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培训教材

2020-03-02 06:43:2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康事达中医养生培训教材

康 事 达 中 医 经 络 养 生 培 训 教 材

(中级)

康事达中医养生培训教材

第一节认识神阙

尽管八卦针法疗效显著,但是对于一些无法坚持治疗的患者或顽固性痛症、慢性疾病,疗效仍不甚理想。故临床应用卦位、穴位埋线的方法来延长卦位、穴位刺激时间,巩固和提高慢性疾病的疗效,希望能以此达到彻底治愈疾病的目的。由于八卦针炙对进针点、进针方向以及进针角度有很高的要求,手掌部位神经丰富,对痛觉特别敏感,所以没有很高的把握,一般不在手掌部位埋线。当然并非脏腑病不可在手掌部埋线(可用4-O#PGA线、6号注射针头尝试),曾经在手掌埋线治疗晕车、失眠、腰痛等疾病疗效显著。此处,我们仅研究以腹八卦为中心进行治疗的八卦埋线治疗。

八卦埋线美容法以神阙为中心,腹部八卦为治疗组方,然后再配以特定穴,脊神经根及病灶局部为框架,来治疗顽固性疾病、疑难杂症、美容减肥等。八卦埋线美容法除了传统经穴和人体全息、两大网络系统的理论外,同时纳入了太极八卦网络系统、神阙全息网络系统,使针法的基础内容更为丰富。

八卦埋线美容法与人体的六大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精神神经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有机地融合,产生网络全息共振效应。故八卦埋线美容疗法是以神阙网络全息系统为核心进行布针治疗的多系统,多功能、多效应机制的全方位针法。我们在学习八卦埋线美容法之前,首先要对神阙进行全面的了解。

康事达中医养生培训教材

一、神阙的解剖

神阙的外形干变万化,形状各异,大、小、深、浅、圆、扁、斜、歪各不相同,个体之间差异甚大,一般来说脐孔大的人先天元气充足体质较好,但也并非全是如此。脐是新生儿脐带脱落后在前腹壁形成的一个环状的凹陷瘢痕,由致密的瘢痕组织构成,上皮的深层即与脐筋膜和腹膜相连,称为脐环。由于脐部没有皮下组织,也没有腹膜外脂肪组织,因此,脐和脐环是前腹壁上的薄弱点,同时也为药物的渗透进入提供了一条良好的途径。

二、神阙的中医全息论

神阙又称脐中、气舍、维会等,为人的先天之结蒂,位居腹部中央,是胎儿吸收母体营养物质、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途径。

神阙穴,是全身唯一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穴位。 《道藏》曰:“神者变化之极也,故名之以神,阙为中门,出入中门,以示显贵,人身以神志为最贵,此穴为心肾(心藏神,肾藏志)交通之门户,故称之神阙”。

神阙,为古代丹家所说的“玄关一窍”即“气舍”,是气会聚之所。古代气功家也认为,人体有一个以脐为中心的太极图,直径3寸大小,中间有两个对抱相持的阴阳鱼,在此产生阴阳相感,气血升降出入,生机周流不息。故神阙是气功修炼的敏感点,也是气功学中的意守之处和定位之点。神阙为先天之凹陷,与腹内组织距离最近,又置阴脉之海一任脉上,成为阴中之阴,与人体的卫气营血相合。

康事达中医养生培训教材

《幼科大全》云:“脐之窍通大肠”。脐不仅内通脏俯,还与脑相通。任脉与督脉同起于胞中,任脉过脐,督脉行脊背,贯脊入脑,故脐络于脑。现代医学还提出,人除了大脑外,在腹部还有一个大脑,称为“肠脑”,肠脑是指肠神经系统,位于食管、胃、小肠与结肠之中,是一个结构非常复杂的神经网络。

脐“储五脏六腑之精华而藏,集奇经百脉之气血而动”。神阙属任脉穴位,是全身经络的枢纽中心。与诸经百脉相通,首先,任脉与督脉、冲脉相交于会阴(任脉之别络),接着任脉与足厥阴肝经交会于曲骨,与足三阴之脉交会于中极、关元,又与足少阴、冲脉交会于阴交,与足太阴之脉交会于下脘。与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之脉交会于中脘、上脘,与阴维脉交会于天突、廉泉与足阳明之脉交会于承浆。任脉、督脉、冲脉“一源三歧”,督脉的分支与任脉并行,冲脉与阳明、少阴之脉并行,督脉“总督诸阳”,任脉“总任诸阴”,三脉经气相通,带脉又起于季肋,绕腰腹部一周。由于手足三阴三阳和奇经八脉均与任脉相交会和联系,使神阙能联通全身之经脉。通过经气循行,交接于五脏六腑、四肢八骸,故有“神阙通八脉”之说。综上所述,神阙己不是一个简单的穴位,与其相关的也不只是一条任脉,而是一个大系统,可称之为“神阙全息网络系统”。

