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

2020-03-02 02:32:3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普洱市“两基”工作情况汇报

近几年来,普洱市委、市政府把全市“两基”攻坚工作作为市政府的重要工作,纳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特别是省委、省政府把澜沧县作为今年实现“两基”的县之后,市、县两级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周密部署、加大投入、强化督查,确保全市“两基”工作和澜沧县“两基”工作顺利实施,现将全市及澜沧县的“两基”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全市教育的基本情况

2008年全市有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所,在校学生4448人,教职工398人,其中专任教师282人;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1所,在校学生2240人,教职工144人,其中专任教师123人;有普通中专4所(林校、财校、卫校、农校),在校生6353人,教职工413人,其中专任教师282人;有技工学校一所,在校生1565人,教职工79人,其中专任教师46人;教师进修学校10所,教职工177人,其中专任教师123人;职业高级中学13所,在校学生8286人,教职工642人,其中专任教师490人。职业初中3所,教学班7个,在校学生335人。教职工26人,其中专任教师18人;有小学869所,其中:完小458所,初小411所。教学点111个,其中:一师一校教学点60个。教学班5854个,在校生191550人。有教职工13389人,其中专任教师12469人;有普通初中111所,教学班1800个,在校生92459人,有教职工8624人,其中专任教师5778人,;高中24所,教学班484个,在校生25482人。有专任教师1645人;有幼儿园96所,教学班1012个,在园幼儿33109人,其中学前班17121人,教职工1826人,其中专任教师1282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教学班15个,在校生221人,教职工44人,专任教师27人。

二、全市“两基”现状

至2008年底,全市10县(区)中已有思茅、宁洱、景东、景谷、镇沅、江城、墨江、孟连、西盟等9个县(区)先后实现“两基”,全市103个乡镇以乡镇为单位已基本实现“两基”,占全市乡镇总数的100%,以乡(镇)为单位实现“两基”的人口覆盖率为100%。全市小学适龄儿童181956人,已入学181379人,入学率99.68%,其中女童入学率99.73%;小学生年巩固率99.1%;小学六年完学率95.6%;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99.3%;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95.94%;小学生年辍学率0.91%。全市初中适龄少年94530人,已入初中75711人,净入学率80.09%;初中阶段在校生92794人,毛入学率98.16%;初中三年完学率94.74%;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89.8%;初中生年辍学率1.35%;初中毕业生升学率55.71%;残疾儿童、少年1306人,已入学977人,入学率74.81%。

全市10县(区)、103个乡镇、36个居委会、994个村委会均达到基本无盲单位。15至50周岁青壮年人口1328308人,其中文盲、半文盲人数35864人,非文盲率97.3%。少数民族青壮年人口824201人,文盲、半文盲24232人,非文盲率97.05%;妇女青壮年人口656183人,文盲、半文盲19619人,非文盲率97.01%;农业青壮年人口1138602人,文盲、半文盲35688人,非文盲率96.9%;非农业青壮年人口189706人,文盲、半文盲176人,非文盲率99.9%。全市青壮年文盲率为2.7%。

三、普洱市“两基”攻坚采取的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确保“两基”如期完成。 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教育放在实现普洱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地位,在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把教育作为政府的重要工作进行安排部署,重点是抓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切实使教育的发展做到“四个优先”,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优先谋划教育发展,在安排财政支出中优先保障教育经费,在资源配置中优先满足教育需求,在制定相关政策中优先支持教育发展。今年要如期完成澜沧县的“普九”任务,排除中小学D级危房10万平方米,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这些工作在年初就进行了部署。

(二)加强领导,健全机构,狠抓“两基”不松懈。 全市市、县(区)均成立了“两基”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两基”工作的领导。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实施“两基”作为重要工作职责。以农村义务教育为重点,着力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在每年市政府与各县(区)签订的教育目标责任书中,均把“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列为考评县(区)政府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在平时对教育工作的督导检查和年终完成教育目标管理任务情况的考评中,都把“两基”巩固提高情况作为核查重点,在反馈意见中列为主要内容向县(区)政府反馈,督促政府行为的进一步到位。

