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工作典型发言材料

2020-03-01 16:24:4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创新机制 服务发展

努力构筑工业经济发展的“人才高地”

(2011年1月)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0000市围绕工业经济优化升级,发挥人才支撑作用的主要做法,以及今后一个时期有关人才工作的思路和想法作以简要汇报:

目前,0000市拥有各类人才1.5万人,其中党政人才344人、经营管理人才592人、专业技术人才1712人、技能型人才1.2万人,农村社区实用人才400人。近年来,我们始终把人才资源视为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关键,立足调优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大力引进和培养工业经济人才,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了经济发展与人才资源充分利用的良性互动。2006年以来,累计引进各类人才1400余人,其中,引进经济管理类人才168人,占到12%。在现有党政人才中,大专以上学历314人,占到91.3%;在专业技术人才中,拥有中高级职称的919人,占到53.7%。在人才开发这一重要引擎的带动下,全市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日益优化,煤炭、电力、冶金和煤化工四大主导产业集群式发展态势强劲。目前,全市煤炭产能4700万吨;电力装机260万千瓦;电解铝产能43万吨;褐煤提质和褐煤干馏转化能力达到300万吨。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3.9亿元,同比增长27.8%;实现利税26.2亿元,同比增长38.2% 。在今年应对金融危机冲击和挑战、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中,各类人才更是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截止到11月末,全市引进市外各类资金59.9亿元,同比增长41.6%;成功引进并开工建设3000吨多晶硅、3万吨电子铝箔、10万吨板带箔等一大批产业延伸和升级项目。预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2.37亿元,同比增长29.58%。到年底,全市可完成地区生产总值0000亿元,财政收入0000亿元,有望实现财政收入蒙东第000的目标。

一、主要做法

(一)拓宽视野,广纳贤才。推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迫切要求我们在更大的范围内引进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为此,2006年来,我们先后实施了五项引才工程。一是专业干部“选拔工程”。面向全国公开选拔科级干部,涉及工业经济、商贸流通等多个专业的8个科级领导岗位,做到了按岗选人和引进人才并举。二是领军人才“挖掘工程”。成立了人才猎头公司,面向国内外经营管理及技术人才群体,积极协助驻市企业引进亟需人才。仅2008年,就为驻市企业引进高级管理人才32人,招录本科以上毕业生85人。三是专业人才“招录工程”。连续三年面向全国公开招录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引进煤化工、冶金、煤炭开采等30多个专业、100多名大学毕业生,充实了专业技术力量。四是优秀人才“储备工程”。将公开招录中因名额有限,而未被招录的优秀人才,进行为期2年的储备。对在储备期内条件成熟的,用人单位可直接予以录用;对储备期满并未落实单位的,放

2 入人才市场进行交流。五是企业人才“招揽工程”。充分发挥人才市场作用,先后为企业举办人才招聘会19次,报名人数达到4400人次,成功上岗1572人。今年上半年,我们还组织开展了以“搭建供需平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为主题的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17家单位登记招聘,达成就业意向201人。此外,我们还开展了柔性引才。2006年以来,先后聘请清华、大连理工等高校12位资深教授来我市举办有关工业经济专题讲座和开展实地技术指导;与大连理工等高校合作组建成立了顾问专家库,使之成为了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对策的智力锦囊。2008年,在有关专家的帮助下,有效解决了内蒙古南澳集团焦炉气回收综合利用问题。先后争取到8名清华大学研究生来我市调研实践,完成了“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的研究与探索”等多篇调研报告,为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决策依据。

(二)服务发展,按需培养。一是积极培养经济管理类干部。作为能源型城市,发展能源经济和产业,有竞争意识、熟悉工业经济的党政人才必不可少。为满足需求,我们积极向上争取培训名额,连续三年共选派37名干部到大连理工大学工业经济专修班进行学习培训。通过学习培训,目前累计储备经济类管理干部80人。二是努力培养优秀企业家。企业家是各种生产要素的整合者,发展工业经济、强化工业支撑,最终要通过优秀的企业家和高层次的产业工人来实现。为此,我们依托驻市大企业和市属重点骨干企业,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有创新精神、有培养潜质的未来企业家队伍。目前,已有8名市属重点企业负责人获得在职研究生学

