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教学反思

2020-03-02 10:16:0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氓》备课思考 新乡市第一中学

曹亚平

两千多年前,孔子曾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无邪”有“至诚”之意,即要传达真性情和表达纯正的的思想。每次重读《诗经》,我都会想起曾经就读三年研究生的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思无邪” 斋;都会想起自己在那里数次聆听诗经协会会长夏传才老先生那富有智慧而动情的讲座的情景;想起自己每次经过此斋时心生崇敬的片刻驻足。也许从那时起,我便悄然地恋上了《诗经》。幸得这次市里优质课大赛可以自己选课题,我就毫不犹豫的选了《氓》。

《氓》是一首四言叙事诗,以女主人公自述的口气,叙述了自己和丈夫恋爱、结婚、丈夫变心最后与之决绝的过程。感情真挚炽烈,语言表达淳朴而有韵味。千载以来,《氓》能不断地进入后世之人的视野,皆因文中的这位敢爱敢恨、敢于抗争、勇于追求自我尊严的女子。她的形象代表了中国传统女性追求自由恋爱、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以及面对男女不平等的现实所表现出来的坚强果敢的精神品质!在中国古典文学画廊中,这是一个极具魅力的形象!每一位聆听到她哀唱的后世之人都应为之心生敬意。

《氓》能从《诗经》数百篇的优秀作品中被遴选出来并作为高中学生接触的第一篇古典诗歌,我想这首诗的价值和意义一定是不可替代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对于涉世未深的高中生而言,我认为《氓》这首诗所承载的教学资源应是多方面的。从工具性角度来说,它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古典诗歌、培养鉴赏古典诗歌能力的一个凭借;从人文性角度来讲,它又是使学生懂得在生活中如何做人的一个极好的例子。

基于我对文本的解读与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我便把这节课定位为鉴赏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教授法”与“点拨指导法”、“探讨交流法”相结合,这既是考虑到在学生对文本极不了解的前提下,鉴赏诗歌离不开教师的引领与点拨;又考虑到课堂永远是学生绽放思维之花的领地、“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这些因素。另外,诗歌教学,朗读悟情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与方法,所以“朗读法”也贯穿了课堂的始终。课堂教学最终的目标是希望学生学完本诗能够感受到女主人公形象的魅力,能够为她的美好人格感动并在学生还在成长的心灵上留下一些影响。

以上是备课中的思考总结。走过了,尚能回望。回望中,才有反思。静下心来思考已结束的这节课,得与失,整理出来以有益于以后的教学。

一、预知学情很重要。由于这首诗距现在时间久远,篇幅较长,学生课前又没做任何预习,正音释义是学习这首诗必不可少的第一个环节,这是解读这首诗的难点。在课堂行进中也的确发现,学生在初读全诗时遇到许多读不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通过初读全诗理解诗意这一环节的进行,学生们还是解决了这一难点。可见,对学情的预知是一切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

二、问题设置很关键。在“整体感知,梳理情节”这一环节,同学们只关注到了教师提出的“诗中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这样一个问题,开始回答时语言过于详细,我便提示他说请看大屏幕,注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他

便调整了表述方式,顺利的概括出了全诗的情节。可见教师在问题设置给学生明确的指向是非常关键的。

三、朗读指导很必要。诗歌教学离不开朗读悟情,但情感有时又具有能意会但不知怎言传的特点,特别是对于涉世未深、情感经历不够丰富的学生来说,更是不易传达,这时就需要教师用明了的语言来引领学生解读诗句背后隐藏的丰富情感,并辅以朗读方法的指导,学生才能用自己的声音来传达诗中的情感。如这节课中读“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时,第一个学生的朗读并未让人感受到女主人公内心的忧与喜,在我做以朗读指导后,他主动起来再读,已明显地传达出了两种不同的情感。

四、总结提升不可少。课堂中适当的总结是对上一个教学环节的总体回顾,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对于这节课来说,我做了三次总结,第一次是女主人公的形象分析完后,总结其形象的代表意义;第二次是体悟完女主人公不同时期的情感变化后,学生已经感受到了整个故事中女主人公的情感波澜,进一步认识了这一形象的美好与可敬,这时我运用了一些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做以总结,更加激发起学生对这一形象崇敬之情。第三次是整节课结束时,用高屋建瓴的语言概括女主人公的人格魅力,给学生以人生的启示。

此外,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处理学生失当行为的教学机智,这往往会成为课堂上生成的一个亮点。如在这节课上,当我让大家推荐一名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读第五节时,没有意料到他们会恶作剧推荐了一名极差的学生,结果他不但读的声音很小,而且还读错了字,本来是一段表现女主人公内心极度悲痛的内容,同学们却哄堂大笑,完全没有了悲剧的氛围。这时我就立时用沉重的音调引导说:“同学们,这个时候我们是不应该有笑声的呀,此时我们的主人公内心充满痛苦,作为倾听者的我们,难道不应该为她感到伤怀么?下面让我们齐读这一段,用自己的声音来传达一下主人公的痛苦之情吧。”接下来从同学们齐声朗读中,明显可以感到他们已进入了状态。

从讲台上走下来的那一刻,我的心中就开始溢出丝丝遗憾。按正常的教学,这首诗应该是一个半到两个课时完成的教学任务,在学生不作任何预习的情况下一节课之内完成,一定会有涉及不到或者用力不足的地方。再如,由于课前没有和学生进行必要的交流,学生的学习动机也还没有完全激发出来,致使课堂气氛不太理想,这些,都将成为我永远无奈的遗憾。此外,在评课时,宋主任指出的课标表述问题也是我必须认真反思与改进的地方。

教学是一门憧憬与遗憾叠加的艺术。因为憧憬,所以每个人都会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媒体。但不管在之前多么地深入揣摩教材、反复修改教案、细心考虑环节,上完之后总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也许就是人们所说的缺憾之美吧。

2012-11-26

《氓》教学反思

《氓》教学反思

《氓》教学反思

氓教学反思

《氓》课教学反思

《诗经.氓》教学与反思

《氓》课后反思

《氓》《离骚》《孔雀东南飞》的教学反思

氓教学设计

氓教学设计

《《氓》教学反思.doc》
《氓》教学反思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