(三)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进“两基”工作。 全市制定了“两基”攻坚规划。结合实际,分类规划,分步实施,积极创造条件,分不同地区类型,以先“普四”,后“普六”,再“普九”三步走的办法,逐步推进“两基”攻坚。2000年全市实现了“普六”,2004年,全市实现了扫盲。为实现澜沧县2009年的“普九”目标,我市自1998年开始就实施了澜沧县以乡镇为单位的市级“普九”检查评估验收,到2008年澜沧县全县实现了以乡镇为单位的“普九”验收,为确保今年全县达到省级验收标准奠定了基础。

(四)加大投入,布局调整,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从2004年起,市级财政每年投入1500万元用于教育,改善办学条件。从2001至2008年普洱市危改项目投入达到2.58亿元,排除D级危房43.5万平方米;2004至2007年,“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投入1.15亿元,新建校舍面积12.16万平方米;“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0.755亿元,新建校舍面积5.63万平方米。2008年规划未“普九”县寄宿制工程0.69亿元,规划建设校舍面积4.9万平方米。

十年前,全市有小学校数1761所,另有校点1780个,校点分散,办学效益低。为此,我市1997年就制定了《集中办学规划意见》,十多年来,每年有计划的进行了布局调整。2008年与1997年相比小学校数减少了892所,校点减少了1669个,初级中学由105所增加到111所。使人力、物力、财力都得到了有效地综合利用,办学条件有较大改善,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多渠道投入资金,改善澜沧县的办学条件,在确保上级专款按时、足额到位的前提下,市级财政在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先后对澜沧县投入“普九”专款达223万元。自澜沧县开展“两基”攻坚工作以来,各项建设工程重点向澜沧县倾斜,先后在澜沧县实施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危改工程、边境地区学校建设项目、中央扩大内需建设项目等,极大改善了全县中小学的办学条件。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保证了澜沧县办学条件基本达到省定标准。

(五)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强化管理,努力提高“两基”攻坚质量。

建设一支数量足、质量高的教师队伍,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市、县两级积极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师德师风,坚持学历提高和在岗培训并重,仅2008年就组织了4037名中小学教师参加履职晋级培训;组织了48809人次参加了国家、省、市、县(区)级中小学教师培训,培训校长691人;认真组织开展了“特岗教师”招聘工作,聘用特岗教师152人。通过以上工作,全市教师业务综合能力有了较大提高,2008年全市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8.11%、97.94%、93.13%,确保了“两基”攻坚对教师的需求。目前,澜沧县的教师基本能满足“普九”的需要。

(六)加大督促,目标管理,确保“两基”不滑坡。 市政府将“两基”攻坚任务分解到县,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市、县政府成立政府教育督导室,主要任务就是对“两基”攻坚进行督查。每年对已实现“两基”的县进行年检,确保了“两基”的巩固提高。今年澜沧县“两基”到了攻坚阶段,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也多次深入澜沧县进行督查和业务指导,对“两基”工作进行过程督察。在进行澜沧县“普九”工作时,我们坚持摸清底子,查明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如针对“普九”市级已验收的部分乡镇学生流失的情况,市政府专门派出督察组深入到澜沧县的部分乡镇与县乡干部教师一起研究控辍保学工作,使澜沧县的“两基”工作扎实推进,确保了“两基”的质量。目前,全市“两基”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巩固提高,没有出现滑坡的现象。

(七)加大宣传,依法治教,使“两基”工作深入人心。 认真组织学习宣传《义务教育法》。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后,我市坚持把每年九月定为《义务教育法》宣传月,采取召开会议,张贴《义务教育法》内容,设立永久半永久性宣传标语,排演文艺节目和利用广播、电视等不同的方式宣传《义务教育法》,有的县还把宣传内容制作成挂历发到千家万户,使之家喻户晓,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家长、学生都知道,国家保障每一位适龄儿童、少年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接受义务教育既是公民应享受的权利又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按照《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要求,积极推行以政府为主的“控辍保学”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县、乡政府和村、组干部、家长的教育责任和义务,充分发挥村组干部和乡规民约的作用,依法做好组织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和保学工作。澜沧县的宣传力度更大,效果是明显的。

四、“两基”攻坚存在的困难

(一)整体办学条件差,排危任务艰巨。全市现有中小学危房总面积433749平方米,占17.22%,其中D级危房386140平方米,占危房中的89%,按每平方米1200元计算,需排危资金4.63亿元。

(二)“普九”攻坚任务艰巨,巩固提高困难大。全市10个县(区),有9个县(区)仅是低标准基本实现了“两基”,还有人口占全市五分之一的澜沧县未实现“两基”目标。基础教育底子薄,农村中小学辍学率偏高。全市初中生辍学率1.35%,小学六年完学率95.6%,“普六”、“普九”巩固提高困难较大。

