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教好鲁迅先生的文章—孔乙己

2020-03-03 04:55:4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浅谈如何教好鲁迅先生的文章——孔乙己

刘哲

鲁迅先生作为我国文学巨匠其作品在初中语文课本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包括小说、杂文、散文,几乎代表了鲁迅各个时期的重要文章,而且贯穿于中学阶段各个年级的各册教科书中。鲁迅先生不愧为一代文学大师,他的作品语言犀利,内涵厚重,思想睿智,闪烁着迷人的光芒。但先生的作品太深奥了,学生比较难以读懂,教师也比较难教。如何使学生走进大师的作品里?为此,我下了不少功夫。通过这次讲解《孔乙己》我感受很深,结合以往所听和所讲的鲁迅作品教学课,借此机会发表自己对鲁迅作品教学的一些体会。

鲁迅先生的文章主题深刻复杂,语言意蕴丰富,感情冷峻中透着炽热,无情中却见深情。言为心声,先生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他对自己所处的社会、对人生的深入思考和形象表达,都是他对祖国对人民的满腔炽爱。先生对孔已己灵魂的无情批判、揭露、愤恨,不正是因为对他爱之深吗?为了讲好《孔乙己》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师的学识既要深厚还要广博,要清楚鲁迅的生平经历,特别是先生思想的转折变化。只有教师真正读懂了鲁迅,读通了鲁迅的作品,对鲁迅的作品有了深刻独到的见解,才能引导学生学好鲁迅的文章。课堂讲授才能“约而达”的境界。教师精辟的观点、广博的学识、生动的语言、恰当的举例、必要的引证是吸引学生的强大磁力。

二、解决生僻字,为理解文章扫清障碍。

由于鲁迅先生的小说生僻字较多,有的晦涩难懂,因此,我首先为学生的阅读扫除障碍,使学生真正读通读懂鲁迅的小说,是完成鲁迅作品教学任务的前提和基础。例如在讲《孔乙己》时,我将生僻字以大屏幕的形式打出来,让学生自己查字典,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不理解的教师再点播,如羼水的意思是搀杂水

三、引导学生理解写作背景,为理解文章奠定基础。

教师应使学生明白每一篇作品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这样再去读课文就不会很难理解了。在讲《孔乙己》时,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写作背景,并提问学生自己总结,然后再以多媒体的形式出示背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

1 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主要是为了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这样学生对教师在讲课文内容时就好理解。

四、抓重点,引导学生仔细揣摩人物的刻画。

小说主要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鲁迅先生的文章人物生动形象,栩栩如生,他善于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肖像等细节描写来加以刻画,因此在讲解《孔乙己》时,我重点分析了孔乙己的形象,通过孔乙己两次到咸亨酒店外貌、穿着、动作、语言的不同,由此来分析造成孔乙己悲惨命运的原因,学生找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得出悲剧命运的制造者是封建教育制度和封建科举制度,从中也可以找出鲁迅先生写作本文的目的是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

五、环境描写对于塑造人物的作用。

小说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环境的描写对于塑造人物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讲解本文时,我抓住周围人物对孔乙己的态度这点来分析,课文中写到孔乙己来酒店周围人的五次笑,让学生自己去找,并分析每次笑的含义,由此找出全文以笑为线索,以喜衬悲的写作手法,更令人悲哀,表明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

六、赏析作品精练、深刻、生动传神的语言

鲁迅先生的小说有诗一样单纯的韵味,语言却又精粹、凝练、含蓄, 在本文中体现尤为强烈,所以在讲课时我抓住这一点,选取了两个有代表性的句子:①孔乙己第一次出场“排出九文大钱”到最后出场“摸出四文大钱”,通过由“排”到“摸”两个动词前后对比分析,使学生体会到孔乙己每况愈下的悲惨境地。②“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作者用了两个矛盾性的字眼“大约”和“的确”

让学生分析这两个词的含义,让学生纵观全文,“大约”是因为什么,“的确”又是因为什么,学生通读全文后不难理解,由此得出小说以这一含蓄语句作结尾,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孔乙己的悲惨结局,思索造成悲剧的社会根源、言虽尽而意无穷。鲁迅先生的文章意蕴深远,回味无穷。

七、“不求甚解”, 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自由。

学生对于接近一个世纪的东西,总会有很多迷惑和不解,允许他们留有疑惑吧。我们熟悉有难度的东西,尚且需要一个过程,何况十几岁的孩子理解,品味,鉴赏文章呢?这些疑惑也许会成为他们以后阅读鲁迅作品的动力呢。随着学生的成长,随着他们对历史的进一步认识,随着他们思想的深刻,他们才能真正读懂鲁迅。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允许他们咀嚼、反思,慢慢理解吧。所以在讲课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作业:小说的结尾并没有明确交代孔乙己的死去,你认为孔乙己死了没有?请展开想象,写一篇短文来明确交代。通过学生上交文章情况来看,大致可分为两类——孔乙己悲惨死去和孔乙己最终过上丁举人似的生活,学生们想象大胆,入情入理,说明大家对这篇文章理解尚可。

八、适当留白,激发学生兴趣。

中国画中大片的留白,可以是天空,河流,山川……鲁迅的文章丰富深刻,我们有时也没有必要从主题到情感,从人物到情节,从写法到语言……每一点、每一面都讲深讲透。留一点疑问,留一点空白,让学生更有兴趣地去阅读鲁迅作品,去研究鲁迅其人,不是更好吗?因此在讲《孔乙己》时,教学目标我只选取了一点:深刻,多角度的分析人物和理解作品主题。

这样,学生就留有想象的空间,便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我们可以从学生文化知识水平实际和认识水平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对鲁迅作品的理解程度,有的放矢,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深入浅出地进行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鲁迅作品的兴趣。然后再对鲁迅作品构思巧妙、独特的手法、新颖的格式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以上只是我在讲课过程中的一些拙见,鲁迅先生的文章意蕴深刻,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加深自己的文化低蕴,才能讲清讲透先生的作品。

孔乙己鲁迅

鲁迅先生的文章特点

鲁迅先生文章的读后感

鲁迅先生文章的读后感

鲁迅先生的文章特点

鲁迅先生写的文章的特点+++

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

先生鲁迅

《浅谈如何教好鲁迅先生的文章—孔乙己.doc》
浅谈如何教好鲁迅先生的文章—孔乙己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