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京市民养老方式的调查报告

2020-03-03 10:52:1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开放本(专)科

题目:

社 会

学校:年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

调 查

报 告

关于北京市民养老方式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目前,中国已经进入并将长期处于人口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据统计,预计到 2020 年,北京市老年人口将达到 350万,占总人口的20%。由此,我国老年人的生活现状,社会保障,尤其是老年人的养老等问题亟待社会越来越多地关注和投入。为了解目前北京市民养老方式,本人特进行相关调查。

二、调查过程

调查时间:本人于2011年 月 日至 月 日,历时一个月,进行相关调查。

调查地点: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

三、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的 20 人当中,10 位男性,10 位女性,40%北京居民感到养老压力颇大。 其中收入越低的家庭,养老压力远大于中高收入家庭。年龄低的群体,养老压力 高于年龄高的群体。在养老观念上,70%居民不愿意将老人送入养老院。在未来自 身如何选择养老方式上,近六成被访者选择居家养老。

(一)目前北京居民主要的养老方式

养老方式主要分为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及社会机构养老。

1.家庭养老

家庭养老,是传统农业社会的养老方式。所谓家庭养老,即以家庭为单位,由家庭成员主要是子女或孙子女赡养年老家庭成员的养老方式。养老内容主要是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精神上慰藉三个方面。这种养老模式,是以血缘和亲情为基础的。它既能缓解并不富裕的传统中国社会所需要承担养老的社会压力,稳定社会秩序,也有利于尊老爱幼传统的继承和弘扬。家庭养老仍然是我国社会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的主要养老方式。

2.社区居家养老

社区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按照我国民族生活习惯,选择居住在家庭中安度晚 年生活的养老方式。它以社区为平台,整合社区内各种服务资源,为老人提供助 餐、助洁、助浴、助医等服务。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 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这种服务模式既解决了在养老院养老亲情淡泊的问 题,又解决了传统居家养老服务不足的难题,是一种介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的新型养老模式。

3.社会机构养老

社会机构养老是指专门为老人提供护理、食宿、照料的社会福利机构、敬老院和各种形式的老年公寓。老人的一切生活都在院内进行。随着老年群体的扩大 和高龄化,部分老人经济条件的变化和自主意识的增强,选择到老年福利机构,如养老院、托老所和老年公寓的人日益增多。老年人在养老机构里会得到良好的照顾,及时获得医疗救助,减轻老年人独居的孤独感,儿女也能放心父母的生活起居。特别是高龄老年人,生活逐步不能自理,需要有专人照料,老年机构能担负起这一功能,特别是具有临终关怀性质的老年机构必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二)目前养老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以上三种养老方式均存在一些问题。

1.子女因收入低或工作忙导致照顾不周

现如今底薪人员占的比重比较大,使得生活压力较大。并且,随着城市化和人员社会流动的加快,家庭规模逐步小型化,年轻一代忙于学习和工作;青年人婚后多选择离开父母单独居住;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观念也开始变化,只要条件允许,也不愿与子女同住。这使得现代家庭越来越难以完全承担照料老人的任务,特别是晚年体弱多病阶段的照料责任。传统家庭养老方式面临挑战,代际之间的孝道、赡养、照料老人的观念日益淡化。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调查,只有43.0%的老人主要靠子女赡养, 50%以上的老人只能依靠自己劳动和养老金等度日。经济支持之外,许多子女常常忽略了老人们的精神需要。据全国老龄办统计,10%左右的子女能注意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

2.养老投入服务平台匮乏、专业服务水平不高

目前,我国的医疗制度还存在着多元设计的情况,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农村的缴费比例、报销比例均不相同,不同地区还存在着不同差异,老年人重特病、慢性病的医治难以保证。

我国在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上,存在的问题有六个方面:现行养老保险制度一致性、完整性差;养老保险地区分割状况突出,进而造成人才流动困难;养老保险费率比率及交纳基数不合理;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改革推进缓慢,改革隐性成本增加;公务员养老保险改革滞后;养老保险金的不平等反映出制度的社会不公。

同时,人口结构的变化意味着消费市场人群结构的变化。老龄化的提前到来,使我国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的、为老年人提供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老龄产业明显出现准备不足、产品单

一、发展滞后的状况。

3.养儿难防老

现在不少年轻人就像蚂蚁一样,把父母的资产一点一点搬完。“养儿防老”已在慢慢失去作用,可能会逐渐变成“养老防儿”, 社会上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啃老族”,也叫“吃老族”或“傍老族”。 “啃老族”年龄通常在23-30岁之间,

