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传记个性化教案(优秀)

2020-03-03 18:39:2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第二单元传记个性化教案

一、本单元地位分析

本单元在内容上承续着“认识自我”而来。在确定自我意识的思考过程中,在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和道路的时候,我们应该学会借鉴他人的成败教训。阅读学习传记作品有助于我们开阔自己的人生视野,较为细致深入地走进他人的生命世界,并由此反省自己,尝试用文字记录自己的过去,理性的分析自己的长短,从而更有效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二、教材分析

粤教版语文教材按照“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三大类别来编写,“实用类”选择了新闻、传记、科学小品3种文体3个单元。本单元“传记”,要求通过学习掌握传记的常识,学习传记的写作。

本单元包括三篇“基本阅读”课文:《“布衣总统”孙中山》、《华罗庚》、《罗曼·罗兰》;另有两篇“扩展阅读”文章:描写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和爱因斯坦的《我的回顾》。这几篇传记文的传主有着不同的国籍、身份、精神品性和历史成就。从文体上说,这些文章包括了“他传”和“自传”,每篇传记文都有着不同的写作特点。教学时,可以把重点放在三篇“基本阅读”课文上,将两篇“扩展阅读”文章的写作特点进行补充说明。

三、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第一、二课时

一、抄写生字词

二、搜集整理作者的相关资料。

(一)陈廷一

陈廷一,当代传记文学作家,先后出版了《皇天后土》、《孙中山大传》(上下卷)、《许世友传奇》三部曲、《贺氏三姐妹》、《宋氏三姐妹》、《宋氏三兄弟》、《孔祥熙大传》、《宋庆龄全传》、《宋美龄全传》、《宋霭龄全传》、《宋氏家族全书》(上下卷)、《民国岳父》、《青年孙中山》等报告文学和纪实文学。 ▲孙中山

出生地:广东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

基本政治主张: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影响卓著的政治家和革命家,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贡献:他领导的辛亥革命(19

11、

10、10)推翻了中国封建

帝制。

(二)顾迈南

顾迈南,女,新华社记者,著有大量科学家传记作品,如《中国当代科学家的奋斗之路》、《华罗庚传》、《丁肇中:故国情深》、《李政道》等。 ▲华罗庚

华罗庚,中国现代数学家.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省金坛县,1985年6月12日在日本东京逝世。补充材料:工作到最后一天的华罗庚1985年6月12日,在东京一个国际学术会议上,75岁的华罗庚(1910—1985)教授用流利的英语,作了十分精彩的报告。当他讲完最后一句话,人们还在热烈鼓掌时,他的身子歪倒了。记者在一次采访时问他:“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他不加思索地回答:“工作到最后一天。”他的确为科学辛劳工作到最后一天,用行动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三)茨威格(1881~1942)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以小说和传记见长,小说代表作《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传记有《三位大师》,《同精灵的斗争》,《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等。茨威格对心理学和弗洛伊德学说感兴趣,小说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和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心灵热情的描摹。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 法国作家、音乐评论家。1866年1月29日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镇克拉姆西。15岁时,随父母迁居巴黎。1899年,罗曼•罗兰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通过会考取得了中学教师终身职位的资格。其后入罗马法国考古学校当研究生。归国后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和巴黎大学讲授艺术史,并从事文艺创作。这时期他写了7个剧本,以历史上的英雄事件为题材,试图以“革命戏剧”对抗陈腐的戏剧艺术。20世纪初,他的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罗兰为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连续写了几部名人传记:《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等。同时发表了他的长篇小说杰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该小说于1913年获法

兰西学院文学奖金,由此罗曼•罗兰被认为是法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1915年,为了表彰“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罗兰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罗曼•罗兰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他用豪爽质朴的文笔刻画了在时代风浪中,为追求正义、光明而奋勇前进的知识分子形象。在提到艺术风格时,罗曼•罗兰表示,除了“诚恳”二字,他不希望别人承认他有什么别的优点。他是一个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作家,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了不屈的斗争。

三、自读课文(提一些具体的问题给学生思考)

【合作学习】

第三、四课时

一、认识传主

(一)孙中山

本篇节选的《“布衣总统”孙中山》,出自陈廷一的长篇传记文学作品《世纪伟人——孙中山》。 ▲何谓“布衣”?

