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澜访谈

2020-03-04 01:44:3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杨澜访谈

——记录这个时代的精神印迹

2013年,作为中国电视最早推出的高端访谈节目,《杨澜访谈录》即将迎来它的第十三个年头。告别2012,《杨澜访谈录》这档老牌访谈节目将进行全新改版登陆北京卫视,在每个周日晚上23点与观众见面。

在过去的十二年当中,杨澜带领她的团队走过世界上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六百多位不同地域、不同领域的风云人物对话。从各国政要到文化大家、从行业领袖到文体名人,从焦点新闻当事人到草根达人,这些人物的经历和故事体展现了这个时代特有的精神价值。在刚刚到来的2013年,《杨澜访谈录》将一如既往的坚持记录属于这个时代的精神印迹,寻找这个时代所具有的独特精神价值。

世界的宽度

十二年来,高端性和国际化一直是《杨澜访谈录》的节目特色。曾经对话多国政要及国家领导人,也有一些在国际政坛上曾发挥重要影响力的政治人物。栏目曾在希拉里•克林顿作为国务卿首次访华时独家专访她,也曾经就莱温斯基弹劾案追问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在潘基文连任联合国秘书长后首次访华时对其进行了访问。在与这些“大人物”的对话中,《杨澜访谈录》以国际化的视角试图展现世界的宽度,并且通过犀利的问答和话题的锐度,折射出一个个特有的历史瞬间。

理性的深度

《杨澜访谈录》也曾经就重大历史事件制作系列专题节目。2002年正值中美建交40周年之际采访了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就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进行历史的揭秘。在建国60周年之际制作世界看东方系列节目,走访了七位国际政要,通过他们的口述从不同的角度来点评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迁。

面对这些在国际政治舞台上颇具影响力的大人物,杨澜和她的团队并没有在访谈中止于中美关系、中英关系等宏大叙事的话题。经过策划,“杨访”团队将对这一组大人物的访谈以时事热点为经度,以历史纵深为纬度,从亲历者提供的鲜为人知的事实真相中还原出历史流变的全景文本,打造了一组极具爆发力的独家深度系列访谈——世界看东方。这样的编排超越了与单个嘉宾的所谓重磅对话,梳理出思辨的逻辑,在大场面的背后,体现的是“杨访”理性的深度。

人性的温度

2011年,李亚鹏与王菲携手做客《杨澜访谈录》,这是五年来他们首次共同受访,被问及踏入这几年的感受,向来少言的王菲很快地给出了两个词:踏实、安逸。

“杨访”团队呈现给观众的,是与每一位嘉宾充满人性温度的细节互动。在对张海迪的访谈中,节目临近尾声时,杨澜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海伦•凯勒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假如我有三天光明》,假如你能够行走呢,你的愿望是什么?”

张海迪的回答平实而又真切:“我希望我也能够像很多的女性一样,在学校门口等等我的孩子。他老远地跑过来说,‘妈妈’。我会搂着他肩膀说,‘儿子,今天怎么样?’”

2012年,《杨澜访谈录》团队在北戴河对王蒙的采访进行了将近两个小时,杨澜问到他对中国未来的担忧时,王蒙说,“我并不那么悲观,我觉得我们今天有可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杨澜访谈录》的团队锐意求新,新的一年,全新的改版,不同的视角,我们试图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潮流中为您捕捉重大新闻事件的焦点人物,在第一时间和新闻当事人近距离独家对话。我们不仅一如既往的关注变革时代的风云人物,我们也会更为重视、努力寻找散发光彩的“小人物”;我们既要紧跟新闻事件,我们也关注被大众媒体忽略的有故事的“默默无闻”的人们;我们既聚焦个人的精神内核,但我们更关注他是否代表了时代的精神价值。

2013年,《杨澜访谈录》栏目改版后时长将从原来的23分钟增加到35分钟,将会呈现出更多睿智的时代对话。栏目相信每个独立而平凡的个体都有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用自己的思想、言论和行为为这个时代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迹。我们更期待能找到那些闪耀着时代精神价值的人们,和观众一起找寻那些为时代留下印迹的人物。2013,让我们一起同行!

杨澜的访谈秘诀

杨澜访谈安藤忠雄

电视作品分析——杨澜访谈

王菲杨澜访谈语录

陈鲁豫与杨澜的访谈风格方式

杨澜演讲稿

杨澜经典语录

杨澜语录

杨澜TED

杨澜之我见

《杨澜访谈.doc》
杨澜访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