虽已成人,却仍未“断奶”,且花销不菲。他们或不愿吃苦受累赋闲在家,或收入微薄不够挥霍,便依靠父母买单。在这种“啃老”人群中,他们有些已经成立家庭,甚至为人父、为人母,但仍然不遗余力地盘剥自己的父母。

四、对策建议

1.完善养老制度

应该扩大养老基金的来源和总量,适当提高政府投入比例。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占中央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加拿大为39%,日本为37%,澳大利亚为35%,我国只有10%左右。

建立国家、社会、市场、个人“四位一体”的养老模式。加快养老公共服务体系、社会化养老机构、社会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等一系列制度的全面跟进,给与相关的减免税和产业扶持优惠。

在国家层面上:强力推进、完善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设计和全国统筹步伐,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加强养老保险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等制度的衔接。同时,加快发展步伐,使国家的现代化进程高于老龄化进程,为养老提供充分的经济支持。

在社会层面上:开发更多的商业人寿保险产品,发达的商业保险会产生“福利挤出效应”,可使一部分中、高收入群体因参加商业人寿保险,老年时获得丰厚的收入,自愿放弃政府养老金的参保,这将使有限的国民养老金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商业人寿保险可成为政府保险的重要补充方式;鼓励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的发展,通过社会力量部分解决老年人养老补助的问题。

在市场层面上:在企业建立企业年金,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建议给与个人缴费部分的税收免除优惠;在农村,个人与集体共担养老资金,具体为个人缴费,国家、集体给与补助,完全记入个人账户,归个人所有。

在个人层面上:赡养老人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并主张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助和个人着眼于长远的储蓄行为。

2.整合社会力量,建立完备设施的养老院,完善社区养老服务

整合社会力量,整合现有的养老服务资源,不断增强为老人服务的能力,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养老事业的发展。各级财政也要逐步加大对养老事业的投入,同时在全社会唱到对养老事业的捐助。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收入水平,建设不同标准的养老院,在高收入地区多建一些养老、医疗、娱乐一体化,服务周到、设施齐备的养老院。

发展老人社区照顾,是解决我国老人养老困难的一条现实可行的道路。作为社会化养老的补充,社区服务养老将会成为中国老年人养老的新形式。发展社区养老可以有效利用社区内的一切闲置资源。目前我国各城市社区中,都有不少刚

从工作岗位上退休下来的低龄老年人和下岗工人,他们是社区照顾老人的重要资源。许多地方实行的时间储蓄就是一种利用闲置资源的有效尝试。时间储蓄就是让社区中身体状况良好的退休人员、下岗工人和有闲暇时间的年轻人,自愿到社区为那些需要照顾的老人提供劳动服务。开展“时间储蓄”老人互助的活动,让社区内的年轻老人照顾年老老人,让每位为他人提供服务的老人,将来也能享受到他人的服务。这一服务模式,既为低龄老年人发挥余热提供条件,也使那些下岗后暂没有找到合适工作的人员得到服务的机会。

3.借鉴国内外做法,倡导先进模式

1)国家颁布法规强制符合条件的企业必须实施补充养老保险,否则便是违法,这也同实行国家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一样。实施强制补充保险的国家,一般都通过税收政策上的优惠,加以引导。

2)企业实行补充养老保险的条件是必须盈利,由于经营和盈利情况的不同,补充养者保险金的标准千差万别。亏损和微利企业都不实行补充养老保险。因此,并不是全部企业都能实行补充养老保险。

3)补充养老保险不与物价挂钩。

4)企业雇员领取补充养老保险金的条件是:一般要具有5-15年的连续工龄,达到退休年龄并退休(有的国家鼓励延长连续工龄,对超过规定的连续工龄的工龄,按较高的退休金率计发养老金);有的国家规定,中途退厂不发补充养老金,另一个条件是,参加投保并具有一定的投保年限,多数企业只由雇主投保,也有少数企业必须雇主、雇员双投保下。企业补充养老金的给付,大多采取退休金率的计算方法。即补充养老金一雇员个人挂钩工资“退休金率”工作年限。

五、小结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的浪潮下,作为首都势必面临着老龄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而北京的养老服务事业也必将面临着挑战。只有全面完善养老问题,,才能使居民老有所依,才能缓解现在面临的养老问题,保障居民的养老生活。

北京市民品牌认知程度调查报告

北京市民品牌认知程度调查报告

北京市民品牌认知程度调查报告

北京市居民养老方式调查报告定稿

养老方式报告

关于北京市市民养老方式的调查报告

养老调查报告

关于北京市居民养老方式调查社会调查报告

养老服务业调查报告

养老服务调查报告

《关于北京市民养老方式的调查报告.doc》
关于北京市民养老方式的调查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