我国是文明古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纺织品的国家之一。用麻织出来的是“布”,而相对用丝织出的是“帛”。布与帛相比,前者质粗而价低,后者质精而价高。由于古代贵族穿帛衣服居多,庶人穿不起帛而孩子能穿布,所以布衣成了平民百姓的代称。后来也多以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除外,还有一种“短褐”是用粗毛或粗麻织成的,为穷人所穿。 文章的思路:

首先讲述了孙中山被冠以“布衣总统”的一段有趣故事:年青时的孙中山平凡为一介布衣时却怀有“傲王侯”之大志;然后,从孙中山的居住、衣着、饮食、出行等一些生活细节,多方面地展示出,孙中山虽然贵为中华民国大总统这个总统的独特性。这些特点恰恰符合了他的“民主”、“平等”、“权利”、“博爱”等政治理想,从而写出了却仍然保持着“布衣”的特点。 如何介绍传主的?

(一)正面描写。找出课文总共讲了几件事情?

1、见张之洞(作一)

只掏出印有姓名、籍贯的名片。身负回国留学生这样在当时是很值得炫耀的身份却没有表露,同时跟旧时名片作比较没有写上如同年、后进、晚辈等表示辈分的称呼以及职务等内容,表现出不卑不亢的高尚情操。

▲回敬名片

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

孙中山在顷刻之间就能对出如此工整的对联,是有很深厚的文学功底的。同时从字里行间我们也可以看出,这时候的孙中山虽然年轻,但是已经早怀大志。

2、黄兴要他调换房子(住)

孙中山说:“总统不是皇帝,而是公仆!”做总统不是要高高在上,而是要为人民服务的,是一个为人民着想为人民办事的总统。体现出了民本思想,以及节俭作风,甘于淡泊的品质。 ▲房子的特点

①不大 ②家私少,简单 ③客厅兼做饭厅

3、中山服的由来(衣)

“既大方,又好看,又便宜”体现出节俭的作风和品质。不搞特殊,不因为自己是总统就要比别人的好。处处体现出“布衣”的味道。

4、请客(唐绍仪、伍廷芳)(食)

▲生活的简朴。在这里充分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对比1:总统府内菜金一般人每餐三元,孙中山四角; 对比2:与唐绍仪做对比; 对比3:与伍廷芳作对比。

小节上,还有使用锡制餐具的事情也体现出生活的简朴。

5、出行(行)

▲对比:总统府拥有的交通条件与孙中山出行采取的方式作对比。

(二)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1:

老百姓的张灯结彩,高呼口号,反映出对孙中山的拥戴。 ▲“大总统万岁”这个口号是否妥当?(课后思考第三题)

一方面,让人联想起过去的“皇帝万岁”,而且没有直称“孙中山万岁”是避免名讳的原因,这些都表现出了普通老百姓的封建思想还根深蒂固;另一方面,这是老百姓自发的行动,而且由于受到历史沉积千年的封建思想影响,又没有接触到新的思想新的影响教育,这是当时的老百姓所能找到的最能表达他们心情的话语。

侧面描写2:

“共和”、“庆胜”、“北伐”等新商标出现,剪辫子的热潮,新军歌„„这些都从侧面反映出孙中山革命工作的成效,表现孙

中山对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进步的贡献。有这么大贡献的孙中山没有骄傲,没有搞特殊,而是保持布衣本色,更显得可贵

▲在一家面摊前,人们踊跃争先剪辫子。”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平等观念已深入人心,人们争着走出专制统治的束缚。《孝经》上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至也。”明代以前,汉族人都留满发,不剪也不剃。1644年满清王朝取代了明朝,要求汉人一律剃发留辫。辫子是清王朝专制统治的标志。因而辛亥革命的一个重要行为标志是剪辫子。剪辫子在这时期成了反对满清、推翻帝国、追求共和、倡导民主的一种行为象征。

