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

2020-03-03 07:51:5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关于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

张民义

最近,我与部分驻宝省政协委员,先后深入眉县、扶风、岐山和凤县,通过视察旅游重点项目建设现场,听取市旅游局和县上情况汇报,与有关专业人士座谈等形式,对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全面了解了基本情况,共同分析了存在问题,并就进一步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提出了一些对策。调研情况如下:

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文化旅游名市”为目标,强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我市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最具国际影响力旅游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品牌目的地”等荣誉称号。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064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8.3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20%和27%,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1、政府主导,规划引领。市、县(区)政府坚持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科学谋划,加力推进。市上出台了《关于加快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成立了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加强对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指导和服务;各县区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制定出台了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市、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亿元,用于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市上编制完成了《宝鸡市“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

总体规划》,为进一步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勾画了蓝图。扶风县把文化旅游作为强县富民的主导产业,连续三年召开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强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跨越发展。岐山县在出台的《周公庙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提出将周公庙风景名胜民俗区打造成为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名片、全国知名的周易体验与寻根问祖圣地。凤县先后聘请10多家国内知名的文化旅游规划权威机构,编制全县文化旅游总体规划,引领文化旅游产业向高层次、高品位发展。

2、项目带动,突破发展。市、县政府将项目建设作为文化旅游产业突破发展的重要引擎,按照规划出项目、项目引资金、资金促发展的思路,精心策划包装旅游项目40多个,采取主动出击、外引内联等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招商引资活动。截止10月底,全市实现文化旅游产业合同引资90多亿元;文化旅游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目前,全市在建、续建和完成旅游项目61个,总投资114亿元。法门寺文化景区一期工程、中华礼乐城、中华石鼓园等一批旅游标志性工程相继竣工并对外开放。结合国家级周秦文化产业示范区建设,石鼓山—茵香河区域旅游核心区开发进展顺利。扶风县今年确定并实施了投资6亿元的十大旅游项目,西府古镇、中华民俗风情一条街、宝塔美阳旅游小镇、南宫民俗园4个项目已建成并投入试运营。眉县全面启动了太白山游客服务中心、林泉雨居游客中心、太白明天展示馆等五大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前期工作,并投资2000多万元对部分景点和宾馆饭店进行包装改造,使景区的旅游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3、注重促销,扩大宣传。各级政府旅游部门比较重视旅游促销,在旅游产品的宣传推介上做了大量工作。精心制作了《游宝鸡》旅游指南和《炎帝故里.宝鸡》旅游画册,在《中国旅游报》、《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等媒体上开辟专栏,专题宣传我市文化旅游产品;

抓住西安举办世园会的机遇,在100辆客流量大、受众面广的世园会专线旅游接待车上设置车体广告,全面推介我市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景点;连续多年成功举办“中国宝鸡法门寺国际文化旅游节暨太白山旅游登山节,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我市旅游资源禀赋,提高宝鸡旅游产品的知名度。眉县采取重大节庆宣传、与媒体联手宣传和走出去宣传促销的办法,大力推介太白山旅游品牌,使国内外游客对太白山的知晓度明显提升。岐山县深度挖掘历史人文资源,打响周文化、民俗文化和三国文化三大品牌,利用多种媒体向省内外宣传推介,增强了景区的文化感染力和游客吸引力。凤县着力打造推介“水韵江南、七彩凤县”品牌,使其成为享誉省内外的“中国最美小城”。

困难和问题

我市的文化旅游产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就宝鸡拥有 的旅游资源和开发情况,与旅游业比较发达的城市相比,差距依然较大,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1、旅游产品结构单一。从我市纵向看,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开发建设,一些新的生态、休闲旅游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对调整全市旅游产品结构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横向比,我市的旅游产品结构仍然比较单一,主导性产品以传统观光为主,娱乐、休闲、度假、购物功能不足;旅游资源内涵挖掘不够,旅游品牌的吸引力不强;旅游景区规模普遍不大,游客滞留时间短,旅游综合收入仍然较低;旅游产业链条不长,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占GDP的比重明显偏低。

2、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重点旅游景点至交通干线旅游公路等级不高,可进入性较差,不能很好满足游客的需求;高速

公路“十字”骨架尚未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一些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比较陈旧,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3、融资渠道不够畅通。从全市情况看,在开发建设旅游景区上,普遍存在资金短缺问题,由于市县财政不够充裕,政府对旅游的引导性资金投入不足;我市旅游项目投入开发机制不够成熟,投资风险相对较大,金融单位对旅游项目贷款顾虑较多;旅游项目招商引资效果不佳,民间资本对旅游开发的参与率仍然较低。

