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丰县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次月考

2020-03-02 09:14:0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2013-2014年度广丰县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次月考试卷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啜泣(chuò)

嘹亮

险象叠生(dié)

闲情逸致 ..B脑髓(suǐ)

田垄

姗姗来迟 (sān)

一拍即和 ..C凫水(fú)

愧怍

衰草连天(shuāi)

气息奄奄 .D酷肖(xiāo)

搓捻

龙吟凤哕(huì)

萧然起敬 ..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C )(2分)

A、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 ....B、现在,只有一个人能搭救何满子;但是,何满子望眼欲穿,这颗救命星却迟迟不从东边....闪现出来。

C、一组被称为“杜甫很忙”的杜甫画像在网络上疯传,不少专家学者对此事气冲斗牛。 ....D、这个洞任劳任怨地给整个城市洗刷着各种肮脏的东西。 ....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2分)

A、站在罗布泊的边缘,你能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和荒漠中深藏的痛苦的声音。

B、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C、近年来,网络对我国政治、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微博更是网络发挥作用的“主阵地”。

D、让我们在实干中成就梦想、破解难题、凝聚力量,开辟富裕和谐秀美江西建设新境界。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①她之所以被千古传诵,考的就是一种梅花精神,所谓“梅魂”是也。

②有人做过不完全统计,在所有咏花、画花的作品中,梅花几乎占到一米,是其他花卉作品的总和。

③两千多年文化积淀诗词、绘画、美术等各种花卉文化的载体中,有关梅花的作品数量高居榜首。

④梅花没有牡丹那样雍容华贵;没有兰花那样香气袭人;也没有郁金香那样硕大艳丽。 ⑤梅花位居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首。

A、⑤③①②④

B、⑤③②④ ①

C、③④②⑤①

D、③⑤①④②

5、下列句子中最能表现傅雷对儿子的朋友那句话的肯定的一项是(A )(2分)

你那位朋友说得不错,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 A、不是纯洁到像明镜一般,怎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 B、如果纯洁到像明镜一般,就体会到前人的心灵, 就能打动听众的心灵。 C、只有纯洁到像明镜一般,才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才能打动听众的心灵!

D、若是纯洁到像明镜一般,就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了吧?就能打动听众的心灵了吧?

6、对下面语段意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D )(2分)

雷锋出于寒门、身为孤儿,新中国成立后脱离苦海,命运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他如羔羊常怀跪乳之心、寸心永映三春之晖,不忘昔日苦、饮水思源泉,一直图报于党和国家的教养之恩、人民与社会的哺育之情。无论是修水利、搬砖石、建设厂房、辅导儿童,他都全心全意。雷锋真诚平实,不为名利所累,痛绝声色犬马,在工作中脚踏实地,在生活上朴实勤俭,待物事求真求实,对上下真情实意。为人,他是真君子;做事,他乃实干家。惟真惟实,实事求是,他的思想行为、品性人格才具有感天动地的力量。

A、雷锋身为孤儿、脱离苦海。 B、雷锋惟真惟实、实事求是。 C、雷锋饮水思源、感恩报德。 D、雷锋感恩报德、求真务实。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2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第7—8题。(4分)

宿石邑山中

韩翊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注]①石邑山:古县名,故城在今河北获鹿东南。石邑一带为太行山余脉。②不共:不与③霭:雾气④苍苍:形容山色迷蒙的样子⑤暂:时间短⑥秋河:银河

②③④

7、下面对诗的主要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起句“浮云不共此山齐” ,以浮云飘在山顶之下衬托山峰直插云天的气势 。 B、第一句是写的事远眺情景:山峰高耸,第二句是写仰望所见 :山色迷蒙。

