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树

2020-03-03 21:41:4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爱心树》教案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置身绘本情境,展开丰富想象,激活言语思维,强化言语表达,丰厚绘本内容。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阅读习惯。

3、在阅读中,理解“给予”的崇高含义,感受爱与被爱,懂得感恩。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超前悬思

1、今天的语文课,杨老师给大家读一本书,一本会让人会记住一辈子的书。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呢?让我们先来看看人们对这本书的评价:(出示ppt)

2005年度十佳童书

美国教育部评选的百部最受教师和孩子喜爱的书之一

这本书,杨老师读了好几遍了,每一次都感动的热泪盈眶,这样的一本书,你们想读吗?

2、这本书的名字就是——《爱心树》,指名读课题。(出示ppt)画面上画了些什么呢?在你眼里,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呀?

3、就是这样一棵大树,他会和这个小男孩发生些什么故事吗?你能猜一猜吗?(生猜)(师相机点评)

4、读书啊,就得这样一边读一边想读着读着,想着想着,你能从文字中,画面上读出更多的东西。让我们一起边读边思,走进这个故事。

二、讲述故事,边读边思,把书读厚

(一)感受快乐

1、师讲述:从前,有一棵树,他喜欢上一个小男孩。看,小男孩来了。他在哪儿呢?(看图ppt)想一想,这会是一个怎样的男孩呢?小男孩来了,他会同大树玩些什么游戏呢?

2、师讲述:男孩儿每天会跑到树下采集树叶,做成皇冠,想象自己就是森林之王。他也常常爬上树干,在树枝上荡秋千,吃树上结的苹果。同大树捉迷藏。累了的时候,就在树荫里睡觉。小男孩爱这棵树,非常非常爱他。大树很快乐。 (1)大树为什么会这么快乐呢?(生答)

(2)小朋友们,这是一本图画书,阅读的时候,咱们就得边看图,边读文字。仔细看看图,你一定能体会到大树此时此刻心情的快乐。(出示大树的形态图)

孩子跑到了树下,大树那柔嫩的枝条,就像„„

小男孩采集树叶做成王冠,大树的枝条„„

小男孩爬上了树干,大树的枝条„„

小男孩和大树玩起了捉迷藏,大树的枝条„„

小男孩累了在树下睡觉,大树的枝条„„

小结:透过这一幅幅画面,我们走进了大树的内心,感受着在它心底流淌着的快乐。边读边思,就得这样借助画面插上想象的翅膀。(板书。)

(二)品味“给予”

1、师讲述:但是,时光流逝,孩子逐渐长大,大树常常感到孤寂。画面上只有这孤零零的大树了,小朋友们,看看图画,说说你所看到的所想到的吧。(生交流)大树的树枝交叉着下垂,那么落寞,枝条底下的树干上,分明是男孩小时候与大树最亲密时刻画的爱心,然而爱心仍在,却惟独不见男孩的踪影。

2、师讲述:有一天,男孩来看大树,大树说:“来吧,孩子,爬到我身上,在树枝上荡秋千,吃几个苹果,再到阴凉里玩一会儿,你会很快活的。”孩子说:“我想买好玩的东西,我需要些钱,你能给我一些钱吗?”“很抱歉。”大树说,“我没有钱。我只有树叶和苹果。把我的苹果拿去吧,孩子,把他们拿到城里卖掉,你就会有钱,就会快活了。”于是,孩子爬上大树,摘下了树上的苹果,把它们拿走了,大树很快乐。很久很久,孩子没有再来看望大树······大树很难过。后来有一天,孩子又来了,大树高兴地摇晃着肢体,对孩子说:“来吧,孩子,爬到我的树干上,在树枝上荡秋千,你会很快活的!”“我有很多事要做,没有时间爬树了。我需要一栋房子保暖。我要娶个妻子,还要生好多孩子,所以我需要一栋房子,你能给我一栋房子吗?”“我没有房子,森林就是我的房子,但是你可以把我的树枝砍下来,拿去盖房,你就会快活了。”于是,男孩就把大树的树枝砍下来,把他们拿走,盖了一栋房子了。大树很快乐。孩子又有很长时间没有来看望大树了。当他终于又回来的时候,大树非常高兴,高兴得几乎说不出话来。“来吧,孩子,”它声音喑哑地说,“来和我玩玩吧!”“我年纪已经大了,心情也不好,不愿意玩儿了。”孩子说,“我需要一条船,驾着它到远方去,离开这个地方。你能给我一条船吗?”“把我的树干砍断,用它做船吧。”大树说,“这样你就可以航行到远处去,你就会快活了。”于是孩子把树干砍断,做了一条船,驶走了。大树很快乐,但是心坎里却有些……

