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复习资料

2020-03-01 21:54:2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古 诗 词 鉴 赏 复习资 料

陈保侯

2008.10 高考考点:

1、鉴赏古诗词的形象;

2、鉴赏古诗词的语言;

3、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

4、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专题三: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有多种分类,这里把它分为抒情、描写和修辞三种。

(一)抒情

1、借景或借物抒情(间接抒情)

把自己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 景物:松、竹、菊、梅、柳、沙漠、大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都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例:“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抒发自然规律不可抗拒及野草顽强生命力的感叹。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间接含蓄抒情) 将感情融合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

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对国家忧感,对亲人思念。)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为细无声。”饱含者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3、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直接抒发诗人甘愿为天下寒士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全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直接通过登幽州台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4、托物言志

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写作手法。如于谦的《石灰吟》。

5、托物寓理

哲理诗。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如:“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晚春》 韩愈)问:后两句令人咀嚼,有景有悟,请简述你的理解。答:杨花榆荚虽缺色少香,却勇于创造,形成“漫天雪飞”的美景,给春天增色。寓含这样的哲理:缺乏才能的人,只要勇于创造,也能成就辉煌的事业。

6、用典抒情

援引史实,使用典故。用典: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贬,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

7、叙事抒情

《琵琶行》 《兵车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8、借古讽今 (讽喻诗)

《兵东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9、以乐景衬表情或以哀衬乐

如:《寒食》孟云卿“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介子推。”

(二)描写

1、渲染

国画一种方法,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这种加浓形象的方法就是渲染。诗歌中指对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容。 例:“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问刘十九》白居易) 析:前三句,诗人尽情渲染,自己新酿出的美酒,微黄绿色,上面还有些悬浮物,细如蚁;那酒正在红泥抹的小炉上温着,天快黑了,又要下雪了。经过一番渲染,最后一句发问,也就水到渠成,得到突出。

2、烘托

国画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像的轮廓外涂抹,使物像明显突出。诗歌中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正面渲染,侧面烘托。

举例:①“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山园小梅》

林逋 )

问:这首诗表现了梅花的高洁和自己的喜爱之情,是如何表现的? 答: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

首、颈联写梅花生活的独特环境,不同凡响的性格和引人入胜的风韵。 颔联写霜禽和彩蝶对梅花的喜爱,烘托自己的喜爱。

尾联说只有诗人的低声吟可以与之相配,用不着世俗的歌舞宴饮来作伴,表达梅花的高洁和自己的喜爱之情。 ②《陌上桑》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

③“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烘托(琵琶声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烘托琵琶女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

3、衬托(以动衬静,以乐衬哀,以哀衬乐)

利用事物间相近似的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现所要表现的文物。 相似——正衬 相对立——反衬 例:

①“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除夜作》高适)

析:不直接写自己思念故乡,而写故乡亲人思念自己,借此衬托自己的思乡之情,抒发得婉曲含蓄。“寒灯”的字渲染了旅馆的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孤寂,描绘出孤寂冷清的意境。 ②反衬:“朱门酒肉臭, 有冻死骨。”“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出”“月出惊山鸟”(以闹衬静)

③“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山房春事》 岑参)“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台城》 韦庄)注:梁园,西汉梁武帝所建设,曾盛极一时。 析:前诗以春花反衬梁园之萧条;后诗以烟柳反衬古城的空寂

4、抑扬

把贬抑(否定),赞扬(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强调突出其中一方面,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方式:先扬后抑 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欲抑先扬。 李商隐《贾生》 (贾生,指贾谊,被驱逐的臣子 )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半夜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析;汉文艺帝在宣室夜如愿风曾被驱逐的臣子贾谊,“求贤访逐臣”写文帝求贤心切,“更无伦”写贾谊才华出众,这是扬。但汉文帝并不是听取什么治国安民的大计,他感兴趣的只是鬼神之事,这足以证明他政治上的昏愦无能,这是抑。

5、对比,照应

对比又叫对照,就是把对立的事物,前后相叙,比增强艺术效果。 例:“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析:霜天、残月是冷色,江枫、渔火是暖色,色彩对照。霜天的明亮与渔火的明亮对比,霜天的清淡与的残月的朦胧对比,这些对照营选出一种孤寂、飘零的意境,增强了感染力。 照应,指对前后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例略。

6、虚实结合又叫联想和想象

朦胧、模糊性,留下想像余地。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相生。 实: 有据 客观 具体 显者 当前 已知 虚: 无据 主观 抽象 隐者 未来 未知

例:将发(李贺)“东床卷席罢,护落将行去。(实)秋白遥遥空,月满门前路。(虚)” 析:诗人收拾停当,即将登程。那么前路如何,诗人心中又在想什么,这层意思没有直说,诗人是写了眼前的景:秋色空旷辽远,弥天漫地;月光如水,洒满路途,似手没有尽头。(表达前途的迷惘,羁旅的漂泊无依之情)(间接抒情,寓情于景,这种写法又叫以景结情。) 又如:从军行(其一)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析:边愁叫不尽,散不去,该如何呢?诗人岩开一笔,转入景物描写,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巷巷的景象,融情入景,以景结情,使诗情得到升华。而这一意境的创造,使诗歌中的思想感情,表达得含蓄而深刻。

7、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

“明月松间照,清字石上流。竹林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以动衬静)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一动一静,雄浑开阔) 此例很多,不一一列举。

8、多角度描写(由远近、上下、远望、近观)

(三)修辞

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互文、

1、赋比兴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经》中的《关雎》《桃夭》等篇就是用“兴”的表现手法。 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例: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租尔,三岁食贫。

