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台江县基本情况

2020-03-01 20:25:5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贵州省台江县基本情况

(2014年2月)

台江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清置台拱厅,1913年改县。1941年废丹江县,划丹江河以东地并入台拱县,二县各取一字得名。

地理位置:台江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部,跨东经108°15′—108°34′,北纬26°23′—26°52′。东西宽36公里,南北长53公里,总面积为11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3195亩。县城驻地距州府凯里市38公里,距省府贵阳市218公里。全县辖2镇6乡,67个村(居、社区)。县内水陆交通便捷,四通八达,60号高速公路、320国道线、沪昆高铁穿县而过,8个乡镇都通公路,村村都通电、通水、通广播电视。

自然环境:台江地处云贵高原东部苗岭主峰雷公山北麓、清水江中游南岸。境内地形地貌奇特,高山、盆地、河谷错落有致,相辅相存,最高海拔1978米,最低海拔485米,平均海拔717.5米,山川秀丽,景色宜人,属中亚热带温和湿润气候区,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5.3℃,年平均降水量1151.8毫米,无霜期320天,宜农、宜林、宜畜、宜渔,农业发展条件十分优越。

民族风情:全县有162747人,男96394人、女16353人,最长寿的老人今年115岁,有苗、侗、土家、布依等15个少数民族,其中苗族同胞占全县总人口的98%,有“天下苗族第一县”之称。境内民族风情古朴浓郁,得天独厚;有“世界最长的节日”—祭祖节(也称“世界第一俗”,13年才过一次,每次过3年时间),有“世界最古老的情人节”—姊妹节(也称为“藏在花蕊里的节日”),有“世界唯一的独木龙舟节”—施洞龙舟节,有常到世界各地巡回演出的、遐迩闻名的“东方迪斯科”—反排木鼓舞,有荣获2003年度西部民歌大赛金奖的苗族大歌—反排多声部、方召情歌;台江是世界最大的原生态苗族文化博物馆,苗族姊妹节、反排木鼓舞等9项非物质文化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县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84人,其中县级260人、州级16人、省级6人、国家级4人;台江的银饰刺绣,有“文化穿在身上、史书从头读起”之美誉,全县大约有1.2万人从事银饰刺绣加工,有500余人的专业银饰刺绣经纪人活跃在全国各地;先后被联合国列为全球一等“返璞归真、重返大自然”的十大人文旅游景区之

一、世界著名文化旅游县、中国十佳最具原生态旅游大县、中国绿色名县、中国苗绣之乡和贵州长寿之乡等荣誉称号。

人文景观:人文景观是台江旅游的一大产品,境内无迹不古,是贵州东线旅游线路上的一朵奇葩。有编在历史教科书上的、历经18年的反清英雄张秀眉领导的苗族人民起义遗迹、遗址,有建筑风格异彩纷呈的古军事重镇—施洞古镇,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有寒武纪时代古生物化石群遗址及博物馆。台江苗寨依山而建,精心打造的红阳、交宫、反排、洋汪、九摆等苗寨风景秀丽,是我州环雷公山旅游线的精品驿站。

自然资源:台江地阜物华,水利、矿产、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植被保存完整,森林覆盖率达64.8%,是贵州的十大林区县之一。树种以松、杉为主,针、阔叶等多种珍稀树木及植物交错并存,有天然草场7万多亩;中药材有天麻、人参、银耳、杜仲、灵芝、黄柏等;有取得了A级国家绿色食品标识证书和省优质果品称号的“苗疆牌”金秋梨,种植面积3.2万亩,年产果品2000万公斤;有集中连片的绿茶、苦丁茶、金银花种植基地数千亩。山中有金山猴、猕猴和蟒、蛇及穿山甲等多种动物繁衍栖息,地下有铅、锌、铜、铁和硅等多种金属及重晶石、大理石、磷、粘土、石灰石等非金属矿产。水资源尤为丰富,有近百条溪河分别流入清水江、巴拉河、翁你河、翁密河,流域面积1210平方公里,总长494.8公里,年平均流量44.6亿立方米,水质清澈无污染,水能蕴藏量大、开发潜力大;有地方小型水电站3座,总装机容量1771千瓦;投资2.08亿余元的巴拉河流域岩寨水电站已装机发电;投资1.5亿元的台雄水库建成使用;台江县风资源较为丰富,储量为25万千瓦,一期投资5.25亿元的红阳风电场项目建成并网发电。

