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

2020-03-03 23:28:3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七律 长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礴、丸、岷”等三个生字,会写“丸、崖、岷”等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2理解第

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诗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筛选资料法,合作交流法,情感体验法同时采用现代教学手段,配合板书,并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

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朗读感悟、品味想象等方法展开学习。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解题。

1、回顾那段峥嵘岁月,二万五千里长征,谱写了多少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造就了多少顶天立地的英雄,又留下了多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那么,如此丰富深厚的历史内涵,在长征即将结束的前夕,一代伟人毛泽东写下了诗史上这首著名的七律《长征》。风云历史,浓缩成一首诗。今天我们就顺着伟人的笔迹,去触摸长征的风景。

2、教师板书课题:25七律.长征

3、齐读课题。

二、提供资料,自主学习

1、师:作为一个五年级的同学,我觉得很多的内容,包括这首诗的意思,不应该老师给你讲,要靠自己来学。老师印了资料发给同学们,要让你们调动自己的潜能来充分的自学。这是一首诗,我们结合资料自学什么呢?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体裁。

(3)、了解作者,了解时代背景,创作背景。

(4)、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不懂的词语可以小组交流。

2、先检查课文读得怎么样。 (1)指名读。重点指导“逶迤”“磅礴”的字音。

读通顺了,读流利了,但是古体诗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这次要求读得有节奏。师出示节奏,并范读。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1意思?

三、知情交融,展现“超越”。

师:现在小组的同学互相说说诗的大致意思,不懂的词语可以做上标记。 1理解第一句诗的意思。 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万水千山当做平平常常的事情。“只等闲” “等闲”是什么意思?生:平平常常。师:那么“只等闲”,老师把“只”的意思写了下来,大家看看在这里应该是选择哪个? (仅仅是)。 带着你对这句的理解谁来读一下第一句话。

2第二句意思。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就像翻腾着细小的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眼里就像脚下滚过的泥丸。(1)师:非常好。作者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五岭山脉和乌蒙山脉。五岭是指大庚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和越城岭,此山脉绵延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和贵州地界;乌蒙山脉绵延在云南、贵州地界。这两个山脉不仅山势险峻,并且是在长征中突破敌人封锁和击败敌人围追堵截的地方。

第二句毛泽东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把逶迤五岭看做是一个小小的“浪花”,把磅礴的乌蒙山看做是“泥丸”一样走过去,) (2)做个小练习。(出示练习题) 五岭逶迤腾细浪。把------比作---------。 乌蒙磅礴走泥丸。把------比作---------。

(3)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夸张、对偶。从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红军的乐观顽强)

以前学过的古诗中,有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或夸张的这样的诗句,谁能说两句?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

《望庐山瀑布》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夸张

为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李白《夜宿山寺》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

《望庐山瀑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

《赠汪伦》

师:多么乐观的红军队伍啊,诗中用了多么新颖的比喻,想象也非常的奇特,把红军的藐视困难具体的形象化。 (1)谁来读读这句话。

- 3追堵截。我们的红军历经“千山万水”,再有党中央的分裂,真是难上加难。但是,同学们,红军的回答是什么? 齐读第一句。)

四,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对战士说些什么,或者你想用什么样的词语形容我们红军战士的精神?

5、诵读升华感情

本诗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来朗读全诗吧!

四、检测评价,拓展延伸。 出示习题

1、根据注音书写词语

泥wán________

山yá________

mín _______山 2.《长征》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一共________句,每句________个字。颔联和颈联要采用________修辞。

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 A.比喻

对偶

夸张

B.对偶

夸张

拟人 C.夸张

拟人

借代

D.借代

比喻

对偶 4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腾越五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喜踏岷山雪。赞颂了红军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精神 渗透学法

同学们,你们非常了不起,我觉得你们自学能力非常强。把这首试的作者,背景,基础知识,诗的意思基本上了解了。我们抓住抓住重点的词“难”“寒”“暖”“喜”来体会感情。并把把自己放在情景中去设身处地的去联想。然后反复的去吟诵去朗读来感受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就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 (出示幻灯片) a有节奏地朗读课文,了解体裁、作者,写作背景,大致了解诗的意思。 b抓住重点词体会诗的感情。

c反复吟诵与作者心意相通。

师:七律长征只是主席在长征胜利结束后写下的一首诗,还有一首《清平乐.六盘山》。我们欣赏一下?大家试着读。

清乎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 5

长征

长征

长征

长征

长征

长征

长征

长征

长征

长征

《长征.doc》
长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