三、神阙是人体最大的全息元

生物全息律认为,生物的任何一个小的局部都包含了整体的

康事达中医养生培训教材

缩影,任何一个局部在结构和功能上有相对完整性,并与周围部分有相对明确边界的相对独立部分都是全息胚。

人体存在着大全息元,大全息元中又有小全息元。虽然,每一个全息元都包含着整体的信息,但各全息元之间对整体信息的浓缩度又存在差异。齐永老师在数年对脐的研究与探讨中认为,脐是人体先天与后天的信息,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反复体验,就能提取整体的信息,从而指导临床。

从全息律的角度来看,人体的经络系统以肚脐为全身的信息流,而每一个穴位或多或少都包含着整体经络信息,每一个穴位都像是全身的一个窗口,透过这个窗口,我们可窥获整体的全息。而在人体全身的穴位中,神阙应该是具有最高信息元的穴位。因为脐在胚胎发育中为腹壁的最后闭合处,所以脐部皮肤深部没有皮下脂肪层,表皮角质层较薄,有致密的结缔组织,

脐中央部呈瘢痕化,故我们埋线的时候从脐外2寸向脐壁方向扎,即从中八卦向内八卦方向针刺,抵脐壁效果最佳。

腹部八卦分布如下:以神阙为中心,半径为1.5寸为内八卦,1.5寸至4寸范围内为中八卦即上至中脘,下至中极,两侧至大横。中八卦以外为外八卦。如图:

康事达中医养生培训教材

每个卦位的功效,见小八卦针法讲义。腹部相关经络穴位如下图:

穴位埋线是将一段可供人体吸收利用的PGA线置入穴位内,利用线对穴位产生的持续刺激作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近年来发展迅速,己被广大患者接受。临床医生经过不断研究,将埋线的针具和线(PGA或PGLA线)亦作了很多改正,使埋线疗法不断完善,现在己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由于八卦埋线美容疗法操作简便,疗效可靠,成本低廉,尤其适合于基层医生的应用,故近年来发展很快。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对埋线疗法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治疗疾病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在广大患者乐于接受的同时,也得到了国家卫生 部份的大力支持,现已把埋线疗法纳入到国家的正式医疗发展项

康事达中医养生培训教材

目。

二、八卦美容埋线疗法的治疗机理

八卦埋线美容疗法其实是八卦针法的延伸与扩展,具有“以线代针”的长效针感治疗效果,可长期针刺腹部(或手掌)卦位、穴位对人体局部造成的良性刺激和反应。由于PGA或TOLA线对卦位、穴位的持续刺激作用,能提高穴位的兴奋性与传导性,八卦埋线美容疗法具有解痉止痛、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扶正祛邪、平衡阴阳、调节机体相关脏腑器官使功能趋于平衡,达到良性、双向性的调整作用。

八卦埋线美容疗法是经络理论与现代医学手段相结合的产物,它通过药线在腹部(手掌)卦位、穴位内的生理、物理作用及生物化学反应。埋线后能产生强大的刺激信息和能量用于治疗疾病,故它是集多种方法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埋线后既能产生快速的即时治疗效应,又有长久的持续效应,故既能适合于各种急性疾病的治疗,同时对许多慢性顽固性病也有比较好的作用。同时又能对一些疾病的后遗症(如中风后遗症、带状疱疹后遗症等)起到良好的康复作用。

(一)针刺效应

传统针法在治疗过程中最重要的手法就是寻求“得气”,即所谓“气至而效”。八卦埋线美容疗法作为一种卦位、穴位刺激疗法,同样可起到针刺“得气”的作用,达到“通其经脉,调其气血”以治疗疾病之目的。

康事达中医养生培训教材

由于八卦埋线美容疗法所用针具比毫针要粗得多,刺入卦位、穴位时所产生的酸、胀、麻、重等感觉也较毫针刺入更为强烈,这与传统针刺产生的针感及传导形式是一致的。所以埋线时产生的这种针刺效应,对某些急性病痛能起到即时治疗效果,同时也对整个治疗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1.调整阴阳,扶正祛邪

