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考语文模拟试卷154

2020-03-01 20:34:1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2009年人教高考语文模拟试卷154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炽热

整饬

叱咤风云

插翅难飞 B.悚然

宿怨

肃然起敬

夙兴夜寐 C.取缔

孝悌

瓜熟蒂落

有的放矢 D.硕大

回溯

媒妁之言

数见不鲜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无上光荣

仗义执言

波澜壮阔

气势磅礴 B.故步自封

鸠占鹊巢

委屈求全

融会贯通 C.人才荟萃

针贬时弊

一愁莫展

老羞成怒 D.无庸置疑

脱颖而出

不径而出

纷至踏来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当今社会,环保意思、环保观念已深入民心,新型的环保产品蔚见大观,层出不穷。 B.众志成城,因人成事,中国人民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了百年不遇的自然灾害。 C.那些以权谋利的贪官初次尝到甜头,私欲便急速膨胀,得陇望蜀,一步步滑向深渊。

D.今年的节日祝福一改往日的无声和黑白面孔,绘声绘色的彩信祝福越来越收到手机用户的喜爱。 4. 下列各句中,有病语的一句是

A.全球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出台一系列产业振兴举措,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

B.就在2月20日凌晨4点到了的时候,从ESPN最先传来消息,火箭、灰熊以及魔术达成了三方交易,火箭队的首发控卫阿尔斯通被送走,不少人认为这是一笔愚蠢的交易。

C.春节前夕,党和政府向困难群体发放90亿元补贴,受惠人数高达7400多万人。 D.工作要开动脑筋,大胆创新,注重学习借鉴其他单位,提升单位形象,提高服务质量。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 对于中国“新星”号货船被俄罗斯边防军击沉一事,俄罗斯于2月19日发表申明说,俄边防军的开火行为是合法的。

B.“问我吗?记者。”57岁的李文斌激动地说,“过年了,我们有新房住,有肉吃,有酒喝,这哪像是刚刚受了大灾。”

C.假若我们都能对那些给我们提供“理所当然”方便的人说声“谢谢”,我们这个社会还会不和谐吗?还会不温暖吗?还会感到人情冷落吗?

D.“高考之痛”,并非新症状。上海、北京“痛”过,后来在单独命题中治好了伤疤。现在南京又“痛”了,可是我们的教育部门难道没有智慧寻找到“去痛片”?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30年来中国外交理念之演变

30年来中国在外交领域非常之活跃,通过不断提出新主张、新倡议,来达到优化环境、扩大影响、树立形象和趋利避害的目的。可以说,如今中国的外交理念已形成一个体系,其基石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杠杆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旗帜是和平、发展、合作,远景是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道路是和平外交政策,办法是互利共赢。

中国外交理念变化的第一特征,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中国率先于1953年酿成,随后于1954年与印度和缅甸共同提出和平五项原则。这些原则反映了二战结束之后广大新独立国家维护主权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共同愿望。在过去30年里,中国领导人在传承与弘扬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力图开拓创新。

其一,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对内和谐发展,对外和平合作”,这是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政策化,其中包含睦邻友好、互利合作的传统主张。随后的发展是:“睦邻”派生出“以邻为伴、与邻为善”;“友好”派生出各种说法的“伙伴关系”如“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互利派生出“双赢、共赢”;“合作”被提升到与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并列的高度。中国外交中还注入了富有感染力的文化传统因素如“和为贵”、“和而不同”、“以人为本”。这都反映了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其二,从不同角度确立对象国在中国外交中的地位,叫作周边国家关系是首要,大国关系是关键,发展中国家关系是基础。中国从原先重视发展双边关系,到后来越来越积极参与多边活动。

其三,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和平发展的意思,是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与国际环境,在安全、稳定的条件下加速社会建设„„中国之所以选择和平发展的道路,是由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时代发展潮流几方面因素决定的。

