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会“手机的利与弊”开场白 以及 辩论材料(优秀)

2020-03-01 19:46:4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辩论会“手机的利与弊”开场白 以及 辩论材料

今天想和大家谈谈对于手机使用的问题。时下,校园颇为时髦的一句话就是:有事给我打手机。然而,通过校园日常生活以及对校规的了解,我们发现很多同学对于手机的认识不够全面与深刻。尤其当学校明文规定时,许多同学仍然明知故犯。对于校规视而不见。 第

一、我们要了解中学生携带手机入校的心理以及手机对于中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利弊。

二、我们要正确认识手机,充分合理的使用手机。

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家长为什么给我们配手机?目的无非是便于我们与家里联系,但大多数同学却用它闲聊,特别是个别同学竟用于作业的答案传送,这是其一。其二,没有独立经济能力的中学生,用手机绝对是一种高消费,而且它又属贵重物品,上体育课或搞其他活动时很容易丢失,再买新的又加重家长的负担。况且有的人好胜心理严重,看到别人有新手机,心里就会有一种不平衡感,就想买更好的手机,因此,不少同学带手机来学校的心理无非是别人有了我没有面子上过不去或者看着眼红。 那么手机进校园到底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利弊呢?

带了手机,的确方便了与父母的联系,减少了回家途中不必要的担心。

同时,它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弊端。①短信聊天,影响休息,贻误学业。多数家长反映,孩子用手机谈论学习的内容少,用于同学之间联系或发短信的多。②不良信息,玷污心灵。据了解,北京市一所中学曾做过一个调查:在学生发送接受的手机短信息中,70%是与正常学习和生活无关的信息。③助长学生攀比成风。每到课余时间或放学以后,一些学生就会围在一起,相互“切磋”手的款式和功能。校园里的手机越来越多,档次也越来越高,对那些没有手机的学生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在攀比之风的影响下,有些学生开始盲目追逐,因为手机更新换代十分迅速,外形、功能都日新月异,学生会炫耀自己的家境,父母地位。这样会让学生把父母当成靠山,不思进取。④额外增加父母负担。在学校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学生购买手机的资金全部直接或间接来自于父母,另外,还有每月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的话费也需要家长掏腰包。以一年计算,家长花在孩子手机上的费用至少要500元。对于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家庭来说,给孩子买手机等于是给家长增添了新的负担。

⑤手机为考试作弊提供了条件。用手机舞弊是公开的秘密了,而且一条信息可以发给好几个同学,作弊的范围很广。⑥影响校园治安。手机是贵重物品,若有不良行为的学生会发生偷盗现象。据反映,我校有个别班级出现钱、钱包被盗,手机若不随身携带,也会被盗。在一些发达国家,学校的管理者比我们更早地遇到了这一问题,手机所带来的恶劣影响也更为突出,已经引发了中学生的犯罪,有手机的中学生也成为一些犯罪分子欺骗和抢劫的对象。 ⑦使用手机会妨碍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上课时有的同学手机未关机,突然来电话,影响全体同学听课。会给整个教室带来不愉快的情绪。⑧手机对人有辐射。许多广告只说手机有多少多少先进功能,却从未提对人体伤害。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黄金阶段,如果因为手机而对身体伤害,岂不追悔莫及。 那么,让我来看看国内其它城市的做法。杭州一中:不准带手机进校龙岩一中:带手机进考场,无论是否用于作弊,该科成绩一律以0分论处。浙江台州一中:学生用手机需先与学校签合同而国外的做法:芬兰:禁止向青少年推销手机。芬兰市场法院近日决定,禁止芬兰无线通讯公司直接向青少年推销手机入网等移动通信服务。如果违反这一禁令,将被处以10万欧元的罚款。美国:为校园手机立法。大约在10年前,美国各州的学区纷纷制定规则(有些是州议会或地方政府立法),完全取缔在校学生使用传呼机和手机。德国:欲禁止手机在学校使用。德国已开始就禁止在学校使用手机问题展开了公开讨论

*结术语

本人认为:手机作为科技进步带给人类的新工具,本身并无利弊对错。如今,身处信息时代的中学生们已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所以,拥有作为现代社会主要沟通工具之一的手机,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学生配一部手机对许多家长来说已不是太大负担,有了手机后,家长能够更好地监管孩子。当然,也不能忽视手机进校园带来的新问题,要达到“利大”,最根本的是我们应具备自律意识,以健康的心态正确使用手机,让我们的校园变得越来越和谐。

中学生辩论会《中学生在校使用手机利与弊》

中学生辩论会《中学生在校使用手机利与弊》

中学生辩论会《中学生在校使用手机利与弊》

辩论开场白

看电视的利与弊辩论会

高科技的利与弊辩论会

科技发展利与弊(辩论会)

《网络的利与弊》辩论会

科技发展利与弊辩论会

小学生上网利与弊辩论会

《辩论会“手机的利与弊”开场白 以及 辩论材料(优秀).doc》
辩论会“手机的利与弊”开场白 以及 辩论材料(优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