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自查自验工作总结

2020-03-02 02:15:1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2017年脱贫攻坚绩效考核

自查自验工作总结

根据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关于做好迎接自治区2017年贫困退出验收核查暨脱贫攻坚考核评估工作的通知》(新扶贫领导【2017】42号)文件精神, 认真领会,深入开展自查自验工作,现将2017年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今年以来我局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确保贫困地区和人口如期脱贫的重大举措。针对帮扶州级贫困村,将扶贫脱贫责任落实到驻村工作队,把扶贫措施具体落实到贫困村、贫困户,实行定点、定人、定责帮扶,确保每个贫困户都有人扶、有人帮、有人带。以驻村工作队当代表、派驻单位当后盾,层层传导和压实责任,切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脱贫攻坚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二、帮扶村情况简介

吉布库镇吉布库牧业村位于吉布库镇中心以南9公里处,典型的贫困牧业村,全村分3个片组,共305户1010人,其中建档立卡7户24人,低保户15户40人,均由哈萨克族构成。天然草场22万亩(11万亩为沙漠),村民主要以畜牧养殖业为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万元,生活水平在全镇处于较低水平。村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畜牧业养殖,基本没有

二、三产业的基础。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没有固定资产的积累,属于州级贫困村。

三、工作开展情况

(一)明确责任,构建包村联户责任机制

我局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迅速落实驻村工作队当代表、派驻单位当后盾、“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要求,着力构建包村联户联动机制和工作推进格局。驻村工作队结合吉布库牧业村实际情况,制订吉布库牧业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方案,落实包村联户责任机制。

(二)贯彻落实“两抓两用一做好”,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

1.抓好驻村工作队“一对一”结对帮扶。充分调动驻村工作队干部力量,吉布库牧业村贫困户7户,其中6户实现了精准扶贫,工作队员“一对一”结对帮扶,定期走访调研,勤联系、常沟通,切实做到帮扶干部和贫困户“双认识”。结合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以每人每月200元标准,帮助贫困户解决基本生活困难,帮助转变懒散思想、陈规陋习,改变“等靠要”现象,协同梳理切实可行的致富信息和措施,落实项目入户,达到“一户一册”保脱贫的效果。

2.抓好工作队争取专项扶贫资金的工作 工作队作为包村联户精准扶贫的重要力量,积极配合好各级党委、局党组领导下的精准扶贫工作,因地制宜,主动与州、县扶贫部门沟通,结合扶贫政策,积极地争取一批适合吉布库牧业村当前发展的风险小、投入低、收益好、易成功的小型项目。

一是单位协调各方资源,修建约1080㎡便民服务中心办公楼;工作队争取县EPC项目财政支持,对村级问活动中心立项,总投资198万元,届时项目竣工将进一步夯实吉布库牧业村群众服务阵地。

二是工作队进一步对接金融扶贫项目,为吉布库牧业村积极争取州、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0万元),投入有资质、信得过的实力企业,以“企业+村委会”的模式进行持股分红(按每月2%分利),每年将有4.8万元集体收入,解决村集体经济匮乏难题;

三是申请特困户专项帮扶资金(7.8万),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人口数均分补助,购置优质生产牛,交由村合作社管理经营,每年每只牛收入5000元,实现贫困户(7户24人)每年人均增收1600元;

3.用好行业帮扶资源,引导农牧民就业

开展实地调研,根据扶贫工作的开展方向,通过联系维修驾培企业专项技能培训等方式,切实做好贫困人口技能技术掌握工作,确保有符合条件的家庭至少一人掌握一门实用技术。提高就业人数,目前已举办一期20天,200课时的缝纫裁缝班,帮助63名妇女掌握相关技能。

4.用活合作社创增收,鼓励劳动力转移

加大对“百日开合作社”扶持力度,通过改良养殖品种、提高产品等级,引导深化加工肉制品,扩宽销售渠道的方式,确保每年10%分红。鼓励这些转移出来的劳动力自主创业,推行从事以木瓦工为主的建筑业(吉布库镇中心改造缺大量建筑零工);发挥村级能人带头,组建“增收致富”的务工小分队,闲暇之余去生产大村的田间地头挣“小钱”,逐渐成为“田老板”的老顾客,结合行业优势帮助劳动就业转移5人。

5.做好群众宣传工作,增强内生动力

通过驻村工作队日常走访、村民大会、周一升旗宣讲、农牧民草根宣讲、民族团结一家亲等活动,向身边的群众做好精准扶贫政策的宣传工作,让基层干部群众感受到党的关怀。积极协调、引导贫困群众参与到扶贫项目中,让群众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学技能、增收入。

三、主要取得成绩

一是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积极争取直沟片区春秋季牲畜转场牧道10公里,解决畜牧业发展交通瓶颈。

