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人文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2020-03-01 18:40:4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浅析高职院校语文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高职语文教育一直处于极为尴尬的境况,因为其本身对学生就业没有产生直接的效应和作用,加之高职院校强调职业技能的教育以及教育成本的节约,学生们的人文素质偏低,但高素质的人才必须以人文素质为基础,人文素质是现代劳动者的必备条件。加强高职语文教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高职院校语文教学需要做到把语文学科的审美性和学生素质提升结合起来。通过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可以在阐述文学作品作者思想过程中融合职业理想教育,在分析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过程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在归纳文章主题时穿插劳动制度和劳动法规的介绍,从写作训练和口语训练入手,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关键字:高职教育 语文教学 人文素养 职业意识

高等职业院校在建设和发展中,对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目标的办学理念已达成共识。在这种观念影响下,出现了一种过分重视技能培养,忽视人文修养教育的倾向。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加强修养教育不失为良策,特别是深化高职文化教学改革,使学生提高人文知识水平和素质,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一、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

高职学制三年,还要留出半年有的甚至是一年的顶岗实习时间,学校不得不压缩课时,对一些公共课程能减就减,加上教育行政部门对高职院校的大学人文课程的开设没有形成统一的要求,因此不少院校将大学语文课程列入被删减的行列。

长期以来,由于受语文学科性质单一“工具论”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成为升学的工具,学生忽视了母语的文化特性,这一情况在职业院校中表现得更加明显。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常常强调单纯的职业技能教育,一味强调技巧、技能和技艺,各类培训考证成了学生学习的指挥棒。学生在这种教育导向的影响下,对语文教育毫无兴趣,高职大学语文教育也因此产生了思维惯性和教学定势,逐渐走向边缘化。同时大学语文教育自身存在问题,导致语文教学忽视了社会需求导向问题,造成语文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不一致。

众所周知,近年来高职学生的文化课素质偏低,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中学语文的基础知识。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重点仍然停留在语文基础知识的讲解上,偏重对教材所圈定的范文的解读,教法与高中没多大变化,课堂缺乏“生气”,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语文教材篇目与高中重复多,且老师讲不出新意。加之学生们重专业轻基础学科的学习态度,逃课现象较普遍,使得大学语文教学陷入困境。绝大部分学生们几乎将全部精力用于各种专业证书、英语等级、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考试上。还有不少学生学语文只对介绍作家身世家史、创作经历、趣闻轶事稍有兴趣,一接触到教材文本就兴趣索然。以上这些情况通常与很多同学存在着中国人当然熟悉汉语的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可能知识记忆得较多,但实际操作能力很差,口头表达、应用写作、人际交往往往达不到就业岗位要求。具体表现为与人沟通交流词不达意、含混不清,甚至连“通知”、“请假条”都写不好,面对毕业自我鉴定更是一筹莫展。

二、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意义

人文素质是衡量与评价人的文化知识水平与道德品质修养的综合概括。人在一定的社会生活中,通过逐步积累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以及完善自身的修养,从而形成一种高尚的思想品德。作为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应该在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注意培养他们的人文素质。而良好的人文知识学习有益于高职生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形成,这不仅与党和国家的发展方向和要求一致,也是作为一个人的基本素质要求。如果只重视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忽视良好的人文知识影响与渗透,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资料

表明,现在高校学生欠缺的不是专业方面的知识,而是品格、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和传统文化修养等方面的素质。因此,要重视人文知识课程的设置,使学生在完成专业深造的同时,得到相应的人文知识滋养;重视人文知识学习,以提高高职生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文教育集中体现在语文课程广泛的内容中。高职语文教学可以利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有利条件,通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深刻性,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与生动性,对学生获得广泛的人文知识,促进人文素质水平的提高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实施的相关策略

笔者认为,高职院校语文教育的目标应以培养学生有可贵的胆识、雄辩的口才、丰富的学识、熟炼的写作技巧及技术理论的新型的现代化的职业技术人才上。为此,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把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审美性结合起来,大力提倡审美教育

