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论文(!!!)

2020-03-03 20:54:3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生态学概论概论的学习心得和综述

摘要:生态学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这不仅表现在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表现在其研究领域的时空跨度;它不仅有着雄厚的自然科学基础,还具有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底蕴,能够有机地将科学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使其成为新时期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通识教育课程之一。它是借助泛义生态学的知识体系,力求实现对大学本科生的科学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融合;同时依托泛义生态学的知识链,形成一种系统观念、动态观念和实践观念的训练,引导学生养成宏观思维和全局观念。综述本书及参考文献,阐述生态学各个方面的发展及其未来前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生态学生态学发展生态学发展趋势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自从学了这门课后,了解了《生态学概论》作为一门大学本科各专业的通识教育课程,是借助泛义生态学的知识体系,力求实现对大学本科生的科学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融合;同时依托泛义生态学的知识链,形成一种系统观念、动态观念和实践观念的训练,引导学生养成宏观思维和全局观念。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首先对生态学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包括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形成过程、生态学发展现状,以及学习生态学的目的与方法,以形成对生态学学习的兴趣;重点掌握生态学基本知识,主要是系统论的基本知识、生态系统的基本知识和生态学基本原理,关键是构建自己从生态系统高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学习环境污染的生态治理和生态系统的生态治理,了解目前环境污染和生物入侵的生态后果及科学防治的路径,进而强化自己的生态保护意识;了解生态经济形态构成、运行机制及运作效果优于传统经济基础上,初步掌握用生态学理论提升传统产业技术路线,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理解生态文化内涵、生态哲学和生态美学,学会用生态文化重新审视传统文化,进而在言行上自觉融入生态文化,并努力成为生态文化的推荐人;生态社会部分主要介绍生态社会的理论基础、生态文明与生态社会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了解生态文明内涵和前景的基础上,明确自己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路径。

三:应对此科目的学习策略

1.树立三个观念

根据生态学的学科性质和学术特点,要学好生态学,首先必须树立“三观念”,即树立系统观念、动态观念和实践观念。

2.做好预习复习

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是大学所有课程学习的通用方法。生态学作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边缘科学,不仅知识面广,而且综合性强、应用度大。因此,预习和复习显得尤为重要。通过预习能使自己掌握听课主动权;复习则是巩固所

学知识必不可少的一环。

3.建立知识网络

任何一门规范的课程,其知识的组成都是自成一体,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将所学的知识按网络构建方式进行整理归类。当然,在归纳总结的过程中,不仅涉及本门课程所学知识,而且要有意识地联系自己所学的其他课程知识,以及自己的相关思考体会。

四、生态学在理论、应用和研究方法各个方面获得了全面的发展。

(1)理论方面的进展

①生理生态学研究在60年代IBP及随后的MAB计划的带动下,以生物量研究和产量生态学有关的光合生理生态研究、生物能量学研究较为突出。生理生态的研究也突破了个体生态学为主的范围,向群体生理生态学发展。在生理生态向宏观方向发展的同时,由于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的兴起,促使其也向着细胞、分子水平发展,涉及某些酶系统,如核糖核酸酶火性的变化用作植物对干旱胁迫抗性的指标等。

②种群生态学发展迅速,动物种群生态学大致经历了以生命表方法、关键因子分析、种群系统模型、控制作用的信息处理等发展过程。植物种群生态学的兴起稍晚于动物种群生态学,它经历了种群统计学、图解模型、矩阵模型研究、生活史研究,以及植物间相互影响、植物-动物间相互作用研究的发展过程,近期还注重遗传分化、基因流的种群统计学意义、种群与植物群落结构的关系等。德国的Lorens(1950)和Tinbergen(1951,1953)在行为生态学的研究方面获得了诺贝尔奖,把这一领域的研究推向了新阶段;Harper(1977)的巨著《植物种群生物学》,突破了植物种群研究上的难点,发展了植物种群生态学,并使长期以来各自独立发展的动、植物种群生态学融为一体。

③群落生态学研究进入了新阶段。群落生态学由描述群落结构,发展到数量生态学,包括排序和数量分类,并进而探讨群落结构形成的机理。

(2)应用方面的进展

应用生态学的迅速发展是70年代以来的另一个趋势,它是联结生态学与各门类生物生产领域和人类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领域的桥梁和纽带。近20多年来,它的发展有两个趋势:

①经典的农、林、牧、渔各业的应用生态学由个体和种群的水平向群落和生态系统水平的深度发展,如对所经营管理的生物集群注重其种间结构配置、物流、能流的合理流通与转化,并研究人工群落和人工生态系统的设计、建造和优化管理等等。

②由于全球性污染和人对自然界的控制管理的宏观发展,如人类所面临的人口、食物保障、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能源、工业及城市问题六个方面的挑战,应用生态学的焦点已集中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战术方面。