二是解决村民吃水难问题。管理保护好水源地,督促完成2016年自来水管道铺设项目,争取2017年羊圈沟2.7公里、柳洼梁1.3公里人畜饮水管道铺设项目,解决31户村民103人饮水困难,目前,全村达到安全饮水全覆盖。

三是解决住房改造难问题。指标重点向相对贫困人口倾斜,结合牧民定居政策解决32户住房,另争取10户旧危房改造。将剩余68家村民列入2018年牧民定居房享受政策名单。届时,全村享受牧民定居全覆盖。

四是解决看病就医难问题,9月份,分批次组织全村老少参与全民免费体检。强化村卫生室功能,确保人员设备齐全,把因病致贫牧民纳入村医入户服务重点对象,扎实做好村医保、医疗救助工作,贫困户意外伤害保险和大病医疗全覆盖。

五是解决子女上学难问题。摸清村贫困学生数量和情况,让贫困学生全部享受到相关优惠政策,确保适龄儿童上学率达到100%,贫困户家庭适龄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不因贫苦辍学。

六是解决好农牧民贷款难问题。落实好牧区高利贷统计工作,协调州扶贫办,争取信用社贷款贴息还高利贷方式,去牧民后顾之忧。

七是发挥自身优势解决村实际困难,对接县文广局为全村255户牧民更换广播电视机顶盒。协调单位资经3万元,帮助村委会接通互联网实现现代化办公。协调单位资金3.5万元,帮助修建公共卫生间。协调奇台县企业捐助爱心鸡苗400只,赠与困难群众小额增收。出资9600元为村清真寺购置LED显示屏及电脑,有力宣传宗教知识,优质服务信教群众。协调州、县交通局,抢修30米牲畜转场断桥,争取10公里牧道项目。

四、存在问题

(一)农牧民文化水平较低。

本村人员结构主要有哈萨克族构成,大多文化水平较低,对汉字理解能力较差,思想观念比较陈旧,对新事物、新技术持有怀疑态度,一时无法转变观念,造成很多先进技术、做法无法推广。

(二)产业化水平低。

畜牧业生产以初级产品为主,缺乏产后加工处理、流通渠道和专业化合作组织引导,畜牧养殖受市场影响波动较大,牲畜经济价值不高。畜产品种单一抗市场风险能力弱。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构建多元扶贫模式,延伸主产业链条。

吉布库牧业村有较长的牧业历史,村民具有一定的养殖经验,牲畜天然放牧已经成为主要致富产业,根深蒂固,但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高,牧民收入受市场波动影响大。工作队主动协助盘活村畜牧养殖合作社,鼓励村民草畜入股,实现规模化养殖、批量销售;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农牧特色产品,采用小作坊规避风险的方式,实现肉制品、奶制品、豆制品精深加工,主攻大商场、小卖铺,以批发、零售分利的方式开拓商品销售渠道;发挥南部山区旅游风景区地域优势,以环保、民族为主题,规划哈萨克民族风情园,采用村集体经营、出租农户的模式,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实现村民个人创收。依托职能优势针对性的开展专项技能培训班,引导牧民转变思想,从事餐饮、道路运输、机动车维修等

二、三产业,实现

一、

二、三产的有机融合,以“海、陆、空”的立体作战方式,打好扶贫攻坚战。

(二)发展特色庭院经济,增加副产业。

吉布库牧业村农村居住村民基本都有1亩左右的院落,受长期游牧生活的影响,绝大多院落常年闲置。利用好门前院落的土地资源,种植天然无公害蔬菜,发展庭院经济,盘活零售业、家禽养殖业是拓展农牧民致富增收的一大途径。目前,全村会搞种植的村民少之又少,工作队积极发挥优势,在充分尊重牧民意愿的基础上协调懂种植、有经验的种植大户前来指导规划庭院设计,教授种植经验,对闲置院落进行整合,发挥规模优势,降低农资成本,有效利用闲散劳动力。同时在发展庭院经济建设中鼓励村民养殖家禽等发展特色养殖,突出环保、绿色的标签,主动向健康产业靠拢,顺应健康农业的发展趋势,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商品率,引领村民掌握高效的生产方式,提高村民个人收入。

昌吉州道路运输管理局

2017年10月29日

自查自验总结

某县林业局党建工作自查自验总结

项目建设自查自验总结

同德县普九工作自查自验情况的报告

同德县普九工作自查自验情况的报告

五五”普法自查自验情况小结

精神文明单位自查自验总结材料

“平安铁路示范学校”创建工作自查自验报告

同德县普初工作自查自验情况的报告

自验报告

《扶贫工作自查自验工作总结.doc》
扶贫工作自查自验工作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