众所周知,语文是兼有思想性、工具性、审美性的基础学科。由于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把语文学科的知识性抬到过高的地位,以至学生把语文学习当作知识学习,这样一来语文学习的审美教学大大淡化,甚至消失。而审美学习恰恰是写作教学的基础,它往往是知识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先导,也是学生乐于写作的必备活动。

我们都知道,“美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人们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感情心理结构,使它与德、智、体等结构协调一致。美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通过美育,可以加深人们明辨是非、善愚、美丑的能力。美育是在引导人们对于美的培养、鉴赏中,在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美的活动中,凭借形象思维的方法,不知不觉地潜移默化地进行的。审美教育是通过人对美的感受,引起感情激荡,造成感情的共鸣,在愉悦中受到教益”。因此,若抓住了语文教学与美育的这个共同点进行教学,其效果定是上佳的。以美育方式来激发情感,渗透德育内容、知识内容,使受教育者乐于接受。通过美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作为主体的健全的心理结构,包括感觉、知觉、情感、想象、理解等心理能力。它们相互协调,最终构成敏锐的审美知觉力、审美鉴赏力和审美创造力。同时也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如观察力、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创造欲望。学校美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美的创造能力。贯彻在语文教学中,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作文写作能力,尤其是文学作品的写作上。因此我们应指导学生在审美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写作实践,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

(二)加强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长期以来,传统的语文教育存在着重读写轻听说的现象。造成这种偏向的原因,一是许多人(包括少数教师),都认为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是不需要进行专门教育的,只要会说话,需要时就自然会讲;二是各类升学考试,国家机关招收公务员也大都以考卷评定成绩,绝少考核听说能力。以上原因致使语文课在错误观念和价值取向的指导下,形成了相对重视读写能力的培养,普遍轻视听说培养的教风和学风。实际上,在社会政治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尤其是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以后,无论是从政经商,或管理,或经营,都需要高素质人才。而口头表达能力是人才素质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口头语言能力的提高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因为他们在初、高中时在学习方面基本上都是耗时低效,一般做不到班干部,少有出头露面、当众讲话的机会,再加上有的同学因为成绩不好,产生自卑心理,更显得内向、木讷。他们进入高职院校,踏上了一个新的起点,如果我们对以往重读写轻听说的偏向不加以纠正,继续培养出腼腆、善羞,不敢也不善于在各种场合下表达自己的思想,并进行各种交流与交住的人才,就势必不能适应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与信息频繁更新的时代。

(三)在阐述作者思想过程中融合职业理想教育

例如五年制高职语文教材所选的篇目大部分出自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之手,文章中作家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和思想观念往往能给人以启迪,发人以深思。通过对名篇中的某些段落

和语句的分析,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认识职业,从而确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是《师说》中的一句话,其中可以看出韩愈思想的历史局限性。这种“厚道薄技、重知轻艺”的观念在古代就已盛行,并直接影响到现代我国职教事业健康发展,影响到职校学生学习热情。课堂上,通过分析使学生懂得韩愈之所以轻视“百工之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生产力较为落后的农业社会,“百工之人”所从事的工作往往是些简单重复的体力劳动,以“劳心者冶人,劳力者冶于人”的封建思想来看,“君子不齿”实不足为怪。而当前价值观念发生了根本改变,“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一切社会需要的职业和劳动岗位都是平等的、光荣的。

随着知识经济快速发展,高新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各类职业正从操作型向智能型转换,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换,从传承型向创新型转换,从从业型向创业型转换。这对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术应用型人才将和研究探索型人才、工程开发型人才同样重要。

(四)在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礼记》中说:“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对高职学生加强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而“善于发现和运用先进典型,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道德楷模,让广大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高职语文现行可用教材为《大学语文》,版本的选择可参考所在地区其他二类高校的《大学语文》版本,一方面解决语文教师可以从这类院校借调兼职高职院校的问题,不会加大语文教师备课量,另一方面也是在间接提高高职院校的课程资源水平,减少教务部门选择和斟酌教材的困扰。教材中的屈原《国殇》旨在提醒学生们站在新的时代高度审视自己的爱国情操,新时代的爱国品质应该是以自己执着的事业精神和优秀的职业素质作为基础,没有对社会的贡献又何来爱国爱家?谈到《论语》中的《季氏将伐颛臾》,就应该提醒大家,在其位谋其政是必要的,但是兼顾大局,为多数人谋取福利才是新时代的职业道德内涵。《报任安书》(节选)中的经典名句“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这一部分应该要求学生们背诵,这是中国国学精神的要义之一,也是新时代职业意识的重要内容-------它教会学生如何在工作中、在职业生涯里坚毅地面对磋磨,百折不挠地前进。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高职语文教材中《口语训练三 演讲》单元教学中,更是把著名学者梁启超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演讲的演讲词《敬业与乐业》作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凡职业都是有趣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等深刻道理。并结合以《高职学生的喜与忧》为题的班级演讲活动,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

