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时机理论学习总结

2020-03-03 17:27:1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抓住时机、潜心研修——脱产培训第一学期学习体会

由于学校处于非常时期,我这个有着20多年教龄的老教师和一些已经不算年轻的教师共同组成了培训3班,重新坐回教室做一回学生。心里有着一些无奈,更多是彷徨和担忧,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受。非常害怕两年时间只是听讲座而不接触实际教学,会荒废自己的教学生涯。于是,在忐忑不安和猜疑中,我们开始了这学期的与专家教授同行的学习之旅。

时光荏苒,一个学期的课一转眼就过来了,不但带走了我原有的困惑,更让我有了一种全新的收获。我欣喜地发现,我们所听到的讲座绝非泛泛而谈的理论,它们从各个角度对教育教学的本质和内涵进行了理论的剖析和探讨,让我非常明确的了解到自己已有教学心得的理论基础及科学解释,这些心得只是教学实践经验的一些积累,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讲座内容对我来讲如同“及时雨”,解决了教学实践中很多困惑问题。做讲座的这些人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性格迥异,研究方向大相径庭,感受却是共同的:理论知识丰富,思维敏捷,思路宽阔,生活经验丰富,对自己所教内容理解深刻。这些特质让我反省,更让我反思,让我似乎知道了还可以有更高的追求,也让我慢慢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和意义。如果说我将来要成为一位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师,我应该如何去做呢?

一、克服职业倦怠感,树立职业信仰

作为工作了10多年以上的教师出现职业倦怠是很正常的,很容易出现教学内容程式化,教学模式程序化,教学思想僵化的现象。甚至对自己的工作产生厌烦。14中王建宗校长做的《做一名享受教学快乐的好教师》系列讲座中,用了丰富而生动的案例让我强烈地感受到他对教育的关注、挚爱、对教育工作的信仰及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朱红杰副院长解读《教师专业发展》,使我们明白发生在我们身上的种种现象都是正常的,是教师职业发展期的必然经历。由崚老师所作的《课堂教学的理念、方法和技巧》更是融入了他本人对教育的理解,言语间流露出一个老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的关心和对教育后辈的希望。作为教育者,这些专家们一定是有信仰的,因为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着发自内心的一份热爱和尊崇,并且时时刻刻向他人传递这份热爱。我很爱我的职业,也从来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可当周围的老师对自己的工作或学生颇有微词的时候,我一般选择了沉默或附和,因为我也有同感。现在看自己是错误的。每一个真正热爱教师职业的人,应该从自己做起,不但心中有崇高的信仰,更要随时把这份信仰感染给他人。

二、更新理念,开阔视野,提高理论素养

在以往的教学生涯中,很少关注其他的学科和周边的人与事,觉得搞好自己的教学、管理好自己的学生就行了。至于说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法规之类的好像与我没有太大关系,只要我教出好成绩,我的学生不出事就一切OK了。工作中,我总觉得自己很忙。因为忙,我很少阅读理论书籍,因为我要把时间花在自认为更重要的事情上:教材的研究,作业的批阅,

备课上课等等。我一直以忙为理由,让自己成为一个固步自封,观念陈旧的教师。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近几年发现这样的我非常难受,因为越来越感觉教学的不易和工作的难做。

通过听杨春茂老师的《现代教育理论》、冯辉老师《教育法规基础》系列讲座,明确了现代教育的意义,对教育的理解也与时俱进了。以前混淆的教育法规也清晰了。两位老师在讲座中所呈现出来的开阔视野触及了我:他们不但对自己的专业的东西研究得很透,他们在讲述专业知识的时候都无不例外地旁征博引其他的知识,这种融会贯通使他们所讲述的内容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再如齐宪代教授为我们所做的《多元智能理论与课堂教学设计》讲座,从科学的角度解释学生发展多样性。不以成绩论学生成败的理性分析。基于这些理论的学习,我知道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更新知识的迫切性,转变理念的必要性。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程张教授的《中华传统文化概述》讲座,他在讲座中留给我的印象是:知识面宽泛,视野开阔,专业精深。这些特点让他在娓娓阐述他的观点时,让人信服,让人羡慕。特别是他主持的雍和宫游学活动让我看到了情景教学方式的运用,藏传佛教的发生、发展,佛教的精神、佛教在教化方面的理念,选择了一个特定的神圣肃穆的环境-雍和宫来宣讲,再借助建筑如空门、多重殿堂等来宣扬具体的教义,借助一尊尊有故事的佛像来教化苍生,借助一株株植物或其他人文景观(整根高大楠木雕成的大佛,几百年风吹日晒却毫不生锈的神武铜狮,雍和宫正殿院甬道上雕有三个小狮子顽皮戏耍透露出温情的青铜鼎炉,乾隆母亲孝圣皇太后亲手用几千块各色绸缎贴补而成的绿度母佛像等)宣讲其神秘、神圣和美好,让我对情景教学和情景学习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思考。我想,专业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其他方面的知识也要有所接触。开阔视野,触类旁通,学习各种知识一定会让我的专业素养有更广大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会让我发展之路更好走。

