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栽培技术

2020-03-02 23:49:1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冬种青椒高产栽培技术

李国君 罗彩连

(雷州市农业局 广东雷州 524200 青椒包括尖椒、圆椒(甜椒)和泡椒,它们是我市的主要冬种经济作物之一。由于这种作物利用冬闲田种植加上时间短、经济效益高,因此冬椒种植业在我市方兴未艾。为进一步提高广大椒农的种椒技术,下面就冬椒的高产技术介绍如下:

1、品种选择:

适应我市种植的高产优质品种有常规良种和杂交良种两大类。其中常规良种有:“保加利亚二号”等。该品种品质好,果型大,耐贮运,易流通而且价格高,但由于该品种推广时间长,品种抗病性明显下降,在大田种植时发病率高且药剂防治效果差。因此,各农户可根据自己的种椒技术尤其是防病治虫技术的高低确定是否选种品种。杂交品种虽然其果型、品质及价格等方面与“保椒二”还有一定的差异,但由于其丰产性、抗逆性都明显优于常规品种。在大田栽培上易于管理、风险低且生产成本也比较低。因此,我们还是建议广大椒农以种植杂交良种为主。它们包括:新丰五号、新丰99

19、99

18、茂椒四号等尖椒; “中椒5号” 等圆椒及 “湘研3号”等泡椒。

2、播种期。

本文播种期特指的是冬椒的播种期,而不是秋椒的。它的确定应根据各地的气候特点及晚稻生产情况灵活掌握,即以苗龄25~30天为标准,结合晚造抽穗期确定播种期。以7月中旬播种的感温型早熟水稻品种“博优19”为例,正常情况下其抽穗期可在9月中旬出现,因此冬椒播种期应掌握在9月中下旬为宜。

3、培育壮苗。

3.1、苗地选择。苗地应选择没有种过茄、瓜类作物或以上作物种植间隔期在两年以上的,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田地。每亩大田用育苗地60—70平方米。

3.2、种子、苗床消毒。每亩大田用种量为当家种150克,杂交种40克。种子在催芽或直接播种前必须进行适当的处理,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消灭附在种子表面上的菌源。具体方法是:先将购回的种子用报纸垫着放在午后3~4点钟的“微日”下轻晒1~2小时,待种子自然冷却后,用清水将之反复清洗2~3

次并用干净新鲜清水浸种3~4小时,然后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种40分钟或55—60热水烫种10分钟并不断搅动,以免灼伤种子。苗床的消毒方法是:先施下基肥并使之与土壤充分拌匀,然后在播种前用高锰酸钾1000倍或50%敌克松500倍喷施苗床,以杀死残留在土壤里的菌源。

3.3、苗期肥水管理。施足基肥,每亩用牛栏粪1500公斤,过磷酸钙30~40公斤,花生麸25公斤作为基肥,经充分沤腐熟后再加入三个15%的进口复合肥且充分拌匀后将之撒施在苗床上,然后充分翻动土壤使基肥充分混和。播种时要做到疏播、匀播。播种后用碎土(也用拌好的上述基肥)盖种0.5~1厘米。按每60米2施1.5公斤的量撒施甲基异柳磷颗粒剂,以防止蚂蚁和蟋蟀等地下害虫为害,然后用干净新鲜稻草或谷壳覆盖畦面(绝不能用蒸过油的“香茅草”等覆盖畦面,以免出现烂种现象)且淋足水分。以后每天分早、晚各淋水一次,以苗床土壤湿润为度,防止畦面积水,以确保幼苗的正常生长。齐苗后收起稻草,以便于田间管理操作和提高幼苗光合作用。椒苗生长至2片真叶后开始追肥,可亩用进口复合肥1~1.5公斤,用水浸溶后再用水稀释后淋施于苗床上;4片真叶后,亩用复合肥5公斤加尿素4公斤,冲水20担淋施。

