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指导

2020-03-03 21:39:1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第三单元;十一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学习目标】;1.了解文中介绍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2.探寻这些奇怪现象产生的缘由,并学会从科学角度;3.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4.激发探索世间万物奥秘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知识链接】;

一、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

二、说明文的常识:;

1、说明对象:介绍事物、阐明事理;

2、说明特征

第三单元

十一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学习目标】

1.了解文中介绍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2.探寻这些奇怪现象产生的缘由,并学会从科学角度来作出正确的解释,作者释疑的巧妙构思。

3.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4.激发探索世间万物奥秘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知识链接】

一、说明文的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事物说明文);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事理说明文)的一种文体。

二、说明文的常识:

1、说明对象:介绍事物、阐明事理

2、说明特征: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本质东西

3、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引用、下定义、作诠释、画图

表、摹状貌等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5、说明语言:准确、简明(科学小品文:生动、形象)、周密

6、说明文的结构:

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 2.递进式(事理性说明文大多使用)

三、说明文的分类:

从对象上: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从语言上:生动性说明文、平实性说明文

四、常见9种说明方法:

1、举例子

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只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作用:把比较复杂的事物说得具体明白。

2、分类别

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

作用:有条理地说清楚事物或事理。

3、列数字:

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作用:把事物说得精确直观。

4、作比较

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感性知识出发,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

作用:把抽象或陌生的事物或事理变得具体易理解。

5、下定义

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常常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事物下定义。这是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揭示事物或事理的本质的一种方法。

作用:准确简练概括地说明事物。

6、打比方

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

作用: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突出事物的性状特征。

7、画图表

有些事物的关系抽象而复杂,仅用文字说明还不能使读者明白,这就需要附上示意图,或按比例精确绘制图,如产品设计图、军事行动路线图等。有时,被说明的事物项目较多,也可制定统计表,将有关数字分别填入表中,使人看了一目了然。

作用:把事物说得精确直观。

8、作诠释

这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释的对象与做出的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等。如“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这个定义,可以颠倒,即说“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词”也行;而“铀,是银白色的金属”则是作诠释,不能颠倒,说成“银白色的金属是铀”。

9、摹状貌

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

作用: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

【预习导学】

1、填空。

竺可桢(1890—197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近代气

象事业创始人之一。著作有《物候学》《竺可桢文集》等。

2、给加点的字注音。

戳穿( ) 玄奘( ) 蜃楼( ) 戈壁( )酷热( ) .....

蔚蓝( ) 万顷( ) ..

3、词语解释

光怪陆离:

单枪匹马:

不胜:

【合作探究】

1.本文描述并解释了沙漠里的一些奇怪现象。(从文中找出,从那些词语上可以看出可怕的)

2.思考:第

4、5段是从科学的角度解说沙漠中“光怪陆离”现象的原因,具体原因是什么?

3.那么文章的

2、3两节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先明确具体内容,然后再看作用,思考一下:写作手法的运用。)

4.课文先说沙漠中的奇怪现象然后解释具体的原因,这种顺序是什么说明顺序? 本文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5.思考: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和括号中和词语,说说加点的词语用得好的理由。(体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沙漠是这样的荒凉,空中看不见一只飞鸟,地上看不到(看不见)一

只走兽(野兽)。

[2]、那时既无大队骆驼带了大量清水食品跟上来,更(也)谈不到汽车飞机来支援,当然(所以)就十分困苦了。

[3]、这一魔鬼的幻术(魔术)到了19世纪初叶,才被法国数学家和水利工程师孟奇所戳穿(揭露)。

【当堂检测】

1.课内问题探讨

①名词解释(结合课本的语言)

海市蜃楼 :

鸣沙:

②课文为何不一开始就介绍沙漠里的两个奇怪现象,引用古代典籍里的亲身倒过沙漠的人的故事有何作用?

③“魔鬼的海”和“海市蜃楼”的现象的成因完全相同吗?为什么?

④从本文发表至今四十多年来,人类对沙漠又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你从报纸杂志或网络上还了解到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能不能用科学道理对这些奇怪现象作一些说明?

2.阅读下列语段 回答问题

(一)向沙漠进军

沙漠地区空气干zào____________(躁燥噪),日光的照射特别强烈。那里

日照时间又特别长,一年达到三千小时,而长江流域只有一千五百小时,华北地区也不过两千五百小时。日光可以用来发电、取热、煮水、做饭。沙漠湖水含盐,日光使水蒸发,可以取得蒸liú____________(溜馏镏)水和盐。日光变为热能和电能最良好的工具是半导体,估计将来有可能在沙漠里用便宜的半导体做屋顶,人住在里边冬天不冷,夏天不热。

①据拼音选字填空。

②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这一小节所讲内容为_____(A.沙漠的危害B.沙漠的改造C.沙漠的利用) ④给这段文字分层,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层义(1)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 _________ _

⑤第②句话所用的说明方法为____________。

A.下定义、列数字 B.分类别、列数字C.作比较、列数字 D.摹状貌、列数字

⑥沙漠地区利用日光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⑦最后一句中如将加点词“估计”去掉,表达效果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⑧沙漠地区可以利用日光取得的资源有哪些?

