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考试试卷

2020-03-02 00:37:0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应用。(30分)

1、请用原诗句填空。(6分)

(1)、,小桥流水人家。

(2)、问君何能尔,。

(3)、角色满天秋色里,。

(4)《次北固山下》表达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诗句是:,。

(5)“最是一年春好处”中的“好处”指的是。

2、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堕落()

B、

C、

D、

3、下面的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枯藤窥伺蹑手蹑脚争妍斗艳

B、岑寂伫立优哉游哉流连忘返

C、孤僻清淅怡然自得妇孺皆知

D、蜿蜒筹办酗酒斗殴井然有序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开展“无烟日”活动,可以增强人们的自我健康保护。

B、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C、人们常常在意自己失去了什么,却往往忽略了自己拥有了什么。

D、我们在心里由衷地感谢老师多年来的默默付出。

5、走近名著( 5 分)

(1)下面名著中人物和情节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孙悟空——大战牛魔王B、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C、林黛玉——焚稿断痴情D、宋江——智取生辰纲

(2)下面各项名著内容表达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童年》中的外祖母勤劳、善良,她经常给阿廖沙讲故事。

B、保尔·柯察金参加红军后英勇无畏,在战斗中光荣负伤,一只眼睛失明了。

C、罗曼·罗兰《巨人传》中有米开朗琪罗的故事。

D、在荒岛上格列佛无法使独木舟下水,决定开一条运河,把水引到船底下来。

(3)、根据要求填空(1分)

“看看醉猫似的爸爸,看看自己,看看两个饿得像老鼠似的弟弟,小福子只剩下哭了。”这段文字出自作家之手。

6、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6分)

人生的本色该是如此: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是不论顺逆、不记得失的超然,是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驿站;败,仍清水穿石,江流入海,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的ào’àn(),有“将相无本种,男儿当自强”的倔强。荣,江山依旧, 1

风采犹然,恰如沧海巫山,熟视岁月如流,浮华万千,不屑过眼云烟;辱,胯下

韩信,雪底苍松,宛若羽化之仙,深知暂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肯因噎废食„„ 没有比行动更美好的语言,。人生需要的是德行的mùyù

()、坚韧的浇灌,热爱的孕育。

(1) 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2分)

ào’àn()mù yù ()

(2) 联系上下文,仿照划波浪线的语句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2分)

(3) 用下面的词语另写一段连贯的话,至少用上其中的两个。(2分)

7、语言运用。( 7分 )

广州将举办第16届亚运会,学校派10名同学参加海滨市中学拉拉队,届时到亚

运会赛场为运动员呐喊助威。假设你参加了拉拉队队员的竞赛,请你完成以下工

作:

(1) 请你为拉拉队设计一个为运动员呐喊助威的口号,必须用两个句子,要求

朗朗上口,富有鼓动性。( 2分 )

(2) 拉拉队队员的竞赛大会上,选手有一分钟时间亮相并发言。请你准备一段

简短的发言,要突出自己胜任拉拉队队员的优势,争取评委和与会同学的

支持。( 2分 )

(3)拉拉队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工作?请你提出建议。( 2分 )

二、阅读( 35分 )

(一)《朗读》(8分

现在是一个网络时代,信息像潮水一样涌来,我们难得像过去一样耐心地阅

读。这是一个迅速的,并且是一再提速的时代。许多东西正在泡沫化,像泡沫那

样飞扬,转瞬即逝。在这个时代里,一个人要记住什么,比如牢牢记住有意义的

东西,将是十分困难的。

所以,一些很优秀的人就走在相反的道路上:回到一些古老的阅读与记忆的

方法上来。比如读书,不光是看,还要朗读。古文、好的小说、诗,应该朗读。

这是一个美好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引起进一步的感动、联想和回忆。对理想的追

求,对境界的领会,都在同一时间了得到加强。字里行间有一种鼓舞的力量,需

要声音去传递和强化。

回想一下,现在人们朗读的兴趣和欲望大大降低了。记得在二三十年前,那

时候的人是很愿意朗读的。古今中外,我们身边,都有一些朗读的好例子。你会

记得中学时代,那时候写出一篇东西来会有怎样的冲动-----远方总是有一个朋

友,总是一个知音,总是一个文学的耳朵;而你总是恨不能立刻把一切呈现到他

的面前-----不是从视觉上,而是从听觉上,越快越好。我们是否拥有这样的记忆:

天正下着雨,你把刚刚写好的东西用塑料布包好,走几十里路,只为了去找一个

人------为了说不清的热爱,为了赢回那一小会儿的骄傲和陶醉。

如果我们发现了一本好书,也会带上它走很远的路,翻山过河----只因为上

的那一边有一个人,只为了让他与自己一起感动。可见,谁发现了一本好书,这

本好书首先感动了谁,都会成为一桩可资记忆的快事。

传递好书可能是人的一种义务。那些优秀的人,往往一生都保持了这种对艺

术和思想奔走相告的劲头。

现在我们偶尔还能遇到这种人:他们时刻准备着去朗读,以分享幸福----可

是当这个人正处于激动不已的时刻,山的那边还会有一个倾听者吗?