3.4、苗期病虫防治。苗期病虫害主要有猝倒病、根腐病和小地老虎、蟋蟀、根结线虫等。一般情况下如果苗床施用过甲基异柳磷或呋喃丹的,小地老虎及蟋蟀等地下害虫都不会造成大的为害的了,若确有继续为害的,可再补施一次该两种药的其中一种。病害的防止要求做到勤检勤防且在移植前2~3天施一次药防虫治病,具体药剂防治见后述。

3.5、壮苗标准。苗龄25~30天,带5~6片真叶,且叶片厚,色青绿,茎粗节短,根系发达且粗壮,植株矮

1 壮且无病虫害。

4、大田定植

4.1、选地。种椒地应尽量选择背北向阳,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新茺地或种植茄瓜类作物相隔两年以上的田地。若非选择上年种植过茄瓜类作物的田地,则应用50%多菌灵1公斤或五氯硝基苯0..5公斤(若无条件的可改用50公斤的石灰粉)撒施土壤中,然后充分耕耙,让药或石灰粉与土壤混匀。

4.2、合理密植。水田种植畦起面宽70厘米,沟宽30厘米,同时开好环田沟,做到排灌自如。坡地种植采取“沟宽窄行”定植法,开沟深10厘米,沟宽60厘米,畦宽20厘米,植沟两边缘的畦面上每畦植两行,株距30~35厘米,行距55厘米,亩植4500~5000株。

5、大田肥水管理

青椒属弱根系作物,对肥水要求比较严格。在结椒前一般以轻淋薄施为主,做到促控相结合,以确保幼苗的稳健生长,防治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在结椒后,应使土壤经常保持湿润,并加强肥料的科学追施,做到土壤湿润但畦面不积水,追肥及时够量且又能避免病虫害的抬头。具体管理方法如下:

5.1、施中基肥。由于青椒生长时间短,产量高且根系相对而言不够发达,故施足基肥很有必要。一般每亩可用猪牛粪30~40担,过磷酸钙50公斤,二铵15公斤及高浓度复合肥15公斤作基肥。为防止地下害虫的为害,一般在基肥中加入3%呋喃丹3公斤。在施足基肥方面需强调的是:(1)基肥在使用前必须堆沤腐熟。具体方法是:在施用前一个月将前三种肥充分混匀并淋泼充足的水分使之湿润,然后加盖稻草或其他覆盖物保湿使之充分堆沤。(2)基肥要科学施用,即施用量大的可全田撒施,否则可沟施甚至穴施;施用时基肥必须充分与土壤混匀,做到见土不见肥(尤其是腐熟程度不够或浓度特别高的基肥更要做到这一点),以免造成椒苗肥害。

5.2、水分管理;青椒是弱根系作物,且植株蒸腾作用和生理耗水量大,与此同时,由于椒根在通透性好的土壤中才能健壮地生长且极不耐浸,故青椒的大田水分管理工作十分重要。首先,在移植时保持土壤湿润,移植当天淋足定根水,移植后至返苗前(具体天数视太阳光强弱及气温高低而定)每天都要淋1~2次水,以确保椒苗成活。其次是在椒苗成活后要科学地排灌。一般情况下,大田水分管理以土壤湿润,畦面干爽不积水且植株不出现缺水现象(即植株叶片在太阳照射下不萎蔫)为度。做到干即灌、灌即爽。对于沤雨天要勤巡田,发现积水要及时排除。在干旱天则要密切注意植株缺水反应,确保水分供应。在开花结椒期更应注意做好水分管理工作,以确保结果率和椒果商品率的提高。

5.3、施肥管理;青椒成株后,其地上、地下部分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生长,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也有序地进行。这些生长发育及青椒产量的迅速形成都需要大量的养分投入。因此,追肥工作不容忽视。但与此同时,由于青椒病虫害的发生往往与青椒体内洲离养分的含量的高低有着密切的相关关系,因此,青椒的施肥工作又不能操之过急。应根据所种品种的种性按“看天、看地、看苗”的原则采取“勤施薄施”的方式进行。各次追肥大致可按如下时期及追施量进行:

5.3.1、移植后5~7天,植株已经恢复生机后,亩施进口复合肥3公斤,用水浸溶解后再冲水15担稀释后淋施。 5.3.