(五)在归纳文章主题时穿插劳动制度和劳动法规的介绍

作为学校既要教育学生遵守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也要帮助学生了解有关劳动法规,提高学生今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包身工》是早年毕业于浙江甲种工业学校的著名剧作家夏衍1939年所写的一篇优秀报告文学作品。在此文教学中笔者不仅引导学生认识包身工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以及其必然灭亡的结局,认清中国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罪恶面目。而

且通过对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我国新时期劳动者享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卫生保护的权利⋯⋯”(《劳动法》第三条);“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劳动法》第十五条);“采用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劳动法》第十八条);决不允许“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劳动法》第四十八条)。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社会主义佣工制度的优越性,而且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作为一名社会主义国家的劳动者享有的权利,使学生就业后当其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能够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尊严和权益。

(六)从写作训练和口语训练入手,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众所周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我国对大中专毕业生实行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引下通过人才劳务市场自主择业。在“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过程中,学生递交的就业材料和面试时的表现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应用文训练六 信函》单元教学中重点介绍《求职信》的特点、格式和写作技巧,在《口语训练- 叙述与交谈》单元教学中重点介绍求职面试时自我“推销”的语言技巧,使学生学有所得,得有所用。

目前已经出现文质兼美、编撰得体的高职高专版的《大学语文》,例如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李咏梅、黄伟林主编的《大学语文》教材,笔者较为推崇这类层级对口的现行教材,因为这些教材特别注重与大学生活、大学学习有关的内容,尽可能适合大学生心智的发展,让学习者时刻意识到自己的大学生身份,知晓大学阶段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另一方面注意选择那些承载了专业知识或专业思想的文章,作者的专业背景,也力求多样。

总之,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只要教师充分利用语文教学优势、发挥语文资源潜力,对学生开展必要的职业素质教育,必将对学生成长为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产生积极影响。

EnglishSummary:Higher vocational humanistic education has been extremely awkward situation, because the student did not produce employment to direct effect and fun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skills education cost saving, low quality of students\' humane quality talents, but must be based on humanistic qualities, the humanities quality is the prerequisite of modern laborer vocational humanistic education and strengthening, imperative and delay.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the language discipline to implement the aesthetic qualities of students, and combine, advocate the ascension of aesthetic education, the author in this proce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profeional ideals, the fusion proce analysis of character education, vocational ethics in infiltration induces the theme with labor system and when labor laws, from writing and oral training to improve students\' employment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 ability.

Key words: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umanities profeional consciousne

参考文献:

[1]高山.以就业为导向理念下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探究【J】.《实践与探索》,2010.1.

[2]李霞,李红媛.人文素质的培养与高职语文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4.12.

[3]李爽.简论现代语文发展趋势与高职语文教育【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12.

[4]顾春, 张会军主编.中国素质教育全书【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7.7.[5]戈登德莱顿, 珍妮特沃斯.学习的革命【M】顾瑞荣, 陈标许静译,上海: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1997.

[6]阎立钦.语文教育学引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7]胡经之, 王岳川.文艺学美学方法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8]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作者简介:姓名:张淳枳、工作单位: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同安镇同策路3号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邮箱:zyk_5168@sina.com

高职人文

浅谈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高职数学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高职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感恩教育现状与对策

感恩教育现状与对策

我国高职学院招生现状与对策思考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与对策

21世纪审计教育现状与对策

区教育现状与对策思考

《!高职人文教育的现状与对策.doc》
!高职人文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