„„值得一提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对立物—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冷战后也抛出了不少新提法、新花样。这些“理论”虽曾风靡一时,但多半是要么夭折,要么用冠冕堂皇的外衣加以包装。 中国外交理念变化的第二特征,是在务实基础上让外界消除误解。

其一,关于和平发展与和平崛起的关系。和平发展是主观既定方针,和平崛起则是客观表现形态,两者本质相同。

其二,关于中国对世界影响的评估。对于中国影响力的评估,既不应过誉,也不必忌讳。

其三,关于“中国威胁论”与“中国机遇论”的较量。如今“中国机遇论”在国际上越来越占上风,但“中国威胁论”仍有市场。中国有句名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之,众必非之。”这也可用来解释“中国威胁论”的诱因之一。 其四,关于建立和谐世界的理解。“持久和平、共同繁荣”是和谐世界的内涵界定,如果将其随意解释夸大为“大同世界”,愿望再好,也只能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5.下列对“继承传统,与时俱进”这一特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继承传统,与时俱进“指的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要根据时代变化不断提出新举张、新倡议。 B.中国率先于1953年酿成、随后于1954年与印度和缅甸共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十年来在传承与弘扬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力图开拓创新。

C.传统的“睦邻”派生出“双赢、共赢”;“合作”派生出“和平与发展”、“和为贵”等。

D.一些富有感染力的文化传统因素渗透到中国外交中,这些反映了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7.根据原文,下列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之所以选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了在务实的基础上让外界消除误解。

B.30年来中国在外交领域非常活跃,通过不断提出新主张、新倡议,来达到优化环境、扩大影响、树立形象和趋利避害的目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属于“这些新主张、新倡议”,这是中国传统的外交原则。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映了二战结束之后广大新独立国家维护主权和建立国家新秩序的共同愿望,中国正是抓住这一契机来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的。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对立物,在冷战后出现了不少新提法、新花样,但这些新提法、新花样没有任何市场。

8.下列不属于“30年来中国外交理念之演变”的一项是

A.“对内和谐发展,对外和平合作”,这是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政策化,其中包含睦邻友好、互利合作的传统主张,随后把这一传统主张加以发展。

B.中国从原先重视发展双边关系,到后来越来越积极参与多变活动。 C.中国率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是中国外交理念体系的基石。

D.中国外交理念变化的特征表现,一是继承传统,与时俱进,二是在务实基础上让外界消除误解。 9.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整整30年,与国内政策相适应,外交理念也在发展变化。

B.“持久和平、共同繁荣”是和谐世界的内涵界定,如果将其随意解释夸大为“不同世界”,愿望是好的,

效果将适得其反。

C.加速社会经济建设需要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周边环境与国际环境,所以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D.“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这可以说是产生“中国威胁论”的根本原因。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超然台记(苏轼)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为求褔而辞祸者,以褔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褔。夫求祸而辞褔,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尽之矣。彼游於物之内,而不游於物之外:物非有大小,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覆,如隙中之观鬭,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予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於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邱,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庐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於物之外也。 1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

服:遭受,忍受 B.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固:坚持 C.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

烈:功绩 D.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吊:哀伤,哀吊 11.下列句子中,全部体现作者“超然物外:的一组是 ①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②物非有大小,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 ③始至之日,岁比不登

④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庐敖之所从遁也 ⑤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⑥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曰:“乐哉游乎”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②⑥

D.②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如不能超然物外,则乐少悲多;如能超然物外,即使在困苦的环境中,也有可乐的东西。 B.作者认为求福辞祸是人之常情,超然物外,才能不被外物影响,才能达到求祸辞福的最高境界。 C.文章详写超然台四方的胜景和四季的美景,是为了说明作者能在既有的境况下获得较大的快乐,突出和渲染了他的超然物外的思想。

