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工作总结

2020-03-03 05:53:4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乌市第五十一中学“十一五”德育工作总结

五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精神,贯彻“以德治教,以德育人”的宗旨,从我校的实际出发,从孩子成长的需要出发,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从而拓宽了德育工作的途径、方法,增强了德育的实效,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主动、活泼地发展。下面就我校的德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实践 * 养成 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思路

2007年我校申报了“市级德育达标校”,在专家组评估验收的过程中,为我们提出了以下意见和建议:一是学校重大节日纪念日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专题教育活动欠缺。二是学校领导对德育工作的认识到位,思路清晰,理念先进,要把先进的理念,清晰的思路融入到师生的具体行为中,正真转化为自觉的行为,使学校德育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我们经过细致的研究,这些问题的产生其根源在于: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和重视都不够。《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适应性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必须坚持把学校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学校是育人的场所,而人的素质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思想政治素质,这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时刻铭记的。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科学文化、思想道德等诸方面的素质,学校德育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回顾新形势下对德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结合当前教育形势和我校德育工作实际,我校提出了要办开放的教育、实践的教育、积累

的教育、互动的教育,提出了教育管理工作要重过程,学校的育人工作要:精心策划(策划课堂教学活动,策划德育教育活动,规划学校育人环境),细心教育(细致落实每一个教育环节,不论是课堂、课间、课外),扎实基础(打牢孩子养成教育、基础知识、个性心理、创新意识等基础)。并在“德育为首”的前提下,将学校的特色办学思路定位为:德育工作内容严格按照中央的文件精神进行落实,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优良传统教育为主线,贯穿思想道德教育、行为养成教育、心理品质教育,将弘扬民族精神和树立现代意识相结合,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德育资源,通过课堂教学渗透、课外实践活动、三级教育网络等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全方位的开展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为改进德育工作中的不足,夯实德育工作基础,进一步凸现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体现我校德育工作特色,我们制定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工作思路:“以实践促养成,在实践中养成”。

二、改进 * 提升 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成效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德育管理水平

学校德育工作的扎实开展,需要一支过得硬的德育队伍。我校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德育工作职责,不断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管理水平。我们在打造这支德育队伍时提出了三点要求:一要意识到位;二要责任在心;三要理念更新。

让教师的德育意识到位,首先是加强学习,认真学习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范掌握德育工作的要义。其次是每一

位教职员工都要明确自己的育人职责,知道自己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学校还通过相关的制度来保证教职员工履行相应的德育职责。有责任心才能时时记着学生、想着学生、为着学生,也就才能履行好这样的责任。最后,我们还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育人的理念、方法、途径。社会在变化,需求在变化,人才的培养模式更要不断推陈出新,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

确立德育目标,根据目标修订学校德育工作规划,针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特点,制订了目标明确、任务具体、凸显德育工作层次性的《德育工作三年规划》,并且每年都严格按照德育规划,详细制定德育工作计划,计划能与规划相衔接,落实好,并在年底进行总结,找出差距,总结经验。德育工作内容严格按照中央的文件精神进行落实,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优良传统教育为主线,贯穿思想道德教育、行为养成教育、心理品质教育,将弘扬民族精神和树立现代意识相结合,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德育资源,通过课堂教学渗透、课外实践活动、三级教育网络等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全方位的开展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二)、在不断完善教师师德的监督、检查、奖励机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学校修订和完善了《乌市第五十一中学学生一日常规养成管理办法》、《值周教师岗位职责》、《班级公物管理条例》、《教师行为十不准》、《绩效工资实施方案》等规章制度,确保德育工作制度化、经常化。学校党支部与每位教师签订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责任书》,德育处

根据本校实际,与每个班级签订《学生安全教育责任书》和《班级公物管理责任书》。

学校致力于建立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通过各类座谈会、家长委员会、行风评议员、校长信箱、调查问卷等多种途径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社会监督,取信于学生,取信于家长,取信于社会。校党支部开展了师德师风评议活动,从教师教育方法、教学、言行、仪表等方面向社会、家长广泛征求意见。学校还组织开展师德演讲和班主任经验交流等活动,通过一个个发生在身边的活生生的感人至深的事例,学习身边的楷模,使全体教师切实感受到师德的高尚,师爱的伟大。党支部针对学校青年教师多的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师德教育以及德育工作方法指导。团支部通过“青年教师风采大赛”系列活动(基本功大赛),培养年轻老师孜孜不倦、勇于进取地学习精神。 通过扎实的开展师德系列教育活动,塑造了教师健全的人格,加强了教师角色的责任感,我校已逐步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作风务实、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广大教师敬业爱生、教书育人蔚然成风。

(三)尊重学生实际,拓展德育有效途径

学校德育工作的“软肋”主要在学生养成教育这一问题上。一是养成教育范围的局限性;一是养成教育内容的局限性。这都会使得养成教育的实效性不尽人意。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将学生养成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来抓,将它渗透到师德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德育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少先队阵地建设及德育科研等工作之中。

