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梦想》教案

2020-03-01 20:47:5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郓城一中

祝令杰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演讲词的感染力; 2.感受并学习本文排比、比喻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难点] 在反复朗读中感受语言的感染力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以朗读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体验为核心。通过带有个人理解的反复朗读,让学生体验作者的情感和演讲辞的感染力。

[教学程序] 师: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曾有过或正在蕴酿着一个个美好的梦想。这个梦想可能是两年后你考入名牌大学时的心满意足,也可能是若干年后事业有成时的志得意满;可能是充满阳光的幸福家庭生活给你带来的无穷乐趣;也可能是同舟共济、患难与共的朋友给你带来的丝丝温暖„„总之,梦想,尤其是美好的梦想人人有之。“我有一个梦想”,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杰出领袖马丁·路德·金发自内心的呼唤,也是20世纪最惊心动魄的声音,它是划破美国黑人漫漫长夜的一道闪电。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马丁·路德·金,走进他的梦想。

师:因为马丁·路德·金的演讲非常精彩,情感充沛,很富感染性和号召力。所以,我们学习这篇演讲稿今天就主要完成两个目标(幻灯.生读)。

师:首先,检查同学们早晨预习的情况(幻灯:字音,思路)。 师:大家跳读,找一下正面描写梦想的段落在哪里? 生:18自然段到最后

师:齐读18—27(根据时间,灵活处理)

师:正面描述梦想的段落只占课文篇幅的三分之一,那么1—17节的作用又何在?同学们想一想,1—17段没有正面描述梦想,那么它对后面的描写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交待背景,为下文正面描写梦想作铺垫。

师启示:充沛的情感始终贯穿着这篇演讲稿,而演讲最重要的就是与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达到感染听众,鼓舞听众的效果。因此1—17节的作用,除了介绍背景外,还有一个也很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情感上的铺垫,或者是情感蓄势(幻灯片)。有了这几段蓄势,后面正面描写梦想的文字才显得更加感人。所以这堂课,我们先撇开这篇演讲稿的其他特点,单就以情感为切入点,来细细体验这篇演讲稿的感染力。

师板书:感染力。

师:品读重点语段第2-3节。先看第2节写了什么内容? 生齐:回顾签署《解放黑奴宣言》的重要意义。 师:标出并齐读有关意义的话。 生:齐读。

师:请哪位同学读一下第3节? 生1:读。 师:这位同学普通话非常好,但在情感的把握和语音的轻重上还有需要加强的地方。师:我们要学会通过揣摩、品味语言来把握作者隐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大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幻灯片)。

师:①.“镣铐”和“枷锁”形象地说明了什么?这主要是指哪方面的歧视? 生:没有人身自由,任人宰割和压榨。主要指精神方面的歧视。

师:②.“物质充裕的海洋”中的“物质充裕”主要针对哪些人说的?“孤岛”和“海洋”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主要针对白人来说的。说明了黑人物质上极度穷困,贫富差距大。 师:③.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角落”一词形象地说明了什么?“萎缩”有“干枯”的意思,它表明了黑人的状况怎样?

生:形象地说明了黑人没有社会地位。表明了黑人的状况非常悲惨和凄凉,达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

师:面对黑人同胞如此悲惨,如此凄凉的的现状,作者此时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 生1:极其沉重, 生2:万分痛苦。

师板书:沉重或痛苦。

师:④.反复强调“一百年后的今天”,又起什么作用? 生:说明黑人遭受压榨的时间长,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 师:哪位同学给大家读一下。 生:读。

师评价:这位同学读得非常入情,可以说是痛不欲生,完全沉浸在了黑人的痛苦当中,与作者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

师:品读第10—15节。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朗读一下。 生:读。

师:好,请坐。

师:这位同学评价一下刚才那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生:有气势。(或师:有一点,大家都能感受到,就是比较有气势,读着朗朗上口。) 师:为什么有气势?用了什么手法? 生:排比。

师:但在情感的分配上做得不到位,情感上不能平分秋色,平均用力。请讨论以下问题。

师:①.“你们什么时候才满足?”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作者的情感怎样? 生:“你们黑人贪得无厌”“你们根本就不该提出这样的要求”。 师:面对黑人悲惨的现状,面对这样的质问,作者是—— 郓城一中

祝令杰

生:义愤填膺、怒不可遏 师板书:愤怒。

师:②.试从句式的特点和内容等方面再品读作者的情感。

师引导:从句子的长短上来看,相比较而言,第11-13节较长,第14-15节较短。长的句子,便于叙述,比较平淡;短的句子便于抒情,语气比较强烈。15节,“不”字单独成句,可见情感非常强烈。

师引导:内容上分别提出了什么权利条件?

