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之路

2020-03-03 15:18:2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公务员申论时政热点: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之路

》》新闻背景

两会工作报告论述:

温家宝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中央财政拟投入420亿元资金。

一是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给予社会保险和岗位补贴;到农村基层服务和参军入伍,给予学费补偿和代偿助学贷款。鼓励承担重点科研项目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吸纳符合条件的毕业生从事科研工作。

二是广开农民工就业门路和稳定现有就业岗位。要发挥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农民工就业的作用。鼓励和支持困难企业与员工协商薪酬,采取灵活用工、弹性工时、技能培与农村公共设施建设。

三是帮助城镇就业困难人员、营用地等方面提供便利和优惠,农民工返乡创业要进一步降低门槛,给予更大支持。职业介绍和就业指导工作。的政策扶持。[摘自2009 ]

人大代表刘友君:”人大代表高德康:规范企业裁员行为。对不裁员的企业,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

“从输血到造血”——代表委员为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支招探路

规范企业裁员行为。对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对稳定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

新华网北京3月4日电(记者谭浩、顾瑞珍、任珂)2000多万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牵动着政府和社会的神经。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沿海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开始,如广东省已确定了‘腾笼换鸟’的发展战略。”在刘明华委员看来,农民工大量转移的趋势不可避免,此次金融危机只是将这种趋势提前了而已。

大批农民工陆续返乡不仅会对农民收入的增长产生负面影响,而且还会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据国家统计局和农业部统计,2008年提前回流的农民工占到外出农民工总量的6%左右。在空前的就业压力下,失业返乡农民工的就业之路究竟在哪里?

咨询、报班、买书~~~随时欢迎联系广外华图服务专员

李海群QQ:86522629613434119841(669841)

关玉莲QQ:52501330913434123604(613604)

“希望国家能借现在大力培训农民工之机,对组织培训的单位以及农民工本身给予培训补贴。”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重点改善创业环境,建议开辟农民工回乡创业‘绿色通道’,降低创业门槛。”

“制定优惠政策,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进行梯度转移,鼓励和引导城镇企业‘下乡’。”

“建议统筹解决农民问题,根据国内国际的社会经济发展态势,编制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和就业规划。”

民革中央的提案指出,农民工就业形势的恶化,来巨大压力。

怎样还返乡农民工一个“暖春”自身实际,“让农民工从接受输血到自己造血”的目的。

而不是让农民工”来自浙江的基层代表张剑星对于刚招聘进来的工人都

而在我们山区,可能更适合种木耳等食用菌。“在组织培训时,这些因素都要考虑”(来源:新华网)

》》相关新闻

易敏利:应把发展中小城镇作为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的关键着力点

新华网北京3月4日电(记者陈玉明、王攀)如何安置大批返乡农民工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全国人大代表、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易敏利建议,应把发展中小城镇作为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的关键着力点。

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大批沿海企业停产或关闭,导致大量农民工被迫返乡。据有关部门测算,返乡的农民工超过2000万。

易敏利说,相当一部分农民工返乡后,有些已经不能适应或不能胜任田间农活;更重要的是,这些农民工返乡,基本上也不能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而且与当前的城市化趋势相悖。因此,需要结合我国城市化需要来创新解决当前就业问题。

易敏利认为,借助国家拉动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发展中小城镇,增加中央政府对中小城市和城镇的投入,既是拉动内需的有效方式,又是解决当前就业难题、推动城市化进程,从而解决当前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的重要环节。

据了解,目前在我国661个城市中,50万人口以下的中小城市就有533个,占全国城市的80.6%,中小城市的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9%。中小城市不仅数量多,而且分布也比较均匀。易敏利说,推动中小城市发展,由此产生的就业岗位对单个城市来说虽然可能有限,但众多的中小城市共同产生的作用,却最终可能有效地分解就业难题。

易敏利认为,发展中小城市,必然会带动小城镇的发展,实际上,推动小城镇发展也是发展中小城市的应有之义。中小城镇是城乡结合点,可以为从沿海返乡而又不愿意回乡务农的农民工提供就近择业的机会。而且,推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可以避免地区差别、城乡差别的进一步扩大,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易敏利建议在4万亿元拉动内需的资金中设立专项,较集中地区的中小城市及其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而且可以改善这些城市的居住环境和质量,落实全面发展。

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建设,方面的担忧。

此外,并在()

荣海委员:加大企业用工补是保障就业的有效办法

人民网北京3月11为,2009

“4050”失业人员、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时,3001到5年。

6个月到1年不等。

别按200、元的标准予以补贴。

但是力度太小。仅仅从就业人员角度是不能解决就业问题的,还应该从企业的角度,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荣委员认为加大用工补贴是扶持困难企业、保障就业安全的最有效办法。他建议:

一、企业实际用工人数,遵循一人一补的原则进行补贴。补贴费用为每年1-5万元,补贴期限3-5年。

二、降低企业和员工社会保险缴纳比例,加大国家社保资金投入。

三、各地政府对企业为员工所建立的生活福利设施、文化设施、物业管理费给予一定补贴。

四、出台国家对企业员工培训基金的补贴政策。

五、根据职工总人数给予一定的金额的劳动津贴补偿。

六、各地每月或每季度举办免费的招聘会,对于高端人才给予100%的猎头费补贴。

七、对职工的发明创造奖、科技进步奖给予专项奖金津贴。(来源:人民网)

金融危机对就业的伤害要大于对GDP的伤害

4万亿投资能否有效带动就业?日前,全国人大常委、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蔡昉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金融危机对就业的伤害要大于对GDP的伤害;特别是9000万灵活就业的农民工,他们的失业严重程度容易被低估。“经济复苏了,就业却上不去”也是有可能的。

病征 失业问题的严重程度被低估

记者:本次金融危机对中国就业的影响有什么特点?

