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基础教育

2020-03-02 00:03:2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浅谈农村基础教育

李鹏飞

[摘要]农村基础教育既是农村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也是农村发展状况的重要表现,其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在财政和农村经济状况变化的影响下,面临着种种严重的困难,东西部及城乡教育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这种现状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现代化发展进程。

[关键词]农村 基础教育 现状 财政 两免一补 农村基础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普及程度和教育水平,直接影响着全国教育的进程。

1.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

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内地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5%,文盲和半文盲人口2.19亿,在农村就业人口中,文盲和半文盲占35.9%,小学文化程度占37.2%,每万人中大学生仅为4名。

到2005年,全国共有小学394183所,其中城市23445所,县镇33420所,农村337318所,分别占全国的5.94%、8.48%和85.57%;小学在校学生有21351726人,其中城市3028051人,县镇3762044人,农村14561631,分别占总人数的14.18%、17.62%和68.20%;初中学校63060所,其中城市8747所,县镇16218所,农村38095所,分别占全国的13.87%、25.72%和60.42%;在校学生20703868人,其中城市3616176人,县镇6935778人,农村10151914人,分别占总人数的17.47%、33.50%和49.03%。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如果没有农村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就谈不上我国教育的现代化乃至高等教育也只能是对少数人的教育。

在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到本世纪末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的要求下,全国“普九”人口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到2000年底,全国“普九”地区人口覆盖率达到了85%,“普九”验收的县(市区)总数到达2541个(含其他县级行政区划单位156个)。这无疑为农村的基础教育带来了一股新的活力。

2.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困难

在我国2005年实行“两免一补”政策之前,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基本上是由县乡政府和农民共同承担,教师工资由县乡政府和农民交纳的农村教育费负担,学校建设和设施由农民集资,学校公用经费向学生收取杂费。但直到现在,部分地区的学校建设费用等还是由农民承担。比如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某村的学校,在建设新学校的时候,村委会就是向农民摊派了建设费用。

到2005年底,小学理科实验设备、教学分组实验和图书达标学校占小学总数的比例分别是45.13%、39.93%和65.22%;普通初中理科实验设备、教学分组实验和图书达标学校占初中总校数的比例分别是72.74%、69.65%和75.15%。根据城乡教育存在的明显差距不难推断农村基础教育设施的现状。就算是有图书馆的农村学校,其图书大都是其他地区捐赠去的过时图书,大都不适合阅读,而且好多的图书馆完全就是形同虚设,更不用说那些价格昂贵的实验设备了。仅以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香泉镇瑞安希望小学为例,根据笔者2007的调查,本校的体育器材只有一个篮球,这能满足100多学生的体育教学需要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像这样的现象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的好多偏远地区的农村是相当普遍的,而城市中大多学校已经建设起了超标准的健身房。游泳馆等豪华设施。

乡村学校教师没有办公室办公,学生不得不挤在缺少课桌的危房里面上课。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张街完全小学为例,在2007年初,学校老师的办公室就在教室里面,他们不是没有时间办公,而是根本就没有办公的条件,没有课的时候,其他老师又在教室里上课,根本就没有时间备课、批改作业,只能是等到放学以后再做,学校的厨房和库房,还是8个老师自己集资盖起来的,老师在中午连一张休息的床都没有,就是到目前为止,还是8个老师挤在一个小办公室里面办公。

城乡经济和收入水平的差距较大,导致农村大多骨干教师大量流失,这无疑是给农村的教育发展雪上加霜。面对这种形势,使得农村不得不聘请工资较底的代课教师。这些代课老师所代的课程和其他公办老师的一样或者有些时候还比他们多,但是每个月,的工资却少的可怜。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武威市和白银市的部分地区为例,这些代课教师的工资每个月只有200——300元。如果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农村教育仍将不断滑坡,并将失去持续发展的条件。

再加上农村大多数教师的相对年龄都比较大,接触并掌握新事物的时间相对较慢,采取的大都是老一套的教学方法。在笔者的走访过程中,好些小学配备的远程教育系统根本就没有用过,问其原因,都是不会,这一点不能不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部分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对于教师的调用也过于频繁,这是一种很不好的现象,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张街完全小学为例,该校某班曾在一个月之内连续调换了数名班主任,并导致该班在一周之内没有老师上课,但是主管部门却只要的是学校的考试成绩。