C、正因为山高云绕,才使入山的游人产生“望转迷”的感觉 。

D、后两句写晨起赶路的那种幽静清冷的画面,使人深深体味到旅人夜宿晓行,奔波不已的艰辛。

8、下面对诗的特色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A、“宿”字给互不联系的景物起了纽带作用:傍晚投宿,才目睹巍峨的山,迷漫的云;由于晓行,才有登程所见的晓月秋河。 B、“迷”写出了诗人身临其境的感受,将沉浸在暮色中的群山幽深神秘、变化莫测的气氛 。 C、从“飞”字中可以感觉到,拂晓时万籁俱寂,天空仿佛突然增添了动感。 D、“隔”字贴切生动,突出月亮随时而变,乃至随自己脚步移动而异的情态。 。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10分)

鹏,豫章①人,家徐孺子亭边。林园自乐,师韩、柳②为文。大中、咸通③间,才名藉甚。鹏工诗,蓄锐既久,自伤年长,家贫不达,颇亦忿忿,故多寓意讥讪。当路④虽赏清丽,不.免忤⑤情,每为所忌。韦岫尚书独赏其才,延待幕中,携以游蜀。又欲纳为婿,不果。是年.力荐,夏课⑥卷中献诗有云:“一夜绿荷风剪破,嫌它秋雨不成珠。”岫以为不祥,果失志。时遭广明庚子之乱,鹏避地游荆襄,艰难险阻,南返。

【注释】①豫章:今江西南昌。②韩、柳:韩愈、柳宗元。③大中、咸通:分别是唐宣宗和唐懿宗的年号。④当路:当政者。⑤忤:抵触。⑥夏课:唐代举子春季落榜后,在夏天撰写新的行卷。称为过夏;携带所作的新诗文外出谒献,称为夏课。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C )(2分)

韦 岫 尚 书 独 赏 其 才 A、韦 岫 /尚 书 独 赏 其 才 B、韦 岫 尚 书 独 /赏 其 才 C、韦 岫 尚 书 /独 赏 其 才 D、韦 岫 尚 书 独 赏/ 其 才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达(

显达 )

延(

邀请 )

..

11、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林园自乐,师韩、柳为文

他以林园自赏自乐,写文章仿效韩愈、柳宗元的风格。

12、用自己的话说说,当政者对来鹏诗歌的态度如何?产生这种态度的原因是什么?(2分)

态度:欣赏他诗风清理,但也感到抵触,对来鹏常常有所顾忌。原因:来鹏伤感自己年纪已大,家里仍然平穷,不得志,不显贵,很有些愤愤不平,所以诗中多含讥讽嘲笑之意。

13、从文中的哪些事可以看出韦岫对来鹏的欣赏?(2分)

韦岫邀请来鹏当自己的幕僚,带他到蜀地去游历,还想招他为女婿,并向朝廷力荐他。

翻译:来鹏,豫章人,家住在徐孺子亭边上。他以林园自赏自乐,写文章仿效韩愈、柳宗元的风格。在大中、咸通年间,他的才名很高。来鹏长于作诗,已经等待锐进很久,他感伤自己年纪老大,家里贫穷,身未显达,很有些忿忿不平,所以诗中多含讥讽嘲笑之意。当政者虽然欣赏他诗风清丽,但也感到抵触,所以来鹏常常被忌恨。惟独韦灿尚书欣赏来鹏的诗才,邀请他到幕府任职,又带他到蜀中,还想收纳他当自己的女婿,结果未成。这一年,韦帕向朝廷极力推荐来鹏。来鹏当年夏课诗卷所献诗有两句说:“一夜绿荷风剪破,嫌它秋雨不成珠。”韦帕觉得很不吉利,来鹏果然落榜了。当时遭逢广明庚子之乱,来鹏为避乱游于荆州、襄州一带,备尝艰难险阻,回到江南。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4、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 (1) ,悠然见南山。(采菊东篱下) (2)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3) ,愁云惨淡万里凝。(瀚海阑干百丈冰) (4)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5)《桃花源记》中表现了村中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6)小草,是报春的使者,它在韩愈的“

”中露出朦胧的姿容,在白居易的“

”中预示即将走向烂漫,它在刘禹锡的“草色入帘青”中款款走向居室。(草色遥看近却无,浅草才能没马蹄)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18分)