经济社会:根据科学发展的新要求、经济走势的新变化、台江发展的新优势,着力实施“工业强县、城镇带县、旅游活县、农业稳县、和谐兴县”五大战略。经过努力,2011以来的三年,全县经济总量翻了近一番,财政总收入增长三倍,进入加速发展新时期。生产总值由“十一五”期末9.7亿元增加到18.5亿元,年均增长17.4%,高于“十一五”时期3.9个百分点,高于全州年均增速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年均增速3.4个百分点。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7.2亿元增加到40亿元,年均增长77.1%。财政总收入由1亿元增加到3.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由8633元增加到16518元,财政总收入、人均生产总值等重要指标均提前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2013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8.5亿元,同比增长17.3%,其中:

一、

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4亿元、4.37亿元、10.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5%、21.5%、19.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亿元,同比增长30.3%,其中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0.05亿元,增长42.5%。财政总收入完成3.1亿元,增长27.98%,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7亿元,增长19.72%。在主导产业发展方面:大力发展森工、矿业建材、装备制造、食品医药和新能源五大主导产业,产业聚集效应凸显。贵州华胜公司开工建设年产3000万套汽车动力电池,预计2014年完成50条生产线,产值将达10亿元以上,项目全部建成后可达20亿元以上,上缴税金2亿元。贵州博宇、贵州松华建材等一批新型产业项目正在加紧建设,逐步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产业聚集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积极引进台湾腾博农科建设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已投入400万元完成了150亩马铃薯原种扩繁基地建设,并获得成功,亩产二代马铃薯达2700公斤;完成老屯现代高效农业核心区土地流转409亩,完成投资500万元。积极引进巴莱公司投资建设魔芋生产基地、魔芋生产加工和魔芋交易市场,实现了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目前,魔芋种植已完成4000多亩。在项目争取方面:2013年,全县共实施50万元以上项目162个,其中:工业项目57个,总投资62.51亿元;履约项目57个,履约率100%;开工项目55个,开工率96.5%;投产项目24个,投产率42.1%。在城市建设方面:完成了县城详细规划;完成了新风雨桥、文昌宫广场等一批公共设施建设;扩建了秀眉广场、秀眉大道和商贸城;建成了独具特色的姊妹街,特色商贸街的功能逐步显现;滨江1号、浙华2期、水岸绿洲、文昌花园等一批高档住宅小区拔地而起,县城规模近一步扩大。苗疆西大道延生段、桃赖大道、梅影大道、环城南路等城市干道正在加紧建设;施洞特色省级示范小城镇、南市温泉小镇、梅影城市综合体和张家寨棚户区改造等重点城建项目正在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方面:完成5所完小高年级学校合并,撤销、撤并教学点27个;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县第三中学、职校新校区启动实施;启动“农村卫生综合服务能力提升突破工程”和“医疗卫生单位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突破工程”建设,完成投资1494万元;计划生育实现“双降”目标,2013年人口出生率为11.57‰,比“十一五”期末下降2.3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89‰,下降2.77‰。实施完成156个村级“农家书屋”工程、7个乡镇电视网络延伸工程、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个塑胶体育场、4个乡镇农民健身工程,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3个;“村村通”工程顺利推进;南冬村、洋汪村和台江职校分别被授予“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村”和命名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校”;科技进步综合指数不断提高,获得“2013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县”荣誉称号;“多彩贵州”文明行动有序开展,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实现52年53次无责任退兵,先后被成都军区、贵州省军区授予“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和“全面建设先进团级单位”。

投资开发:贵州台江经济开发区2009年建区,2012年1月省政府批复同意设立为省级经济开发区,距州府26公里,距县城30公里;全区规划面积43.87平方公里,起步期面积3平方公里,园区主干道、核心区路网工程正在实施,供水、供电、污水处理、垃圾填埋等公共服务设施正在加快推进中;开发区坚持以高端为方向、开放为路径、生态为特色、项目为抓手,着力构建铅酸蓄电池回收再利用循环产业链;同时,积极加强与中南大学等科研机构的合作,进一步加快开发区科研平台建设;2013年,开发区成功获批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区内新增标准厂房9万平方米,落户企业26家,累计投入资金21亿元,财税收入突破亿元大关;预计到2015年,开发区创造的总产值将达120亿元,利润50亿元,税收10亿元,解决就业人员12000人。

附件:台江县2010年-2013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和增速情况

贵州省台江县老屯乡老屯村村务公开工作纪实

贵州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方案

台江县人民医院红十字会工作总结

贵州省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基本任职条件

贵州省农村社区规范化建设基本标准

在贵州省台江县举办黔东南州北斗计划百千万青年电子商务创业培训会

台江县脱贫攻坚汇报材料

台江县开展“三送”活动

黔东南州台江县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

台江县统计局创优活动实施方案

《贵州省台江县基本情况.doc》
贵州省台江县基本情况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