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2020-03-02 03:07:4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闫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掌握秦朝暴政;大泽乡起义的过程;张楚政权的建立;

项羽的巨鹿之战;刘邦进逼咸阳和秦的灭亡;楚汉之争及其后果。

2.能力与过程:从众多的史实中分析战争发生的原因以及分析战争胜败的原因。

3 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爱国、爱民的教育,体会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陈胜、吴广起义和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统治的经过。

教学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三、课前准备

学生自主预习本课并收集与本课有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温故知新(提问):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是哪个朝代? 生答:秦朝

师: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嬴政自称秦始皇。他妄想自己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却仅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秦王朝为什么昙花一现、迅速走向灭亡了呢?

一、秦的暴政

情景: 当时在秦朝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 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由此情景引出秦朝的刑罚 (1) 刑法的严苛

死刑:坑杀、腰斩、车裂、醢(音海,即剁成肉酱)等十多种 肉刑:割鼻、断腿、挖膝盖等 秦法还规定:族诛 连坐等 (2)赋税和徭役繁重

多媒体出示秦长城、阿房宫、秦始皇陵等一组图片,让学生感受要修这些规模宏大的建筑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出示数据材料: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据估计,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50万,南戍五岭50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70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 计算:秦朝全国总人口有2000万人 妇女人数有1000万人

男子中的老弱病残、小孩650万人 青壮劳动力还有多少? 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300万人 耕田种地的还有多少?

通过计算让学生感同身受,不到50万的人口,需要种地养活2000万人。

思考:

1、修建宫殿陵墓和长城需要很多钱,钱从哪里来呢?

2、农民要将收获的多少上交国家?

3、以上图片和材料说明了什么? 学生思考,答出赋税徭役的繁重 (3)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

秦始皇去世后这些暴政是不是随之消弭了?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补充出示材料:秦二世即位后下令将秦始皇无子的妃嫔全部陪葬,把修骊山墓地里机弩的工匠全部活埋在墓中,诛杀兄弟、姊妹22人,杀害蒙恬等大臣不计其数,不断增加赋税和徭役。 想一想:在秦的统治下,你有何感想?如果你是一位秦朝百姓,你打算怎么办?(让学生知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二、秦末农民战争

1、陈胜吴广起义(播放视频)

多媒体出示自主学习框架,播放视频时注意找到起义的时间、原因、口号、经过、结果。并根据幻灯片提示,填写完整。 出示陈胜吴广起义的地图,标出地图中的关键地理位置,请学生根据地图复述陈胜吴广起义的经过。

师生一起总结这次起义的历史意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探究:有人说“秦末农民战争是因为那场大雨如果天不下雨能按期到达,就不会有起义,秦朝就不会灭亡。”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自主思考:陈胜、吴广直接领导的起义失败了,秦末农民战争就此结束了吗? 通过阅读教材,学生知道,不仅没有结束,大泽乡起义的星星之火形成了燎原之势。那么在这之后,是谁又成为农民起义的领袖?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学习最后一框“刘邦项羽起义。”

2、刘邦项羽起义 (1)巨鹿之战

学生讲解巨鹿之战破釜沉舟的故事,知道这次战役是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并歼灭秦军主力。

(2)公元前206年,刘邦进入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三、楚汉之争

出示项羽、刘邦图片,学生讲述刘邦项羽故事“鸿门宴”“约法三章”“霸王别姬”最终刘邦胜利。得出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讨论:楚汉之争还是农民起义吗?

发散思维:刘邦建立了汉朝,请结合本课的学习,如果你是刘邦,你怎么去治理国家?

五、板书设计

一、秦的暴政

1、刑法的严苛

2、赋税徭役的繁重

3、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

二、秦末农民起义

1、陈胜吴广的起义

2、项羽刘邦的起义

三、楚汉之争(帝位之争)

六、课后反思

本课内容涉及到的人物和事件很多,如秦的暴政中的阿房宫、骊山陵墓及相关的兵马俑、修长城、各式各样的残酷的刑法,陈胜、吴广,刘邦、项羽及与他们有关的人物、事情等,这些内容很多,且都是很多学生很感兴趣的。这就使上课时的选材产生了难度,不讲吧,会使学生索然无味,讲吧,又会显得太多,而且不能很好地突出重点与难点。如何才能适量地讲述,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我在设计时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利用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历史知识掌握程度,我把全节课分成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学生表演与补充故事,让学生既能乐于学习课文知识又能知道更多的课外知识;第二部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并以讲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并配以相互间的提问,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在相互的问答中感受提问的乐趣和体验成功的喜悦;第三部分:讨论探究,很多学生对刘邦与项羽的故事都会或多或少地知道一些,因而对他们的故事和老师的提出的问题表现出了很大的好奇心,因而在讨论时都能发表自己的看法,气氛热烈。这样的设计,让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中学习历史知识,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而且也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

不过,这课的设计也存在着不足:能利用上的影音资料有限。虽然我准备了一些关于这个时期的影音资料,但最后利用上的不多,这也许是一件较为遗憾的事情吧。在以后的课的设计中,我要努力实现影音资料与课堂教学的相统一,使课堂教学变得更丰富,学生学得更有乐趣。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

秦末农民大起义_教案1

秦末农民大起义说课稿4

《秦末农民大起义》参考教案1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1

《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2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优享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zxls_01121203715)

第9课 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教案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doc》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