(1)小朋友,男孩来了,他没有再和大树一起玩耍,他来干什么了呢?(师边讲述边擦去大树:大树上那红通通的苹果没有了,碧绿青翠的枝条没有了,挺直的树干也没有了,这时它剩下了一截矮矮的老树墩了)

(2)可它还是很快乐,这又是为什么?你知道原因吗?可此时,大树的心坎里还有些什么呢?

3、又过了很久,孩子又来了,在他与大树的对话中,有了这样一句话:“非常抱歉。”你猜,这句话会是谁对谁说的,为什么?

还是赶紧从故事中去找找答案吧。学生自行阅读。又过了很久,那孩子又来了。“非常抱歉,孩子,”大树说,“我没有什么可以给你的了。我没有苹果了。”“我的牙齿已经老化,吃不动苹果了。”孩子说。“我没有枝条了,”大树说,“你没法儿在上面荡秋千了——”我太老了,不能再荡秋千了。”孩子说。“我也没有树干,”大树说,“不能让你爬上去玩了——”“我很疲倦,爬也爬不动了。”孩子说。“真是抱歉,”大树叹了口气,“我希望还能给你点儿什么东西……但是我什么都没有了。我现在只是个老树墩,真是抱歉……”“我现在需要的实在不多,”孩子说,“只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坐坐,好好休息。我太累了。”“那好吧。”大树说,它尽量把身子挺高,“你看,我这个老树墩,正好叫你坐在上面休息。来吧,孩子,坐下吧,坐在我身上休息吧。”于是孩子坐下了。大树很快乐。

(1)交流:在故事中哪些句子让你感动?或许说你印象中最深刻的是哪句话?评点:读书就得像你这样擦亮智慧的眼睛边读边思。

(2)故事结束了,画面定格在了这儿。男孩已经是白发苍苍,一身疲惫;他就坐在这棵原本挺拔的老树墩上。此时,男孩子也许在回忆„„此时,男孩也许在向大树倾诉„„此时,男孩也许在„„(生交流)

(3)就这么一边读一边想,把这本薄薄的故事书读“长”了,读“厚”了,读“深”了。

三、扣问心扉,掩卷深思,把书读薄

1、不过,会读书的孩子不但能把书读厚,还能把书读薄。从这本书中,你读出了什么呢?你能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说一说吗?

2、小结:读着,想着,你看,这本书薄了,变成了一个词,一句句子,深深地印在了我们心里。老师更希望这棵满载着我们大家思想智慧的爱心树能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板画)

四、

流泻心声,笔录所思,把书读活

1、请问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一个人,像大树一样给予了我们很多很多东西,我们却还没有回报过一点点呢?在书的封底,有这样一句话,(出示)看了这本书,孩子会更爱妈妈。现在,你理解这句话了吗?(生交流。)

2、小结:或许,我们的妈妈真的就像这一棵大树,默默无闻地给予了我们许许多多的关怀,让我们感受到了幸福、温暖、快乐!

3、现在你有什么话想对妈妈说的吗?请你大声说出来吧。

4、听着大家的交流,老师也很感动,我也做了首小诗,跟大家分享一下“有这么一棵大树,春天倚着她幻想;夏天倚着她繁茂;秋天倚着她成熟;冬天倚着她沉思;这棵树就是我们亲爱的——妈妈!(师配乐朗读)

5、让我们一起来祝福天下的妈妈,用我们心底最最真诚的心声祝福天下所有的妈妈都身体健康!一生平安!

