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荐]

2020-03-03 07:15:3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班主任如何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藤县太平镇第一初级中学

许景桥

许多心理学者认为,中学阶段是容易滋生心理异常的温床期。因为中学生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认知结构的不完备;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对社会和家庭的高度依赖等,使得他们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虑,会遭遇到更多的挫折,因而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在学校,与学生接触最频繁的是班主任,学生受班主任的影响也最大。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那么作为班主任应如何开展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呢?

首先,作为班主任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当前不少学生在“学习心理、人际关系、自我评价、精神健康”等方面心理压力较大,不同程度地存在适应力差、群体性差、意志薄弱、对人冷漠等心理问题。究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学生自身的原因。不同学生的气质、体质、身体健康、生理发育、智力水平、生活经历等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与体验,有的因素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甚至产生心理疾患。

二是学校的原因。虽然当前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实行“减负”政策,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学校还存在片面追求学生成绩的倾向,这必然给学生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教师教育方法的简单粗暴,学生个体间产生的矛盾,家庭对学生不恰当的要求,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发育,使部分学生厌学,畏惧交往,产生自卑,不能正确、全面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等情况。

三是社会、家庭的原因。社会发展迅猛,旧的观念受到冲击,新的理念还没形成,家庭结构的变化、家长教育思想的陈旧、教育方法的单一,有的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过高,但也有些家长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对子女的不闻不问、毫不关心等原因,都加重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很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

其次,班主任必须了解作为班主任这个角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点。

一是以发展性心理辅导为主。心理辅导可以分为发展性心理辅导和矫治性心理辅导。

发展性心理辅导是指施教于未然,针对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发展任务和个别差异进行心理辅导,促使其心理矛盾有效解决、心理潜能充分发挥、个性品质和谐发展。

矫治性心理辅导是指施教于已然,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心理问题给予疏导,乃至对有关的心理障碍进行诊断和矫治。

二是在自然情境的过程中展开。班主任主要是利用与学生相处时间较多这一有利条件,在日常工作的自然情境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春雨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所追求的境界。 第三,作为班主任必须了解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与原则。班主任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要遵循、处理好三个原则:

1、“普遍性与针对性”原则,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要有统

一、有共性,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考虑到绝大多数学生的整体需要和普遍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教师和家长一直把关注学生学习的集点放在学生的分数上,分数作为学生学习结果的一种体现,被赋予了太多的内涵,蒙上了神秘的面纱,成了学生沉重的十字架,由此带来了种种负面影响。当学生没有达到我们要求的分数时,学生体验到的就是一种失败感,渐渐地就形成一种期待性焦虑,对学习产生厌倦和无奈感,学习起来觉得索然无味。学习主动性降低。针对这个问题,班主任应该利用班会或课余时间和学生多进行交流,使学生明白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平时我跟学生就一再强调,不管结果如何,尽力就行,你就可以问心无愧。

2、“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原则,即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广大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同时重视学生个性差异,促进每个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是有差异的人,而且他们的差异表现有多个方面,既有智力差异,又有心理品质的差异。教师只有善于发现差异,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良好的发展。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成长时期,过早地用单纯的“好”或“不好”来划分他们的等级是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师首先就要做到能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努力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均等的发展机会,对学生一视同仁、施予博爱。切忌歧视、偏心。

3、“尊重与理解”原则,即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思想与感受。

学生的身心虽然还处于发展时期,可现在的学生个性、自尊心都特别强,他们渴望得到尊重、理解,教师不能无视于学生的个性,随意践踏他们的自尊。然而教师又常常不由自主地想把学生纳入自己的教育模式中,而忽视他们自身性格、个性发展的要求。要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就得改变“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以朋友的身份来对待学生,引导他们树立自己的内心信念。同时,我们也应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学会选择,让他们在实践中自我锻炼、自我学习、自我成长。

第四,作为班主任必须懂得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最基本的方法。

班主任在学校的工作中,直接组织、管理、教育着学生,班主任在班级的工作中要用心育的眼光对待学生,积极走入学生中间,与学生建立“理解、交流、平等、关爱”的师生关系。班主任的言行、举止、态度、方法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所以,班主任要保持自己良好的心态,特别是在日常教育管理学生的工作中,要努力做到:

1、加强心理沟通,以求得班级群体对管理目标在心理上的认同。

2、注意心理换位,以化解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矛盾。

3、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心理相容。

总的来说,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班主任工作的全部内容,若想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严格意义上,必须配合一定的心理健康课程与学校专门的心理咨询措施,但是作为一名班主任,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来开展工作,又是必要和有效的。

班主任应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训

教科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反思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机构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安排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职责

《班主任如何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荐].doc》
班主任如何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