2、移植后10天,亩用进口复合肥5公斤加尿素2公斤、“果宝”高浓度复合肥3公斤,冲水15担淋施,同时施药防治青枯病和枯萎病。

5.3.3、移植后20天,亩用进口复合肥4公斤,尿素3公斤,冲水15担淋施。同时进行轻锄除草,以增强土壤通气性,有利根系深扎,同时增强植株的抗“根腐”能力,促进植株健壮成长。

5.3.4、移植后35天,亩用复合肥10公斤,氯化钾5公斤,开沟施下,并进行轻锄除草且小培土,培土后再灌“跑马水”淋畦(若土壤已婚湿润则可不灌水),以确保土壤湿润但畦面不积水为度。

5.3.5、结椒期,亩用“果宝”高浓度复合肥50公斤,加尿素15公斤,氯化钾5公斤在行间沟施。并灌“跑马水”,以确保幼辣能吸收到足够的养分。

5.3.6、摘椒后,每摘

一、二次椒追肥一次,每次可施涂层复合肥8~10公斤,或进口复合肥8公斤,施肥后灌一次“跑马水”并进行一次培土,以防止椒树的早衰,确保下一批花、果的继续产生和生长。

6、病虫害防治

青椒幼苗和成株期主要病虫害有:青枯病、枯萎病、疫病、病毒病、炭疽病、蚜虫、根结线虫、烟青虫、小地虎和蟥类等。其防治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通过科学肥水管理,培育健壮植株方式提高抗病抗虫力,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在各个生长时期加强病虫的检查,及时准确地掌握各种病虫害的发生动态。害虫的防治在遵循上述原则的同时,应提倡一个“早”字,即及早地将害虫扑杀在萌发状态,以防止危害的加深及病害的传播;病害的防治除遵循上述原则外,还应采取选用抗病品种、创造良好田间小气候等措施配合药剂防治,以确保能获得最佳的防治效果。

6.1、疫病

6.1.1、症状:苗期和成株期的叶、茎、果皆可发病,幼苗期发病,病部呈现暗绿色水渍状,严重时出现水渍状软腐或猝倒,并在病部出现明显的缢缩(这是所有疫病都表现出的最为明显的症状),这就是苗期的“猝倒病”;在较为干旱和空气干燥的情况下,发病植株茎基部呈黑褐色,幼苗立枯而亡,这就是所谓的“立枯”病。在苗期的猝倒、立枯病,由于发病植株叶面积较少,故一般不现现落叶症状。在成株期发病,植株的茎、叶、枝、花及果实都可出现症状,叶片柒病,病斑圆形或近圆形,直径2~3厘米,边缘黄绿色,中央暗褐色,空气湿度大时呈暗绿色水渍状。果实受害,先是蒂部出现暗绿色水渍状斑,迅速变褐软腐。湿度大时表面长出白色霉层,干燥后形成暗褐色僵果,残留在枝条上;茎、枝发病后,病斑初为水渍状,后出现环绕表皮扩展的褐色或黑褐色条斑,未木质化的嫩枝则明显缢缩。病部上的叶片迅速脱落。上述的症状只是一般的表现,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栽培条件下有时也会有一些特殊的症状出现,例如在气候和栽培条件特别适于疫病发生的情况下,急性疫病可在植株表面没有出现症状之前便会造成大量叶片脱落,甚至全株叶片脱落,