八卦埋线美容疗法通过PGA或PGLA线埋入卦位、输穴,在长时间的进行良性刺激,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整了阴阳的偏胜偏衰,扶正祛邪,达到邪去正复,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作用。见于陈旧性面瘫,中风后遗症、三叉神经痛、斑秃、白癜风等。

2.调和气血,疏通经络

八卦埋线美容疗法通过PGA或PGLA线的持久刺激,通过卦位—输穴—经络—脏腑,来调整脏腑功能活动,令经络畅通,气血冲和。常见于黄褐斑、身材瘦弱、多毛症等。

3.益血养血,濡养肌肤

八卦埋线美容疗法通过PGA或PGLA线埋入卦位、穴位上产生良性刺激,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加血流量,改善局部的微循环,使病变的肌肤得到充分的营养。常见于皮肤晦暗、皮肤老化、产后腹壁松弛、硬皮症、乳房发育不良、乳房下垂。

4.活血通络,消肿散结

八卦埋线美容疗法通过PGA或PGLA线在卦位、穴位里柔和长久的刺激,可加强机体的气血营卫有序的运行,活血化瘀,消

康事达中医养生培训教材

除臃肿,疏散症结,畅通经络。美容上常见于黑眼圈、黄褐斑、鱼鳞病、神经性皮炎,甲状腺囊肿、乳腺增生等。

5.清热凉血、泻火除疮

八卦埋线美容疗法通过PGA或PGLA线对卦位、穴位的良性刺激可改变局部的血流量,“血行风自灭”,故瘙痒等一些自觉症状迅速消除,同时可以促进局部组织的新生和修复。常见的过敏性皮炎、面部痤疮、玫瑰糠疹、银屑病等埋线治疗,可取的惊人之效。

6.除风散寒、消痹止痛

八卦埋线美容疗法以PGA或PGLA线埋入卦位、穴位,长期对其产生良性刺激,可增加局部血流量,使血液循环得以改善,风寒湿等外邪则随着正气的渐复而排出体外,“通则不痛”。常见疾病带状疱疹后遗症、红斑性肢体痛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等。

(二)刺血效应

刺血疗法是用针具刺破络脉,放出一定量的血液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现在临床应用较广。由于埋线针粗大的针体,刺入人体时往往会刺破皮下血络,致针眼处渗血或出血,出血较多时会瘀结皮下,埋线后我们可以在埋线部位拔罐,将出血排出体外,

这样就产生了刺血效应。

(三)机体组织损伤作用效应

八卦埋线美容疗法针刺入卦位、穴位后,会使局部组织受到

康事达中医养生培训教材

一定程度的损伤,受损组织细胞释放出的某些化学因子,可造成无菌性炎症反应,使穴位局部组织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如血管扩张,代谢增强等,为局部的损伤后的修复创造有利条件。

(四)长时间留针效应

古医张景岳云:

“久远之疾,其气必深,针不深则隐伏,病不能及,留不久则固结之邪不能散也。”在针灸临床中,对一些慢性和顽固性疾病,医生在治疗时多采用留针或埋针之法,

以延长刺激时间,巩固和提高针刺疗效。八卦埋线美容疗法是留针的延伸和发展。埋线后,药线在体内软化、分解、液化和吸收,对穴位产生的生理、物理及生物化学刺激效应,其所维持的时间是任何留针所无法比拟的。从而弥补了针刺时间短,疗效不巩固及针刺次数多等缺点,使疾病在较长时间内依靠这种良性刺激不断得到调整和修复,故能起到比留针更好的疗效。

(五)组织疗法效应

高分子蛋白线(PGA或PGLA线)属异种组织蛋白,埋入人体穴位后,可使肌肉合成代谢增高,分解代谢降低,肌蛋白、糖类合成增高,乳酸、肌酸分解代谢降低,从而提高机体的营养代谢。线体植于人体内,犹如异种组织移植。

(六)肌肉筋膜放松效应

许多运动系统疾病主要是由于肌肉和浅筋膜紧张所致一般临床只用粗大的针炙松懈法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理主要为放松紧张的肌筋膜。八卦埋线美容疗法针具较毫针粗,故进

康事达中医养生培训教材

针时也有放松肌肉和肌筋膜的作用。

三、八卦美容埋线工具和材料

(一)埋线针具

八卦埋线美容疗法针具分专用埋线针和医用注射针两类,市场上有许多埋线针,选购时要注意选择质量好的针具。埋线针常用规格为7 -12号,临床经常用的是7-9号针,因为现在的人比较怕疼,我们注线的时候采用的是插入法,双股高分子线,故一般体型的人用8号针,比较肥胖的人用9号针,体型瘦小者用7号的埋线针,当然7号针用在面部以及关节周围时,也可用7号注射针代替。