(二)华罗庚 导课

同学们,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最大的兴趣又是什么呢?微软总裁比尔•盖茨说过:“在你最感兴趣的事物上,隐藏着你人生的秘密。”他的意思是:一个人的最大爱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人生方向。我国数学界的名人华罗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同学们知道华罗庚最敢兴趣的事物是什么?(数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华罗庚》这篇文章,一起来了解他的人生与数学的不解之缘。

第一个小标题艰苦自学的青年时代(到18岁)(这一部分的内容可以分为失学前和失学后两部分。)

1、家世:1910年11月12日出生、江苏省金坛县、商人家庭、父亲陈瑞栋、取名

2、学历:小学毕业。金坛中学毕业。(受王维克老师的影响深爱上数学,展现了数学天才)。上海中华职业学校辍学。艰苦自学(他姐姐华莲青的话)、痴迷数学(罗呆子)。矢志不渝、献身数学。19岁,发表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赏识。21岁,被安排在数学系当助理员。

3、婚姻:18岁,和同龄的姑娘吴筱元结了婚,生了六个儿女。

小结:不管条件是怎样地艰辛,也不管命运是如何地坎坷,他对数学都是一往情深、坚贞不二,终于有志者事竟成,写出了《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19岁)一鸣惊人。

第二个小标题《研究数论得出华氏定理》

概括经历:华罗庚去了哪些地方?每个地方他各取得了哪些成就?(可结合作三)

清华大学四年(1932--1936):助理员→助教→教授→研究员(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聘)[“破格”、“迅速”]、发表了十几篇论文、自修英法德外文艺工作者。

剑桥大学两年:学术研究成果丰硕(写了18篇论文) 西南联大(北大、清大、南大)七年(1937--1945):写了20多篇论文,完成了第一部著作《堆垒素数论》的手稿。 旅苏一年(1945--1946):苏联科学院出版了他的成名作《堆垒素数论》。

访美四年(1946--1950):研究范围扩大[“这期间他的研究范围扩大到多复变数函数论„]

小结:通过刚才的归纳我们不仅可以看出华罗庚看出他对数学研究的突出贡献,而且可以看出他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精神。

第三个小标题,(回国)致力于中国的数学研究和教育事业

概括在数学研究和教育事业这两方面的贡献:

数学研究:典型域、《堆垒素数论》、《数论导引》、优选法、运筹学。

教育事业:关心中学教育事业(积极提倡在中学生中开展数学竞赛)、培养人才(陈景润、万哲先、陈启铿、王元等出类拔萃)

总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不管是青年、中年,还是老年,从默默无闻到名誉天下,华罗庚都一如既往地挚爱着数学。对数学的挚爱就如一条线轴贯串着他的一生。 第一个小标题的内容讲的是华罗庚的自学,其实自学也是为了后来的研究事业打下基础,第二和第三个小标题的内容概括起来可以说是他在事业上的成就;所以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华罗庚的事业史。全文通过其事业史这一个侧面,为我们展现了华罗庚的人生历程,让我们从中了解到华罗庚的精神面貌与高尚品格,以至于被他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着。可以说,华罗庚不愧为一位伟人。

(三)罗曼·罗兰

截取了他在法国高等师范学校时期生活历程。综观全文,一共讲述了罗曼•罗兰在高师阶段的哪些方面呢? 明确:

1、高师教育特点。有何特点?(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A、这里的学生与世隔绝,远离实际生活,能更好的体会历史生活。(与世隔绝) B、这里的教育富有成效的结合了传统精神和经过检验的方法。(有效方法) C、这是一所严格的学校,要求学生有不知疲倦的勤勉精神。(要

求严格) D、这里致力于全面教育,容许学生享有有限度的自由。(全面发展) E、这里曾经培养出法国最渊博的学者。(成果突出)

2、他的学习情况。情况如何? 明确:

A、选择历史和地理作为主要学科。 ▲对他的好处是什么? 明确:

使他获得较大的思想自由,对他后来的发展有决定的作用。他建立了自己的基本历史观,一种发展的历史观,以此来观察事物的深度和广度:“他第一次学会了把世界史看作是各个时代的涨潮和退潮的永恒活动;对于各个时代来说,昨天、今天和明天是一个活的统一体。” B、醉心于文化史。

C、对一切学科都感兴趣,如饥似渴地吞着精神世界所有的清泉。 D、创作情况。在高师的创作成果有哪些? 许多短篇习作、诗和音乐、令人惊讶的文献

构思着的:一部巨著----叶卡特林娜•梅奇契宫廷的文化史、一部长篇小说----—部受生活折磨的真正艺术家的传记(《约翰•克里斯朵夫》的萌芽)

3、与朋友的交往(益友、志同道合)。他与那些人交往?他们的思想如何? 明确:保尔•克洛岱尔,安德列•休阿列斯,夏尔•贝济。

A、他们在彼此神秘热情的交谈中,产生了新的思想境界。他们的思想在当时是超前的。

B、他们对人生充满奔放的热情和对世界有极其严肃的理解。 C、他们有着自觉的使命感和生命追求:“用创作和生动的语言恢复人民失去的信心,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D、他们有着一些共同的爱好。他们迷恋莎士比亚,他们推崇开阔的英雄般的生活,对托尔斯泰倾注了倾慕之情,把他当作剖析自己一生的偶像。

概括成一句话就是:为人民而创作。

保尔•克洛岱尔,安德列•休阿列斯,夏尔•贝济,他们有着共同的理想、追求和爱好,互相学习,互相激励,共同提高,这对突出传主形象起了衬托和强化的作用。

▲罗曼•罗兰年轻时也“追星”,但他的“追星”和现在不少的年轻人的“追星”有什么不同?

明确:从目的、内容、方式等方面作答。

莎士比亚对他的影响,引用了他自己写的材料,“莎士比亚是他的上帝,同样也是我的上帝”,突出了对于莎士比亚的迷恋。

通过写他对于托尔斯泰的崇拜,突出了他对英雄人物的崇拜,正像认识到的:英雄不是为了生活中的小事而奋斗,不是为了一项成果而奋斗,而是为了整体,为了生活本身去奋斗。

小结:这个高师教育最终对罗曼•罗兰的影响是使他成为了法国甚至世界著名的学者。(外因和内因、环境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二、传主的时代精神

(一)孙中山:甘于淡泊、少年立志、为民着想。

(二)华罗庚:奋力拼搏、自学成才的毅力和献身科学事业、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爱国情怀)

(三)罗曼·罗兰:追求思想的自由,富于奔放的热情并执着于自己的信念,崇拜并学习伟人思想,并且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勤奋努力地学习、等等。(勤奋、善于思考、崇高的生命理想、兴趣广泛、激情迸发)

三、一些问题的学习。

1、如何给不同的传主作传?(本P59放言述说平生事)

(一)孙中山。 “以小见大”的传记写法。

孙中山是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的一生南征北战,所经历的重大事件很多,影响深远的也不少,但作者却没有从中做文章,通过其大辉煌大事件来介绍孙中山,来突出其伟大和不朽,恰恰相反,作者着眼于日常生活细节(衣食住行),通过这些使得传主的个性更加丰满而鲜活,同时,这些日常生活所显示的孙中山的个性又与他的政治理念(平等民主博爱)和人生理想方向相一致,从而有力地凸现了传主的基本思想特征,体现了“布衣总统”不同于一般总统的独特性。

(二)华罗庚。通过其事业史这一个侧面,为我们展现了华罗庚的人生历程,让我们从中了解到华罗庚的精神面貌与高尚品格,以至于被他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着。

(三)罗曼·罗兰。截取了他在法国高等师范学校时期生活历程。

2、分析华罗庚的诗句“寄旅昆明日„„”

该诗使用暗喻的修辞手法:“金瓯”喻当时国破家亡的现状,“狐虎”、“鹰zhān ”喻日本侵略者,这里把人喻成物,表达的是一种鄙视和不满之情,还流露出对时局的忧虑,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忧国忧民之情。

【探究学习】(可参考课后练习题)

