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主问题”式阅读教学实践探究

2020-03-02 16:11:1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高中语文“主问题”式阅读教学实践探究

马永刚

(东莞高级中学,广东 东莞 523128)

【内容提要】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手段,然而“问什么”“怎么问”却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有效性。本文针对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结合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教学,从多个角度阐述“主问题”提问法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主问题 理解主题 把握结构 赏析语言 读写结合

一、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现状分析

提问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师生沟通、推进教学的重要手段,可以说,在语文课堂上,没有哪一个教师不运用提问,也没有哪一个教师不重视提问。关键的问题是“问什么”“怎么问”。

目前高中语文课堂的提问,存在着这样的弊端:其一,提问频率过高。据郑桂华老师所做的一项统计,即使是一些提问较少的老师,一节课的提问次数都会达到30次,而提问次数多的老师,一次课会提问近80次。其二,问题难度偏小。如“孔子是哪国人?”、“三苏是指哪三位文学家?”这样的问题比比皆是,还有教师习惯于提这样的问题,如教师说“此时无声”等待学生齐声答“胜有声”,“大家觉得这篇散文美不美?”等。其三,提问方式陈旧。讲到散文,就问“文章的主旨是什么?”;讲到小说,就问“主要人物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文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而这种过滥、过浅、过旧的提问,难免会使课堂支离破碎、文本索然无味。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摒弃繁琐的分析,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思考自主感受课文内容。”

“主问题”式阅读教学摒弃了阅读讲析过程中成串的连问、随意的追问和简单的碎问,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抓住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共同参与,广泛交流,而教师则作为“平等中的首席”,让“预设”与“生成”紧密结合,同学生一起与文本展开深层次对话。

二、“主问题”式阅读教学的含义及名家范例

“主问题”式阅读教学,是指在阅读教学中,用尽可能少的关键性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文本内容更集中、更深入地理解、谈论、品析、探究和创编的提问方式。它是相对于课堂上成串的连问、随意的追问和简单的碎问而言的,在阅读教学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统领作用。

陶行知老先生说“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不少语文教育的名家就“主问题”提问法开展阅读教学为我们提供了范例。

罗易老师执教《静女》,从对这首诗的一组截然相对的评论入手,引导学生对此诗做深入而细致的研读。罗老师设计的”主问题”是——孔子评价《诗经》的内容说:“诗无邪”,也就是说《诗经》中所有的诗都很健康;但作为儒家学说继承人的理学大师朱熹却说《静女》是“淫奔期会之诗”,那么《静女》到底是健康之诗,还是邪恶之诗?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这次约会的时间是白天,地点是城隅,约会时静女表现得有几分羞涩、有几分调皮,所赠送的礼物只是彤管和荑草,而男子并没有因为这些礼物轻而不高兴,从而得出男女主人公之间是一种纯真美好的感情,因此作品内容无疑是积极健康的。罗易老师的这一“主问题”式的教学设计和课堂驾驭都有一种“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大气,而且让学生研读、探究的眼光深入到了课文的每一个角落。

作为“主问题”式阅读教学的提出者,余映潮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多次曾运用这一教学方法,如《小石潭记》的教学、《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教学、《沁园春·长沙》的教学等。钱梦龙等其他语文教育名家也曾就“主问题”式阅读教学进行课堂设计为我们进行过很好的示范。

三、“主问题”式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究

(一)从理解主题的角度设计“主问题”

对文章主题的把握往往是读者阅读理解的重点,自然也就是我们阅读教学的重点。而散文恰恰是以含蓄为美,其主旨就更加难以琢磨,学生在阅读散文时经常会有“一头雾水”的感觉。笔者在执教必修一散文单元时,尝试运用“主问题”式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把握散文的主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如《荷塘月色》的教学,笔者设计的“主问题”为——清代文学家刘熙载在《艺概》中讲到:“凡作一篇文,其用意俱可以一言蔽之。扩之则为千万言,约之则为一言,所谓主脑者是也。主脑既得,则制动于静,制繁于简,一线到底,万变不离其宗。”著名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认为:“读文学作品如果抓不住主旨,则相当于没读。”《荷塘月色》这篇散文的主旨究竟是什么?你的依据是什么?虽说这一“主问题”还是在问散文的主旨,但笔者之所以在提问前做很长的铺垫,主要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荷塘月色》以“含蓄美”著称,其主题历来众说纷纭,且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散文单元的第一篇,也是学生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学到的第一篇主旨如此隐晦的散文。如果按照传统的提问方式只是简单问“这篇散文的主旨是什么?”学生很可能会觉得又是老生常谈,自然也就难以激发学生深入文本、独立思考及自由表达的潜能。

