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课题研究

2020-03-03 07:55:2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学科课题研究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

师生互动学习活动的研究与实践

郭淑贞 胡佩芬 林敏

宁海县西店小学东红校区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学习活动的研究与实践

宁海县西店小学东红校区 郭淑贞 胡佩芬 林敏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根据新课标的基本教学理念,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和互动的过程中进行,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课题的提出

1、研究背景:

语文课堂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也不再是学生的“群口相声”,而是师生的互动之间的一种学习行为,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应该想办法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学生也要主动地学,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新课程实施的全面铺开,教学中产生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如在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中,特别在各级各类的比武课、优质课等评比中,教师刻意追求教学手段的新奇和花样的不断翻新,结果是课上学生按照教师的预设或引导进行,看是表现热热闹闹,回答问题或讨论有条不紊,课下却难见实效,因为少见课堂中的问题生成与创新思考。经常听到老师们有这样的怨言:“课堂上该讲的东西已经讲完、讲清,但一旦测验检查时,学生又好似没有学过一样。”这些言论说明师生教与学活动不同步,课堂实效低的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只有弄清造成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并探求解决课堂教学低效的相应措施,才能够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我们想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以提高师生学习活动的实效性为研究课题展开研究。为此,确立了 “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学习活动策略的研究”研究课题。

2、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学生学习的选择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构建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实践研究,实现“四个有利于”: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改善学习方式,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学习能力,真正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会学习;有利于形成教师良好的教学品质,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艺术,增强教育效果,形成具有个性化的教学特色;有利于提升教学实践经验并把它概括为可操作的教学模式,以在教学研究中诊断教学过程,预测教学效果,评价分析教学活动,指导和改进教学实践,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并为多样化教学和教学艺术开辟道路;有利于构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探索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基本规律,概括出“课堂教学理论框架”。

3、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国内外已进行了很久很多的探索,且有不少的成功经验与模式。新陈代谢乃自然规律,当今知识更新异常之快,照猫画虎难以应对。在知识经济和网络信息异常凸现的全球一体化时代,只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才能在教育大发展的伟大事业中不落伍。本课题研究置身于学校开放教育的背景中,立足于超越传统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时空,重构师生关系,激活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唱主角”。教学中以发挥学生的“四性”(自主性、主体性、创造性,差异性)为教学的终极目标,紧扣“五开放”(开放的课堂教学目标,开放的教学环境、开放的教学内容、开放的教学方式、开放的教学评价)等关键要素,创造性地进行开放式教与学的师生活动实践研究。在学校全面实施开放教育的基础上,我们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策略的研究”是对开放教育理论成果的消化和应用,是对开放教育实践的探索和细化,是开放教育理论与开放式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而进行的教学效益研究,以丰富学校教育特色的内涵。

本课题采取全体语文教师共同进行研究,学生参与研究的方式进行,研究将依托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以解决课堂教学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研究重点,利用我校教学研究氛围浓厚的优势,发动教师全面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既促进课堂教学实效的提高,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学校文化内涵。

二、研究的内容 课堂教学中,新型的师生关系有没有充分体现,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课堂民主气氛仍停留在表层。新课程对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和个体开放心态的倡导,以及尊重差异和鼓励独特性、崇尚个性和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还没有全力的付诸于教学行为之中。教学方式单

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顽疾均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医治,被动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新课程改革针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念,如:“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的教学目标观;倡导开放、生成的新知识观;倡导创新、建构的课堂教学观;倡导关注过程、尊重差异的课堂教学评价观。因此,寻找课堂教学改革的生长点,实现现代的课堂教学观,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就是要“聚焦课堂”。在课堂中研究、在课堂中发展、在课堂中生成,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树立科学的效益观,将先进的教育理念最大化地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

三、课题研究预期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力争达到如下的研究目标:

1、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和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2、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规律、方法;

3、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整体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四、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采取常态下的行动研究法和实验研究法。同时运用观察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数理统计法、思辨方法进行研究。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全镇在校小学生,利用课堂师生学习活动展开提高实效性的研究。研究实施过程中采用网上查阅资料、教师理论学习、课堂教学实践、形成研究成果、学习心得体会交流等形式展开。在研究过程中主要分两个方面展开:学生方面:包括学生的心理、身体的研究;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研究等。教师方面:包括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评价方式的转变;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研究等。