6.1.2、药剂防治:为提高植株的抗病力,要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同时喷离2500倍的天丰素。在出现连续三天的大雾天后,用50%百菌清600倍液或 60%的琥﹒乙膦铝600~800倍液喷雾至植株叶面充分湿润,以防止该病的发生。若错过了预防期或该病已经发生,应及早用可用64%杀毒矾可湿粉600倍液或25%的甲霜灵500倍液或10%世高6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6.2、青枯病

6.2.1、症状:发病初期,植株在太阳的照射下叶片出现萎蔫,但太阳下山后及竖日太阳出来前或阴雨天里植株却能恢复或保持正常状态(这一症状与根腐病十分相似),发病后3~4天,植株便开始全株青枯而亡。病株病部外表病状不明显(这与根腐病有着明显的区别),纵剖茎部可见维管束变为褐色,横切面经保湿处理后可乳白色粘液溢出,这是区分枯萎病的主要依据。

6.2.2、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用14%络氨铜300倍液或77%可杀得500倍液或2%“农抗120“200倍液或50%敌枯双600倍液灌根。同时结合叶面喷施“200万单位/瓶水”的农用链霉素药液(即1000万单位的农用链霉素分作5喷雾机水用完)。

6.3、病毒病

6.3.1、症状:青椒常见的病毒病症状有坏死、畸形、黄化和花叶4种类型。坏死是发病组织变褐坏死,形成条斑,顶枯,坏死斑驳及环斑等;畸形是发病植株变形,如叶片变细长甚至变成线状,即所谓的“蕨叶”,或者植株矮小,分枝明显增多,呈现扫帚形的“丛枝“状;花叶一般分为轻度花叶和重度花叶两大类型,轻度花叶初现明脉轻微裉绿,或出现浓、淡绿相间的斑驳,病株不出现明显的畸形或矮化、落叶现象。重型花叶型则除了出现裉绿斑驳外,叶面还凹凸不平,叶脉皱缩畸形,或形成线形叶,生长缓慢,果实变小,严重矮化。在实际生产中上述症状往往不是单一发生的,而是同时混合发生在一个植株上的,而且有时与几种其他病害并发,甚至与几种其他病害和虫害同时发生,造成多种病害甚至是多种病、虫害的“并发症”。

6.3.2、药剂防治:该病药物治疗效果极差,只能在发病初期用10%的病毒必杀800倍液或3.8%的病毒必克500倍液或5%的菌毒清400倍液喷施叶面,以预防和控制病情的蔓延。

6.4、枯萎病

3 6.4.1、症状:发病初期植株下部叶片大量脱落(疫病的则先从顶部叶片落起),与地面接触的茎基部皮层呈水渍状腐烂,地上部分枝叶迅速凋萎;大部分植株在发病时经常出现“半死半活”的现象,即只在茎的一侧出现枝叶凋萎现象,形成一纵向条状坏死或枝叶凋萎,而其余部分还能继续维持一段时间的缓慢生长(这是该病的最为突出的特征),后期全株死亡。剖检病株地下部根系一般呈水渍状软腐,皮层极易脱落木质部变暗褐至煤烟色。

6.4.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0%琥胶肥酸铜(DT)可湿粉剂400倍液或14%络氨铜300倍液或 30%枯萎一次净500倍液淋根。

6.5、炭疽病

6.5.1、症状;该病主要为害果实、叶片,有时果柄也会受害。果实柒病,初现水渍状黄褐色圆斑,边缘褐色,中央、呈灰褐色,斑面有由许多黑色(有时呈橙红色)小点集成的隆起的同心轮纹,潮湿时,病斑表面溢出红色粘稠物,被害果内部组织半软腐,易干缩,致病部呈膜状,有的破裂。叶片染病,初为褪绿水渍状斑点,后渐变为褐色,中间淡灰色,近圆形,其上轮生小点。该病主要造成青椒中后期的大量叶片干枯,严重影响产量和产品质量。

6.5.2、药剂防治:32%克菌1500倍液或50%丰米800倍液+农用链霉素300万单位/15公斤水。或70%强力杀菌王1000倍或60%霜炭清700倍液喷施或70%的绿普安6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

