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学初探

2020-03-03 23:38:3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小学英语教学初探

杨英

(绿春县大兴小学 邮编:662500)

【摘要】小学开设英语课程是新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知识经济时代为了更好的发展与国际发展接轨的必然要求。对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小学生而言,学习英语有其固有的一些障碍,如:信息闭塞、民族语言和传统习惯干扰、家长思想素质较落后、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等;但同时也具备其特有的优势:少数民族学生从小生活在多民族语言环境中,对不同民族语言耳濡目染,语言转换能力强,容易接受新语言的学习。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扬长避短,取得小学英语教学的成功,正是本文试图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少数民族 英语教学 听说环境 教学方法

【正文】

小学开设英语课程是新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知识经济时代为了更好的发展与国际发展接轨的必然要求。众所周知,当今国际上,英语已成为世界性的通用语言,学习英语已不仅是与国际发展接轨的需要更是我们学好科学知识的重要工具。而我们国家要想更好的对外开放跟上国际时代潮流,就首先应当使我国公民具备使用外语的基本技能。但是,由于底子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设备条件有限,又缺乏较好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特别是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与评价手段单一,因此,英语的教学质量提高的速度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一社会需要,教育部决定,把小学开设英语课程作为21世纪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并就小学开设英语课程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制订了《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要求》,扬长避短,取得小学英语教学的成功呢?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优、劣势

一、优势

(一)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生源大多都是少数民族学生。他们从小生活在多民族语言环境中,对不同民族语言耳濡目染,语言转换能力强,容易接受新语言的学习。在交流中往往先人为主,用对方的语言与之交流,会哈尼族语言的彝族学 1

生见到哈尼族同学就会先用哈尼族语言主动与哈尼族同学打招呼、问候,于是双方自然地用哈尼族语言进行交流,来到学校见到老师他们也会自然的用普通话与老师交流。

(二)同时,少数民族小学生也具备了儿童好奇、好动、爱表现、模仿等特点。他们喜欢新鲜事物,对陌生语言的好奇心能激起他们对外语的兴趣,他们喜欢引起别人的注意,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他们爱玩、爱唱、爱游戏、爱活动。他们学习外语时有许多成人甚至中学生所不具备的优越性。例如:模仿力、可塑性强等。

二、劣势

(一)少数民族学生受家庭教育和母语的干扰,羞于说英语。尤其农村小学的学生土生土长,从小受周围特定环境与家庭教育的影响,与城市小孩相比,往往会显得更加胆小拘谨、不善言谈,缺少自信心理,又害怕会说错被老师批评,并且易落于机械的条文背诵的俗套,因而羞于说英语也不太敢说英语。

(二)缺乏学习英语的环境氛围。在课堂上,学生能听到英语教师较流利的口语,但学生每周只能接触一到二次,每次四十分钟,其他任课老师则都是用汉语教学。回到家里,或许有的家长们能够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但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认为学习英语是初中的事,小学里只要学好语文、数学等科目就足够了,他们在学汉语拼音时还有很大的困难,再学英语,不是要分不清楚了吗?因此,当孩子满怀喜悦地向父母讲述对学习英语的好奇时,在取得进步向父母邀功时,父母们缺少鼓励,没有从正面积极地进行引导教育;而大部分少数民族家长则是自己本身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对英语也是一窍不通,也无法在家中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目前社会上尤其是农村,用英语交流的环境很少,甚至可说是没有。因此,学生听英语、说英语、练英语的机会很少,他们缺少一个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

(三)由于师资不足和教师教育教学方法不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少数民族地区师资不足,缺乏专业教师,多半是边学边教“半路出家”。教学方法、手段落后于城市小学,在农村小学中还存在使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的情况,而这种“满堂贯、英译汉”的教学方法,不仅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而且根本不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也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不愿意继续学习英语。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小学英语教学策略探究

一、听说语言环境创设策略

小学英语教学有其独特性,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的,通过听、说、读、唱、玩、演等方式,着重于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及学习智力,使之获得语言知识技能,形成初级语感、语音、语调,培养其简单英语语言交际的能力。而语言学习离不开环境,听与说的能力都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形成的。鉴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语种多样的情形,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适宜英语听说学习的语言环境,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积极和正确地练习听说英语,提高听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一)校内听说环境的创设

1.营造学生敢于听说的心理环境

听说教学中,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在英语听说上的害羞、紧张等心理特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使学生解除心理紧张,轻松愉快地进行听与说的练习:在教室里把学生的座位以小组或环形形式布置,让他们面对面而坐,以增加亲切气氛;

说英语时让学生坐在座位上,而不是站着说,这样他们会感到更自然。开始阶段,允许学生使用录音机播放他们为某个话题提前准备的磁带录音,以免出现由于心理紧张带来的口误;让学生戴自己制作的假面具,以掩饰紧张而产生的尴尬表情;让学生在语音室或通过电话在相互看不到的情况下交谈等等。事实证明,营造一种气氛,使学生不再感到紧张,愿意提出问题并愿意无拘束地发表他们的意见,这是培养学生听、说英语的首要条件。

