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村卫生室软件

2020-03-03 04:46:5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是覆盖全部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有条件的村卫生室的信息系统。建设内容包括建设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相关政府部门和居民提供服务的应用系统,以及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部署终端系统。为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高投资效率,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意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是深化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医改\"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重要技术支撑。

(一)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的必然要求。建立国家基本药 物制度是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涉及药品生产、流通、采购、配备、使用、补偿、监管等多个环节。要以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的规范和监测管理,确保基本药物安全有效、价格合理、方便可及。同时,基本药物制度带来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分配、补偿、激励机制等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要以信息化手段,反映和监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情况5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

(二) 规范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的关键手段。依托信息系统,通过标准化的流程设置,规范化的电子处方、病历模板,以及诊疗规范、临床路径、诊疗导航、知识库辅助和远程医疗等,规范诊疗行为,促进合理用药,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通过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服务信息联动,建立与临床信息互通共享、动态连续的电子健康档案,增强健康管理能力。借助信息系统实时生成的记录和统计分析数据,及时、客观地对机构、医务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推动科学管理,完善激励机制,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

(三)构建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基层医疗卫生 机构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网底,是城乡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是居民健康档案的初始建立地,是信息数据的源头。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保障真实可靠的一线数据来源,为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统一高效的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

二、总体目标

到2015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基本覆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有条件的村卫生室,并鼓励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用该系统;在基层医务人员服务过程中为城乡居民建立动态更新的电子健康档案,并与电子病历信息互通共享;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在区域内互联互通;有条件的地区实现区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县级医院、对口培训和技术帮扶医院的互联互邋。为全省范围内和跨省医疗卫生信息互联互通形成基础。

三、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原则 (一)因地制宜,统筹设计。结合当地实际和发展规划,立足现状,夯实基础,兼顾长远。以省(自治区、直辖巿)为单位,统筹利用资源,进行项目建设方案设计,组织系统开发和部署实施,统一标准和技术规范,为互联互通奠定基础。从最基本、最急需的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内容着手,坚持充分论证,试点先行,逐步推开。

(二)整合资源,务求实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做到规划设计有整体性和前瞻性,具体建设注重实用性和可扩展性。高度重视应用软件质量,强调可用性、易用性, 操作界面友好,功能全面,符合基层实际。

(三)需求牵引,立足服务。以基层医改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需求为出发点,服务于规范和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控制成本和费用、实施绩效考核的要求,满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功能、业务流程、业务量和信息量需求。完善制度和政策环境,确保系统长期、持续、稳定运行和使用,有效服务于医务人员、社会公众和管理部门。

(四)注重安全,鼓励创新。加强信息系统安全体系建设和管理,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群众个人隐私安全。在此基础上,鼓励地方结合实际进行创新,充分发挥巿场作用,探索改革政策环境、支撑体系和管理机制,逐步建立信息系统建设、维护^ 行的长效发展机制。

四、建设要求 (一〉标准化要求 各省(自治区、直辖巿)应严格遵循国家和行业统一的互联互通标准和业务技术规范组织项目建设,并依托标准化的信息平台实现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信息数据的纵横贯通和信息共享。对国家和行业暂无规定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应用领域,卫生部统筹协调,各省(自治区、直辖巿)统一制订相关标准。建设本项目需遵循和制定的主要技术规范和标准目录见附件1。

(二)基本功能要求

基于统一标准和技术规范,开发基本药物、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和综合管理应用系统,满足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用。对已建应用系统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求做符合性改造,建设相应接口。

1、支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业务

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业务。支持医务人员按规范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实时记录服务情况和数据,建立动态、连续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并与诊疗信息互通共― 享。

基本医疗服务。包括门急诊、住院、医技等业务。支持医务人员按规定流程,遵循或参考系统自带的诊疗规范、指南、临床路径或知识库,,实时处理诊疗业务,记录服务情况和数据。

基本药物配备使用。包括药库、药房、临床应用管理。支持实时记录和监控基本药物配备使用情况,并与基本药物集中采购系统对接。 健康服务门户网站。支持用户以多种终端登录网站,经身份认证后查阅个人健康记录并参与个人健康管理等,进行门诊诊疗预约和计划免疫接种等公共卫生服务预约。

