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坪塬

2020-03-03 08:42:5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求新思变

与时俱进

----- “走进坪塬”高效课堂观摩活动感想

公园路中学

康学海

11月29日我有幸参加了“‘走进坪塬’”全区高效课堂观摩活动。 坪塬中学不论是从原来的八年制学校、九年制学校说,还是从现在的独立初中说,她都是我的母校。1985年我7岁那年,抱着现在已经难以回忆清楚的心里状态,我走进了她的怀抱,那时她还是一所八年制学校。后来我与她有过短暂的分离。1988年我上三年级的时候,再一次走进了她。之后的7年时间里,我在那里学习、玩耍。在我小学毕业时她改成了九年制学校,我初中快要毕业时中小学又分开了,初中部就是现在的坪塬中学。我的童年、少年时光见证了坪塬中学的发展,那里的一草一木,我都是非常熟悉的!坪塬中学也见证了我成长的足迹,那里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我的欢乐、我的苦恼----- 之所以我先要强调坪塬中学是我的母校,我想是因为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对于故土的依恋和对于孩提时代的怀念,但对于我来说,还不止这些,也许这里还有些许人性的虚伪吧:那就是她带给我的那份荣耀和自豪。

远的不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坪塬中学曾是享誉全县的。那时候小中专、师范招生还非常热火,坪塬中学每年都有数量可观的学子“金榜题名”。这些人里边虽然没有出现赫赫有名的政要、富商,但是他们现在依然默默的在各自的岗位上奉献着。正因为这样,坪塬中学在当地老百姓的心中是神圣的,坪塬人也是神圣的。

到新世纪初期,小中专、师范已不再热火,坪塬中学的师生们也深深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与时俱进,将目光放得更长更远,每年有许多优秀的学子升入到我区的重点高中就读。

近几年,农村学校学生数量锐减,坪塬中学同样面临着生源锐减的困境,学校的生存、发展已面临严峻形势。坪塬中学似乎渐渐地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从人们的心头消失。

二十年后的今天,历史再一次给了坪塬中学机会。全区高效课堂的浪潮袭来的时候,坪塬中学人再次成了弄潮的宠儿,他们再次成就了坪塬中学,坪塬中学再次成就了坪塬人。

这次,到母校参加“走进坪塬”高效课堂观摩活动,我有下面几点感想:

1.坪塬人从来不乏创造精神和进取之心。这次回母校参观学习,当年我的老师们大多已经调离或退休,在任的只有四人。当年的启蒙老师,也是我的恩师陈天元,现在是学校副校长。其他三位已经从教学一线退下来了。在坪塬中学专任教师中,有21人是80后。虽然与我相差无几,但是我觉得他们身上有一种强烈的进取之心和创造精神。这种精神源自于坪塬这片土地。广义的坪塬包括现在的坪塬村和田坪村,因为在以前,这两个村是合在一起的。我实际上是现在的田坪村人,现在当有人问我你是哪里人时,我还是回答成坪塬人。我觉得坪塬“知名度”高一些。以前这里交通不便,干旱缺水,坪塬的名气就是靠这两个因素大起来的。但是这两个因素恰恰给予这片土地创新和进取的因子。这里的每个人都敢于争先和勇于开拓。在我小时候,新集乡范围之内秧歌、社火玩得最好的就是坪塬;正月间大戏唱的最盛的就是坪塬。90年代末,有线电视和DVD等电器的普及,大大的冲击了传统的休闲娱乐方式,如秧歌、大戏等。不甘落后的坪塬人开始思考如何变革,如何推陈出新。坪塬中学在这场变革中担任了重要角色。1998年由坪塬村委会、田坪村委会主办,坪塬中学和田坪小学师生承办的农村文艺晚会在田坪村上演。从那以后这项活动一直延续下来。

在坪塬中学学习了一天的时间,准确的说是多半天,但是这足让我感受到坪塬这片土地给如今的坪塬中学师生的熏陶。他们的大课间展示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学习小组评价、班级文化建设处处体现了变革和创新的意识。高效课堂建设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是一项需要投入热情的工作。每一个年轻的坪塬老师身上具备了这种素养,他们对课堂是那样的执着,对工作是那样的投入,他们已经和坪塬这片土地融为一体。

2.坪塬中学有“三变”

一是环境变化大。我初中毕业那会儿,只有一排砖木结构教室,共四间。其它都是土房子,雨天漏水不止,如今,全部是砖木结构,漂亮而整洁。校园内树木成荫,苍翠的松柏与红瓦砖墙相映衬,构成了山间一道美丽的风景。校园内随处可见的古诗文贴画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二是硬件条件变化大。我上中学那会儿,老师们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支粉笔,一本教材,凭着那份执着,我们也变成了山沟的一只只“金凤凰”。现在每间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并且接通了互联网,既方便了老师的上课,又可以拓宽孩子们的信息获取渠道。

三是教学思想变化大。高效课堂建设需要投入工作热情,更需要系统的理论指导。就我个人而言,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有欠缺的。这次和我的老师、现任坪塬中学副校长陈天元老师交谈时,我从他的话语中深深地感受到他对新事物的那种包容和接纳,这让我倍感惭愧。其他的老师们的教学思想不言而喻,行动是最好的诠释。

3.我们有“两个差距”。任何事情要辩证的看待,离开具体情况做一刀切的分析和评价是不合情理的。坪塬中学现有学生140多人,分为五个教学班,最大班额34人。小班化更有利于高效课堂建设。我们学校共有学生近2500人,分36个教学班,最小的班额也在60人之上。班额大在客观上造成了分组管理和课堂评价的难以实施。坪塬中学有教师28人,其中80后21人,教师队伍年轻,年轻则气盛,有良好的工作热情。这些有一定的客观性,但非决定性因素。我觉得我们主要存在着两方面的差距:

一方面,坪塬中学的学生每天上下学都要走蜿蜒的山路,到校后还要自己生火取暖,一部分孩子晚上放学回家还要做饭;他们能够亲身体验到生活的艰辛和学习的快乐,他们以苦为乐,懂得先苦后甜的道理;他们的家长几乎不给孩子零花钱,更不可能让他们在学校里带手机,玩MP

3、MP4等电子产品;农村学校远离网吧、KTV等公共娱乐场所,远离垃圾食品,他们接触最多的也许就是电视。因此,我们在坪塬中学看不到染红头发的孩子,看不到满地的纸屑,我们看到的只有质朴、诚实、善良和勤奋。

而我们的相当一部分学生所拥有和缺少的恰恰和坪塬中学相反。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校园文化背景与坪塬中学有差距。

另一方面,我们的教师的精神面貌与坪塬中学有差距。我想也许是这样几个原因吧:一是因为城市生活的节奏与农村有别;二是生活压力各异;三是学校管理的因素;四是教师自身的意识形态原因。

说起来,我们的差距都是人的因素而非物的因素,我们要做的就是认清形势,调整状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迎头赶上。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三日

走进坪塬中学学习心得体会专题

走进安定区坪塬中学观摩(推荐)

走进坪塬中学学习心得体会(推荐)

坪塬中学学习心得

坪塬初级中学参观学习心得

学习坪塬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坪塬中学搞笑课堂心得体会

参观坪塬中学教学心得体会

坪塬初级中学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走进马坪学校

《走进坪塬.doc》
走进坪塬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