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教学设计

2020-03-03 20:56:1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第7课《背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文章所表达的父子情。

2、学习本文平实的语言和传神的细节描写。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具体描写父亲“背影”的细节,体味作者的感情。

教学设想:从写作的角度切入,展开教学活动。

一、导入:

一谈到中国的现代散文,不能不提到朱自清先生,一谈到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就不能不提到(板书)《背影》。这篇散文因成功的描绘了“父爱”这一主题而被广为传诵。那么,朱自清是怎样描写这“深沉的父爱”的呢?今天,我们主要从写作的角度来阅读,来借鉴。

板书:立意、选材、结构、语言

二、学习课文

(一)立意:(就是作文的主旨,写一篇文章要有中心意思) 写了件什么事,抒发怎样的情感?

课文写了父亲为我送行并爬月台为我买橘子这件让我终身难忘的事情,抒发了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及儿子对父爱的感念之情。(表现父子情深)

(二)选材:选择什么材料来表现中心?如何选择表现角度?

一般写人物,较多地从正面着笔,或写面部肖像,或写姿态、服饰。正面写当然有其好处,然而只从一个角度写多了,也会让人感到呆板乏味。

朱自清的《背影》的表现角度新颖独特,作者选择了一个背向的特定角度,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全力抒写父亲的背影,令人拍案叫绝。

(三)结构:

段落层次:7个自然段。

1、开头。文章开头运用了哪一种开头方法?开篇点题(开门见山)。

2、结尾。文章结尾运用了什么方法?学生读最后两句。结尾与开头有什么关系(照应开头)

3、课文是怎样描写背影的?

⑴文中一共写了父亲几次背影?请在课本上划出来。 四次写背影:

①“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②“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③“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板书:

惦记背影(思念父亲) 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1 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⑵课文在哪两个地方着重写父亲的背影? A.父亲买橘子爬月台的时候;

B.父亲送子时,下车往回走,混入人群的时候。

⑶齐读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从“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起至“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问: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的背影的?为什么写得这样详细?

①作者这样描写父亲的背影,先作外貌描写,写衣帽,然后作动作描写,用特写镜头精细地描写爬月台的动作,还用自己的感情烘托这个背影。

②这个背影,在全部故事情节中是重中之重,是全文的主脑,最能体现父亲的爱心,所以写得这样详细。

⑷父亲离去的背影,放在人流中写,由近而远,由显而隐,并用自己的感情加以烘托。写这个背影,能表现这样的感情:为父爱感动得情不能已,一旦分手,格外依恋、惆怅,想到父亲前程艰难,又格外悲悯、辛酸。

写人物从背影这个角度着墨,为数很少,然而,“文章有众人不下手而我偏下手者,有众人下手而我不下手者”。朱自清先生知难而上,选择背影这个新颖独特的角度,这是生活暗示给他的一种独特发现,也是表现事物的一种艺术创造,显露了作者不随人后、敢于创新的艺术才华。

(四)语言:体会语言描写的特点,体会话语包含的感情。

课文写父亲送儿子上车过程中说的四句话,都很简短,意思也很平常。请找出来,并联系上下文,体会这些话语朴实而简洁的特点,以及所表达的怜爱儿子的深情。

四句话是:

①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②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③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④进去吧,里边没人。

①句:父亲当时急于谋事,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之下,忧心如焚,但是儿子在他心目中高于一切,惟恐儿子路上有什么闪失,所以最后决定还是由自己亲自送。

②句:父亲已经把儿子送上车,已经关照得无微不至,儿子也劝父亲可以走了,而父亲还觉得没有尽够心意,看见站上有卖橘子的,便要去给儿子买橘子。过铁道不容易,父亲也看在眼里,自己费点事,能让儿子受用,他是心甘情愿的。他还生怕儿子跟着出来,忘了行李。父亲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

③句:父亲又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儿子回到北京来信报平安,才能放心。

④句:父亲走了几步就回头,可见心里还是惦记着儿子,依依不舍。他又想到儿子所带的行李一刻也不能疏忽,叫儿子小心,什么都为儿子着想。

三、讨论

1.为什么着力描写背影?又是怎样突出背影的?这篇散文突出背影的写法对我们写作有什么启示?