对冰心的晚年力作《霞》的教学,笔者设计的“主问题”为——作者起初将“May there be enough clouds in your life to make a beautiful sunset.”这一使自己惊心的句子译为“愿你的生命中有足够多的云翳,来造就一个美丽的黄昏。”后来为什么又说这个sunset应当译成“落照”或“落霞”?与传统的提问相对比,笔者的提问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对这一“主问题”的思考正是把握本文主旨的突破口,也就更容易促使学生深入文本,领悟“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互相依托的”等人生哲理。这样,学生不仅把握了本文的主旨,而且学习了精读的方法,可谓一举两得。

(二)从把握结构的角度设计“主问题”

每个文本都体现着作者的写作思路,然而有的文本篇幅较长,有的文本脉络不容易被把握,对这些文本的阅读学习,学生往往会觉得有难度。从把握结构的角度入手设计“主问题”,有利于单篇课文的整体阅读,从而提高学生整体感知文本的能力。

不少学生觉得《黄州快哉亭记》中有关“楚襄王与宋玉谈论风”这一段与上下文似乎没有太大的联系。笔者在教学中先后设计了两个“主问题”:前一次笔者设计的“主问题”为——快哉亭以“快哉”命名有哪三方面的原因?学生很快便捕捉到了“亭上风景之快”和“古人风采之快”这两点,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又把握到了“人生境界之快”这一更为重要的原因。这样,有关“楚襄王与宋玉谈论风”这一段的引出作用也就很明显了。然而,笔者发现,《小石城山记》和《黄州快哉亭记》这两篇经典散文是选修二教材中相邻的篇目,且两篇都较为简短,于是笔者将它们放在一起展开教学,设计的“主问题”为——《小石城山记》和《黄州快哉亭记》在结构、写作背景和情感表达上有哪些异同?柳宗元和苏辙的思想境界,你更景仰哪一位的?学生很快把握到了两篇共同的先写景后抒情的结构特点,但几乎所有学生都更加仰慕苏辙的超脱和旷达,而认为柳宗元只是在抒发一种身遭贬逐的不平之鸣,笔者启发学生认真思考文章结尾处的 3

“是二者,余未信之”,学生反复揣摩了这篇看似极其简短的文章的前后联系后,对柳宗元思想境界的认识发生了转变。更为重要的是,学生意识到了精读文本是改变简单化、模式化思维的重要方法。

《段太尉逸事状》是一篇篇幅较长的古文,难免会使部分学生望而生厌。在教学中,笔者没有采用传统的“字字讲解、句句落实”的串讲方式,也没有提“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这样的问题,而是用一个“主问题”来引导学生自学这篇古文。这一“主问题”为——本文共记叙了段太尉的几件事情?从中可以看出段太尉是怎样的一个人?学生带着这一“主问题”阅读文本,很快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也抓住了“文本的核心价值”,即主人公段太尉不畏强暴、关心民生疾苦、为官清廉的个性特征;与此同时,学生还受到了段太尉外柔内刚、智勇双全的人格魅力的感染。

(三)从赏析语言的角度设计“主问题”

简单地说,语文就是一门语言学科。文章的语言,或清新自然,或生动形象,或幽默风趣,或含蓄隽永,对语言的品味赏析应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或许正是由于难的缘故,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语言赏析被忽视的现象一直存在。笔者通过“主问题”设计,使学生感受语言魅力,赏析语言风格。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画面清丽淡远,音韵和谐婉转,可谓“文中有画”、“文中有诗”。这篇文章的“语文核心价值价值”,应是“让学生真正感受本文‘文中有诗’的特色”而绝非文言知识点的积累。鉴于这一特点,笔者设计了这样两个 “主问题”——第一,将喻良能的这首诗改编成一篇微型美文,然后与课文一二段对照,感受本文“文中有诗”的特色。(喻良能《村居夜坐读王右丞〈山中与裴迪书〉爱其清婉,有魏晋风味,因集其语作诗一首,亦老坡哨遍之义也》:景气既和畅,故园殊可依。远山映清月,曲水涵沦漪。寒犬吠如豹,村舂闻自机。因思曩昔友,携手同赋诗。)第二,试着将第三段改编成一首格律诗,体味本文“文中有诗”的特色。这样,学生不仅读懂了文本,更读出了文本的美,即把握住了文本的的“语文核心价值”。

对于《滕王阁序》这样的巅峰之作,笔者之前的教学竟然要么以串讲为主,要么以诵读为主。对这篇“顶峰上的顶峰”若以串讲为主,则无异于“用手术刀解剖美人”;而若以诵读为主,毕竟此文是一篇繁难之作,烂熟于心也未必能解其意。为此,笔者设计了这一“主问题”——《滕王阁序》为何会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可从音韵、意境、情感等方面大胆假设并加以小心求证。这样,学生张开了想象的翅膀,迸发着思维的火 4