(3)研究技术和方法上的进展

①遥感在生态学上已普遍应用,近20年来,遥感的范围和定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对全球性变化的评价,促使遥感技术去记实细小比例尺的变化格局。②用放射性同位素对古生物的过去保存时间进行绝对的测定,使地质时期的古气候及其生物群落得以重建,比较现存群落和化石群落成为可能。

③现代分子技术使微生物生态学出现革命,并使遗传生态学获得了巨大的发展。④在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方面,自动记录和监测技术、可控环境技术已应用于实验生态,直观表达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也获得较大发展。

⑤无论基础生态和应用生态,都特别强调以数学模型和数量分析方法作为其研究手段。

五.对生态学发展趋势的看法

现代生态学研究在方法论上也面临挑战,以往的基于因果关系的线形方程式,传统的热力学定律等的研究水平,已不能适应现代生态学,尤其是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需求,势必要探讨新的指标体系和新的定量表达方式,建立新的模型,因而将促进数,时,空,序在生态学中的深入研究.对于复杂的真实的生命系统对外部信息的灵活反应能力及功能的自我调节的定量表达,基于因果关系和黑箱理论的生态学工作方式,显然也不能满足要求,正期待在系统论,控制论和协同论的数学理论发展基础上的重要突破,近代化学物理学的突破或可深化生态过程的分析.

(1)人类的加入.自蛋白质作为生命形式开始,就存在生命活动与环境的生态学关系.在今天人类社会发展至宇宙时代,对生态学的探索也将随人类的踪迹达至太空.凡生命之所至,就有生态学问题,现象和规律.可以说生态学也是研究生物生存的科学.生物的演化史就是一卷浩瀚的生物对环境适应的生存发展史.人类曾一度自诩为主宰地球的力量,甚至提出\"人定胜天\"的口号,但是生态学已经提醒我们,人也是一种\"高级动物\",人类并不能逃脱作为其生存环境的地球的种种变化对其前途的影响,人类只不过是地球生物圈大家庭的一个成员,而且只能与这个星球同命运,共存亡.人类社会发展如果不按生态学规律从事,只能带来人类与地球的共同厄运.可以说,还很少有像生态学这样一门学科,与人类的生存在时间尺度上,在自然,社会和经济等方面,有如此紧密的联系.生态学如此地重要,不仅因为人类为了生存发展,要合理利用动植物资源而需要研究动植物生态学,而且人类自身有责任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星球,需要以生态学原则来调整人类与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因此,现代生态学发展至今,已不仅是生物科学中揭示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分支科学,而且已经成为指导人类行为准则的一门科学.生物科学的任何其他分支学科的性质,都没有像生态学这样具有如此广泛的社会性,与人类的意识形态,观念和道德规范有如此密切的关系.

(2) 研究对象广泛.由中观水平向宏观和微观两个方向,两个深度发展.如果把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都视为中观范畴的话,那么,现代生态学发展的一个方向是向区域性,全球性乃至宇宙性方面发展.至于中观范畴本身也是向宏观方向发展.这是由于人类已有一定的能力和紧迫的需要来面对和处理更加宏观,更加复杂的系统,诸如国土整治和规划,环境污染治理,温室效应,臭氧空洞,人口爆炸,资源匮乏等.就水域生态学而言,实质上与陆地,大气圈是相联系的.生态学发展的另一个方向是向微观方面发展,这是生态学与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生理学,微形态解剖学的结合,这类研究将依靠更加精密仪器,如高倍电镜,中子探针,紫外荧光,核磁共振等手段,可以精细地观测器官内部,细胞内部的结构变化.无论是宏观,微观方向,直观图像信息以反映大系统,微系统的功能的手段,不仅是一个工具问题,而且将结合生理生态,宇宙生态,分子生态学,形成一些新的前沿研究领域.

(3)生态学在发展中不断充实生态学的内容,从个体,种群,群落的研究进入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产力的研究.当前的趋势是: 1)从静态的结构研究到动态的功能研究;2)从描述现状的定性研究到预报未来的定量研究;3)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相结合;4)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相结合;5)生物学与地理,化学,物理和数学互相渗透;6)运用自动化测试,计算机和遥感技术等现代化实验手段;7)开展国际协作.

总之,不管生态学向何处发展,传统的生态学研究内容仍将是生态学的基本任务,是生态学向宏观和微观发展的基础和核心.这四个水平上的研究,与解决人类生存有关的提高地球承载能力(即生物生产力和环境质量)问题直接相关,尚有大量理论与实际问题需要解决.

参考文献:

1.《生态学概论》(第2版)曹凑贵主编,展茗副主编。2006

2.《生态学》“21世纪课程教材”, 李博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生态学报(中国生态学会)

生态学论文

生态学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生态学论文

城市生态学论文

城市生态学论文

基础生态学论文

《普通生态学》论文

生态学概论论文

农村生态学论文

《生态学论文(!!!).doc》
生态学论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