(二)埋线体位

1、坐位,适用于头面部、颈项部,四肢、上背部等。

2、仰卧位,适用于头面部,腹部等处

3、俯卧位,适用于背部以及下肢后面的腧穴。

(三)进针角度

大多是斜刺,皮肤厚的部位直刺,面部一般平刺到皮下。

(四)进针深度

《素问·刺要论》所说:

“病有浮沉,刺有深浅。”

1、皮下,肌肉较少的部位,一般埋线皮下,比如说头面部

2、肌内,肌肉较丰厚的部位,躯干、四肢一般埋线肌内。

(五)针孔的处理

埋完线退针的同时先用消毒棉签按压片刻,以防出血,面部

康事达中医养生培训教材

埋线按压时间要久一些,并且按压整个针头所过的部位,以防面部皮下出血,出现青紫现象,然后贴敷创可贴。如有感染者,

可涂布金霉素眼药膏。

(六)埋线材料

高分子蛋白线(PGA或PCxLA)

为了选择适合微创埋线要求的专用线体,达到刺激时间和强度可控的要求,现代研制了以高分子合成的可降解材料PGA或PGLA为主要成分的新型埋线材料,高分子蛋白线(PGA或PGLA)线体经射线辐照消毒,线体在体内经水解酶的作用,最终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相当安全。

四、八卦美容埋线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一)适应症

埋线疗法适应症很广泛,内、外、妇、儿或运动系统等疾病都能适用。一般来说凡能用针刺疗法治疗的疾病,均适合于埋线疗法的应用。如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各种急慢性疼痛、陈伤疼痛、中风偏瘫、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痔疮、带状疱疹及后遗症、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通、坐骨神经痛、前列腺炎、鼻炎、咽炎、胃炎、胆囊炎、结肠炎、便秘、支气管炎、耳鸣、耳聋、各类妇科疾病,以及减肥、美容等,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一)禁忌症:

严重的心脏病患者不宜使用,孕妇不宜在腰腹部及合谷、三

康事达中医养生培训教材

阴交、手掌坎卦等反应较强列的穴位埋线,月经期妇女慎用,有习惯性流产者禁用埋线。不宜在皮肤破损处埋线,以免引起感染等不良后果。五周岁以下儿童不宜埋线。血小板过低或凝血机制不良的患者亦不宜埋线。

五、八卦埋线美容疗法的特点

八卦埋线疗法有别于一般的埋线方法,它的特点是以人体太极为理论基础,以自然之道为基本理念,以人体八卦方位为布针原则,融入古代经络和全息理论,汲取诸家优秀埋线方法之长,是一种全新理念指导下的埋线疗法。八卦埋线美容疗法尊循八卦无痛理念,临床选用小号埋线针具,植入材料为安全无毒副作用的高分子蛋白线,治疗操作方法新颖,对身体刺激轻微,易于被患者接受。由于八卦埋线美容疗法组方理念独特,布针合理,故临床效果非常卓著。

六、八卦埋线美容疗法组方原则

由于八卦埋线美容疗法不同于现在流行的一般针法,所以它的组方也与常规埋线法不同。埋线疗法组方原则,即以卦、穴、脊、点组方。卦即卦位,就如针刺一样,根据不同疾病选定卦位;穴即穴位,选用特定的穴位;脊即脊神经根,根据病位不同,选用相关的脊神经根;点即病灶点。

七、八卦埋线美容疗法的注意事项

1、面部埋线尤为小心,必须避开血管,退针后,需按压30秒以上,有凝血机制较差的患者,需要按压更久。眼睛周围更为

康事达中医养生培训教材

谨慎,上眼睑部埋线时,必须平刺,如果角度稍大,就会刺伤眼球。

2、颞部血管比较丰富,必须避开血管;目眶下组织松弛,最易皮下出血,故必须仔细按压。

3、阳陵泉深处有胫前反动、静脉动脉经过,埋线时需要缓慢进针。以防刺破动脉,而引起出血。

4、腰椎腰2以上的背腧穴埋线时,不垂直深刺,以防损伤肾脏。一般向脊柱斜刺,可抵椎板。

5、胸椎两侧的背腧穴只能采取小于30°,平行脊柱进针。胸背部、颈肩结合部穴位不能直刺,只能采取小于30°沿着肋间隙斜刺或肋骨上平刺。

6、后脑部埋线,要从上往下进针,而且进针角度不能太大,以防从枕骨大孔刺入,损伤延髓。

7、关节周围埋线,不能刺太深,以防线埋入关节腔内,而引起并发症。

8、内关穴、太溪穴以及阳白穴尤其要缓慢进针,以防刺中神经。

9、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尤其是糖尿病人和自身免疫机制低下的患者,更应高度重视。