D.文章篇末点题,借弟弟子由的文章来给台子取名,并表示自己:无所往而不乐“的生活态度,以及面对困境的豁达胸怀。

四、24题(24分)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美恶之辨战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於物之外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送柴侍御(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送魏二(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 有人认为“江风引入雨舟凉”的“凉”字用得绝妙,你同意吗?为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两首诗的表现手法有相同之处,请从“实”与“虚”的角度,任选一首进行鉴赏。(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填空(6分)

(1)水在诗文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它承载了各种情感,如“盈盈一水间,_____①_____”,抒写的是爱情,“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②_____”抒写的是亡国的哀痛,它启迪了文人的思想,李白在诗文中感叹“_____③______,奔流到海不复返”,因此“人生得意须尽欢”;苏轼看到“_____④______,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因此要超脱地对待人生。

(2)同样是写爱情,我国女诗人舒婷的《_______①________》表达了新时代女性独立平等的爱情观,而匈牙利诗人_____②______的《我愿意是急流》则表现了为了爱情愿意献出一切勇气和力量的男性爱情观。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都市歌者 顾连梅

近来,每天清晨我都在小鸟清亮的歌唱中醒来。而当我起来忙碌之后,就听不到它的歌声了。小鸟的歌声只属于清晨,属于东升的旭日,微凉的晨风,晶莹的露珠以及晨风中刚刚醒来的花朵,属于一切和它一样喜欢清晨的事物,它只在清晨最新鲜的空气和宁静的世界里歌唱。中午和傍晚听不到它歌唱。它们的歌声不大,甚至有些纤细,有些娇嫩,如果你不留意,你是不会意识到它的歌唱,但歌声里注满了热情和生机,洋溢着对生命的礼赞。是名副其实的都市小小的歌者。我怎会在这样的呼唤中昏睡呢?

我搬入这个市中心的新村有几个年头了,在今冬以前,我始终没有注意到清晨的都市歌者。今年冬天,江南在持续温暖气候之后,忽然冷起来,断断续续地下了好几场大雪,纷纷扬扬的大雪,令人措手不及,人们被这神话般的大雪迷住了,也被它吓倒了,清晨起床成了大问题。为了上班不迟到,我的闹钟和手机都用来叫早,可我还是迟到了几回。有一天,睡意朦胧的我,忽然听到了一阵叽叽喳喳的鸟鸣,热闹如旷野中的麻雀。起初我还以为自己听岔了:这水泥堆砌的都市哪来的小鸟?是人家的宠物画眉或鹦鹉吧?我起身推开窗子,却望见对面三层楼的屋顶上,洁白的雪花中,聚集着几十只麻雀,它们时而跳跃,时而追逐,时而飞翔,伴随婉转的鸣唱,令我心旷神怡。我有点兴奋,没想到在钢筋水泥成就的城里还有如此鲜

活灵动的生命,还有如此自由欢畅的歌声,这群生意盎然的小家伙是从哪儿来的呀?如何就选择这儿做了它们的家?它们欢快的歌声是为了这难得的雪花?抑或雪霁后的丽日朝阳?

此后,除了天下大雨,我几乎每天睁开眼睛都能听到它们的歌唱,这样开始的早晨常常令我愉快一天。我上班已经很少迟到,小鸟热情的呼唤,比任何闹铃都管用。想来好笑,我作为一个人,却要这样的小动物来叫早,简直匪夷所思。静下来的时候,我一个人会想起这些小家伙,童年的记忆也随之打开。 我生长在乡村,冬天是麻雀云集屋前檐下的季节,草垛上,电线杆上都有它们的身影和歌声。寒冷的冬日,往往因了小麻雀此起彼伏的歌唱而热闹、丰富,小麻雀的歌声里,温馨弥漫整个村庄。暖暖的阳光下,孩子们总想用各种方式去逮它们,米粒、谷子、芝麻等诱饵,无所不用。但很少能抓住它们,它们太胆小、太敏感,任何轻微的响动足以吓跑它们。偶尔,稻场上却会有一只翅膀尚未长硬的幼雀蹒跚地踯躅,我们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捕捉住。但大人却觉得幼雀可怜,要求放掉。逃了生的幼雀,往往能一下振翅高飞,追随鸟群远去。而我的心也追随着那小小的身影飞远了。