2、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内部管理

业务运营管理。包括门急诊与住院收费、物资、设备、财务等运营管理,以及统计分析、查询、管理决策服务等综合管理。

服务质量管理。内部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控制、合理用药控制与监测,以及其他异常医疗行为自动报警等。

绩效考核考核管理。支持实时采集医务人员的工作指标信息,自动量化考核。

3、支持医疗卫生监督考核罾

绩效考核管理。支持按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其院长(主任)绩效考核的相关规定,采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管理运行等绩效考核相关指标数据,进行综合计分,生成量化绩效考核结果。

信息监测统计。有关部门按职能和工作需要,实时查询、统计和监测所需数据。主要包括:基本药物使用、基本医疗服务提供情况、收费情况、抗生素激素使用、合理用药等医疗服务质量指标、公共卫生服务完成情况及质量指标、医疗费用、疾病发生情况,以及其他卫生、医保、物价等部门需统计和监管的内容。

4、保障互联互通

与其他系统联通。开发与基本医疗保险信息系统、新农合管理系统等相关系统的数据交换标准和传输规范,实现医疗费用的实时结算、即时结报、有效监测,为实现跨机构跨地域就医\"一卡通\"形成一定基础。开发与基本药物集中采购系统的数据接口, 并与基本药物电子监管系统相衔接,实现基本药物从采购到使用全流程的监管。

远程医疗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县级医院之间的远程会诊(特别是远程集中阅片)服务和技术指导、教学培训。

采用网络防病毒、入侵检测、漏洞检测、安全审计、冗灾备份、加密传输和身份认证等技术手段,傲好网络安全体系建设。

(三)需求分析要求

在项目设计阶段要重点开展业务逻辑分析和系统需求分析工作,包括分析业务功能结构、业务量和信息量、系统能力需求、系统框架结构等。详见附件2。

(四)建设模式要求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应用系统建设和终端配置两大内容。应用系统要求统一部署在县级或以上区域,配备必

要的软、硬件和网络运行环境,为区域内各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相关部门提供应用和数据存取服务。

为鼓励探索集约化建设、运行和管理信息化的新模式,具体建设可以有两种模式,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情况自主决定,但要求两种模式下的数据处理和交换标准、功能和性能一致。一是分级建设模式,即由省级政府统筹管理,统一规划、设讦和组织实施,各县(县级巿)根据本地区实际需求,建设或委托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并承担保障系统持续稳定运行的责任。二是\"云计算\"服务模式,即依托\"云计算\"技术, 建设、运营和维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为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相关政府监管部门提供服务。

(五)系统性能要求

数据平台的具体配置,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系统覆盖人口数、服务机构数,以及对健康档案、临床信息数据存储和传输量、并发访问量等深入、客观分析后确定。

依托互联网或电子政务外网等网络设施,实现县级或以上级别信息系统平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部门、医改部门等之间的网络联接。

必须满足区域内全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时访问应用的要 求,系统响应时间

向省级有关部门按时报送数据的要求;具备与已建的县级或其他 医院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的能力,有条件的地区可实现信息实时交 互,或将县级医院信息系统统一纳入数据平台。

五、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视。要把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 作为基层医改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发展改革(医改办公室:)、卫生部门要密切配合,认真抓好项目部署实施工作,建立责任制,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取得实效。

(二)落实经费。管好用好中央投资补助资金,确保专款专 用。落实地方配套资金,不得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个人筹资。建立信息系统长期运行维护的经费保障机制。鼓励在坚持公益性服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巿场作用,调动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

(三)规范管理。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和责任制。严格执行招标、政府采购、工程监理、合同管理等有关规定,并遵从优先采购本国货物、工程、服务和自主技术设备的原则。严格执行〘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与资金管理办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对全省范围内应用软件的统一和对接负责,应获得应用软件的技术文档、源代码等,以利于应用系统调整、更新、升级。

(四)制度建设。建立系统日常运行维护、系统监控、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理等方面的标准规范和规章制度。采用\"云计算\"服务模式的地区,研究网络杈益保护、个人隐私和医疗卫生数据安全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5探索借助第三方的可持续发