大多地区的农村是以散居为主,这就给学校选址带来了一个新的挑战,而部分地区不注重规划,使得最终受罪的还是学生。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张街完全小学为例,该校有1/3的学生中午都不回家,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在他们中大多孩子要走1.5小时左右才能回家,有的还要更远,早上到校的时候只能是从家里带一些馒头,中午放学后随便吃一些,营养根本就没有办法保证,这对于正处于长身体阶段的他们来说是相当严重的一个问题。

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农村教育仍将面临很多问题,诸如危房改造、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初高中教育发展的校舍建设高峰、代课老师问题、以及现代化设备的投入,还将需要大批的资金,相关部门必须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分配。

3.对于基础教育的相关建议

3.1教育主管部门对于学校的经费申报从严审批

“两免一补“政策实施以后,无疑从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村家庭的负担,可谓是深得民心。但是,与此同时,这也使得学校负责人失去了手中的部分权力,尤其是在教育经费方面。迫使部分人原来的习惯不得不彻底改变。甘肃省教育厅的某位领导与笔者谈及此事时,就说他在下面调研的时候,就有部分校长向他反映经费紧张,他就明确的告诉他们“那是因为你们以前的某些所谓的权力被限制了吧?”这就说明了教育主管部门在经费审批方面的重要性,必须要保证每一笔经费都能够用到该用的地方。

3.2各级政府采取一些相应措施,解决贫困地区农村教育的突出问题

虽然国家的“两免一补”政策已经落到了实处,但是在一些相对居住比较分散的地区,学生上学仍然是非常困难的,像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张街完全小学这样的学校太多了,而且比这样的学校更突出的学校也是有的。对于这样的情况,国家应该与各级财政联合在乡镇建设九年一贯制的寄宿学校,不再让孩子每天都长途跋涉,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教学条件。

3.3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城乡教育交流与互动,进而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政府的教育经费不应只局限或者集中于某一地区或学校,要有公平性,并可适当照顾西部贫困地区,不能只顾一味的建设所谓的“示范性学校”,应更多的关注农村薄弱学校的建设。可以规定城市青年教师要有在农村学校任教的经历,才能晋升职务或职称。我国2007年初已确定六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从2007年秋季开始进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规定他们有义务在毕业后到西部农村进行一定年限的工作,我们对于这一政策的落实情况拭目以待。另外,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进行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最终实现双赢。

3.4各级政府应组织形式多样的“一对一”帮扶,并加强管理机制 发达地区给予欠发达地区、省市县给予乡村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教育的这种尴尬现状,但一定不能“锦上添花”,而应“雪中送炭”。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为例,该市就实行了“一对一”的帮扶,由市上各相关部门分别负责一个贫困地区的扶贫,该市农牧局就为平时仅有三个人办公的张街村村委会捐赠了大量的沙发、办公桌椅、床等办公用品,但与村委会一墙之隔的张街完全小学的教师却挤在一间小办公室办公,连一张休息的床都没有。这种情况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深思。

3.5加快农村基础教育的信息化步伐

中小学远程教育系统已于2006年基本在西部地区完成安装,这对于农村的基础教育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增强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意识,让他们学会应用信息技术,接受现代科技。

3.6以新课改为契机,加强学生素质教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扬长补短、不断完善、稳步推进的过程。因此,它要求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必须确立,而这又更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但绝对不是那种“填鸭式”的教育。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握学生的需要、兴趣、爱好等方面,让学生既能走出课堂,又能学到知识,知识永远都不是“第二位”的。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0.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2]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5.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3]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0.200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4]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5.200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农村基础教育调查报告

农村基础教育调研

农村基础教育调查报告

西部农村基础教育调查报告

西部农村基础教育研究报告

西部农村基础教育研究报告

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

农村基础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农村基础教育现状之我见

西部农村基础教育调查报告

《浅谈农村基础教育.doc》
浅谈农村基础教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