(三)乡村教师住房条件差。由于在乡村工作的教师既不能享受房改政策,又长期以来没有专项教师住房建设项目,所以不少乡村教师住房十分拥挤,有的还住着破损房、危房。

(四)教育欠债多。由于加快“普六”、“普九”进程,各县着力改善办学条件,校容校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办学设施设备明显改善,但欠债还多。目前,全市基础教育(农村中小学)累计欠款约1.8亿元。

五、下一步工作的打算

普洱市的“两基”攻坚工作尽管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但我们坚信,有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支持,我们有决心和信心如期实现澜沧县的“两基”攻坚任务,从而使全市完成“两基”目标。近期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按时完成澜沧县的“两基”市级复核上报工作。市人民政府将督促县级人民政府抓紧推进“两基”工作,完成自评,市级将于9月底前完成市级复核,按时上报省人民政府,并做好迎接省人民政府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接受省人民政府的验收。

(二)全面启动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工作。为及时贯彻中央和省关于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工作会议精神,市人民政府将于7月29日召开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工作会议,全面部署中小学校舍安全工作,希望省里给予倾斜、支持。

(三)以教育规划为先导,抓好各类教育布局调整,启动“十二五”规划。结合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启动,抓好教育规划,进一步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做好学校布局调整。启动全市教育“十二五”规划,提早谋划未来。

(四)抓好普洱职业教育中心建设,确保九月一日开学投入使用。坚持做强做大职业教育的理念,扎实推进普洱职业教育中心的建设,力争秋季学期投入使用。使普洱的职业教育迈上一个新台阶。

(五)继续抓好思茅师专升本的各项工作,启动普洱卫校和职业教育中心升格为高职院校的工作。继续加大投入,抓好思茅师专新校区的建设,并做好思茅师专升为“普洱学院”的各项准备工作;启动普洱卫校和职业教育中心升格为高职院校的工作。

(六)狠抓教育综合管理,全面启动高中新课程改革,全面培训教师队伍,狠抓减负工作,强化学校管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七)抓好普及十三年教育的试点工作,逐步提高高中阶段的毛入学率和幼儿入园率。在抓好思茅区普及十三年教育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试点,使高中阶段的毛入学率和幼儿入园率逐年提高。

(八)在各级各类学校全面推行“三生教育”,总结经验,在试点的基础上推开“三生教育”。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三生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狠抓落实。

六、请求省上给予帮助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我市危房比例偏高,全市现有中小学危房总面积433749平方米,占17.22%,其中D级危房386140平方米,占危房中的89%,按每平方米1200元计算,需排危资金4.63亿元。由于我市财政困难,市财政对危房改造的支出压力较大,请求省对我市的危房改造给予加大支持力度,在补助建设资金中加大省投入比例。

(二)我市教育欠债多,由于历史上对教育投入不足,在“普六”、“普九”进程中遗留许多债务。目前,全市基础教育(农村中小学)累计欠款约1.8亿元,请求省逐年给予资金扶持。

(三)“两免一补”政策已在全市实施,边四县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寄宿的困难学生已享受到了国家的惠民政策,得到了生活补助。但我市内地县在实施困难学生生活补助时,仅是部分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的学生能够得到补助,而我市内地县大部分乡镇的学生家庭生活都比较困难,恳请省给予扩大我市困难学生生活补助范围。

(四)我市职业教育中心将于秋季开学,目前,一期工程即将完工,二期工程也将进行建设,但建设资金缺口仍然很大,请求省给予资金支持。

(五)为满足社会需求,我市思茅师专、普洱职业教育中心、普洱卫校将升格为普洱学院、普洱职业教育学院、普洱卫生专科学校,请求省给予政策扶持并在升等过程中给予帮助。

【打印】 【关闭窗口】

上一篇: 市教育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调研报告

下一篇: 新中国60年 普洱教育铸就辉煌

普洱市三五工作法

普洱市县域经济发展

中共普洱市文件

普洱市白酒市场调研报告

普洱市思茅河道管理办法

普洱市“三五”群众工作法

普洱市神经外科学会学术年会

普洱市农村能源结构分析

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概况

普洱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宣传单

《普洱市.doc》
普洱市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