雨中听花语

⑴那个雨天,我在偶然中看见了凌霄花。

⑵那天的雨下的很大,风吹着雨伞不停地摇晃,我就站在雨中看着那些凌霄花。

⑶年轻时读过舒婷的诗:如果我爱你,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在我年少的印象中,凌霄花一定是妖艳、娇媚善于炫耀、张扬的花朵。

⑷可是,第一眼看见那些花时,我不敢相信传说中喜欢攀附、依赖、炫耀自己的花,竟是这样的普通而纤弱。

⑸很大的风,吹着从高处低垂下来的藤蔓,那些点缀在绿色枝叶里的花儿,便随着摇摆的藤蔓在风雨中来回的晃动着。雨点不停的打在花朵上,每一个雨点砸下来的时候,花身便向下倾斜着、颤抖着,好似在寒风中行进的女子,纤弱的身姿惹人心痛。一阵狂烈的风雨过后,那些花儿又小心翼翼地重新向上站直了身子,雨一阵阵地落下,花儿便一次次地倒下又挺立起来。

⑹风吹过来时,花枝和藤蔓一起在风中乱舞,像是在抵抗,像是在挣扎。风不停地吹,我的心也在风雨中随着花一起颤动。我担心那些细小的枝蔓会不会在风雨中折断,我又担心那些花儿会不会在风雨中坠落。我好想用手心去托起那些花朵,我不忍看着这些柔小的生命因为一场雨而陨落。

⑺但我明白,生命都是无常的。大自然中植物和动物都要在自然的风雨中经过百般砺炼。我无法替它们承受风雨,只有站在雨中默默地用心守护着这些生命的精灵。

⑻雨停了,花儿们慢慢的挺直了身子,那些坠缀着花骨朵的枝条也不再狂舞,它们静静地像墨绿色的流苏一样温柔地低垂着。让我惊讶的是,那些看似细弱的花枝,在风中竟然没有一枝被折断,那些花儿也在雨中坚强地站立着,没有一朵坠下枝头。

⑼在风中,我所担心的一切都没有发生,疾风骤雨后留下的残露在一点点地滴落,仿佛是一场较量后遗留的尾声。

⑽我看见雨润后的凌霄花愈加青翠,我知道以后的花事也将是愈加繁盛。我突然想起了“洗礼”这两个字,生命经过洗礼后会散发别样的光辉吧!我惊叹凌霄花竟会在这样的时候,用这样的方式给了我生命的启迪。

⑾我在风雨中看见了凌霄花的灵魂,我明白了,每一朵花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凌霄花在人们误解与嘲讽的眼光中坚定着自己的信仰,不停的攀援,只是为了一种更高的向往与追求。我开始对这弱小的生命另眼相看。

⑿花瓶里的青春或许太绚丽,所以凌霄花选择了在大树边、山坡上、水泥石柱旁生长、发芽。它们背负着一个攀援强权的恶名,仗义地用自己谦卑的生命与另一个粗糙的生命结合,用自己柔弱的身体装饰着另一个生命,书写着同枯同荣,生死与共的侠肝义胆。

⒀花瓶里的青春或许太短暂,所以凌霄花选择了迎风独立的岁月,也许磨难才是生命最坚强的历练。所以经过风雨洗礼后的凌霄花,开得异常鲜艳,仿佛是洗尽了尘埃,洗尽了铅华。

⒁其实,每一个生命远远都比自己想像的要坚强,当你走过风雨,才知道自己原来也可以超越自己不敢想象的高度。

⒂站在树下,仰望着开在风雨中的花儿,仿佛是站在人海里,看来来往往的人群。花儿用无声的花语阐释着自己的生命,那么我们用什么来阐释自己?