1 0、皮肤局部有感染的地方不宜埋线,发热、结核病活动期、心脑血管病人急性发作期、意识不清、年龄太小不能配合、身体极度虚弱等病人均不宜做埋线。

康事达中医养生培训教材

1、进针前安慰病人,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防止发生晕针。

2、进针时动作要轻巧,做到快进慢推稳出针,切忌手法粗暴。尤其腰椎夹脊处埋线,推针过快,针尖直抵椎板,使的针尖变钝甚至带钩,或者刺中神经以及血管。

13、治疗反应:由于埋入药线的异物刺激作用,治疗后局部会出现胀痛、僵硬、瘀斑等反应,在治疗后3 6小时之内为最重,三天后逐渐减轻消失(一般不会影响工作),以后随着植入药线的软化、分解,反应也逐渐减轻直至消失,在反应过后疾病也随之慢慢地减轻、好转和疫愈。治疗前应将治疗后可能出现的一系列情况详细告诉患者。

4、医嘱:治疗后针眼不能沾水,24 -48小时内不能淋浴,三天内忌饮酒,少食海鲜、油脂、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风湿痛病人忌牛肉、羊肉、啤酒。饮食以清淡为宜,避免重体力劳动,注意锻练和自我保养,避免再次损伤患处,腰椎间盘突出症和坐骨神经痛的病人必须节制性生活。

八、八卦埋线美容法的异常反应

(一)晕针

在施针过程中,受术者突然面色苍白,心慌气短,恶心欲呕,冷汗淋漓,头晕胸闷,四肢发冷,原因可能是:

1、受者体质弱或患有低血压、神经衰弱。

2、受术者精神紧张,心理压力过大。

康事达中医养生培训教材

3、受术者过饥、过饱、过度劳累。

4、受术者体位不当。

5、术者施术时手法太重。

一般应立即停止施术,让患者平卧,头部稍低,松开衣带,注意保暖。也可按压八卦掌中土,并令其引用白糖水或者温开水。

(二)血肿

受术者局部肿胀疼痛,继而局部皮肤呈青紫色.伴有酸痛及不适。原因是术者操作时刺破微血管所致。

躯干部有小块青紫,不需处理。如果有大的血肿,出现疼痛,影响功能活动,需要先冷敷,加压止血。3天后再热敷,以促进其吸收,也可喷云南白药气雾剂,促进其吸收。

(二)感染

表现:埋线术后3-4天,局部红肿疼痛加剧,伴有发热。原因是:

1、术者操作过程中,消毒不彻底。

2、术后受术者对针眼未保持清洁,造成感染。

处理:局部热敷。严重者做抗感染处理。

九、疗程的规定

根据所不同病情掌握治疗间隔时间,一般急性病可5-7天治疗一次,3次为一个疗程;(亚急性疾病K)1 5天一次,5次为一个疗程;慢性疾病15-20天一次,6-8次为一个疗程。 第三节疾病的治疗

康事达中医养生培训教材

一、痤疮

八卦痤疮,中医称之为“肺风粉刺”、“酒刺”等,是以青春期生于面部的粟疹脓疱,破溃时有黄白粉汁为特征的皮肤病。

1、血热生风(暗疮在颜面,一般女性多在月经前加重,月经后减轻)坤兑坎离,三阴交、肾俞、膈俞、血海、肺俞透风门+局部。

2、肺经风热

艮兑坎离,上巨墟、曲池、大肠俞、肺俞透风门+局部。

3、脾胃湿热(面部多为油性皮肤)