(五)加强培训。加强对项目管理人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的培训。提前做好培训工作转变服务模式和观念,使其适应信息化搡作,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六)监督考核。各省(自治区、直辖巿)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监督评估方案并组织实施。要求信息系统功能覆盖的各项业务实现全部电子化。各级卫生部门要负责督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信息系统。各省(自治区、直辖巿)发展改革委〔医改办公室)于每年11月底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医改办么、室)、卫生部报送项目进展情况,重大问题及时反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医改办公事)、卫生部将组织专家对项目建设和使用效果进行督导检查和评价。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根据各地区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及积极性,组织开展电子健康档案应用、医疗数据共享和医疗保障信息互通等方面试点工作。

附件1:

主要标准和技术规范目录

一、应遵循的国家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

1、卫生信息数据元目录WS363.1-2011-WS363.17-2011

2、卫生信息数据元值域代码WS364.1-2011-WS364.17-2011

3、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基本数据集百WS365-2011

4、医疗卫生业务领域基本数据集WS370-2012- WS375-2012

5、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2011版)

6、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技术规范(2011版)

7、电子病历基本框架及数据标准(试行)卫办发〔2009〕130

8、国家卫生统计调查制度(2010)

9、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

10.其他有关已正式发文的标准和技术规范

注:上述标准和规范的版本如有更新,应用系统要相应更新

二、需指定的主要标准和规范

1、基本药物代码标准(以〘国家药物编码本位码编制规则〙为基础制定)

2、临床疾病分类与代码标准(以ICD10为基础制定)

3、医用材料分类代码标准

4、临床检验项目代码标准

5、临床检查项目代码标准

6、卫生信息共享文档规范

7、临床医学术语标准

8、电子病历基本数据集标准

9、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基本数据集标准

1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规范

附件2:

需求分析要求

一、业务功能结构分析

为确保所建信息系统有效支撑业务目标和搡作目标的实现, 业务功能结构分析需要提出业务功能的内容、结构、流程及相关指标。

业务功能结构分析的方法主要是:分析业务关键作业的组成、流程及逻辑关系,用信息规范程度、逻辑知识紧致程度、作业集约程度定义该业务功能结构的发展能力,并提出可量化的业务发展能力指标。

二、业务量、信息量分析

业务量和信息量(存量和增量)分析的目的是为了确定业务所需的系统支撑能力。

业务量和信息量分析的方法是:基于医疗卫生服务功能的需 要,分析服务所涉及的工作量,以及人员劳动量、服务处理量(如 离线服务量、在线服务量、利用外部服务量、外部利用服务量、利用公共服务量、公共利用服务量、在线服务周期、业务计算量〗、信息量(如静态信息量、动态信息量、利用外部信息量、外部利用信息量、利用公共信息量、公共利用信息量、信息变动速率、信息刷新频度)、服务品质(如服务响应速度、服务质量等级、安全等级、信息资源效率)等,计算并提出数据分类存储量、业务数据交易处理量、数据计算处理量和数据通信传输流量。用量化可测量的方法分析信息资源开放程度和信息服务开放程度,作为服务发展能力指标的必要补充。

三、系统能力需求分析

基于对服务量、信息量的分析,提出主机设备、存贮设备、网络设备及通信线路、系统软件(含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应用软件、终端外设、安全系统等信息系统关键组成部分支撑能力的需求,包括并发事件响应、会话维护、交易处理、计算执行、信息传输通信、数据分类存储、海量信息聚合、客观知识发现能力等,结合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现状,找出实现目标支撑能力的差距,确定需要新增的支撑能力,并提出可量化的系统支撑能力指标。

四、系统框架机构分析

总体描述系统建设目标、内容、规模及内部关系^含系统总体结构图),概要描述网络系统、应用系统、信息资源、安全体系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架构。

村卫生室

____村卫生室工作总结

村卫生室工作总结

村卫生室制度

村卫生室承诺书

村卫生室工作总结

村卫生室申请书

村卫生室申请书

村卫生室规章制度

村卫生室申请书

《社区村卫生室软件.doc》
社区村卫生室软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