三、树立研究意识,走好专业化发展之路

一直以来自认为:认真、勤奋、善于反思是我的特点。我喜欢钻研教材,用自有的方式去处理一个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因自己突发的灵感或想法而改变设定好的教学;对某些常规的僵硬的教学法颇有微词。也写过一年半的教学反思。一度认为自己是个有思想的老师,是一个有反思意识的老师。通过顿继安教授对《对有效教师反思的认识》的解读,让我彻底推翻了原来的自我印象,我可能有点儿反思意识,但我根本不具备真正的反思研究能力。真正的反思研究者是什么样的?她给我们讲了很多的实例,特别是用她学员的实例告诉我们如何进行自我反思。给我的启示是:要注意平时的积累,随身携带一些可做记录的纸笔,有点滴体会就要随时记录,否则很多想法就会稍纵即逝。要做个有心人,对自己的资料进行理性的整理分析,提升经验总结的质量,经验不在多、不在大,而在于切合自己的实际,确

实是自己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应具有可借鉴性、模仿性、学习性,总结经验有助于个人经验的推广和价值的更大实现。要做好读书的工作,为自己的经验寻找理论的依据。要耐得住寂寞和枯燥,因为理论书籍肯定没有小说、散文来的有趣,要养成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这也是一种有型的资料积累。作为任课教师最好的一种积累材料的方法就是坚持写教学反思,因为写有价值的教学反思既可以提高教学能力也可以提高写作能力,一举两得的事情值得去做。

教师的专业发展及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仅仅能完成授课任务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能做课题研究,刘欣杰主任的《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选择》讲座、张爱兰老师的《如何开展调查研究》讲座、蔡歆老师的《如何做好资料收集和文献综述》讲座从不同的角度对课题研究做了解读,使我对课题的设计与研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与认识。通过学习对课题研究的感受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课题,题目不要过大,要小而精,要有实践意义和研究价值,具有本人和本校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推广性。

专家们的讲座是精彩的,我们培训班内部的讨论则是热烈的。老师们的发言积极踊跃,看法独到有新意,认识问题深刻。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不同学科、不同个性教师身上的长处,也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与不足。今后要不断的吸取他人的经验,完善自己,提升自己。

应该说本学期的内容安排非常切合我们的实际,想来,每次活动都具有针对性是经过认真准备的。这体现了教委和分院老师们对我们的精心和重视。我在聆听这些教授们精心准备对专业有益的学术报告时,也不自觉的在反思自己的教学。通过和他们交流探讨,让我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这条路上开始启程,有了教授专家的引领,目标更明确,思考自己的发展阶段,努力挖掘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反思自己的不足, 脚踏实地的朝着目标前行。借歌中所唱:“点亮智慧人生,点亮希望的灯,人生从此与众不同。”

徐学军2013年1月8日

简报抓住时机,加快施工进度

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时机

班主任要抓住每一个教育时机

抓住时机以情动心教学随笔

抓住最好时机破解三农难题

抓住最好时机破解“三农”难题

抓住最好时机破解“三农”难题

案例:抓住教学时机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抓住时机,推进改革(一九八五年七月十一日)

班主任经验交流 抓住时机,将谈话进行到底

《抓住时机理论学习总结.doc》
抓住时机理论学习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