2.课堂上营造宽松愉快的人际交往环境和创设学生乐于听说的现实场景

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平等、民主、尊重的态度,指导学生,与学生共同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交际环境。教师在课堂上尽力用各种手势、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感染学生;教师不但要以一个导演的身份出现,也要以一个演员的角色出现,给学生以演示和示范。同时教师的态度要温和,只要学生用英语说话,有一点进步,就要给予表扬。态度要真诚,努力找到学生优秀的地方。不要表露出失望、生气和不耐烦的情绪,要以尊重和友好的态度对待学生,珍视他们的勇气,不要嘲笑任何学生,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行为方式,而不是总期待学生符合教师的要求,要信任他们,等待他们接近教师的要求。

②教师也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材特点,选择恰当的电教媒体,并掌握适当的时机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听力训练,集音、像、形于一体。它们的优化组合能全方位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展开一种立体化的思维活动,多渠道地感知语言材料、物质材料,多层次地对大脑皮层进行刺激,通过文字、图像符号、声音信号等语言与实践联系起来。多媒体技术所提供的丰富的声像并茂的语言教学内容,最接近语言交际的自然环境,能使学生在真切的情景中学习活的语言。

③教师还应通过不同的活动方式设置生活情境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上练习说英语,如:内容复述、角色扮演、看图说话、短剧表演、争论辩论等,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由地、创造性地进行表达。

3.抓住校园里的一切可用素材,创设校内英语习得氛围

如:在非英语课时,教师上课时使用一些简单的英语课堂用语;组建学校英语课外兴趣小组或开辟英语角;鼓励学生在校园内用简单的英语互相问候;课间休息时播放一些英语儿歌、小故事、校园英语磁带等。这些学习氛围的创设,有利于刺激学生的观感,促使他们更进一步地学习英语。

(二)校外听说环境的创设

1.在家庭里寻找学习的环境。如:要求学生收看英语电视节目,许多电视台都开设了英语栏目,收看这些节目就是很好的听力训练。通过英语光碟也可以创设听说的环境,市场上有许多英语碟片,深受学生欢迎,他们在自我娱乐的同时,也能学到不少的知识。鼓励学生在家里做家长的英语小老师,把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英语教给家人。

2.在校际交流中创设听说环境。与其它同类小学或中学开展英语联谊活动,如:英语联欢会、英语朗诵会、参观与导游活动等等,让学生在实际的交流互动中练习听说能力。

二、扬长避短,改善教学方法策略

(一)要重兴趣、重成就感、自信心的培养

1.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英语学习是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教学应采取一切可用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强烈愿望,使他们爱学、乐学,而学习兴趣的保持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学习的效果,取决于他们能否获得成就感,能否树立自信心。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多做激励,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

2.考虑到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生理及所处环境特点,教师宜进行愉快教学,激发听说兴趣,在教学中可采取穿插歌曲、游戏等多种形式的辅助教学方法。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使他们感到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

(二)要重体验、重实践、重参与

1.少数民族学生语言转换能力强,容易接受新语言的学习。但如果不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不要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习得英语,那么优势也会变成劣势。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为了让学生在初级阶段学好音标,学好语法,记忆一定量的词汇,这一方式导致了课堂教学时的教师中心化,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实际上,在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体验、参与、实践、创造,才能真正在教育这一主动过程中,获得认知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2.当然,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来说,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只有优点而无短处,小学生学习英语时有优势,但不可否认的,他们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注意力不易集中,对事物的学习往往又缺少持久性,并且不喜欢单调的重复操作和机械式的训练。这都给小学英语教育者平常的正常教学增添了一定的难度,而如果我们只要小孩子单调的学习和理解所学知识,背语音及语法规则,记忆词汇,就恰恰忽视了他们学习英语的优势、长处,而学生本身也会因为学习的单调乏味及困难而跟不上学习进度,久而久之就会放弃英语学习。

结论

总之,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小学英语教学要取得成功,关键在语言环境的创设和教师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环境是要创造的,学习英语必须要有练习听和说的机会,这是学好英语的基础,我们教师在搞好课堂教学之余,还要努力挖掘课后的一大片练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既是对课堂训练的一种有效补充,也是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一条学习捷径。实际上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和应用英语的愿望同样是强烈,他们“听不懂、不愿说”只是因为怕出错、紧张而造成一时找不到恰当的英语词语来表达自己。如果教师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各种方法鼓励、训练他们,学生会非常积极地、自动地和自然地运用英语这一交际工具。

【参考资料】

1、高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学点滴谈》期刊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学研究)2008年 第01期

2、龙梓菁,王江华《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学环境思考——以普洱、景洪等地学生英语学习情况调查为例》期刊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 第03期

3、王蔷《小学英语课程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4、刘道义《小学英语教学特点与小学英语课面临的挑战》

5、刘润清主编《外语教学与学习》

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学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学

浅析少数民族地区小学双语教育

浅议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汉语拼音教学

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英语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

国内外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兴趣培养

少数民族地区的宗教信仰

《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学初探.doc》
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学初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