1、以养成教育为主线。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他的行为习惯中去,这就是养成教育,它是渗透在我们工作的时时处处、点点滴滴之中的。所以,我们要求每位教职员工都要成为德育工作者,让每一节课都落实德育目标,让每一面墙帮助我们教育和影响。这是我们的方法、途径,更是我们将持之以恒坚持的目标。以养成教育为主线要求我们将教育变单方面为全方位:让所有的教育环节、学生活动都要成为最好的教育课例。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让孩子参与学校管理,值周、行风评议、建议倡议等。养成教育是我们贯穿于所有教育活动之中的主线。

2、以实践活动为载体。要解决养成教育范围局限性的问题,重要的还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目光的落脚点问题,既然我们的教育是要推动明天的发展,就是要培养明天需要的人才,这些人才需要养成的已经不仅仅是《中小学生行为规范》所指向的内容了,他们需要与人交流、解决问题、自我保护、培养意志、尝试探索、了解社会等等,拓宽这个范围,就必须要解决教育方式、教育途径、教育内容的更新问题。在走访、调研、实践的基础上,我们找到了更适合我们学校校情和学生特点的德育教育方式,那就是:在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体验、感受、丰富、成长。德育实践活动非同一般的教育形式,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将基本的社会公德、社会常识、文明习惯等要求落实在实践生活中,实践活动目的性、指向性、全员性、实效性的要求更高。因此,我们对学生实践活动进行精心设计,细致安排,在活动中强调自我实践和自我教育,强调积累和收获。社会生活是个大舞台,

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教材”,它为学生提供了比教科书更详尽、更感性、更生动、更富有人情味的环境。学校少先队在认真贯彻《关于加强少年儿童的道德教育,深入开展体验教育的实施意见》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新世纪我能行”体验教育活动,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为切入点,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为突破口,积极组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关注社会,引导学生从社会中选定感兴趣的主题,体验社会角色,如环卫工人在亲历体验中享受教育的情与理。同时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强化实践活动中的体验环节,从而把德育内化为学生自身品质的活动过程。培养出健康活泼,博趣自信,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小学生。

(1)感恩行动在队员身边

教师节之际,学校少先队倡导队员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老师递上一杯茶、送上一本干净整齐的作业、亲手制作一张贺卡、献上一首小诗等等,使孩子们从点滴小事中懂得知恩,学会感恩。

在母亲节、父亲节,“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学校开展以“妈妈,辛苦了”,“感谢您——爸爸、妈妈”等为主题的活动,让队员们当一日“小管家”,当一天“爸爸、妈妈”,做打扫房间、洗衣、做饭、买菜等家务活,为自己的亲人洗脚,体验父母的辛苦,明白孝敬父母的道理,养成爱劳动的品质,学会为父母分忧,学习生活自理的本领。

六年级的同学在临近毕业之时,都会在各班的组织下,召开以感谢母校、感念师恩为主题的中队会,借此机会,让孩子回顾这六年的

学习生涯,回忆这校园里曾发生过的一幕幕,从而激发他们对母校的热爱与感激之情。

2、安全教育活动

3.29”全国教育安全日队员们参与消防、地震演习,在老师的讲解中实际了解了如何自救。

学校在“11.9”消防安全日组织开展消防演习活动,使队员亲自体验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尝试合理使用灭火器,知道扑灭火方式,从而掌握更多的消防知识和提高了自防自救的能力。使队员们受到了良好的安全教育,掌握了知识,锻炼了自护,自救能力。在生活中充当消防安全宣传员。

3、环保教育体验活动

环境意识是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对每个人基本素质的普遍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学校是传播人类精神财富、培养青少年环境意识和参与能力的重要场所。环境素养和行为应是所有学生生活和道德精神的内在组成部分,对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提高学生基本素质有着特定的意义。因此我校为了提高全校师生的环境意识,普及环保知识,针对教师进行了环保知识培训,增强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渗透环保知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我校科技组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活动包“环保小制作”、“环保小论文”、“环保手抄小报比赛”、“我是环保宣传员”“环保袋的制作”等。队员们走上街头主动擦栏杆;走进社区打扫卫生;在环保日和环保月向全校学生

发出倡议,倡导绿色环保从我做起,队员们树立起环保责任意识,并时刻警示自己要规范环保行为。 通过体验环保活动,呼吁大家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水源地迫在眉睫,带动及影响身边每个人,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爱护和保护我们的母亲河,让人类更加亲近大自然,更好地促进人文环境发展。

为落实德育教育的实践性,我们还将教育的触角伸进学生的校外生活,开展布置假期德育作业的工作,给孩子们提出的假期德育作业有:读书、家务劳动、社区劳动等等,扫除了德育教育的又一个盲区。德育实践活动是德育教育的一种创新,孩子们在实践中探索了新知、实践了技能、奉献了爱心、陶冶了情操。养成教育与实践活动的结合,使得活动开展的富有成效。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体验中领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积累,在体验中健康成长。