3 历。三是加快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满足本地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巨大需求,累计投入2500万元建设资金,成立了职业技术学校,采取与驻市企业联合办学、“订单式”培养的方式,为企业“量身定制”一线岗位急需的技能型人才。三年来,累计为企业培养和输送各类专业技能型人才2900多人。目前,该校通过评估验收,成为自治区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四是创新培养党政人才。通过开设“科级干部讲坛”、“创新性工作论坛”,创新培养模式。依托党校、素质拓展中心和工业园区等载体,建立了干部学习、技术培训、能力拓展和实践锻炼等培训平台。截止目前,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累计培训党政人才900余人次,开展干部素质拓展训练730人次,先后组织200多名干部到工业园区重点企业考察实践,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三)更新观念,量才适用。结合干部使用和管理,把竞争机制引入人才建设中来,实行优胜劣汰,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环境。一是实行竞争上岗选人才。仅2007年,我们就对5个行政事业单位环节干部实行了竞争上岗,共有178人参与79个岗位的竞争。今后,我们将逐步扩大到具备条件的所有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二是凭借实绩用人才。把能力、素质和专业技能作为人才使用的重要标准,对于能力素质出众、专业技能突出、品德优秀的人才大胆使用。2006年以来,破格提拔年轻党政干部3人,破格录用具有专业特长干部6人。三是严格考核管人才。实行了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实绩考核一票否决制,特别是对经济部门干部,将其部门和分管行业工作开展情况作为提拔任用的重要依

4 据。2008年,对被评为实绩较差的2名科级干部进行了诫勉谈话和免职待岗,对1名科级领导干部直接转任了非领导职务。

(四)完善制度,创新机制。一是完善资金保障机制。市财政每年安排可用财力的2‰作为人才开发基金,对参加通辽市级以上培训班的学员,培训费全部由市财政“实报实销”。二是强化服务机制。建立了市级领导联系人才制度,定期走访高层次人才,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建立了人才引进绿色通道,解决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截至目前,共为45名大学生办理了落户手续,为3名市外选任的干部解决了配偶工作问题。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专家公寓、干部公寓,解决外来人才的暂时居住问题。三是建立激励机制。每年都适时重奖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人才。仅2008年,市财政就安排500余万元重奖优秀人才,最高奖金额度达到10万元。实行了引进人才住房补贴政策,对从市外选任的科级干部给予每人3万元住房补助;建设了高级人才和名师住宅小区,对购买住房的高层次人才给予每人每平方米200元的补贴。同时,不断优化人才环境,充分运用各种宣传阵地,广泛宣传“草原英才”、“创业尖兵”等先进人才事迹,营造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在人才招录中,通过统一接站、免费食宿、举办欢迎宴会、组织参观等细微举措彰显尊重人才、渴望人才的真情实意。另外,我们还通过大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营造宜居环境,为吸引和引进人才提供了优美的生活环境。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5 一是从人才现状看,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比较匮乏。除00000集团外,在驻市及市属企业的300多名高层管理人员中,高级职称13人,仅占3.36%。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及科技带头人比重偏低。二是从人才引进上看,紧俏专业人才引进困难。在2007年我们组织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招录中,煤化工、环保两个专业因报名人员不足未能如期开考。究其原因,主要是区位优势、经济优势欠佳,紧俏类人才来我市工作的意愿不强。三是从人才待遇上看,人才激励机制有待完善。尤其是与发达地区相比,我们的人才激励机制还不够健全,人才待遇还存在较大差距。另外,从人才政策上看,仍有一些难以突破的“瓶颈”制约,如人才引进和使用过程中与机构编制管理政策的冲突问题,人浮于事与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的结构性矛盾问题等。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是科学制定人才工作规划。切实把发挥人才资源作用放在推进区域产业发展的高度来谋划,将人才资源开发和利用与推进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紧密结合,编制好人才规划和人才需求目录。力争通过两到三年的努力,把0000市打造成为辐射蒙东乃至东北地区的“人才高地”。

二是全面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建立继续教育投入机制,鼓励在职干部继续深造;计划利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把所有科级干部送出去轮训一遍;委托高校定向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在工业发达地区建立符合实际需要的人才培训基地,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驻市大企业挂职锻炼,有计划、有步骤培养培训新型工业化人才。

6 三是着力创新人才引进模式。抓住中央和自治区实施 “千人计划”战略机遇,采用雇佣猎头公司专猎高才,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利用网络渠道聚集人才,借脑发展柔性引才等形式,多渠道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和改进人才考核评价工作,创新人才使用理念,努力做到靠制度用人、凭实绩用人,用人所长、用人不疑,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四是切实优化人才资源配置。 紧扣发展主题,强化市场对人才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遵循价值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引导优势人才资源向重点产业集聚。推进人才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提高人才流动的市场化程度,盘活人才资源,促进人才效益的最大化。

五是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把人才工作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民生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实施,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培养和造就一批领军人才、专业人才和创新人才,尤其要培养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满足需求的新型工业化人才队伍,助推工业经济不断优化升级,助推0000市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实现新跨越。

人才工作典型发言

人才工作座谈会发言

林业人才工作典型材料

青年人才工作典型经验

征兵工作典型发言

林业工作典型发言

水利工作典型发言

人才工作座谈会发言提纲

人才工作座谈会发言提纲

典型发言

《人才工作典型发言材料.doc》
人才工作典型发言材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