花,从而达到了简化教学头绪、突出教学重点的目的。

(四)从探究发现的角度设计“主问题”

对于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文化知识积累的高中生,培养其深入思考、探究发现的能力无疑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特别强调“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

鲁迅先生的《祝福》,有着不朽的思想主题和文学价值,然而学生往往或因对鲁迅不感兴趣、或因作品难度过大而对文本停留在机械、肤浅的理解层面上。执教本文时,笔者并没有对其进行面面俱到的分析和讲解,也没有按照传统的教法大谈封建礼教的含义及其戕害民众的反动本质,而是对这篇9000多字的经典名篇删繁就简、选点突破,用两个“主问题”分别统领这两个课时的教学:第一课时通过“为什么说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这一“主问题”,让小说主题的把握和人物形象的分析在探究过程中悄然完成;第二课时则紧紧围绕“如何运用反复手法刻画人物、渲染气氛、揭示主题?”这一“主问题”,与学生讨论和点评精读述评(即第一课时的作业),从而加深学生对反复手法的作用的感受和理解。两节课都在“主问题”的引领下,使教学内容于单纯之中表现出丰满,于明晰之中透漏出细腻。

莫泊桑《项链》的教学,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主问题”——你认为这串项链拯救/断送了一个( )的玛德尔德?对这一“主问题”探究,既涉及到了小说主题的探讨,又兼顾了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且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深入思考、自由表达的开放空间,让学生学习了探究的方法,体验了探究的过程。

(五)从读写结合的角度设计“主问题”

目前,关于“主问题”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主要集中在阅读教学领域。而笔者尝试将“主问题”提问法与读写结合训练相联系,也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如何更好地搭建阅读与写作之间的桥梁?如何通读大量阅读使学生“操千曲而后晓声”?这是笔者长期以来的教学困惑。2012年4月,“高中语文分课型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课题组开展读写结合专题课,笔者再次尝试解开这一困惑。笔者为学生准备的阅读材料包括龙应台的《目送》、林清玄的《四随》、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汪曾祺的《葡萄月令》和毕淑敏的《我所喜爱的女性》等5篇名家美文,以及《我与常识的音符》《我与故事》《好奇心》《八 十八 二十八》等8篇各省高考满分作文,这13篇看似

风马牛不相及的文章约21000字,笔者以《借名家美文 铸考场佳作》为课堂题目,用一个“主问题”统领所有选文、贯穿整个课堂。这一“主问题”为——选择这5篇“名家美文”和8篇“考场佳作”中的一两篇说一说哪些内容让你印象最深刻,为什么?这堂课在一个学生易于思考、乐于表达的“主问题”的交流中,达成了归纳文章“并列式结构”和“生活化选材”特点的学习目标,还当堂训练了“板块式记叙文”片段写作,培养了学生“为写而读”的意识,指导他们学习了“读中学写”的方法。

2012年11月,我校举办“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规定的说课篇目为著名画家陈丹青的《笑谈大先生》,全文洋洋洒洒13000多字,然而,笔者发现,这篇文章篇幅长,难度小,因此笔者打算利用它上一节读写指导课。经过反复研读和精心设计,笔者提出了这样的“主问题”——这篇写鲁迅的文章,为什么可以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学生围绕这一“主问题”研读文本、各抒己见,不仅弄清了作者认为先生“好看”、“好玩”的依据,感受了先生“既具传统精神又有现代特色”的人格内涵,更为重要的是,学习了文章“角度新颖独特、对比恰到好处、事例典型生动、结构清晰严谨、语言亦庄亦谐”的人物刻画手法。整个课堂不蔓不枝、直中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且真正实现了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的有效对话。笔者凭借这一独特的教学设计,获得了学校“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四、结束语

总体而言,“主问题”式阅读教学既有“删繁就简三秋树”的精练之妙,又有“领异标新二月花”的新颖之美。但“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对“主问题”式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并不排斥其它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此外,能否设计出精彩的“主问题”,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具有扎实的学养、是否具备对学情准确把握的能力。只有不断加强自我提升,才能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抓住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笔者的以上浅陋之见,主要是将近期的教学探索做一总结,对语文课堂提问研究作引玉之用。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郑桂华.凸显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J].中学语文教学,2008(3). [3]余映潮.说说“主问题”的设计[J].中学语文教学,2004(7).

[4]余映潮等.阅读教学“主问题”研究与实践笔谈[J].中学语文教学,2007(9).

[5]晏晖.语文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J].教育导刊,2009(8).

浅析高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探究式阅读教学的心得体会

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的内涵及特征

最新探究式阅读教学的心得体会

初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流程总结

小学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

基于自主预习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探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学习情境创设微探究

浅谈问题探究式教学法

《高中语文“主问题”式阅读教学实践探究.doc》
高中语文“主问题”式阅读教学实践探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