2 父亲买橘子爬月台的背影,作者印象最深。那一回送行,整个过程,这一刻是父亲最费劲的,也是父爱表现得最强烈的一刻。在父亲的许多好处中,这次送行是最突出的,在这次送行过程中,过铁道买橘子是最突出的,在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中,爬那边月台的背影是最突出的,背影可以说是重中之重。着力描写背影,可以强烈地表现父爱,可以给人最深刻的印象。

再则,背影这种视角也新。背影引人想像正面形象,开拓了想像空间,无尽的想像更能引起感情的激荡。总之,将背影作为全文的焦点,可以凝聚作者对父爱的独特发现和深刻体认,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作者为突出背影,多处作了独具匠心的布置。

用“背影”作为题目,非常显豁地突出了背影。开头一段就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显出“背影”非同寻常的意义,悬念驱使读者集中注意力探寻这个背影的意义。

快要写到父亲攀爬月台的背影,先作铺垫,一处说,“父亲是一个胖子”,让人想见他的身材;一处写他的衣帽──“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棉袍”。两处肖像描写安排在背影之前,就是要让读者把它们跟背影的特写镜头整合起来。背影的特写镜头,写了手的动作,脚的动作,整个形体的动作,刻画得十分精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处动作描写只写攀爬的起始动作,不再写下去,在强光聚焦中,成了形象的定格。还用自己的情感反应去烘托──“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感情的强烈表现将这个背影烘托得格外感人。

作者又捕捉到另一个背影,分手后,伫望着离去的父亲:“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此刻作者心中,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感受到父子情深,想到父亲的至亲至爱,想到自己先前的自以为是,想到父亲的命运,想到父亲的前程,真是百感交集。这一次对背影逝去的追忆,包含无尽的牵挂。

末段回顾父亲这些年来的境遇,回顾这些年来的父子关系,最后又落脚到背影上来,与开头呼应:“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像一尊塑像似的矗立起来,完成了形象的定格,永存在读者心中。

突出背影,是这篇散文成功的一个主要因素。由此可以得到一个启示,写人记事,应该选择最动情的一件事,写最动情的一件事又要突出最动情的瞬间。

四、小结

《背影》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亮点”多,值得借鉴:

1、以寻常“背影”为切入口,以小见大抒写父子情深。

2、为凸现人物、表现主题做足铺垫。 运用悬念、铺垫、烘托、照应等表现手法;

运用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来表现人物。

3、围绕中心精心剪裁材料,详略处理得当。文中写回家奔丧,写在南京游逛,都一笔带过,因为这些跟主题关系不大。详写送行的过程,其中也分主次,买橘子的过程写得较详细,写背影的笔墨,又特别详细。可见,详略的原则是为了突出重点。

4、用朴实语言表现真挚感情。 给我们写作的有益启示:

3 ①写人记事,应该选择最动情的一件事,写最动情的一件事又要突出最动情的瞬间。 做到“小”、“新”、“真”。

选材角度——要“小”;表现角度——要“新”;感情表达——要“真”。 ②运用表现技巧,突出“亮点”。 A.开篇点题、首尾呼应、深化主题,

B.表现手法:运用悬念、铺垫、烘托、照应等;

C.描写方法:运用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来表现人物。

五、作业

巧选角度,模仿《背影》,写一篇表现母爱的文章。

板书:

一、(1) 开篇点题,难忘背影(思念父亲)

二、(2-6)回忆往事 铺垫背影 别时家境

背影 浦口送别

刻画背影 (望父买橘) 惜别背影 (父子分手)

三、(7)结尾抒怀, 再现背影 (别后怀念)

有益启示:

1、写人记事,选择最动情的一件事,突出最动情的瞬间。

2、选材、立意、表达做到“小”、“新”、“真”。

3、有“亮点”。点题、照应。

教学后记:

开门见山

详写 照应深化

《背影》教学设计

《背影》教学设计

《背影》教学设计

《背影教学设计

《背影》教学设计

背影教学设计

《背影》教学设计

《背影》教学设计

背影教学设计

背影 教学设计

《《背影》教学设计.doc》
《背影》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