① 行动研究法:由备课组长牵头,全体语文教师协同合作,在课堂教学中边实践边研究,通过进行教学反思和行为矫正,逐步解决影响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具体问题。

② 个案研究法:在大量课堂教学实践基础上,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教学个案(比较成功的或遇到问题较多的),充分解剖,总结经验和规律,为行动研究提供可借鉴的案例。

③ 反思总结法:根据课堂教学的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这些事实,揭示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继而形成相关的结论,并使之上升到理论高度,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验证、反思和完善,从而形成具有借鉴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④ 文献资料法:收集、分析和整理有关小学语文教学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方面的教育理论,通过学习和研究,形成利用语文课堂提高教学实效的理性认识。

五、实施过程与主要措施

(一)抓好“四落实”,保证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1、组织落实:

自我校申报的《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的策略研究》项目,批准为县级课题后,首先成立了以郭淑贞为课题总负责人,由教科室主任叶云霄老师安排策划并组织落实,具体规定了研究的重点和组内分工(详见课题实施方案)。由教研组申报子课题,教研组长任子课题主持者并负责组内研究。

2、管理落实:

为保证课题研究能在科学的有序的工作状态下顺利开展,我们制定了课题研究的研究步骤。要求课题组成员做到“三必须”:首先,课题组成员必须按照学校的规定,对组内成员或其他教师每人每月至少听一节课,同时认真填写《课堂观察表格》,记录并分析师生互动的“质与量”,以便掌握第一手资料;其次必须加强理论学习,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必须准时参加每一次的课题会议,并检查总结汇报研究情况,及时交流。学期结束完成书面总结或撰写论文。

3、学习落实: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课题组高度重视,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力求以课题研究为契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为创建学习型学校做自身的努力。

①认真学习了有关合作、互动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科研论文和科研成果,鼓励课题成员加强自我学习,掌握“互动”的内涵,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学校对课题研究也应采取特殊政策,允许教师自己购买有关的书籍,优先予以报销。

②组织教师进一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中与课题相关的书籍和资料,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③邀请教育专家现场指导,拓宽课题研究信息渠道。

④鼓励教师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了解最新的教育信息,充实理论水平。鼓励组内成员互相观摩,在实践中共同提高。

4、目标落实:

在认真学习、领会各实验阶段计划基础上,我们确立了课题研究的目标,即通过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具有合作互动的情感,养成合作互动的品质。通过互动让学生找到互动的途径,掌握互动的方法。通过互动的研究让教师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

(二)明确要求,保证实验内容的实施

1、逐步提出要求,学会合作和互动

任何学习方法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时间的培养,需要老师耐心地指导,也就是需要循序渐进的指导方法。刚开始进行课堂合作学习时,有的教师反映课堂秩序混乱,喧闹声很大,学生各行其是,没有合作意识。合作学习方法虽然好,但真正实施起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老师耐心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训练。为解决此类问题,要求教师采用鼓励的方法引导学生人人参与、学会合作。例如三年级 老师结合班级特点,多次开出体现合作互动的研究课,在摸索和借鉴中逐渐总结出合作互动的一般套路,像 老师在开始进行互动课堂教学时向学生提出:人人都要勇敢地发言,经过一个多星期的鼓励,班级几乎每个学生都参与了。再提出第二个要求:一个人说话时,其他同学认真听,且不能弄出响声。就这样一点一滴地进行引导,逐步形成学生之间有序的、科学的、友爱的合作互动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各班学生的合作互动意识得到很好的加强。

2、学习内容丰富多样

互动使每个孩子都参与学习,成了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只作为“观众”、“听众”。为了充分运用这种优势,在学习内容上应丰富多样,不仅仅让学生在学习有困难的时候才进行合作讨论,像互相认读生字,互相检查书写,交流学习方法,小组游戏学习、学习评价等等都可以进行合作和交流。例如, 老师在《杨氏之子 》 这一课教学时,深入理解,让学生体会语言。思考:你觉得杨氏之子的机智表现在哪里?(1)“应声答曰”说明反映很快,不假思索。(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没有正面说杨梅不是我们家的,而是巧妙的从“夫子家”说起,寓意孔雀不是你们的家禽,杨梅当然就不是我们家的。然后.讨论:(1)杨氏之子这样的回答,你觉得好不好?(2)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说话的例子,说一说。试着演一演。 另外,课堂教学中的同伴合作师生互动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很高的,所以,我们课题组成员在实践中也基本上达成共识:

