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安徒生童话》

2020-03-02 04:27:5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浅谈《安徒生童话》

吴雪姣 1100100064

童话一词在新华字典中的解释是,儿童文学的一种。浅显生动﹐富于幻想和夸张﹐多作拟人化描写﹐以适合儿童心理的方式反映自然和人生﹐达到教育的目的。在我们很小的时候,有条件的家庭一定会给家里的学龄前儿童买漫画书,我第一次读到《安徒生童话》是在妈妈给我买的红蜻蜓丛书里,那是个连环画书,里边有《小蝌蚪找妈妈》,《拇指姑娘》和《皇帝的新装》。

第一次读到《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小学的小广播讲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不喜欢听《卖火柴的小女孩》,因为我觉得卖火柴的小女孩实在太可怜了,每次听这个故事的时候心里就很难受,好像我也站在寒风里卖火柴,穿得很少,赤着脚,不但家徒四壁还有个凶恶的父亲,总是用羡慕的望着别人家的火光。每次听这个故事我都很想走进故事里,我想象自己是生长在充满温暖的富裕家庭里,然后发现了在窗外卖火柴的小女孩,之后让家里的人收养了她,这样她就不用光着脚在寒风中颤抖,可怜兮兮的求别人买她的火柴,更不用回家去面对她那个没人性的爸爸。每次读到这个故事,内心就会对卖火柴的小女孩充满同情,并对她所在的那个世界的冷漠的人感到愤怒。这么多年后重新阅读这个故事,依然让我有着揪心的难受,和气愤,为什么就没人帮帮那个可怜的没有鞋的小女孩,就这样让她冻死在大年夜里呢?感觉自己幼稚的又回到了小学一二年级。

阅读了各国作家的作品之后再看俄国童话故事《卖火柴小女孩》,我明显感觉俄国作家比任何一个国家的作家,更会把悲剧写的更悲剧,把戏剧性的剧情写的更富有戏剧性,他们的文章都是对当时那个世态炎凉的社会赤裸裸的揭露,毫不掩饰。作者安徒生选择了描绘手中拿着一束火柴的穷苦小女孩的一幅,配上了这篇童话。这是因为安徒生的母亲,幼年是个讨饭的孩子。安徒生说:“妈妈告诉我,她没有办法从任何人那里讨到一点东西,当她在一座桥底下坐下来的时候,她感到饿极了。她把手伸到水里去,沾了几滴水滴到舌头上,因为她相信这多少可以止住饥饿。最后她终于睡过去了,一直睡到下午。”这幅图,自然使安徒生想起了自己母亲的苦难童年,他从小跟着濒临讨饭境地的母亲,受尽世人冷眼,他度过的寒冷,饥饿,正体现在了他的作品中。小女孩死了,嘴角却带着微笑,通过擦燃火柴的美好幻想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安徒生通过这个童话,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刻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这部经典的童话教育我要对贫苦的人民充满爱心,就像我想象的那样,当我有能力帮助别人的时候,一定不吝惜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

安徒生童话

安徒生童话

安徒生童话

安徒生童话

安徒生童话

安徒生童话

安徒生童话

安徒生童话

安徒生童话

安徒生童话

《浅谈《安徒生童话》.doc》
浅谈《安徒生童话》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