在我的童年时代还未结束的时候,我远离了家乡的田野,远离了小鸟歌唱,寄居城市的高楼。时间一长,我渐渐淡忘了童年的乐趣。我已习惯了在汽车的尾气和喧嚣中生活,看惯了灰色天空下蒙满尘埃的树木与花草,听惯了充满伤感和孤寂的流行音乐。像一棵被移植的树在不适合的土地上生长。在城市生活不听音乐,那种远离土地的空虚和孤独无以排遣。我在音乐中流连,在书本中徜徉,企求寻找童年时代的温馨。但现在,那熟稔又陌生的鸟鸣这样不期而至地闯进我的生活,我怎能不感慨良多呢?

自然,自然界的万物总在我们看不见的深处与我们紧密相联。总会在某个时候突然与我们相遇,让我们体会无以言表的喜悦和感动,让我们突然回到过去,回到童年,回到无比温暖的故乡。一只小小的麻雀,都市里微不足道的歌者,就这样丰厚了我的生活乃至生命。 16.请从两个方面概括都市歌者“歌声”的主要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这群生意盎然的小家伙是从哪儿来的呀?如何就选择这儿做了它们的家?它们欢快的歌声是为了这难得的雪花?抑或雪霁后的丽日朝阳?”这一组连续问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花了不少篇幅来写童年的记忆,这有必要吗?请分别在结构和内容方面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中说“自然界的万物总在我们看不见的深处与我们紧密相联。”请根据本文内容概括都市歌者小麻雀是怎样和作者“紧密相联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2分)

20.下面是高晓声小说《陈奂生上城》中的一段文字。请从,描写手法的角度予以点评。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不超过50字。(4分)

“漏斗户主“陈奂生,今日悠悠上城来。

一次寒潮刚过,天气已经好转,轻风微微吹,太阳暖烘烘,陈奂生肚里吃得饱,身上穿得新,手里提着一个装满东西的干干净净的旅行包,也许是气力大,也许是包儿轻,简直像拎了束灯草,晃荡晃荡,全不放在心上,他个儿又高、腿儿又长,上城三十里,经不起他几晃荡;往常挑了重担都不乘车,今天等于是空身,自更不用说,何况太阳太高,到城嫌早,他尽量放慢脚步,一路如游春看风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是海滨市和菘山市春节期间的天气预报表,请据此任选一市写一段温馨的解说词,简要介绍天气情况(不得出现数字),并为市民出行提出建议。要求:用语亲切、自然,60字左右。 城市名称

天气状况

温度

风力风向

空气状况 海滨

晴转多云

16℃-12℃

南风2-3级

较差 菘山

中到大雪

-27℃-10℃

北风6-8级

良 选择城市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中央电视台一年一度举办“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每年都有这样一群人感动着中国,感动着我们,有人由此触发灵感,以深情的目光回望我们这个泱泱大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推选了孔子,屈原、司马迁、李白、辛弃疾、关汉卿、鲁迅等“感动中国”的历史人物。请你参照示例,依据高中课本相关内容和自己对他们的了解,从上述人物中选出一位,为其拟写一则颁奖词。(4分) 要求:(1)讲究文采。(2)评价准确得体(3)100字左右。 示例:庄子【颁奖词】

九万里豪情荡漾于三千溪水之上,悲天悯人的赤子之心光耀日月,曳尾涂中,逍遥尘世。他有蛇的冷酷犀利,更有鸽子的温柔宽仁;踌躇满志却又似是而非,螳臂挡车却又游刃有余。一部《庄子》,深邃宏阔,那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那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怎能不令我们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 选择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觉得是耳边轻柔的呼唤,低声的诉说:有这样一种声音,没有多余的技巧,却能唤起你灵魂深处的良知和责任;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卸去疲惫,会带你走到过往的回忆中;有这样的一种声音,会带给你心灵的震撼,会让你心中盛满感动。 请以“有这样一种声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A(A项全部读chi:B项“悚”读song,其余读su;C项“悌”读ti,D项“溯”su,其余读shuo。)