1、互动要尽量采取民主的形式,充分尊重学生,这是保证合作互动有效地进行。

2、互动要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指导,同时也要正确处理好集体教学与合作学习,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课堂中的静与动的关系,不可急于求成。

3、互动时,老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合作互动的任务应该适当的难度,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小组活动的激情,以使每一节课同学们都是有目的地进行合作学习。

4、互动的时间要适中,这个时间应以学生的情绪变化而定,老师要做到仔细观察,掌握课堂发展态势,必要时对各个小组和学生的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三)合理分组,开展切实有效的互动的策略。

1、建立小组是合作的必要的组织形式,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展开实施的前提条件。小组生成方式有多种:如“自由组合式”,易相处的几个同学依据自己共同的兴趣而组合在起;“指定组合式”,就是教师依据自己的教学、管理目标,将某些特定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特定小组;“优化组合式”,就是通过前两种方式相互融合,组成班级新结构。小组成员素质的分配,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如“优优”组合,即全部是优生组合在一起,这对“小教师”的指定、活动、培养有积极的作用;“中中”组合,即全部是中等生组合在一起;“特定”组合,就是组合在一起的全是学习或品德有待于进取的学生。这三种分配方式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分层次,在上课时可以将优秀生以“小教师”的身份指派到其他各组合作、讨论、指导。也可以采用“优中”、“中后”组合和“优中、优后”组合,这两种组合方式,非常适合各组成员在优生的带领下随时合作讨。同时老师也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小组不是纯粹的兴趣小组或娱乐小组,而是一个协同共事的团队,要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尤其是要关心那些交往能力弱、学业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愿意接近他们,争取共同进步。

2、每组安排小教师,小组长,确定职责,是保证互动实施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合作互动学习,小组成员要进行合理的分工,明确各自的职责,这样既保证了小组活动的进展有序,又能使个人的努力真正与小组总体工作想协调。因为我们学校每个班的人数都是比较多,四人的一个小组,需要根据任务的不同,教学目标的各异,确定职责,分工合作。生成方式:小组长可以由老师指定,也可以由本组成员民主推选或者轮流“执政”;“小教师”亦可以由老师指定或学生民主推选,遵循“有能耐者上”的原则,如知识掌握的程度、表达能力等,所以在上课时教师有时可以临时指定谁当“小教师”。小组中两者存在模式:小组中只有一位组长,兼职“教学”和“行政”的功能;小组中只有“小教师”,不但履行“教学”功能,还要执行“行政”功能;小组中设小组长和“小教师”各一名,两者各负其责;“小教师”全部集中在若干小组中去,其他各组各设一名组长,在上课时可以将 “小教师”指派到其他各组合作、讨论、指导。

3、理顺环节,有条不紊地开展教学实践。互动活动的内容与环节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花很多的时间,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出具体的教学计划。我们课题组经过几次实践和研究,确定我们课题组还是按照最基本的互动的流程,就是:导学入境,确定目标→启发引导→小组合作→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反馈提高→达标测试,完成学习任务。

六、课题研究的效果分析

从我们课题组开始实施学习策略研究一年多来,老师们本着边学习边总结、边改正、边提高的方法,由初步的接触课题研究,到深入地展开理论学习、教学实践,我们课题组的每一位老师都感觉到自己在理论和业务上较之以前有了质的变化。根据已实施“师生互动”教学的班级同学反映,课堂实施合作互动对于他们来说一是新颖,二是给了他们真正的自主。参与课题研究的任课教师也认为,课堂教学实施合作互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合作和互动意识,起到其他教学方法并不擅长的教育作用。经过我们课题组全体老师一年的努力,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主要表现在:

(一)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互动意识和社会适应性,提高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我们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发现,现在的很多初中学生自我意识强,缺乏与他人相处和交往的基本能力,这种状况与当今时代的发展甚不合拍,如何才能改变这一情势,我们的教师在思考,而新课程改革就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契机。通过课题实践我们可以看到,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之间必须进行必要的交流,必须互相帮助,妥善的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这种交往使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和优点,从而产生心理相容,体验到与他人建立起和谐关系的乐趣。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互动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满足了每个学生的“表现欲”和“归属感”的情感需求。