坤艮兑乾,阴陵泉、内庭、脾俞、肺俞透风门+局部。

二、面部皱纹

1、脾胃虚弱

坎离坤艮,足三里、脾俞、颈3/4夹脊+局部。

2、肝肾阴虚

坤兑坎震,三阴交、太溪、肾俞、颈3/4夹脊+局部。

3、气滞

免坎霰离,太溪、太神、研俞、颈W夹皆T局部。

三、黄褐斑

黄褐斑,中医称“蝴蝶斑”,“黧黑斑”。

1、肝气郁结(心烦易怒、口苦咽干、胸胁胀满、月经失调等)兑坎震离,太溪、太冲、肝俞、膈俞+局部。

2、脾虚湿盛

康事达中医养生培训教材

坎巽离坤,太溪、足三里、脾俞+局部。

3、脾肾阳虚

乾坎离坤,太溪、肾俞、脾俞+局部。

四、皮肤粗燥

皮肤粗糙,中医称“肌肤甲错”、“肌肤所泽”,皮肤多干燥,抚之碍手。

1、气血亏虚

坎离坤兑,太溪、足三里、脾俞、肺俞。

2、肝气郁结

兑坎震离,太溪、太冲、肝俞、膈俞、肺俞。

3、痰饮阻络

坎巽离坤,太溪、阴陵泉、丰隆、脾俞、肺俞。

五、雛老化

1、肾精虚损

坤兑坎离,阴陵泉、太溪、肾俞、肺俞。

2、脾胃虚弱

坎离坤艮,足三里、阴陵泉、胃俞透脾俞、肺俞。

3、肝气郁结

兑坎震离,太溪、太冲、肝俞、膈俞、肺俞。

六、肥胖症

1、胃肠积热(伴食欲旺盛)

巽艮坤乾,天枢透大横、带脉、丰隆、上巨墟、大肠俞、

康事达中医养生培训教材

脾俞。

2、脾气虚弱

巽离坤乾天枢透大横、带脉、阴凌泉、丰隆、脾俞。

3、肝气郁结(伴便秘)