对策和建议

文化旅游产业是朝阳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增长极,对提升地方文明程度、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用巨大。针对目前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委员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1、着眼高起点、高标准,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省政府前不久出台的《关于支持宝鸡加快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的意见》,提出宝鸡要充分挖掘特色资源,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要将宝鸡建成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这为我市进一步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抢抓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按照“科学规划、重点开发、项目带动、建设精品”的原则,高起点、高品位制定适合宝鸡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近、中、远期总体规划,尽快制定、完善各景区景点的整体开发详细规划,用规划引领文化旅游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要在旅游总体规划中,进一步明确我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依托宝鸡炎帝陵、北首岭遗址博物馆和延安黄帝陵、天水伏羲庙、大底湾遗址等资源,建设中华民族远古文化长廊;依托宝鸡周原遗址、雍城遗址、中华石鼓园、青铜器博物院和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天水及其附近礼县大堡子山遗

址等资源,建设周秦文化长廊;依托宝鸡法门寺、龙门洞、金台观和西安楼观台、天水玉泉观、麦积山等资源,建设宗教文化长廊;依托秦岭北麓的茵香河、天台山、太白山等自然资源,建设生态文化长廊。规划形成后,要组织各方面的专家学者科学论证,力求使规划凸显宝鸡特色,体现人文内涵,努力实现我市文化旅游产业新突破。

2、坚持大招商、招大商,精心打造精品工程。我市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地理地貌特殊,既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又有独特的自然资源,还有纯朴的民风民俗,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得天独厚,打造各具特色的旅游品牌条件优越。要在加大财政对旅游重点项目投入力度的同时,按照“谁投资、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和“让小利,得大利”的思路,制定优惠政策,大招商、招大商,从根本上解决资金“瓶颈”问题,为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提供保障。要把推进旅游产品升级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树立品牌意识,在精、细、美上再下功夫。一是要着力建设名景。宝鸡的旅游景点不少,但精品不多,应该确立几个最具宝鸡特色的景点进行重点开发,形成全国有影响的“名景”。要突出抓好法门寺、太白山、周公庙、钓鱼台、五丈原、吴山、金台观、龙门洞、关山草原、嘉陵江源头、通天河等景区建设,突显资源特色,挖掘文化内涵,精心包装景点,提升景区品味,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宝鸡观光旅游;二是要倾力打造名品。结合我市的旅游特点、地方风情、材料资源,研究开发深受游客喜爱的旅游纪念品。如可用钛材、泥塑制造炎帝、周公图像和法门珍宝等,也可将手工布、剪纸、皮影、刺绣、社火脸谱等制作和销售引入旅游景区,为旅游产品注入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巧的民间工艺,增强互动性,让游客在参与中消费,买到称心如意、便于携带的旅游纪念品;三是要注重开发名吃。宝鸡的地方小吃独具特色,如岐山臊子面、农家醋、文王锅盔、

凤翔金钱肉、豆花泡馍,扶风鹿糕馍、“一口香”等在省内外有很高的知名度。我们要在继承传统小吃风味的基础上,像扶风关中风情园、岐山西岐民俗村那样,进一步挖掘宝鸡的饮食文化,开发出既有宝鸡特色,又受游客喜爱,还便于携带的系列小吃产品,不断提高我市旅游产品的影响力。

3、着力牵龙头、带“三产”,不断强化服务功能。文化旅游是第三产业的龙头,第三产业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它们相互依赖,相互促进。要以“做大旅游经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主线,不断完善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创新旅游营销思路和方式,带动第三产业繁荣发展,努力打造区域经济新兴增长极。要以游客需求为导向,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加快交通、娱乐、购物、接待等环节的基础设施建设。着眼打造宝鸡都市旅游目的地的目标,抓住宝平高速、宝汉高速、太凤高速、合凤高速开工建设及西宝高速扩建、关中环线宝鸡西沿线等干线公路建设的机遇,形成贯通主要景点的宝鸡旅游大环线。规划建设太白山沿秦岭北麓至市区景点的旅游专线,开通高速公路沿线景点快速旅游客车,使景区之间的衔接更加便捷;大力发展文化娱乐、美食购物、中介信息等现代服务业,提升旅游硬件设施的品味和档次,实现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进一步加强旅游信息化建设,完善现有旅游网站,设立文化旅游信息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旅游信息咨询、旅游电子商务、旅游投诉、旅游救援等增值服务;围绕发展文化旅游,拓展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工业,建设生态乡村,不断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延长旅游产业链条,提高旅游服务水平,积聚人气,留住游客,真正把我市建成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

浅谈我市旅游产业发展

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西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发展成吉思汗文化旅游产业

大力发展我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建议

关于促进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吐鲁番文化旅游产业如何发展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宝鸡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工作计划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doc》
关于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