蔡昉:这次经济危机的影响有几个显著的特点:首先,劳动密集型的外向型企业受到的冲击最大,因此危机对就业的伤害要大于对GDP的伤害。其次,受冲击的企业是吸纳农民工就业的主体,所以农民工是遭受就业冲击最严重的群体。

记者:农民工的就业现状如何?

蔡昉:这次危机冲击的主要对象,在城市就业的农民工当中,灵活就业的三分之二,约9000统计体系中得到反映,业扶助措施覆盖的程度也很低。

经济复苏失业率未必下降

蔡昉:经济周期对就业影响的确很大,经济危机时:经济复

提高效率,多用自动化设备而少使

药方

蔡昉:亚洲“四小龙”当年靠劳动密集型产业起步,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国外,转攻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但我们跟“四小龙”不尽相同,“四小龙”都是小规模经济体,我们地大人多,不能照搬“四小龙”的经验。

中国东西部差异巨大,我们不妨把在东南沿海地区遭遇发展瓶颈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用中西部地区与印度、越南这些同样具备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国家竞争。

虽然中国的工资水平在不断提高,但研究表明:中国近年来工资的增幅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幅度是同步的,依然拥有劳动力比较优势。据我所知,中国中西部地区,无论是政策环境、基础设施,还是劳动力素质,都要优于印度和越南,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明显。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引导东南沿海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搬到中西部去,尽量不让它们流到印度和越南。

从现实层面看,广东的“双转移”政策很有道理,因为“解铃还需系铃人”。

开拓中东和拉美市场 东部可“走出去”谈判

记者:东部“腾笼换鸟”之后该怎么发展?

蔡昉:东部“腾出笼子”之后,重点发展服务业。“中国制造”对美国的依赖度之所以如此之高,是因为美国商人有很强的采购能力;而我们的谈判能力又很差,人家说多少钱就多少钱。这种局面必须改变,我知道广东的企业已经开始大力开拓中东和拉美市场。

中东人和拉美人的采购能力不太强,我们必须提高议价能力,主动地走出去,不能坐等他们上门来找我们。主动走出去、议价、营销,这些事东部可以试着去干。(来源:广州日报 记者张强、曾向荣、李颖)

温思美委员:提高农民教育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温思美委员代表民盟中央:提高农民教育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记者王宇)9体会议上,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我国农民整体上科技文化素质仍然明显偏低,农民教育和培训仍然是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

温思美委员建议:

一、深化认识,尽快制订全面的农民培训规划和实施方案。

二、加大投入,

(来源:新华社)

大学生就业难也因“工冷文热”?人大代表说我国高等教育要“防错位”

全国人大代表、台盟广东省副主委孔令人说,危机因素值得重视,“错位”也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文科严重‘供过于求’,市场需求紧迫的工科却发展迟缓,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也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了。”

长期在大学教研机构工作的孔令人说,1999年我国开始实施大学扩招以来,文科专业的大比率扩张和工科专业的相对萎缩、普通工科招生难等现象日渐明显。“统计显示,近年来很多大学在集中开设一批热门专业,其中七成左右都集中在英语、法律、国际贸易、艺术设计等专业上,社会需求紧迫的传统工科专业却乏人问津。”

此外,过度集中的专业设置使得部分学科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难以避免,而金融危机又进一步加剧了供需矛盾。“以新闻专业为例,2005年最高峰时,全国高校当年就新增了202个本科专业点。广东一家大型报业集团招聘时,曾出现过4万人竞争200多个职位的激烈情况。在教育市场整体供需失衡的情况下,光靠多方开拓就业渠道,恐怕还难以从根本上缓解矛盾。”

而在文科类“热门”专业“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另外一些专业特别是开设门槛较高、投入资源需求较多的工科专业却面临着“供不应求”的局面。孔令人说,根据他的调研,2008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达559万人,学工科的仅占30%,有一半以上集中在热门专业如计算机、生物工程、通讯、信息、电子、新材料上,而机械、造船、钢铁、化工、纺织、煤炭、汽车、制药、地质、水力水电等传统工科专业,每年毕业生占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仅10%。

“而纺织、机械、造船、钢铁、化工、勘探又是近十年来我国发展最快的重点产业。不论是企业升级转型,还是产业创新发展,都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支撑但企业找不到需要的合适人才,也是造成就业难的一大原因。”孔令人分析说。

在孔令人看来,除了“文热工冷”的专业设置和招考状况不利大学生就业外,目前我国工科教育本身也应进一步加强与市场的对接力度。“现在我国工科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安排”

。他说,教育主管部门应着眼国家和社会长远需要展开布局,导高校积极调整学科门类和专业设置,多种措施,构建多样化的平台加强校、。(来源:新华网)

返乡农民工就业与创业问题

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情况汇报材料

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调查问卷

赣县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情况汇报

某乡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总结

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扶持政策问答

广西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有关优惠政策

某镇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情况汇报

某镇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情况汇报

农民工返乡创业调查报告

《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之路.doc》
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之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