⒃走在雨中,好像走在风尘的流年里,我在寻找生命的花语„„ 15.文中第10节说到,“我惊叹凌霄花竟会在这样的时候,用这样的方式给了我生命的启迪”,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凌霄花给“我”哪些启迪。(4分) 16.下列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1)雨点不停地打在花朵上,每一个雨点砸下来的时候,花身便向下倾斜着、颤抖着,好似在寒风中行进的女子,纤弱的身姿惹人心痛。

(2)那些看似细弱的花枝,在风中竟然没有一枝被折断,那些花儿也在雨中坚强地站立着,没有一朵坠下枝头。

17.文中第3节引用了舒婷的诗句,其作用是什么?(4分) 18.题目“雨中听花语”的含义是什么?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 19.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2分)

15、每个生命都有存在的理由;每个弱小的生命在人们误解与嘲讽的眼光中仍要坚定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更高的向往与追求;柔弱的生命也可以书写同枯同荣、生死与共的侠肝义胆;磨难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历练,让自己超越自己不敢想象的高度。(每点1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6.(4分)①运用比喻,把雨中的花比作“在寒风中行进的女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凌霄花在雨中柔弱、无助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同情。

②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凌霄花以人的情感,写花“坚强地站立”,突出花虽然外表细弱其实却很坚定,绝不屈服,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与赞美。(各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7.(4分)写自己因读了舒婷的诗句,所以认定凌霄花是妖艳、娇媚,善于炫耀、张扬的花朵,表达了自己对凌霄花的厌恶之情;(1分)与下文写凌霄花的外表普通而纤弱形成鲜明的反差,先抑后扬(1分)突出了它的坚强、仗义的品性(1分),表达了作者对花的赞美和敬意。(1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8.(4分)表层含义:在风雨中我看到凌霄花历经磨难却依然傲立枝头的生命历程过程。深层含义:感悟到生命的坚强和不断超越自我。(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

19、略(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3题。(12分)

要不要设立“中华母亲节”?(有改动)

张枫逸

⑴五月第二周的周日是母亲节。母亲节是“洋节”,既然是“洋节”,就一定会有人抵制,而抵制的法子通常就是“设立中国人自己的××节”。

⑵设立“中华母亲节”的话题由来已久。早在2004年,就有全国政协委员在两会期间提交相关提案:指出中华民族有重视人伦亲情的优秀传统,呼吁尽快确立“中华母亲节”,并建议以“中华第一贤母”孟母为中华母亲节的形象代表。近年来,每到五月,关于中国是否应该设立自己的母亲节的话题,都会成为坊间热议的内容。

⑶在讨论是否应设“中华母亲节”之前,有必要先厘清三个问题。

⑷首先,尊孝感恩是否一定拘泥于某种形式?把五月第二个周日作为“母亲节”,是美国等国家的做法,属于不折不扣的舶来品。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在其传入中国之前,我们就不懂得尊孝感恩了?显然不是,中华民族素有重视人伦亲情的优秀传统,古有孟母三迁、二十四孝广为流传,今有“90后”女生孟佩杰背着母亲去上学的故事感动中国。其实,节日只是一种形式,每个回家看看的日子都可以是母亲节。只要心中有爱,尊孝感恩无须拘泥于节日的形式。

⑸其次,中西方节日是否水火不容?用七夕节抵御西方情人节,用中华母亲节反对美**亲节,这种正义凛然的态度,看似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捍卫,实则透露出强烈的文化不自信和狭隘的文化观。在全球化时代,任何一种文化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通过种种途径与世界有着若干的关联,中西方节日完全可以互补共存。现在,许多外国人也开始过春节,有的国家和地区干脆将春节定为公众假日,就是例证。中国的传统节日一般都是综合性的,缺少单项突出的人伦主题节日,西方的母亲节、情人节恰恰弥补了这一空白,满足了现代社会表达人伦感情的需要。正如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所言,我们不应该拒绝洋节,那些外来的节日大大充实了我们的文化生活。我们可能不知道五月母亲节的由来,但它却让我们更加懂得感恩,而这就足够了。

⑹此外,设立中华母亲节的意义何在?近年来,为了传承文化,我们将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设为法定节日,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到了这一天,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商家大张旗鼓的叫卖、景区摩肩接踵的游客,很难感受到文化所在。更值得担忧的是,成立中华母亲节促进会、力推孟母生孟子的农历四月初二为中华母亲节的背后,恰恰是孟子故里在不遗余力地鼓吹。在节日过度商业化的当下,如果多了一个中华母亲节,仅仅是给商家一个促销活动的载体、给地方一个经济唱戏的舞台,这样的节日还有必要吗?

