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现状研究

2020-03-03 02:47:2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当代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现状研究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在其呈现出大众化趋势的同时,毕业生的数量日益增多,因此人才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出现了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难压力大的问题,与当今大学生缺乏职业规划有很大关联,由于长时间受旧就业制度的影响,我国多数大学生缺乏职业规划意识,所以高等院校应该加强对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导,加强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文章分析研究了我国当代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现状。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规划;现状;必要性;指导

大学生职业规划对其自身的职业发展有重要影响,是大学生对自己一生职业发展的总体计划,具有粗略性、目标性、长期性和全局性的特点,为一生的职业发展指明了途径和方向。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显现,为了更好地指导大学生就业,了解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加强大学生职业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一、当代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的缺乏

首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调研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职业规划的认识是模糊的,只有少部分对就业和职业有着明确规划,也存在一部分学生对就业以及职业规划没有任何打算。总体来说,毕业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淡薄。我国职业规划教育起步较晚,职业规划的概念也比较模糊,因此发展比较缓慢。由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滞后,我国大学生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没有针对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

这种规划意识淡薄会产生许多不利影响。我国大学生普遍缺乏社会经验,实践经验的不足,对职业信息的获取也只局限于就业指导课、互联网以及媒体的相关资讯等。大学生缺乏职业实践,择业观尚未定型,缺乏职业感觉,对职业没有深刻理解,导致职业意识淡薄。这种现象将导致很多学生在毕业的时候茫然不知所措,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也就无从谈起个人的职业规划,同时也增加 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盲目性和挫败感。

其次,大学生对职业规划存在认识误区。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仅局限在表面上,缺乏系统性认识。多数高校在大学生的职业指导上,只局限在提供一般的就业政策咨询和一些单位的招聘信息,举办一些就业讲座,教学生一些应聘技巧和就业包装方法等,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指导和咨询等更全方位的服务还没有全面展开。

二、当代大学生职业目标缺乏明确性

首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确定,是职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关键的作用,并往往决定大学生就业的成功与否。然而据调查,大学生普遍存在着职业目标无明确定向的问题。很大一部分学生对自己将要进入从事的行业并不了解,对就业单位的发展前景、制度规定、用人要求等都没有进行必要的了解和研究。

在当代大学生职业规划中定向模糊的情形较为普遍和严重,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缺乏清楚、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很多同学由于缺失职业规划目标,没有明确

的目标追求,没有发展方向,学习工作缺乏动力,导致社会实践的方向不够明确。在面临毕业就业时,往往表现得茫然失措。

三、当代大学生择业观出现偏颇

首先,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导致了人才竞争的加剧,在市场经济体制的环境下,受到冲击的人们的价值观等必然会发生转变。由于利益的趋势,部分大学生在择业时,首先把自身的利益放在首位,而忽视了国家和社会的需求,不能将自身利益与社会需求相统一。在择业时,都普遍得流向经济发达、发展较好的城市,和热门的行业,这就不利于人才分配的平衡。

其次,市场经济的冲击、大学生就业分配制度的完善,使得大学生的择业观发生变化,并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征。由于利益驱动,使得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地区,引进高素质人才形成了难度。拜金主义等思想影响着大学生的择业观,个人的切身利益成为了大学生择业的标准,这就造成了就业领域失衡的状况,热门职业和冷门职业形成了鲜明对比。

再次,大学生择业期望值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由于大学生择业时过分强调自身的经济利益,不能够正确处理就业与社会需求的关系,期望值过高和社会实际就业岗位不一致性,是大学生就业和就业后发展的一大障碍。

四、当代大学生素质薄弱,职业准备不足

首先,很多大学生素质有待提高。部分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心理素质脆弱, 存在自负或自卑的两个极端,自我认知和评价不够客观冷静,从而无法确定合理的期望值,导致职业理想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脱节。在实施规划过程中,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缺乏竞争意识,素质薄弱。

其次,很多大学生个人能力欠缺。有的大学生存在专业知识能力较强,而实践操作能力不足。目前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实际动手能力,就要求毕业生具备很强的实践能力。部分学生忽视知识的学习,专业知识薄弱,较少参加社会实践,动手能力较差,在职业规划的过程中就处于劣势,往往表现为消极、等待、退缩的就业心态,不能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

再次,部分学生自我认识不足,缺乏职业准备。调查显示,很少部分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能力,清楚自己职业发展面临的优势和劣势,很多学生仍不能客观定位自身。自我认识不足、职业准备不到位,是当前职业规划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职业生涯规划只有在对自己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才能制定出符合个性性格,能力,特长及兴趣爱好的职业生涯规划策略。大学生应准确了解自己的价值观,个性,兴趣,能力和就业环境等实际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符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而在社会上找到自己适合的位置。

五、当代高校职业规划指导不足

首先,很多高校存在对学生职业规划指导认识的不足,没有把职业生涯指导放在一个重要位置。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滞后,已经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调查结果显示,部分高校忽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没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辅导。多数高校只是提供一般的就业政策咨询和一些单位的招聘信息,举办一些就业讲座,教学生一些应聘技巧和就业包装方法等,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指导和咨询等更全方位的服务还没有全面展开。

其次,高校职业指导教育不规范,结构不合理。开设合理的职业指导课程,

对于学生提高就业能力、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仍有许多职业学校的师生对职业指导课程的设置缺乏正确的认识,课程的体系设置不科学、缺乏系统性。大部分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随意性强,缺乏系统管理,没有按照学生不同时期的需要和困惑进行分别指导。课程设置的随意性便不能形成系统科学的课程设置,使职业指导工作的作用发挥不出来。

六、职业指导教学的队伍建设落后

职业指导课程涉及到社会学、心理学等各科的知识,这就要求职业指导课程的教师要拥有丰富的知识理论储备、就业的实际经验,同时还需要对就业政策、就业市场等有深刻的把握。

然而目前,从事职业指导课程教学的教师在数量和质量上远未达到标准。首先,缺乏专业教学人员,教师中职业指导专业出身的较少;二是缺乏实践经验。当今职业学校的教师,普遍存在社会阅历偏少,缺乏社会求职经验,难于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造成了在教学中缺乏说服力。职业规划咨询机构的社会接受程度尚比较低,多数从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提供的服务非常不如人意,职业生涯设计的各种服务项目也没有很好的宣传。

七、结语:

大学生职业规划对其顺利就业和职业发展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教育也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加强大学生职业指导,适应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和教育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赵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18)

[2]英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M].中国石油大学.2009

[3]马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现状分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7(6)

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研究

当代大学生职业规划心得体会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现状综述

当代大学生恋爱现状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现状与对策研究

当代大学生素质研究

大学生职业规划现状调查报告1

大学生职业规划现状调查报告[材料]

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

《当代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现状研究.doc》
当代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现状研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