五、总结读书方法——边读边想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不仅收获了一个故事,获得了一种启迪,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学会了一种读书的方法,那就是边读边思。我今天把这个我很喜欢的故事于大家一起分享了,那么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请说说你的原因。

六、作业

1、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把你想对妈妈说的话写下来,并做成卡片,送给妈妈。

《爱心树》教学反思 这节课上完之后,我觉得总体感觉是思路还算是很清晰的,教案设计得不错,只是落实不到位,有几个地方是过于形式,没有抓到“痛处”。

一、思路比较清晰,教学环节层次性比较强。我在本节课设计了一下几个环节:激趣导入,超前悬思;讲述故事,边读边思,把书读厚;扣问心扉,掩卷深思,把书读薄; 流泻心声,笔录所思,把书读活;总结读书方法——边读边想。每个环节都有不同的要求,让学生知道要干什么。第一部分,导入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他们的热情很高涨,通过人们对书的评价以及我自己说出来的感受,把他们带入了一个故事的开头。第二部分,有两个小节,包括“感受快乐”和“品味给予”,通过设计的问题“大树为什么会快乐呢?”和“此时此刻,大树的心坎里还有些什么呢?”充实课堂。第三部分,主要是解决“从这个故事当中,你读到了什么?”这个问题。第四部分,有“想对妈妈说些什么”和“我们一起交流”。最后一部分,就是简单的总结读书方法——边读边想。

二、整个教学流程设计到位,但是落实不到位,给人的感觉是过于形式化,主要表现在教师在每个环节都很拘谨,放不开,所以导致在课堂上很多本来说是亮点的地方,最后到没有体现出来,真是遗憾。 首先,我的思维放不开。这个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方面,比如讲到“大树把它的苹果、树枝和树干都给了小男孩的时候,大树还是很快乐,可是它的心坎里还有些什么呢?”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就按照问题的设计直接问了,学生很难去揣摩这个角色,要是我换了问法:你看到这个画面,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或许这样让学生不要去猜大树心里是怎么想的,而只是说,从学生自身出发,根据画面想到什么就什么。

其次,我的情感放不开。这节课,本来是一节很好的感恩课,让我们对妈妈更好点,要很浓的情感渲染。在整个过程当中,我没有做到抑扬顿挫。更重要的是,我设计的分享小诗的环节里,我应该配乐去朗诵,但是我当时忘记了,纯粹是为了读而读,目的没达到;我等到跟学生一起读的时候,我才配上音乐,此时我眼角真的有泪花。此外,在“此时,男孩也许是在向大树倾诉„„”这个时候,教师要是能表演一下,表演男孩在向大树倾诉的情景会很好。

最后,我的学生放不开。整节课下来,我说的话太多了,很多时候可以让学生说到点子上,说到透。我很怕学生说不到,然后我就说出来了,其实我错了,应该放开学生,让他们大胆发挥。比如,在我问到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一个人,像大树一样给予了我们那么多东西?很多学生都举手了,但是我忽视掉了,本来是呼之欲出的答案,没有想到被我自己一按ppt,答案出来了。

三、本节课理解“给予”的时候,我着力去渲染“母爱”,事实上,这个范围应该更加广泛,比如是长辈、教师之类的„„还有当有一个学生说出了“老师给予了我们那么多,我却还没有还一点点东西给老师”,其实这是个契机,教师要是好好引导,好好利用这一个机会,很有发挥的余地,可是我浪费掉了,可惜可惜。

四、在这节课上,我没有进行到环境教育,这也忽视掉了,其实当小男孩去砍枝条、砍树干的之后,大树只是剩下这么一个矮矮的树墩了,这个时候,应该进行适当的环境教育,教育学生要爱护我们的森林,爱护环境。

爱心树

爱心树

爱心树

爱心树

爱心树

爱心树

爱心树

爱心树

爱心树

爱心树

《爱心树.doc》
爱心树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