事理说明 (第三单元)——《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导学案

一、点拨导学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用例典型,叙说生动形象。

2、理解文章中心,明白人类的知识是有限的,勉励人们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揭开事物愈来愈多的隐秘。 【学习重点】用例典型,叙说生动形象。 【教学难点】文中有关声学的知识。

二、学习过程 【自学质疑】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啁啾( ) 阐释( ) 窒息( ) 迥然( ) 笃信( ) 宽宥( ) 嗣后( ) 翌日( )

2、根据意思写成语

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 )办事迟疑,没有决断。( ) 人的足迹很少到的地方。( )

3、写出关于知识的名言两句

① ② 【交流展示】

1、学生展示预习成果。

2、作者阐述了怎样的一个观点?

【互动探究】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曾经有一个人,用一小一大两个圆表示自己的知识由少到多的情况,圆外则是未知的世界,由此他得出一个结论。试看看下面的图形,请你结合本文的论述,说说他得出了什么结论。(图形见课后练习一P83)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为什么说“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列举了许多发声的方法,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发声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讲点拨】

1、课文第二段详细叙说了一个人知识愈多,却又愈感无知的过程,找出文中的几个事实?说说这表明了什么?

2、人类知道的知识愈多,他会发现自己不知道的知识也愈多。请根据自己的体会举出实例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

【矫正反馈】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这时他以为自己无所不晓了,可他捉到一只蝉后,却又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无知和愕然之中:无论堵住蝉口还是按住蝉翅,他都甚至无法减弱蝉那极其尖锐的鸣叫声,而不见蝉颤动躯壳或其他什么部位。他把蝉体翻转过来,看见胸部下方有几片硬而薄的软骨,以为相声发自软骨的振动,便将他折断,要止住蝉鸣。但是一切终归徒然;乃至他用针刺透了蝉壳,也没有将蝉连同其声音一同窒息。最后,他依然未能断定,那鸣声是否发自软骨。从此,他感到自己的知识太贫乏了,问他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他坦率地说知道某些方法,但他笃信还会有上百种人所不知的、难以想象的方法。

1、注音(3分) 愕然( ) 颤动( ) 硬而薄( )

2、“笃信 ”是什么意思? 可以用“相信”替换吗?(4分)

3、他在认识蝉鸣的过程中态度发生了那些变化?(8分)

4、为什么细致描写他寻蝉的发声原理的过程?从中你得到了那些启示?(5分)

5、“他感到自己的知识太贫乏了,问他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他坦率地说知道某些方法,但他笃信还会有上百种人所不知的、难以想象的方法。”照应上文哪句话?(2分)

【迁移运用】

大约1000亿颗以上的恒星组成一个铁饼形状的东西,我们把它叫做银河系,太阳也在其中。从地球上望出,银河就像一个环,套在地球周围。这是一个美丽的环,当它一半没在地平线下,另一半横过天空的时候,人们就说,这是一条天河,它把多情的织女和牛郎隔开了。

哪里知道,这条天河淹没了1000亿颗以上的星星啊!1000亿,你一口气数下去,得数1000多年! 这就是整个宇宙吗?不,这还只是构成宇宙的一个 小点点。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6分)

2.请找出打比方说明的一个句子,并简要说说它的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入划线句子空缺处最恰当的一个词语是( )(5分) A.妙不可言 B.微不足道 C.微乎其微 D.无微不至

4、引用牛郎织女的传说有什么用?(6分)

5、结句运用设问,有什么作用?(5分)

《陋室铭》导学案【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识记文学常识。

2、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和语言的音韵美。

4、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及本文的主旨。

【重点难点】

重点: 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和语言的音韵美。 难点: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及本文的主旨。

【学习过程】

一、读顺课文,积累文学常识,掌握生字词:

1、了解本文的出处及作者,查阅有关资料弄清“铭”的含义。

2、查字典,积累生字词,注意字词的音形义。将重要的字词抄写在下面。

3、熟读课文至背诵,默写两句自己喜欢对偶句。

二、读通课文,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用法,了解课文内容:

1、写出下列加点实词的含义:

有仙则名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有鸿儒

可以调素琴 无丝竹之乱耳 案牍之劳形

2、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

①无丝竹之乱耳,案牍之劳形。②何陋之有?

3、翻译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④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⑤孔子曰:“何陋之有?”

三、读懂课文,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及托物言志的写法

1、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第一题

2、想想本文托的是什么物,言的又是什么志?

指导预习心得

三年级语文预习指导

政治备课组预习指导

初一数学预习指导

一节预习指导课

第八单元(预习指导课)

十种预习语文指导方法

语文预习指导方法(转载)

《女娲补天》预习指导课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预习方法的指导

《预习指导.doc》
预习指导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