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花山教学设计

2020-03-02 11:16:1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五花山》教学设计

乐平七小

石慧尹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并能有感情地朗读。感受小作者家乡的美。

2、积累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感受五花山的美。

2、从美读中感受五花山的美,在感受五花山美的同时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3、对优美的语言文字进行训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1)出示表示颜色的词语(2)五花山的春、夏、秋的图片进行欣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描写颜色的词语?

2、还知道有哪些描写山的词语。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写出的课文。

4、对题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仿佛看到了这是一座怎样的山? 二.初步感知课文。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

1、轻声有感情朗读课文(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看看文中的五花山是怎样的。

2、回想课文,谁来说说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

3、课文最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季节?

4、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找找在这段中表示颜色的词语,用“ ̄ ̄”划出来。

5、我们大家一起来把这些表示颜色的词美美地读一读。(出示课件)

6、在这些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就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并美美地读一读。

7、分别指导朗读这些句子,充分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可打乱顺序指导) (1) 表示金黄色的句子。

请一位学生读句子。

师:读了这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金色的阳光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金纱) 师:对,就带着这样的美再去读一读这句?(请一位学生读)

师:在你的读的时候,你们眼前有没有出现这美丽的画面,当我们读文章时,把自己的心融入到文章里去,自然就会把文章读好来。(请几位学生再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仿佛把我们也带进了这神奇美丽的五花山。还有谁喜欢的颜色的句子来读一读?

(2) 表示杏黄色的句子。

请一位学生读句子。

师:是呀,秋天的五花山不仅美丽,而且还到处都充满了丰收的景象,还有哪位同学再来读一读这喜悦的心情。

师:同学们你们尽情地想象一下,山上哪些东西会象熟透的杏和梨。 师:在你们读这一句时,你们发现了吗这是用了一种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师:你们在看课外书时有没有积累过这样的比喻句? (3) 表示火红色的句子。

请一位学生读句子。

师:很好,树林跳舞,火苗跳跃,作者不仅把树林比喻成了火苗,还把树林和火苗当作了人来写,这里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老师这儿也有这样的几句话。(出示课件)

(4) 表示紫红的句子。

请一位学生读句子。

师:你们见过紫红色吗?你们再想想什么是剧场里的紫绒暮布,在今天上课的地方找一找有没有,看前台的这幕布不正是紫绒幕布吗?

8、这么美的文字,大家想读吗?来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边读边想在这几句话里有一个共同的词是什么?提出“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个词来造句,进行语言Y这B的训练。

9、大自然真神奇,让我们走进多彩世界,感受自然自在,我们一起去欣赏这神奇美丽的五花山。欣赏五花山的图片。(出示课件,生边欣赏师边朗诵:多么美的五花山,落叶松的金黄,枫叶的红,红松的绿,好像一枝大自然的神笔在大地上作的一幅艳丽的水彩画。)

10、是呀!五颜六色的五花山多么美呀!优美的句子多么令人神往,使人陶醉,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这份美。(出示第四自然段文字,师生共读)

三、学习最后一段。

1、五花山就是这些颜色吗?从哪里知道?

2、齐读最后一段。(学习省略号,作者还省略了哪些颜色呢?谁来补充?)

四、学习第

二、三自然段,体会春、夏、的五花山的颜色的不同和相同。

1、五花山的秋天是五颜六色的,那么五花山的春天和夏天又有什么共同的颜色呢?请同学们默读

二、三自然段。

2、他们共同的颜色都是绿色,那么它们绿的相同吗?哪不同?

3、我们通过朗读来区分这不同的绿。

4、我们来看看春夏这两个季节绿的到底如何不同?(出示课件,欣赏这两种不同的绿)

5、五花山不仅秋天美丽,而且春天和夏天也别有风味,我们一起把春、夏、秋连起来读一读好吗?)

6、生齐读二———四自然段,再次感受这语言文字的优美。

五、总结。

1、读到这老师想写一句话送给大家:淡妆浓抹皆是绿,五颜六色总关情。

2、请大家带着赞叹读一读这句话,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来。

3、大自然是神奇的,中国的语言文字也是神奇的,以后我们都要多多地来用这优美的语言文字把祖国神奇的景色给描述出来,好吗?

《五花山》教学设计

五花山设计

五花山教学设计(推荐)

五花山教学设计.DOC

《五花山》教学设计及反思

五花山

五花山

五花山

五花山

《五花山》教学反思

《五花山教学设计.doc》
五花山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