生:人身安全权—居住权—物质生活条件—政治选举权。

师:可见,无论从句式特点,还是从内容,都有一个递进关系,渐次加强的语气。哪位同学读一下。

生:读。

师:前几节基本到位。再重读14—15节。 生:齐读。

师评价:读得怎样?给点掌声。我用16个字来形容他的朗诵:如出膛之弹,决堤之水,又似波涛汹涌,大浪淘沙。可谓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愤怒的感情又强烈了些。

师过渡:面对黑人悲惨的现状,面对美国政府开出的空头支票,作者心情极其沉重,万分痛苦,甚至愤怒。但作者并没有任感情的潮水泛滥,他为黑人提出了什么样的的斗争方式?第几段,找出来?

生:“我们不要为了满足对自由的渴望而抱着敌对和仇恨之杯痛钦”“举止得体,纪律严明”„„

师:一种崇高的情怀促使他采取了非暴力抵抗的手段。这种崇高的情怀是什么? 生:爱国情怀。 师板书:爱国

师:他并不是要挑起战争或叛乱,相反,他是为了拯救美国,希望美国变成自由、平等的国家,因为他的梦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中的。正是他的这种爱国情怀,才深深的打动了听众,也打动了我们。

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分析知道,面对黑人悲惨的现状,面对美国政府开出的空头支票,作者万分痛苦、极其愤怒,打动了听众,以情感人;但他并没有失去理智,爱国的情怀一直荡漾在心中,以理服人。这种跌宕起伏的情感,犹如波浪线一般,也时时击起了听众包括我们心中的层层涟漪。

师(过渡):作者的情感犹如大江之水,一泻千里,不可阻挡,终于在演讲的结束部分,用正义的呼声,唱出了历史的最强音,也唱出了黑人的热切希望和坚定信念。

师:品读18—27段。这部分对梦想进行了展望和描绘。请根据正面描写梦想的这几组排比语段,归纳概括“梦想”的具体内容(幻灯片)。

生:人人平等/拥有自由和正义/没有种族歧视/黑人和白人和谐相处,情同手足。 师:每当老师读到这篇文章时就激动不已,请同学们能给我一次机会,让我诠释一

下对马丁·路德·金,对他的梦想的感受和理解。在我读的同时,请大家想像一下他所描绘的未来图景是怎么样的。

师:既然是对梦想的展望和描绘,应充满着希望和向往,深情的,执著的,坚定的。 师:我深知朗读水平有限,但每次朗读,都有不同的收获,希望同学们也能像我一样,敢读、想读、乐读、会读。

师:请同学们自由激情朗读。 师:我们来看27段,思考:“交响乐”有什么特点?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用在这里有什么深刻含义?

生:各种乐器演奏出悦耳的声音。

师:怎样才能奏出悦耳的声音?关键是—— 生:和谐演奏。

师:它有什么深刻含义?体现什么感情? 生:白人黑人共享美好生活。

师:国家梦想放在第一位,我们的梦想不是消灭白人,毁灭美国,而是构建和谐优美的生活图景,这个梦想深深扎根于美国人民心中,请同学们齐读这两节,再次感受其中的爱国情感。(学生齐读)

师评价:非常好!刚才的朗诵也可以用“交响曲”来诠释。

师过渡:这篇演讲稿之所以富有感染力,除了情感充沛之外,在语言形式上还有什么突出特点?

生:排比。

师:排比有哪些作用? 生:(幻灯片)排比的作用是——语言有气势,情感充沛,还能感染鼓舞听众。 师:(幻灯片:作业)大家根据这几幅画面(《关心教育——穷人的孩子》),以“我有一个梦想”为题,写一段排比句,表达自己的感想。

师(结束语):学习了这篇演讲稿,我们的心灵又经受了一次洗礼,我们的人生目标更加清晰,愿大家珍惜时光,努力拼搏,为心中的梦想而奋斗!愿同学们的梦想成真,愿全人类的梦想成真!(幻灯片)

师: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板书设计: 我有一个梦想

马丁·路德·金

痛苦 愤怒 以情感人

感染力

理智 爱国 以理服人 郓城一中

祝令杰

图片一:茅屋、土墙,无法阻挡孩子的求知欲;

残墙、断壁,能否为孩子遮风挡雨?

图片二:单衣、破衫,小小的火盆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肿胀的手指、冻疮的手背,书写的是对知识的无限渴望!

图片三:小女孩,你为什么流泪了?

我要上学!我要上学!!我要上学!!!

3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

我有一个梦想 教案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doc》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