坤坎震乾,天枢透大横、带脉、太冲、上巨墟、大肠俞、肝俞。

七、颈源性眩晕

乾坎震离,太溪、阳陵泉、太冲、相应的颈部夹脊、风府、百会。

八、高血压

1、肝阳上亢

坤坎离,太溪、阳陵泉、太冲、曲池、风府、百会,太溪、颈夹脊。

2、肾阳虚

乾坎离,太溪、太冲、肾俞、曲池、风府、百会阳陵泉颈夹脊。

九、心脏病

1、心阳虚

坎震离,巨阙、膻中、太溪、肾俞、心俞。

2、心阴虚

坤坎离,巨阙、膻中、太溪、肾俞、心俞。

十、糖尿病

康事达中医养生培训教材

坤兑乾坎,阴陵泉、太溪、太渊、肾俞、脾俞、胰俞。 十一,慢性结肠炎

1、脾阳虚

艮乾离坤,足三里、上巨墟、大肠俞、脾俞。

2、脾肾阳虚

艮乾坎离,足三里、上巨墟、大肠俞、肾俞。 十

二、慢性胃炎

1、脾胃虚寒

坎离坤艮,中脘、足三里、阴陵泉、胃俞透脾俞。

2、胃肠实热

坤艮乾巽,中脘、足三里、上巨墟、大肠俞、胃俞便秘加支沟。

十三、腰椎间盘突出

乾坎震,阳陵泉、悬钟、大抒、相应的腰部夹脊。

伴坐骨神经痛者,可加巽卦,环跳、阳辅。 十

四、颈椎病

乾坎震离,阳陵泉、大抒、相应的颈部夹脊。

伴上肢疼痛麻木者,加肩龋、曲池、外关等。 十

五、三叉神经痛

坎艮震巽,阳陵泉、太溪、三阳络、颈2/3夹脊、患侧下关、太阳等局部穴位。 十

六、面神经麻痹

康事达中医养生培训教材

坎巽离坤,足三里、阳陵泉、风池、患侧翳风、地仓透颊车、颧髎、阳白透鱼腰等 十

七、面积痉挛

坎艮震离,阳陵泉、太溪、膈俞、风池、翳风、地仓透颊车、颧髎、四白。 十

八、中风后遗症

1、左侧:坤乾坎巽离,足三里、阳陵泉、太溪、曲池、外关、间谷透后溪、风府、百会。

2、右侧:乾坎艮巽离,足三里、阳陵泉、太溪、曲池、外关、间谷透后溪、风府、百会。

九、痔疮

艮兑乾,上巨墟、大肠俞、长强+局部。

伴腰痛者加坎卦,承山。

伴便秘者加震卦,支沟。

伴脱肛者加坎卦,百会,并艾灸百会。 二

十、增生性骨关节炎

组方:乾坎震艮,阳陵泉、悬钟、内外膝眼、腰 二十

一、类风湿

急性期:艮坤乾巽,阳陵泉、悬钟、曲池、肾俞、膈俞。

缓解期:乾坎艮震,阳陵泉、太溪、悬钟、肾俞、大抒。

第二节认识五腧穴

康事达中医养生培训教材

十二经脉从四肢末端至肘或膝方向各有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穴,总称“五腧”这以水流的大小来形容各经脉气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特点。所出为井,所溜不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输也。”(《灵枢·九针十二原》)意指经气自四肢末端向上作用于头面躯干,像水流一样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经气初出,如水的源头,所以称“井”,多位于四肢爪甲之侧。经气稍盛,如水成微流,所以称“荥”,多位于指(趾)掌(跖)部。经气渐盛,如较大水流灌注,所以称“输”,多位于腕(踝)关节附近。

阴经五腧穴表

阳经五腧穴表

21

康事达中医养生培训教材

阳经五腧穴表

手太阴肺经预防及上治的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各种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咳嗽、咳血、胸痛。

五官病: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咽炎、咽痛、鼻炎、流鼻 血。

其他:经脉所过的关节屈伸障碍、肌肉疼。

22

康事达中医养生培训教材

手厥阴心包经预防和主治的疾病

心血管系统:心慌、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心绞痛、心肌缺 血、胸闷。

其他:恶心、呕吐、抑郁症、中暑、休克、小儿惊风、胃痛 胃胀,经脉所过的关节肌肉痛。

手少阴心经预防和主治的疾病 心血管病:冠心病、心绞痛、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心肌缺 血、心慌。

精神疾病:失眠健忘、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癫痫、神经官 能症。

其他:经脉所过的肌肉痛、肋间神经痛。

23

康事达中医养生培训教材

足太阴脾经预防及主治的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消化不良、泄泻、痢疾、便秘。

妇科病:痛经、月经不调、闭经、月经提前或错后、盆腔 炎、附件炎。

男科:急慢性前列腺炎、水肿。 其他:周身不明原因疼痛、关节炎、经脉所过的肌肉软组织 疾病。

足厥阴肝经预防和主治的疾病 生殖系统疾病:痛经、闭经、月经不调、盆腔炎、前列腺炎、疝气。

肝胆病:各种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胆囊炎、肝牌肿大、抑郁症。 其他:头顶痛、头晕眼花、各种眩晕、癫痫,胃痛等。

24

康事达中医养生培训教材

足少阴肾经防及治疗的疾病

泌尿生殖系统:急慢性前列腺炎、阳瘘、早泄、遗精、术后尿潴留、睾丸炎、痛经、月经不调、盆腔炎、附件炎、胎位不正、各种肾炎、水肿。 头面疾病:头痛、牙痛。

其他:消化不良、泄泻、耳鸣耳聋、腰痛、中风、休克、经脉所过的各种关节肌肉软组织病。

手阳明大肠经预防及主治的疾病 呼吸道疾病:感冒、支气管炎、发烧、头疼、咳嗽。

头面疾病:头疼、面神经炎、面肌痉挛、面瘫、牙疼、麦粒肿、结膜炎、角膜炎、耳鸣、耳聋、三叉神 经痛、鼻炎、鼻塞。

其他:颈椎病、皮肤瘙痒、神经性皮炎、荨麻疹、经脉所过的关节活动障碍。

25

康事达中医养生培训教材

手少阳焦经预防和主治的疾病 五官病:耳鸣耳聋、腮腺炎、偏头痛、面神经炎、面肌痉挛。 其他:肋间神经痛、便秘、感冒、

中风后遗症、肘关节屈伸不利,

经脉所过的关节和肌肉软组织病。

手太阳小肠经预防及主治的疾病 五官病:咽痛、眼痛、耳鸣耳聋、中耳炎、腮腺炎、扁桃体炎、角膜炎、头痛。

其他:腰扭伤、肩痛、落枕、失眠、癞瘸、经脉所过关节肌肉痛。

26

康事达中医养生培训教材

足阳明胃经预防及主治的疾病 胃肠道疾病:小儿腹泻、胃胀、胃疼、胃下垂、急性胃痉挛、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便秘、泄泻、痢疾、胃肠蠕动过慢。

