动的物理机理、湍流工程模型、航空航天复杂力学系统及交叉学科中均取得重大进展。不仅有力地推动了流体力学及其它学科的发展,而且为我国航空航天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支持。

二、明确国家目标,开展结合航空航天工程需求的基础研究

实现力学基础研究的战略转移,是实验室工作近五年来最突出的进展。北京大学的力学研究长期以来基础积累雄厚,目前实验室发挥北京大学的优势,致力于解决工程实际中重大湍流问题。2011年,实验室主持大飞机等三个国家重大专项研究,五年承担国家项目总经费超过8000万,是上一个周期的4倍。新近获批的基金委重点重大项目和创新群体项目都紧扣可压缩湍流、发动机、飞行控制这几项航空航天基础研究的急需(见表1)。可以说,重点实验室围绕国家空天安全事业开展基础研究的战略转移取得显著进展。值得指出的是,我们在明确国家目标的同时,十分注意基础研究的定位,充分尊重基础研究的规律,为工程实践提供原理性支撑。

三、重视人才,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队伍

对人才的重视,特别是大胆吸引人才,尽力留住人才,是本实验室创室以来就形成的优良传统。实验室现有固定研究人员48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学者4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6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以及获得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的优秀青年学者5人。2011年度,张东晓、刘锋两名千人计划学者到职。高水平学者带来了实验室的高起点和国际视野,形成实验室的一个重要特色。与此同时,8名杰青学者组成了实验室研究的中坚力量。2011年周超和裴永茂两位发动机和航空航天材料方面的年青学者加入湍流与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聘请中国商飞陈迎春总师,航天三院汤龙生总师为北京大学兼职教授。更为可喜的是,一批70后学者也在迅速成长,段志生、郑玉峰、陶建军、段慧玲、朱怀球等年轻的教授、副教授不断在本领域最好的国际杂志独立发表论文。

四、依托“力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形成培养力学人才的重要基地

北京大学的力学一级学科在我国力学领域具有深厚的学术传统,在全国高校中它唯一拥有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动力学与控制三个重点二级学科。现有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动力学与控制、工程力学、力学系统与控制、生物力学与医学工程等多个博士点和硕士点。五年来,实验室培养的研究生人数也是上一个周期的4倍,重点实验室为北大力学一级学科的发展做出的突出的贡献。2011年,实验室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丰硕的成果,共培养出21名硕士,33名博士,另外有8名博士后出站。

五、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创建具有国际影响的学术基地

实验室依托知名学者陈十

一、佘振苏的国际影响,使实验室在具备高起点和国际视野中具备特殊的优势。利用这一优势,实验室积极向国内外开放,深入开展国际国内合作和交流,充分融入国际学术界,是实验室发展的战略举措。五年来,我们与美国、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典、奥地利等国外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实质性科技合作和人才培养交流关系,开展了经常性的人员互访和深入的合作研究。2011年,陈十一教授获邀在2012年8月北京举办第23届理论及应用力学国际会议(ICTAM2012)做一小时大会开幕报告。2011年,实验室共主持举办了6次全国性会议,邀请国际学者来实验室进行学术交流访问超过50人次,邀请国内(含港澳台)学者的学术报告超过30人次,我室人员出访报告超过30人次,有14人次在国际大型学术会议做邀请报告。广泛的国内外交流使实验室始终处在国际学术前沿,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学术中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六、科研活力成倍增长

2011年度,北京大学湍流与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科技部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的支持下,实验室在湍流基础理论研究、航空航天复杂力学及实验研究、前沿交叉学科等研究方向上获得迅速发展,并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发表的SCI学术论文164篇。

值得指出的是,2011年湍流与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重大的奖项上有显著的收获,方岱宁荣获“徐芝纶力学奖”一等奖,段慧玲获中国力学学会青年科技奖,黄琳团队获 2011年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一等奖 。实验室多年以来缺席国家重要奖项的局面得到显著改善。段志生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2011年黄琳院士、张东晓教授两篇论文获评2010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力国际学术论文实验室在国内外学术影响力得到迅速提升。

总结起来,2011年度,重点实验室发展所取得的显著成果有:

学术影响力进一步提升,陈十一教授获邀在2012年8月北京举办第23届理论及应用力学国际会议(ICTAM2012)做一小时大会开幕报告

科研经费总共6131万(到账),比2010增长超过20%。

结合整改,进一步凝练科学问题,集中研究力量,突出主攻方向,形成10个重点研究的自主课题和41个开放课题。

3项国家重大研究项目顺利开展。

参与重大工程问题的解决,在发动机,飞机气动力和材料科学研究中开展与工程单位的重大合作项目。

发表SCI论文164篇,影响因子稳步提高。

方岱宁和佘振苏各出版专著一部。

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发展,“千人计划”学者累计达到4人。

张东晓:历任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教授,长江学者讲座教授。领导了多项水资源、能源资源和全球变暖方面的跨学科跨行业研究。

刘锋:历任美国加州大学尔文分校教授,师从著名航天计算学者Jameson,在航天航空计算领域有杰出的成果。

实验室在国家重大奖项上实现突破,2篇论文获评2010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力国际学术论文

实验室总结报告

实验室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土木工程实验室总结报告

重点实验室验收总结报告

实验室年度工作总结报告(精)

重点实验室总结报告(优秀)

重点实验室工作总结报告提纲

重点实验室工作总结报告提纲

生物类实验室实习总结报告

化学实验室教学实践总结报告

《实验室总结报告.doc》
实验室总结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