合作小组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在共同活动中必须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其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对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体现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要求。可以使学生在互动中产生心理相容,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对集体的形成和巩固产生积极的影响。群体的归属感、认同感,能使学生心平气和地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上他人。尤其是那些在群体中处于劣势的学生来说,对于被接纳和自尊心受维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效应。

(三)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培养了新型的师生关系,体现教学的民主。

互动给每个学生提供了相当广泛的活动空间,使学习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的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之上,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这种人人参与的学习方式,避免了目前班级授课中集体教学不可避免的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充分参与学习的机会,而不得不处旁观、旁听的局限。师生间的关系也不再是教师一味传授,学生只管倾听的传统模式,而是师生间平等交流与互动的新模式。教师更多的是一个顾问和指导者,同时教师可能对某一专门知识不了解,须请教专家或可利用学生的专门知识。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及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提供了一种师生互动的新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师生间能够平等对话与交流,真正体现教学的民主。

(四)课题研究也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素质,提高了教师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对于我们课题组的教师来说,通过现实的课题研究,发现教育问题,制定对策,对研究的效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得出自己的结论,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生动的鲜活的学习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我们教师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学工作的效果便显示出来了。另外将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研究上升到理论水平,就形成了科研论文。王老师的《师生互动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的三个关系》(发表于《宁海教育》2010年第三期),提出了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要处理好动与静、质与量、堵与放的关系,对其他教师也有借鉴意义。 (语文组论文)

七、反思与探讨

经过一年多的课题研究和实践,虽然在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上有了些许进步,教学效果也自认为比较明显,但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对合作互动的理论觉得还不够深入,局限于比较狭窄的范围里,特别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还存在着不足和困惑。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个别教师对互动的简单理解,重形式轻实质,导致课堂教学无法很好实现原有效果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互动模式,核心问题应该是互动的实效性,而有的老师却误认为,只要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只要师生之间有了交流就行了。在课堂上也是简单地让同桌或前后桌的同学组成小组,然后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小组讨论。在此期间,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的相互交流,也不监控学生在小组中的交往活动,反正只要有人代表小组给出正确的答案,整个小组就是顺利过关了。长此以往,那些不爱学习的同学,在“合作互动”幌子掩护下逃避学习责任,而能够完成任务的同学也会灰心,合作方式就会不了了之,互动成了相互之间的闲聊。

(二)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互动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合作互动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我们有时也发现: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同时也容易出现放任自流的现象。在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有的是一味地举手,不住地喊“老师,我、我”,有的自己想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事。 由于时间有限,再加上我们课题组的年轻教师真正做课堂教学的课题研究还是第一次,总觉得我们组的课题研究还有很多值得进一步研究的价值,所以,针对在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还是要求教师在教案本的后面写上教学反思,在每周常规的教研活动时提出来,然后以备课组为单元群策群力,共同研讨,寻找理论上的支持或成功解决此类问题的办法或案例,再到课堂教学中实施,看效果再做进一步的研究。 过去一年的课题研究,我们课题组可以说是“边学边教边做”,对合作互动的理论的认识还比较肤浅,不能很好地利用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课后的反思有时也停留在表面。所以我们继续进行课堂互动的研究就要切实解决此类问题,在理论的学习上要更加认真,还要多读、多看、多记录有关合作互动的理论,并能够真正地用于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八、参考文献及书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02.

2、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2003.

3、缪水娟.教师角色转变细节[M],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施建平.让学习变得更轻松[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余文森.有效教学的案例与故事[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6、余文森.新课程与学校文化重建[J],北京:人民教育,2004(3).

7、中国基础教育网.http://www.daodoc.com/ 8.〈〈语文研究性学习综述〉〉(《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5年第2期)

9.《语文研究性学习概论》(程红兵《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年第四期)

10.《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

英语学科课题研究总结

美术学科小课题研究计划

《中学生学科素养培养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历史学科小课题研究阶段报告

化学学科课题

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

《学科课题研究.doc》
学科课题研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