⑺诚然,在全球化价值趋同的背景下,传统节日是保持民族文化认同感的一道壁垒,在吸收优秀外来文化的同时,我们更应传承光大民族传统文化。不过,并非故意标新立异地设立中华某某节,就能凸显中华文化的大不同,完成文化传承的使命。与其煞费苦心另设中华母亲节,倒不如反思端午节、中秋节沦为“粽子节”、“月饼节”的尴尬,丰富现有传统节日的内涵,使其更具生命力。

20.第⑷段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有怎样的作用?(3分)

21.第⑹段中“很丰满”的“理想”具体指的是什么?“很骨感”的“现实”则是指什么? (均用原文回答)。(2分) 22.第⑺段画线部分能否删除?为什么?(3分) 23.纵观全文,作者对于“设立中华母亲节”持什么态度?理由是什么?(4分) 20.举例论证(1分),具体而有力地论证了“中华民族素有重视人伦亲情的优秀传统”这一观点。(2分)

21.传承文化(1分)很难感受到文化/节日过度商业化(1分) 22.不能(1分),①画线部分认可“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的必要性以及“传统节日”对于“保持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意义;②画线句将“中华母亲节”与“传统节日”进行了区分(大意对即可)。这样一来,就使文章的论证显得更为严密和完整。(2分) 23.否定/反对(1分)

①只要心中有爱,尊孝感恩无须拘泥于节日的形式。(1分) ②在全球化时代,中西方节日完全可以互补共存。(1分)

③在节日过度商业化的当下,设立中华母亲节对传承文化没有太大意义。(1分)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24、综合性学习(6分)

九(1)班为了更好地配合学校开展“五四”青年节活动,特地组织了歌唱“五四”精神的合唱活动和“反奢侈、倡节俭”的调查研讨活动。请你参与解决下面的问题。

(1)下面是九年级

(一)班班长李强留给学校后勤管理员的领条,在内容和格式上均有一处错误,请找出并加以修改。(3分)

领条

今领到后勤管理处活动经费258元,用于五四青年节合唱排练。 九年级

(一)班 2013年4月18号

(2)最近,餐桌上的浪费现象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在政府狠刹公款吃喝风的同时, 民众也自发掀起了“光盘”运动。请就餐桌浪费现象谈谈你的想法。(3分)

【答案】(1)①“258元”应改为“贰佰伍拾捌圆整(258.00) ”(2分)②“九年级(一)班应改为“具领人:九年级

(一)班李强”或在“九年级(一)班”后加上“李强” (1分) ⑵示例: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倡导节约。(1分)请客吃饭要根据人数点菜,适量而止,不讲排场,提倡“吃不完兜着走”。(2分)(观点鲜明,针对性强,语言流畅即可得分。)

25、按要求作文。

有一种美,与众不同,它美得让人惊讶,美得让人震撼,美得让人落泪;有一种美,寻常不过,它美得那么朴素,美得那么悄然,美得那么普通。在我们的生活中,前一种美或许并不常见,后一种美也许天天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请以“ 之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题目横线处可以填写:如“寻常”“震撼”“高雅”„„然后作文;②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③史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则扣分;④不得抄袭;⑤不少于600字。

九年级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九年级第三次月考数学试卷分析

第三次月考九年级思想品德考试题

九年级第三次月考总结发言稿

六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月考试题

九年级月考语文

第三次月考

广丰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汇报

广丰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汇报

《广丰县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次月考.doc》
广丰县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次月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