析:以桑为兴,先言桑树的叶子落与未落的情况。先言他物,引起所咏之词——自己的处境遭遇。同时桑,又是比喻,喻青春美丽和年长色衰。

2、象征

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

3、夸张

夸张。就是把所要描绘的事物放大,好像电影里的“大写”“特写”镜头,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联想。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其中说到“深千尺”“三千尺”,虽然并非事实真相,但他所塑造的形象,却生动地显示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诗人的激情,读者不但能够接受,而且能信服,很惊喜。然而这种夸张,必须是艺术的、美的,不能过于荒诞,或太实、太俗。又如“白发三千丈,缘何似个长”“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杜甫)

4、互文

上文里省了在下文里出现的词,下文里省了在上文出现的词。相互成文,合而见义。特点与作用:语言明快,结构工整,声韵和谐,节奏明快。

如:①“当窗理云鬃,对镜贴花黄。”(当窗对镜理云鬃,当窗对镜贴花黄。)

②“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长城在秦汉时修筑,故谓“秦汉时明月秦汉时关”。关,关塞,这里指长城。)

5、用典

古人常用典故,或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运用典故既能使语言精练,又增加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另一方面也给读者的理解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用典的方法有明用、暗用、正用、反用、借用等种类。读者从字面上一眼可辨的,是明用;字面上与上下文句融合为一,不细察则不知为用典的,是暗用;正用指典故的含义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一致;反用则是从反面来阐发典故的意思,即反其意而用之;借用是借典故的字面来表达与典故实际无关的事物。但要懂得常见的典故,如“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南阳卧龙,成名八阵图中”,这三个典故涉及到的历史人物依次是曹操、孙权、诸葛亮。还有如“武陵人”、“廉颇老矣”、“青衫司马”、“豆蔻词工”、“封狼居胥”等。

举例说明:如《滕王阁序》中,“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是明用,“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是暗用,“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是正用,“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是反用,“接孟氏之芳邻”是借用(它不是说“择邻而居”或比喻母教等意思,而是表示自己很高兴能与参加宴会的各位嘉宾结交)。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巫山云雨”这个典故在毛泽东笔下,不是指男女艳情,而是借指长江上游的洪水,用来展望祖国水利建设的前景,就是古为今用、化腐朽为神奇的典范。王维《山居秋暝》的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意思是,春草就随着它的意愿衰败吧,这里的秋色实在耐人寻味,“我”还是愿意留在山中。即反用了《楚辞·招隐士》的话,“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诗人招而不归,甘心隐居山林,其情可圈可点。一般来说,反用比正用更耐人寻味。

例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喜见外弟又言别(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问题:“别来沧海事”中的“沧海事”是什么意思?作者是怎样“言别”的?

【分析鉴赏】:此题的置疑角度是考查鉴赏古代诗词的运用典故的艺术。这里的“沧海事”化用了沧海桑田的典故,表现了十年间个人、亲友、社会的种种变化,同时也流露出了作者对社会*的无限感慨。诗中作者没有使用“离别”的字样,而是想想出一幅表弟登程远去,在深秋时节奔波于重山阻隔的巴陵道上的情景,表现“后会难期”的惆怅心情,跟首句的“十年离乱”相呼应。

2、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塞下曲(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问:①诗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②简要评析一下本诗的表现手法?

答: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戍边战士的赞扬和战士杀敌报国的决心。手法是反衬和用典。用典,就是指用"折柳"一典。所谓反衬,在本诗中有两处: ①用环境的荒凉来反衬战士的杀敌报国的英勇精神。 ②用战士的思乡之情来反衬战士的戍边为国的情操

6、比喻

如:写瀑布:“千古长如白练飞比喻”,生动地写出瀑布的色彩和形态。又如“千里澄江似练”:“春来江水得如蓝” 7.比拟

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说:比拟就是“或喻于声,或仿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这些在我们前面列举的诗词中,便有许多例证。比拟中还有一种常用的手法,就是“拟人化”: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

8.借代

就是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它与比拟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于:比拟一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体的、可见的;而借代却是一方具体,一方较为抽象,在具体与抽象之间架起桥梁,使诗歌的形象更为鲜明、突出,以引发读者的联想。这也就是艾青所说的“给思想以翅膀,给感情以衣裳,给声音以彩色,使流逝变幻者凝形。”

9、双关

词句有字面含义,又有隐藏含义,一语双关,传情委碗而含蓄。

如《西洲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析:女子采莲,若有所思地拿着莲子把玩;清香的莲子使她想起所爱的人,不由珍惜地置莲怀袖中。这首诗用谐音双关的手法,写一位女子对情郎的执著相思。如“莲子”之谐“怜(爱)子(你)”,“莲心”之谐“怜(爱)心”,“清如水“说其情,纯洁如清水,“彻底红”说爱得相为浓烈。这就使诗歌显得含蓄委婉。

古诗词鉴赏三:表达技巧(答题模式)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表现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使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的具体体现; (3)此手法传达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题关键:必须熟悉一些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说错了,后面答题“满盘皆输”。 例:“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早行》 陈与义)

问:此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运用了反衬手法(第一步)。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第二步)

两处反衬都突现出诗人出行之早,表现出诗人由早行飘泊而引起的孤寂寂寞之情。(第三步)

又如《三维设计》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此诗作于天宝年间,作者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问:分析尾联的修辞效果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第一步) “日”喻帝王,“浮云”喻小人。(第二步) 这种比喻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三步)

表达皇帝受奸臣蒙蔽而自己报国无门的的伤痛,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怀。(第四步) 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这首诗的

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简析〕(1)修辞方法:对偶。“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2)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复习资料

《古诗词鉴赏复习资料.doc》
古诗词鉴赏复习资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