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成长

2020-03-02 10:14:2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一问一世界

有人曾说过:“世界就像一本书,愚蠢的人匆匆翻过,聪明的人细细品读。”《一问一世界》是杨澜入行20年的自传作品,讲述了真实的她和她眼中的世界真相。杨澜式的提问,包含着对每个生命的尊重,对客观事实的谦逊,还有那种对自身的自信与务实。她没有一丝一毫的过客心态,她只是驻足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专心地细数世界一点一滴的关乎自己的动态,然后世界就在一问一答中若隐若现。

在这本书中,杨澜讲述了她从1990年到2010年间生命的多重跨越与岁月流转:她与基辛格、克林顿、布莱尔、老布什、李光耀、韦尔奇等众多政界名人的交往秘辛;她如何用一个梦想打造属于自己的“梦之队”,然后为之倾尽所有,最后又如何在每一个关键的节点实现潇洒的转换,让自己的心灵放空;她眼中的传媒江湖,以及而立之年和不惑之年对于赢和成功的真切感悟。Let me ask you!

杨澜与名人政要的接触主要是在她创办《杨澜访谈录》后才逐渐频繁的,因为这个节目的初衷就是打造一个高端访谈栏目,通过与嘉宾的交流与沟通,实现对一个人的还原,他的伟大与平凡,成功与失败,在这个栏目里淋漓尽致地呈现,同时让我们对于“赢”与“成功”这些词有一个重新的定义。这个时代是一个追求成功的时代,每个人都渴望快速的成功,为了成功,我们常常忘记自己的初衷与内心的真正渴望;为了成功,我们急急忙忙地赶路,经常撞着这个,碰上那个,我们是不是想把他们扶起来,说声“对不起”?为了成功,我们忽略了路边的风景,忽略身边的人,我们能不能停下脚步给他们一个微笑,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拥抱?有时候真正的成功,不是赚了多少钱,或者做了多高的官,而是有一天,当所有这一切风轻云淡的时候,还有人愿意在你身边对你微笑。

“在石头上睡觉”,听起来是个很晦涩难懂的字眼。但是在杨澜的字里行间里,“在石头上睡觉”流露出来的是对她前半生所做的事业的抽象概括。当一个人决定离开床的舒适,去石头上睡觉的时候,他就已经摆脱了某种惰性,而带来许多种可能。有一天,顽石上也会留下他的温度。这个有强烈理想主义色彩的女孩,自从当初选择英语作为自己与世界接触的奠基开始,就注定了一个在石头山睡觉的过程。央视、凤凰卫视主持人的多坎经历与付出,创办阳光卫视的重重阻碍与强烈的理想操守,到最后不得不放下自己一心培育的孩子交别人照顾,坚持与放弃在这个时候显得异常艰难,正如她所说的,辛苦坚持是人生的A面,放弃放松是人生的B面,掌握其中平衡的人,才是最终的赢家。最终的她,选择华丽的转身,于是成就了一个强者的神话。

很多时候,所谓的女强人,经常会被问道:“你是如何平衡你的家庭与事业的?”我觉得在男女趋向于平等化的当今社会,这是一个很愚蠢的问题,因为很少有记者问男性这个问题,男人们就不需要平衡事业与家庭吗?有人总结21世纪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三大动力是:网络、气候、女性。女性作为劳动力和消费者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在美国、中国这些国家,女性已占劳动力市场的50%左右,女性在政界、商界的高层管理中的比例也不断上升。这一切都给女性更多的参与权与话语权。从女性正要到第一夫人,从商界精英到艺术家,女性的“权利”与“权力”被重新定义,女性的“成功”与“成长”呈现不同的选择。关键是,我们需要突破怎样的刻板印象,是复制男性的竞争模式,还是在贤妻良母的惯性思维中内疚不已?高跟鞋与泥土地这两个截然对立的体系,不断挑战者女性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事业与家庭的矛盾,无处不在地为女人的生活制造着麻烦,在世俗人的眼中,女人无法兼顾两方,最终只能选择其中一样,或者是美满的婚姻,或者是出色的事业,但是对于杨澜而言,这种观点是不恰当的。女人可以做精致的事业,同时也可以过美满的生活。杨澜就是一个典范。

美国前财政部部长罗伯特肯尼迪曾有一句名言:“当我们回首历史,我们要问为什么,当我们面向未来时,我们要问为什么不。人生其实就是在自问和他问中不断认识自己与周围的世界,认识自己比认识他人重要,只有很好的认识自己才能客观地认识他人。“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快乐吗?”这是每个人需要经常问自己的问题。经常问自己,才不会让自己因为忙碌的生活而乱了方向,经常自问才能保持一份对事业和理想的坚守,未来才会有清晰的方向。

世界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全在于自己对世界的提问;一个人,比进入他人世界更重要的,是打开你自己的世界,一问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读书与成长

读书与成长(田)

读书与教师成长

读书与成长(书信)

教师读书与教师成长

读书成长

读书与教师专业成长

《读书与教师成长》读后感

《读书与教师成长》读后感

读书与教师成长__doc

《读书与成长.doc》
读书与成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