山那边的人正转向了其他的兴趣,在看电视连续剧,在酒吧里,在网上。人

们变得口味粗疏。结果这个人再也找不到一个喜欢倾听朗读的人。

你可以找到一本好书,由于它好得不得了,忍不住就要找人共享----四下里

遥望,到处都没有你要找的人。于是,你就像站在了漠漠荒野里一样。

这个时代是朗读的荒原。

有人写了一个得意的片断,很想像当年那样用塑料纸包好,冒着雨雪翻山越

岭、过河,去读给一个人听。很可惜,山与河俱在,听他朗读的人却没有了。虽

然这个时代的文学人士比过去翻了几倍,可是他们都不愿朗读了,也不愿听别人

朗读。

那个寻找朗读的人可能心怀了一种古老的情绪。情绪也可以古老,这在我们

年轻的时候是无论如何也没有听说的。但这是真的。

朗读,这不仅是一种对待文字和语言的形式,不仅是一种状态,而是蕴涵了

一种生命的质量。

8、作者为什么提出“朗读”这个话题?根据文中信息概括。( 2分 )

9、文中举了那两个例子论述过去优秀的人对朗读的热爱?( 2分)

10、为什么说“这个时代是朗读的荒原”?(2分 )

11、下面对朗读的理解不符合文章观点的一项是()( 2分 )

A、现代人不愿朗读,这是生活品质的降低。

B、与别人分享朗读,是一件幸福的事。

C、在过去,朗读是一件很平常的事,现在却已经变得稀奇了。D、在飞速

发展的网络时代,文学人士没有必要朗读。

(二)《成熟的稻谷会弯腰》( 12分 )

电视节目支持人李咏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谈到自己婚姻幸福的秘诀。他

说:“夫妻之间难免会因为争吵失和,我每次吵架后总是首先向妻子认错。”记者

问道:“如此一来,你不觉得很没面子吗?”李咏笑呵呵地说:“成熟的稻谷会弯

腰。”

成熟的稻谷会弯腰,这是一句多么朴素而深刻的哲言,遗憾的是,现实生活

中,不少人忽视了这个道理。难怪孟买佛学院将弯腰作为学生入学的第一课。

孟买佛学院是印度最著名的佛学院之一。在它的正门旁边开了一个小门,门

高1.5米,宽40厘米。一个成年人进去,不仅要侧身,而且还得弯腰,否则就

是碰了壁也无法入内。所有新来的学生,都会由他的老师带领着这个小门,弯腰

进出一次。老师教育大家说:“大门当然进出方便,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要进入

的地方没有宽阔的大门,或者,有的大门不是随便可以进出的。这个时候,只有

学会了弯腰侧身、暂时放下了尊贵和体面的人才能进入,否则你只能被挡在门外。

这是佛家的哲理,其实也是人生的哲学。”

你留意过大雪过后的雪松吗?它的树枝因积雪而压弯了腰,低垂下来。第一

次看的时候我曾这样想,不是“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吗?雪压青松也弯腰,

岂不愧对先人的赞誉?思绪一闪而过,眼球早被另一雪景吸引。人行道上的梧桐,

虽然它们也琼枝玉叶,高低错落,交叉穿梭,但却有很多枝条因不能弯腰而被雪

压断了。

原来雪松之所以在大雪的重压之下弯下腰来,为的是不让自己折断,为的是

往后的日子挺拔向上。原来,弯腰并非就是软弱,而是一份弹性,一种坚韧,是

生命的一种更深刻的睿智!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诸葛亮“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些弯腰成就了他们,让他们从凡人走向

圣贤。

需要指出的是,弯腰并非毫无原则的妥协,而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对

于外界的压力,我们要尽可能的去承受,在承受不住的时候,不妨弯一下腰。是的,有时弯腰就如同蝉蜕。那不是倒下,而是通过自身的改变,来创造一个全新

的自我。

12、阅读全文,谈谈你对标题“成熟的稻谷会弯腰”的理解。( 2分 )

13、孟买佛学院将“弯腰”作为学生入学的第一课有什么目的?( 2分 )

14、列举雪松后,作者为什么还要举梧桐的例子?请谈谈理由。( 2分 )

15、请分析最后一段中划横线句子的含义。(3分 )

16、请结合你的一次“弯腰”经历,谈谈你对“弯腰” 的认识。( 3分 )

( 三 )《爱莲说》( 11分)

文略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3分 )

(1)可爱者甚蕃()

(2)亭亭净植()

(3)出淤泥而不染()

18、翻译下面句子。(1分)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9、写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盛爱牡丹”有什么作用?(2分

20、古人往往借助外物表达自己的理想情怀。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借达;曹操在《观沧海》中借,表

达;周敦颐借“莲”表

达。( 5分)

(四)《春雪》-----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21、诗中的“惊”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分)

22、简要赏析

三、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用。( 2分)

七年级试卷

七年级试卷

六年级升七年级插班生考试试卷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试卷分析

七年级语文试卷

七年级下册试卷

七年级试卷分析

七年级语文试卷

《七年级考试试卷.doc》
七年级考试试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