2.B(A项全对;B项屈—曲,汇—会;C项汇—荟,贬—砭,愁—筹;D项颖—颍,径—经,踏—沓。 3.C(A“蔚为大观”是形容盛大的景象,用在这里不当;B“因人成事”会死自己没有本事,依靠别人办成事的意思。D“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或描绘事物的情景非常生动、逼真。应改为“有声有色”。) 4.B(A项在“经济社会”前加上“进一步推动”;C项去掉“多”字;D项宾语残缺,在“其他单位”的后面加上“的好的做法”)

5.B(吗?记者。“应改为“问我吗?记者”) 6.C

(“合作”的发展表述错)

7.B(A“消除误解”是外交理念变化的特征;C“中国正是抓住这一契机来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的“属

无中生有;D太绝对,原文为“曾风靡已是,但多办是要么天折,要么用冠冕堂皇的外衣加以包装”。) 8.C(没有演变的内容)

9.D(原文为“这也可用来解释“中国威胁论”的诱因之一”。可见并非根本原因。) 10.11.12.B(固:当然,本来。)

C(皆是客观表述,没表达作者的意思;是作者对韩信的评价和态度。) B(求祸辞福不是起然物外的最高境界。)

13.(1)如果美好和丑恶的区分在胸中纠缠,选取和舍弃的抉择在眼前交织,那么能使人快活的东西就很少了,而令人悲哀的事就很多。(得分点:辨、可、“战于中”的句式、句意)(2)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修整,让它焕然一新。(得分点:因“新”的活用句意) 14.(1)同意。送女人上船时,正是桔柚飘香的秋天,将风,冷雨,一个“凉”字,写的是身体感觉上逼人的凉意,更透露出离别时的心理感受。“凉”字,正是情景交融的结合点,表现了诗人送别友人时深深地伤感。(4分) (2)《送柴侍御》:开头两句是实写送别所见所感,后两句用丰富的想象,谨写别后的景象,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他蕴赫的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

或《送魂二》:开头两句是实写送别的情景,后两句行为人虚构了一个凄清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之上,那是一轮孤月高照,两岸猿啼一声一声闯入梦境;诗人通过想象友人的旅夜孤寂更好的表现了送别的伤感。(4分) 15.(1)脉脉不得语 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逝者如斯

(2)致橡树 裴多菲

16.歌声纤细娇嫩,婉转动听;(2分)自由欢快,充满热情和生机,洋溢对生命的礼赞,(2分)(“纤细碗转”与“热请欢快”是评分关键点。)

17.连续发问体现了作者在城市里听到小麻雀的歌声后的惊讶、兴奋和激动;(2分)

一连串的发问是歌者的歌声在作者心灵上荡起的思维涟漪,为下文展开联想写童年记忆,进而突显主旨埋下伏笔。(2分) 18.有必要,结构上写同年的乐趣,即是对上文我何以如此钟情于小鸟歌声的交待,又很自然地引出作者城市生活的空虚、孤独以及由此产生的诸多感慨,使文章思路清晰,承接自然。浑然一体。(2分)内容上,童年的记忆让作者会到过,回到无比温暖的故乡,与城市生活的空虚和孤独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深化了主旨。(2分)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51

高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材料)

人教小升初语文模拟试题4

语文试卷模拟

高考政治模拟试卷

长沙市高考模拟试卷

高考编导模拟试卷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二(附答案)

江西省体验磨练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江苏高考全真模拟试卷(一)语文试卷

《人教高考语文模拟试卷154.doc》
人教高考语文模拟试卷154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