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名师课堂

2020-03-02 21:37:2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走进名师课堂》读后感

王晓燕

【“情境创设”要能真正服务于课堂教学,要能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与探究,要能激活学生的深入思考与探究,要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与想象,要能为学生的下一步学习提供机会与可能。恰当、及时、精巧的“情境创设”是非常意义的,它不仅可以帮我们巧妙“引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而且可以让数学本身的“矛盾”充分暴露,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供广阔的空间与机会。】

在这本书中举了这样的课堂实例,我觉得还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位教师在教学“九加几”时,先出示了一幅色彩艳丽的场景图:碧绿的草地,蓝蓝的天空,漂亮的蘑菇房子……教师说道:“请同学们仔细看屏幕!”说着,伴着叮铃铃的声音蹦出了一只可爱的小白兔,学生不约而同地“哇!小白兔!”教师接着问道:“同学们,看到了什么?”学生齐答:“一只小白兔!”请大家继续认真观察!教师接着说,接着用同样的方式出现了第二只、第三只、第四只、直至第九只,每出现一只,学生就高喊着只数。“草地上一共来了9只小白兔。请大家仔细看屏幕”。教师说道,说着,又蹦出两只小白兔,“这时是几只小白兔啊?”教师问题。“11只”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道,8分钟过去了,还没有引入正题。

之所以对这个例子印象比较的深刻,一是前段时间去济南学习的时候,有位数学名师在自己的讲座中提到了这样的一个例子;二是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也曾经历过这样的阶段,以为热闹的课堂就是好的课堂,就是课堂气氛活跃,为了热闹制造热闹,而忽视了在制造热闹的课堂气氛时,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有何作用,有些本末倒臵了,事实上老师费时费力的精美的动画制作,精心的教学情境的导入,浪费了学生不少宝贵的学习时间,学生因画面的艳丽何小兔子的可爱而陶醉其中,久久不能进入学习状态,给孩子们带来的学习“副作用”更是巨大的。

【口算时,计算者要采取灵活的方法,将各种信息在头脑中进行合理地拆分、拼组等,并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所有步骤,得出正确结果。这是一种很高级的心理活动。】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却没有把握口算教学的要义,把口算视为笔算的基础,甚至把口算当作笔算来进行解决。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可能更多的强调了口算的应试功能,把提高口算速度、形成口算技能、以利于在应试中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作为口算教学的归宿。新课程更强调口算教学的生活应用和问题解决功能,把口算作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和生活问题的策略之一,帮助学生在实践应用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左右》教学案例:

一、感知自身的左右

1、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来听课的老师,我们用什么来拍掌?

2、生活中有左右手做什么事情?

3、左右手是好朋友,我们的身体上还有这样的好朋友吗?

4、课本上的游戏

二、感知群体中的左右,建立方位感。

1、第一横排最左边是谁?最右边是谁?

2、第二横排,从左往右数,第3个同学是谁?从右往左数,第6个同学是谁?

3、同一个同学,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顺序呢?数的方向不同

4、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5、同桌互说

6、小猫迷路了,用前后左右的知识帮小猫找到家

三、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1、教师与学生面对面,教师举的哪只手?

2、表演体会:两个学生面对面,同一个靠窗的学生在他们的哪一边?同一个人为什么说的位臵不一样呢?

3、把通道当马路,两排同学各走一边,你们靠哪边走?为什么都是右呢?

四、拓展应用】

这个左右上学期我们刚刚讲过,当时这节课自己的教学目标设计的很简单:能分清左右,并能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因为自己的教学目标的简单也就导致了自己的课堂容量以及课的深度不够,也就导致了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掌握也就很肤浅。教学质量从何抓起,从深挖教材,从扎实的备课开始,如果每节课的教材能够吃透,教学目标的把握准确,长此以往我们的教学质量何愁不高呀?

【关注评价,让学生在“成功”中创造“成功”。

1、评价切勿流于形式。

2、评价应有导向性。

3、评价应有价值判断】

在我们的课堂上经常能听到这样的称赞声:真棒!太棒了!我们一起祝贺他!嗨,嗨嗨你真棒。这样的评价毫无针对性、导向性,尽管学生会得到一时的“欢喜”,但长此以往对于没付出多少努力就换来的“太棒了”,他也会不以为然。

同时评价应该坚持“重导轻判”,通过评价应让成功者,总结出成功的经验,经过评价,应引领失败者进行反思,找出失败的原因和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力也是提高课堂驾驭能力一个很重要途径。当我们老师对于学生的评价是苍白无力的,我们的课堂,我们的学生表现很难说会精彩异常。

【分析数据用平中,比较接近选平均,相差较大看中位,所有数据定平均,大小排列知中位,整理数据顺次排,单个数据取中间,双个数据两平均】

这段歌谣是教学生会区分中位数、平均数的用处及他们各自的求法,通俗易懂,要点明晰,觉得很好,所以拿来和咱们老师分享。

一个任教30年的优秀教师,有人问他该如何当老师?他说:第一个十年我在教物理,第二个十年我在教学生探索,第三个十年是学生在探索,我在一旁为他们提供帮助。三个十年,三种不同的境界,也是一名教师成长成功之路。希望也都可以沿着这样的道路都能成长为优秀的人民教师。

走进名师课堂

走进名师课堂心得体会

走进名师的课堂

《走进名师课堂》读后感

走进名师课堂心得体会

《走进名师课堂(小学数学)》读书笔记

走进名师课堂,感悟灵动生成

走进名师课堂学习名师风范11

走进名师课堂,感受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

1走进名师课堂 感受大师风采

《走进名师课堂.doc》
走进名师课堂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