头面疾患:痤疮、黄褐斑、头痛、眼痛、牙疼、面神经麻痹、腮腺炎、咽炎。

其他:中风偏瘫后遗症、慢性阑尾炎、乳腺增生、白细胞减少症、经脉所过的关节肌肉病。

足少阳胆经预防和主治的疾病

肝胆病:急慢性胆囊炎、胆绞痛、各种慢性肝炎。

头面五官病:头昏、偏头痛、面神经炎、面神经麻癣、耳鸣、耳聋、近视。

其他:感冒、发热、咽喉肿痛、肋下疼、经脉所过处的肌肉疼。

27

康事达中医养生培训教材

足太阳膀胱经预防和主治的疾病 呼吸系统:感冒、发烧、各种急悝性支气管炎、哮嗤、肺炎。 消化系统:消化不良、腹痛、痢疾、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

垂、急慢性宵肠炎、肝炎、胆囊炎。 泌尿生殖系统:肾炎、阳瘘、睾丸炎、闭经、月经不调、痛经、盆腔炎、附件炎、官颈糜烂。 其他疾病:失眠、赝背痛、坐骨神经痛、中风后遗症、关节炎,经脉所过的肌肉痛。

经气充盛,象水流之长行,所以称“经”,多位于腕(踝)或臂(胫)部。经气统盛深入处,宛如水流汇合,所以称“合”,多位于肘(膝)部附近。

五腧穴主治病症各有特点:井穴开窍醒神,可用于神识昏迷、心下烦闷;荧穴清泄邪火,可用于热病;输穴可用于发作性病症、关节痛;经穴可用于喘咳和咽喉病症;合穴可用于肠胃等六腑病症。这就是《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所说:“病在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

28

康事达中医养生培训教材

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以及《难经·六十八难》所作的补充解释:“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归纳为:“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意指各经的荥穴和输穴主治外行经脉所过处的病症,合穴治六腑症。《难经》还将五腧穴配合五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补母泻子”法。

井穴又是十二经脉的“根”穴,因其位于四肢末端便于临床诊察施治。针刺、按压或脉冲电刺激井穴常可出现经络现象;疾病时左右两侧井穴温差显著,可用测温仪测定人体两侧井穴的温差来检查经络平衡状态,为脏腑经络辨证提供参考。

合穴是五腧穴的最后一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六腑中的大肠、小肠、三焦,在足三阳经上又有一合穴,称下合穴。《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说“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这是指六腑下合穴而言。足三阳经上的六腑合穴,总称“六腑之合”,即 “胃合于(足)三里,大肠合入于巨虚上廉(上巨虚),小肠合入于巨虚下廉(下巨虚),三焦合入于委阳,膀胱合入于委中央,胆合入于阳陵泉。”这是因为“大肠、小肠皆属于胃”,故其合穴同在足阳明胃经上;三焦水道,出于膀胱,故其合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上;六腑下合穴是“阳脉之别入于内,属于府者”,临床上治疗“腑症”有显著作用。其他荥、输等穴则以治疗各经的外部病症(外经病)为主。

29

康事达中医养生培训教材

禁灸穴歌

哑门风府天柱擎,承光临泣头维平, 丝竹攒竹睛明穴,素髎禾髎迎香程。 颧髎下关人迎去,天牖天府到周荣,渊液乳中鸠尾下,腹哀臂后寻肩贞。阳池中冲少商穴,鱼际经渠一顺行,地五阳关脊中主,隐白漏谷通阴陵。条口犊鼻上阴市,伏兔髀关申脉迎,委中殷门承扶上,白环心俞同一经。灸而勿针针勿灸,针经为此尝叮咛,庸医针灸一齐用,徒施患者炮烙刑。

30

康事达中医养生培训教材

禁针穴歌《医统》

脑户囱会及神庭,玉枕络却到承灵, 颅息角孙承泣穴,神道灵台膻中明。水分神阙会阴上,横骨气冲针莫行,箕门承筋手五里,三阳络穴到青灵。孕妇不宜针合谷,三阴交内亦通论,石门针灸应须忌,女子终身孕不成。外有云门并鸠尾,缺盆主客深晕生,肩井深时亦晕倒,急补三里人还平。刺中五脏胆皆死,冲阳血出投幽冥,海泉颧髎乳头上,脊间中髓伛偻形。手鱼腹陷阴股内,膝髌筋会及肾经,腋股之下各三寸,目眶关节皆通评。

31

培训教材

培训教材

培训教材

培训教材

培训教材

培训教材

公卫培训教材(中医养生之四时养生、时辰养生、俞穴养生)

保时捷培训教材

环卫培训教材

GMP培训教材

《中医培训教材.doc》
中医培训教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