第五、六课时

1、反思自己,写作“我是谁”或“他是谁”

2、如果在我们教室里挂一句华罗庚的名言,同学们会从文章中所引用到的华罗庚话语中推荐出哪一句呢?(以此培养学生分析句子的能力) 让学生自由发挥,推荐自己所喜欢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见解。

名言:顾名思义,即为著名的话。一般都是论述精辟、哲理性强,能给人以某种启发或鼓励的话。

1)P31“神奇妙算古名词„„”强调勤奋

2)P33“寄旅昆明日„„”知识分子的忧国忧民情怀

3)P34“我们决不能等待着真正需要科学的时候,再开始研究科学。”重视科学,有高瞻远瞩的精神。此句与P36“向在城市里,今来大地边„„”充分体现了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

4)P34“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爱国情怀

5)P37“五十年来心愿,三万里外佳音„„”对党的忠诚与热爱

6)P37“科学的根本是实。”实事求是的精神

7)P37“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以终。”华罗庚在古稀之年时所说。 “空”:缺少坚实的基础和实践。“松”:松动,松懈,放松长期的努力。“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小结:刚刚同学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出了自己喜欢的句子,现在老师也说说自己喜欢的句子吧!我向同学们推荐的是P37“树老易空„„从实以终”,当时华罗庚已处于古稀之年,已在科学研究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他不自满,仍思进取,这使我想起曹操在《步出夏门行•龟虽寿》中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当时的曹操也已到晚年,已在政坛上建立了自己的丰功伟业,但他仍胸怀壮志,正处于英姿焕发时期的我们,是否更应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呢?!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千秋祭

价值观:学习文天祥的凛然正气及强烈的爱国情怀。

导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说起文天祥,我们就不由得吟诵起这光照日月,气壮山河的千古绝唱。是呀,文天祥,一个铮铮硬汉,一个响彻华夏寰宇的名字,千年之后,仍被世人所惦记着,所怀念着。今天,让我们怀着崇仰之情,来聆听作者这篇充满激情的千秋祭文。

这篇传记作品主要着墨于文天祥被捕后的情形,通过他所遭遇到的攻心之术的诱降、物质生活的折磨以及他自己志向思想行为,来描画文天祥非同寻常的伟大人格和崇高品性,凸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养吾浩然之气”的铮铮硬骨头精神。在写法上不同于前面几篇的一个突出点是,这篇作品采用了评传体式。作品不仅仅在选择和陈述着文天祥被捕前后的客观事实本身,同时还以一个现时代的“我”去想象、理解、评说一个七百多年前的古人,“我”对文天祥的崇仰、敬重、对其意义价值的认识,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在字里行间。另外,作品还着重以文天祥的诗歌为线索,说明文天祥的思想情感,用文学性的想象和电影技法来塑造这一传主形象,语言文白嵌合,气韵生动,富有气势。这些多样化手法的巧妙运用,既栩栩如生地描绘了文天祥最后的生命情形,又鲜明地突出了文天祥的历史意义及其对现代人的启示。

1、全文主要写了文天祥一生中哪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1279年被元兵所俘,1280年被押送至北京囚禁,在狱中写完《正气歌》。(1283年被元朝杀害)

按时间顺序叙述。

2、概括每部分的大意。

一、概述文天祥一生的伟大意义,介绍他被俘的情景。(总领全篇)

二、写元人对文天祥采取的三次劝降,以及他艰苦的狱中生活,表现了他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硬骨头精神。(场景描写)

三、写文天祥在狱中创作《正气歌》的情景,并给予高度的评价。(文学想像)

一、简介作者:

卞毓方,江苏盐城人。1944年生。著名散文作家、教授、高级记者。现供职于人民日报文艺部。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方

语言系日语专业,1982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新闻专业。已出版《雪冠》、《岁月游虹》等多部作品。近年来在散文界长啸而出,独树一帜。

二、人物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原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吉安市)。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三、词语过关: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你感受最深的情节是什么?你喜欢的段落或句子有哪些?