6.6、根腐病

6.6.1、症状;该病发生于移植后,起初病株白天叶片及嫩枝在太阳的照射下出现萎蔫,傍晚至次日晨恢复正常,反复几日后整株枯死。病株的根胫部及根部皮层呈淡褐色腐烂,极易剥落,露出暗色的木质部(这是区分青枯病及枯萎病的主要症状)。病部一般仅局限于根部或根茎部。

6.6.2、药剂防治:用次氯酸钠浸种。浸种前先用0。2~0。5%的碱液清洗种子,再用清水浸种8~10小时,捞出后放入预先配好的1%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泡5~10分钟。冲洗净后再催芽播种。发病初期喷施或灌施50%多菌灵可湿粉剂或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

6.7、蚜虫

6.7.1、为害特点:成虫和若虫集中吸食青椒汁液并传播病毒。

6.7.2、药剂防治:用2%的蚜虱消2000倍或25%的蓟蚜净1200倍或30%甲氰氧乐乳油2000倍液进行叶面叶背均匀喷杀。 6.

8、茶黄螨

6.8.1、为害特点:成虫和幼螨集中在作物幼嫩部分刺吸为害,受害时片背面呈灰褐或黄褐色,具有汕质光泽或汕浸状,叶片边缘抽下卷曲;爱害嫩茎、嫩枝变黄褐色,扭曲畸形,严重时植株顶部干枯;受害较重的蕾、花不能开放,不能座果。

6.8.2、药剂防治:用20%扫螨净3000倍1.8%阿维菌素4000倍或30%甲氰氧乐乳油2000倍液进行叶面叶背均匀喷施。

6.9、烟青虫

6.9

1、为害特点:以幼虫蛀食蕾、花、果,也食害嫩茎、嫩枝、叶和芽,果实被蛀食后引起腐烂而大量落果,造成严重的减产。

6.9.2、药剂防治:用90%绿因特灵3000倍液或50%灭虫先锋2000倍液或10%除尽2500倍液或5%抑太宝1500倍液进行全株喷洒。

6.10、根结线虫

6.10.1、为害特点:吸食植株根系法液,造成植株根系畸形并失去吸水吸肥能力。 6.10.

2、药剂防治:在苗床或移植前在植沟(穴)量施用米乐尔或呋喃丹1.5~2公斤/亩。

二00二年七月十二日

4 作者的心声

本人系雷州市农业局的一名干部,大专学历,农艺师,1983年参加工作,先后在雷州农业局下属的客路、龙门、英利、白沙站做过干部、副站长和站长。先后在《中国西甜瓜》、《湛江科技》等杂志和《广东科技报》、《湛江日报》、《湛江科技报》等报纸上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现家庭电话号码是:(0759)8800190,手机号码是:13802346631,E-mail :lipi368@sohu.com 我是《广东农业》的忠诚读者,十几年来一直很好地配合雷州市农业局做好《广东农业》的订阅工作,并要求所在站各主要技术骨干都要订阅《广东农业》,本人也在《广东农业》中学到不少的知识。

本人所学的是经作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的也是经济作物的栽培与病虫防治专业。现很想《广东农业》将自己在基层站工作十几年所积累的各种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传播出去,以便能与农业系统的广大同行们交流交流,但愿我的这一愿望能实现。恳请罗科长及《广东农业》的编辑们能给我一次机会,万分感谢!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故请您们对我的稿件严加修改。再次万分感谢!

雷州农业局 李国君

2002/9/12

辣椒栽培技术

辣椒栽培技术

辣椒栽培技术

辣椒的栽培技术

简述辣椒栽培技术

大棚辣椒栽培技术

大棚辣椒栽培技术

辣椒高产栽培技术

辣椒栽培技术要求

第一章辣椒栽培技术

《辣椒栽培技术.doc》
辣椒栽培技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