4、以德育科研为促动。德育工作是一定要以科研为依托的。在当今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的德育教育会面临许多突发问题、社会问题,很多现实问题是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的,不开展德育科研的德育教育是盲目的,也是不负责任的,因为我们印在孩子心头的烙印也许会影响他的一生。德育科研也是帮助教师理清教育理念,规范教育行为,落实教育效果的最佳途径。我们重视德育科研工作,鼓励教师参与德育科研,我校申报的《学校、社会、家庭形成良性互动机制的研究》课题,经中央教科所立项,批准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立项课题“关注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构建和谐德育”子课题,于2007年10月顺利开题,课题组成员人人都肩负着课题研究任务进行深入研究,开展本

校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分析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寻找系列化的科学对策,对家庭教育中的种种问题加以科学的诊断和有效的诊治,促使家长加强子女的教育,通过家校互动活动,促进家庭的和谐。解决目前学校德育教育中存在的热难点问题,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主动发展。吸收家长参与教育决策,保证家长对学校教育管理的参与权,完善学校管理。通过一阶段的研究实践,不光教师的科研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更可喜的是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渐养成。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氛围透出的是一种气息,体现的是一种积淀,传递给学生的则是“润物细无声”的滋养和润泽。学校大力建设“书香校园”, 从“读经典文化 做君子少年”入手,通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提高文化底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同时教科书中的许多文学作品不仅具有高尚的思想内容,而且具有美的艺术形式。教师们充分发掘其中的真、善、美,感染学生。我们逐步努力将更多地投入放在完善硬件的基础上,同时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挖掘教育内涵,体现人文关怀,营造让人愉悦、催人进取的氛围上。让每一处角落都发挥教育的功效,逐步营造具有我校特点的校园文化精神和校园文化氛围,为同学们创建一个整洁、宁静、和谐、轻松的成长环境,我们将教学楼一楼布置成文明礼仪为主题的的长廊,二楼是是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长廊,三楼是以科技为主题的长廊;四楼是以阅读为主题的

长廊。每个楼梯装有学生、老师的绘画作品,都是在小地方见大教育的思路的体现。目前我校建立了学生阅览室,将更多更好的书籍介绍给学生,营造“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升了校园文化品位,提升学生文化修养,促进学校德育软环境建设。

5、以“三位一体”为依托。学校的德育教育最终是要落实到学生生活的点点滴滴上的,是要影响到学生成长的一生的。这个教育的大背景应该是社会。对学生的教育责任也应该是全社会通力配合的。作为学校我们就是要主动争取社会、家庭的力量,共同打造一个更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大环境。在校内,我们抓好、班主任这支德育骨干队伍,完善和落实了“德育副班主任”制度,把德育工作者队伍扩大到每位教职员工,确立每个人的德育职责。同时,在继续做好“大家访”家访活动的同时,与中国电信合作,开辟校讯通平台,为家长提供更为周到的沟通服务,主动与家长更密切的进行交流。在校外,我们除了开辟校外社会实践基地,聘请校外辅导员,讲授安全常识,搭建安全教育的网络。社会很多部门也给予我们很多支持与帮助,帮助我们拓展了社会这个大课堂的空间。学校开办了家长学校,定期组织家长学习家庭教育常识,邀请专家为家长授课;组建家长委员会,聘请家长行风评议员,积极开展议教、评教活动,努力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监督与支持。学校还开展了富有特色的“小手拉大手”教育活动,让孩子给家长带去宣传教育资料,向家长宣传关于学生安全教育、廉洁进校园、卫生小常识、交通安全的相关知识,这种换位教育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孩子成了老师更主动了,父母成了学生更

自觉了。

(四)、加强民族团结

虽然我校不是民汉合校,但我们始终重视民族团结教育,教育广大民汉师生,坚定地站在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反对非法宗教势力,反对“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立场上不动摇,防范和抵御“三股势力”向学校渗透。坚决不懈地抵御“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对学生思想的不良影响。 为此我校少先大队组织开展学生民族宣讲团,每天中午利用午读时间走进一个班级向同学们宣讲有关民族政策、学习身边的民族团结典型、民族团结歌谣等;举办民族团结连心寄语活动;办民族团结手少报。

(五)、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1、学校德育课题研究还需加强,学校德育教科研工作处于摸索阶段,应加大教职员工的培训力度,是教师积极投身于德育研究,人人参与德育课题,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2、学校德育工作要结合学校实际,不断创新,适应新形势。鼓励教师尤其是德育工作者,要走出去、多交流提高认识,结合学校实际特点,开展德育工作,以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工作。

3、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尤其是师德水平。近几年来,通过对家长的调查问卷显示,我校教师的师德状况有了长足的进步,教师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得到了广大家长的认同。但在新形势下,对教师的师德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师的责任更加重大,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更加广泛了,教书育人的标准

更高了。教师的育人观念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4、家校教育的力度还需要加强,把家长学校办出特色,使家校教育真正形成教育的合力,共同推动我校的德育工作发展。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德育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许多新问题有待去研究,许多工作有待改革探索,德育工作任重道远。展望未来,我们将齐心协力,开拓进取,切实做好学校德育工作,开创德育新局面,拓展德育新时空。

乌市第五十一中学

五年工作总结

五年工作总结

五年工作总结

五年工作总结

五年工作总结

五年工作总结

五年工作总结

五年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五年工作总结

五年工作总结

《五年工作总结.doc》
五年工作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