作者在第一部分认为,假如文天祥在被捕的时候就死去,毫无疑问,他是可以永生的了。但同时作者又说:“日月还要从他的生命摄取更多的光华;社会还要从他的精神吸收更多的钙质;盘古氏留下的那柄板斧,需要新的磨刀石;长江和黄河,渴求更壮美的音符。一句话,他的使命还没有结束。”你认为文天祥未完成的使命是什么?

——在敌人的威逼引诱、软硬兼施下,文天祥宁死不屈、大义凛然,表现出中华民族“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硬骨头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此时死去,足以流芳千古。而他未完成的使命应是国家的复兴,民族的胜利。

作者在第二部分里集中笔力写文天祥在各种考验面前的凛然正气。请结合文天祥的表现,说说下面的句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认识。

①诱降决无刀光剑影,却能戕灭一个人的灵魂。

——名利引诱看起来比肉体折磨“美丽”得多,但它的杀伤力更厉害,因为它能直接毁灭人的灵魂,使一个人的思想变质。

②真的,你让葵藿如何跟狗尾巴草对话?你让铁石如何与秽土论坚?

——对比说明英雄与叛徒之间决无共同语言,只有尖锐的对立。

③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在权力的高地,往往是那些敌对派别的首领,也就是对峙的双峰,才更为了解,更为识得对方的价值。

——因为同在高位,在敌对中更能感受对手的份量。最为了解对方的人生价值,最为了解对方为实现他的人生价值而付出的努力。

作者说:“纵观世界文学史,最为悲壮、高亢的诗文,往往是在人生最激烈、惨痛的漩涡里分娩。因为写它的不是笔,是生命的孤注一掷。”请结合对《正气歌》的认识举出中国诗史上一些例子谈谈你的看法。(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杀身成仁,舍生取

义”、“养吾浩然之气”的例子)

——如司马迁、屈原、曹植、诸葛亮、杜甫、陆游、辛弃疾、关汉卿、蒲松龄、曹雪芹、鲁迅、陈毅、朱自清、田间等。

七、集体齐读《过零丁洋》、《正气歌》。

八、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抄写并鉴赏文中所引文天祥的诗句。

我的回顾

学习爱因斯坦坚持真理、尊重科学、不迷信权威、严肃认真、深入细致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刻苦钻研的奋斗精神。 指导自读文章。讨论思考:

1、第一自然段开头说:“我已经67岁了,坐在这里,为的是要写点类似自己的讣告那样的东西。”这句中“讣告那样的东西。”指代什么?【自己努力过和探索过的事情】

2、第二自然段“每个人只是因为有个胃”中的“胃”应该如何理解?【渴求知识、探索未知世界的心理和感情寄托。

3、第

三、四自然段主要讲什么内容?作者从哪几方面阐述的?【这两段阐述好奇心。作者从两个方面论证这个问题:一是人们对于从来没有见过的事情有好奇心;二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的主动探索。】

4、作者在文中讲述了他“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数学”“热衷于物理”的原因,这些原因有哪些?【①迷恋于同经验世界直接接触。②对自然科学的兴趣超过对数学的兴趣。③在数学领域里的直觉能力不够强。④当时还不清楚在物理学中,通向更深入的基本知识的道路是同最精密的数学方法联系着的。】

5.特点

本文是当代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晚年回忆录,是一篇自传体式的作品。爱因斯坦并没有按照自己生长的时间顺序全面的叙述自己的一生,而是以自己科学观的形成和科学道路的选择发展为核心,将回忆与感受、自己生活的叙述和对于科学学科的哲理认识结合起来,生动而深入地坦陈了自己所经历过的科学之路和人生观念。传记以第一人称手法写出,叙述活泼流畅,用语朴素。某些比喻、反语的修辞手法,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文章起首交代了自叙传的写作体式。

6.课外作业:了解爱因斯坦的主要贡献及其对于科学学科的哲理认识。

第二单元 编辑个性化专辑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写作学写传记》教案

第二单元写作 学写传记

语文第二单元教案[优秀]

第二单元《比一比》(优秀教案)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优秀)

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传记个性化教案(优秀).doc》
第二单元传记个性化教案(优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